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汪薇 杨于嘉 +1 位作者 王庆红 姜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脐血乳酸(LD)、pH、血糖(BS)、总胆红素(BIL)、电解质、渗透压(OP)等变化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胎儿宫内窘迫35例为窘迫组,正常妊娠40例为对照组。窘迫组中新生儿出生无窒息为窘迫Ⅰ组,有窒息为窘迫Ⅱ组。分别测定脐血乳酸、pH... 目的探讨脐血乳酸(LD)、pH、血糖(BS)、总胆红素(BIL)、电解质、渗透压(OP)等变化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胎儿宫内窘迫35例为窘迫组,正常妊娠40例为对照组。窘迫组中新生儿出生无窒息为窘迫Ⅰ组,有窒息为窘迫Ⅱ组。分别测定脐血乳酸、pH、BS、BIL、Na+、K+、Ca2+和OP。结果1.窘迫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9.03%)显著高于对照组(2.50%);2. 窘迫Ⅰ组LD(2.83±0_83)mmol/L和窘迫Ⅱ组(3.44±0.45)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5±0.63)mmol/L。窘迫Ⅰ组LD与窘迫Ⅱ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3.各组pH、BS、BIL、Na+、K+、Ca2+、O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窘迫组高血糖发生率(8.6%)显著高于对照组;4.窘迫Ⅰ组、Ⅱ组脐血LD水平与pH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脐血LD水平有助于判断宫内窘迫的发生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乳酸 婴儿 新生 血生化指标 脐血 胎儿宫内窘迫 高血糖发生率 CA^2+ mol/L 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NF-κB活化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玲 杨于嘉 +2 位作者 刘丽旭 宋健辉 贾延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对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6)、假手术组(n=16)、HIBD组(n=17)及HBO组(n=18)。Western-blot检测神经细胞IκBα的表...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对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6)、假手术组(n=16)、HIBD组(n=17)及HBO组(n=18)。Western-blot检测神经细胞IκBα的表达,了解NF-κB的活化,TUNEL试剂盒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脑组织缺氧缺血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NF-κB的活化,HBO治疗可使NF-κB的活化增强;脑组织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其阳性凋亡数为368.62±8.25,HBO治疗后神经细胞的阳性凋亡数为278.32±10.34,较HIB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HBO治疗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机制可能与其诱导了神经细胞NF-κB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凋亡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玲 杨于嘉 +2 位作者 文秋生 王鸿娟 王多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1-532,共2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0 ATA的高压氧对新生大鼠HIBD模型进行治疗,1h/(次·d),治疗7 d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体质量增长率、左/右脑重量比值、脑组织肉眼病理形态学改变。...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0 ATA的高压氧对新生大鼠HIBD模型进行治疗,1h/(次·d),治疗7 d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体质量增长率、左/右脑重量比值、脑组织肉眼病理形态学改变。TUMEL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HIBD组比较,高压氧治疗可使治疗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和左/右脑重量比值增加,大鼠死亡率和脑组织病变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减少。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HIBD 模型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大鼠 新生 脑缺氧 脑缺血 神经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神经样诱导分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方成志 杨于嘉 +1 位作者 姚跃 何学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3723-3726,共4页
背景:牙髓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发现及概念的确立有助于从细胞水平上认识牙齿发育和再生修复机制。目的:了解人牙髓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能力和诱导分化条件。方法:取健康青年人的第三磨牙的牙髓组织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含有体... 背景:牙髓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发现及概念的确立有助于从细胞水平上认识牙齿发育和再生修复机制。目的:了解人牙髓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能力和诱导分化条件。方法:取健康青年人的第三磨牙的牙髓组织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含有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α-MEM培养基在6孔板培养,传代培养后加入丁羟基茴香醚、forskolin、β-巯基乙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剂进行培养。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诱导2周后人牙髓细胞除了stro-1,Col-Ⅰ,牙本质涎蛋白表达阳性外,还有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也是阳性,而牙龈纤维细胞表达均为阴性。说明人牙髓组织中存在成体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牙髓干细胞有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培养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人牙髓细胞 免疫表型 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A检测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胆红素脑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建辉 刘丽旭 杨于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7期66-67,71,共3页
目的 :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患儿 ,探讨NBNA检测法在胆红素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有 4 6例发生... 目的 :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患儿 ,探讨NBNA检测法在胆红素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有 4 6例发生了胆红素脑病 ,NBNA法检出 4 3例 (93.5 % ) ,常规临床观察法检出 12例 (2 6 .1% ) ,两种方法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75 ,P <0 .0 1) ,间接胆红素水平越高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越高 (χ2 =12 .81,P <0 .0 1) ,伴贫血或败血症时 ,胆红素脑病发病率亦较高。结论 :NBNA检测可以较常规临床观察法更灵敏地检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脑病 ,且血清间接胆红素越高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胆红素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清除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珍如 高红梅 李碧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8,共2页
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白细胞极度增高,易引起白细胞淤滞,临床症状较重,如立即进行化疗,大量白细胞分解产物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尿酸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我科1998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白细胞清除... 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白细胞极度增高,易引起白细胞淤滞,临床症状较重,如立即进行化疗,大量白细胞分解产物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尿酸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我科1998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白细胞清除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白血病 白细胞清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名住院青少年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罗贞 刘玲 高红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2-643,共2页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作导液针 被引量:2
8
作者 谌静 高红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6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 人血丙种球蛋白 临床采血 具体操作 瓶内负压 注射器 溶解后 溶酶 药品 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玲 杨于嘉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75-177,共3页
高压氧是指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中所呼吸的与环境等压的纯氧,由于其可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使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压增高,氧弥散到组织的能力增强,从而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和有氧代谢,因此临床上将高压氧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量... 高压氧是指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中所呼吸的与环境等压的纯氧,由于其可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使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压增高,氧弥散到组织的能力增强,从而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和有氧代谢,因此临床上将高压氧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均表明高压氧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高压氧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高压氧疗法 保护作用 治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玲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热休克蛋白(HSP)是机体在受到应激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蛋白质,对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HS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HSP的特点、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中HSP的表达及其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 热休克蛋白(HSP)是机体在受到应激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蛋白质,对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HS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HSP的特点、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中HSP的表达及其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元凋亡 热休克蛋白 线粒体 应激激活激酶途径 p53基因 BAX基因 BCL-2基因 核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对早产儿喂养和生长影响的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余慕雪 庄思齐 +6 位作者 王丹华 周晓玉 刘晓红 施丽萍 岳少杰 钱继红 孙建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4-690,共7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eHF)对早产儿喂养和生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入住国内8家三甲医院的早产儿,根据喂养方案分组:(1)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生后用eHF喂养至生后10-14 d,后...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eHF)对早产儿喂养和生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入住国内8家三甲医院的早产儿,根据喂养方案分组:(1)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生后用eHF喂养至生后10-14 d,后改为标准早产儿配方乳(SPF)喂养至出院;(2)胎龄32-34周的早产儿,出生后用SPF喂养,如生后6-8 d有喂养不耐受,改用eHF喂养7-14 d,再转为SPF喂养至出院;(3)设立与上述胎龄相应的全程SPF对照组。记录临床资料,比较各组的喂养情况、体格生长、血生化指标和主要并发症。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328例。胎龄〈32周eHF观察组胎粪排空时间短于SPF喂养的对照组(P〈0.05),且生后第1、2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肠内营养达基础热卡(每日50 kcal/kg)日龄、部分肠外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出院时纠正胎龄等均大于对照组(P〈0.05);但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2-34周的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后用eHF,生后第2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其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肠内营养达基础热卡日龄、部分肠外营养时间大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F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功能、加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且未增加EUG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 喂养 生长 早产儿
原文传递
连续腰穿防治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多中心调查报告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惠金 魏克伦 +13 位作者 周丛乐 姚裕家 杨于嘉 范秀芳 高喜容 江莲 刘晓红 钱继红 王莉 吴本清 吴高强 张青梅 张小兰 周晓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1-626,630,共7页
目的报告其中6家大型医院通过连续腰穿(LP)防治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IVH)后脑积水的调查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对各参加单位所有Ⅲ级及以上IVH、胎龄<37周的早产儿在B超监护下进行连续LP,每次LP后脑脊液送检常规、生化。... 目的报告其中6家大型医院通过连续腰穿(LP)防治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IVH)后脑积水的调查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对各参加单位所有Ⅲ级及以上IVH、胎龄<37周的早产儿在B超监护下进行连续LP,每次LP后脑脊液送检常规、生化。经头颅B超诊断为重度IVH的早产儿共99例,其中6家医院随机对30例重度IVH早产儿进行连续LP治疗,作为连续LP组;其余10家单位(包括上述6家单位)所有未进行连续LP治疗的69例重度IVH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2组LP期间脑室系统的B超测量和脑脊液检查数据。结果连续LP组30例早产儿开始LP治疗日龄为(14.5±6.8)d;疗程(7.4±7.6)d;LP次数(4.2±3.1)次;LP间隔时间(3.8±2.2)d;每次放液量(6.6±3.2)mL;LP治疗后起效天数为(9.9±8.6)d。左右侧脑室的纵径分别由LP前的(8.2±3.5)mm和(7.6±3.8)mm下降为连续LP后的(5.8±2.4)mm和(5.2±2.8)mm(t=4.872,P=0.000;t=4.416,P=0.000)。LP治疗后的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均呈明显降低(t=4.061,P<0.000;t=2.764,P<0.009)。11例脑室转为正常;14例脑室轻度增大但维持稳定;2例脑室仍呈进行性增大;另3例缺乏脑室测量数据。连续LP治疗有效率为83.3%(25/30例),脑积水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4例脑室转为正常;29例脑室轻度增大但维持稳定;18例脑室仍呈进行性增大;另有18例缺乏脑室测量数据。对照组良好预后率为47.8%(33/69),脑积水发生率为26.1%(18/69),两组在脑室形态转归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4,P<0.004)。结论连续LP治疗可降低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显著改善重度IVH患儿的近期不良预后,不失为目前防治早产儿出血后脑积水的首选内科治疗措施,尤其适宜于暂无小儿脑外科手术条件的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室内出血 出血后脑积水 连续腰穿治疗
原文传递
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玲 杨于嘉 +1 位作者 刘丽旭 宋健辉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影响。方法新生7d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68),假手术组(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直接缝合皮肤,n...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影响。方法新生7d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68),假手术组(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直接缝合皮肤,n=66),HIBD组(模型制作采用经典的Rice法,n=60),HBO组(HIBD后行HBO治疗,1h/次/d,最长治疗7d,n=66)。TUNEL试剂盒检测脑组织凋亡的神经细胞,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nU/ml)和化学比色法测定MDA含量(μmol/L)。结果(1)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HIBD组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HBO组凋亡细胞数较HIBD组明显减少,但仍较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氧缺血后HIBD组SOD含量下降,HBO治疗后SOD的含量较HIBD组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SOD的水平逐渐升高,2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氧缺血后HIBD组MDA含量明显升高,18至24h达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HBO治疗后MDA含量较HIB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可减轻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HBO诱导脑组织SOD的表达,增强组织的抗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缺氧缺血 大鼠
原文传递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痰炎性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影响
14
作者 戴聪玉 朱运福 +1 位作者 蒋永亮 刘沉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痰炎性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影响。方法哮喘患儿22例随机分为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组(A组)和沙丁胺醇治疗组(B组),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检测各组痰中谷胱甘肽...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痰炎性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影响。方法哮喘患儿22例随机分为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组(A组)和沙丁胺醇治疗组(B组),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检测各组痰中谷胱甘肽(GSH)、总GSH和γ-GCS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痰涂片细胞中γ-GCS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痰细胞中γ-GCS重链(γ-GCS-h)mRNA表达。结果1.A组治疗后,总GSH[(1.08±0.14)μ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0.37±0.09)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1),A组和B组治疗前痰GSH/GSSG(0.28±0.02,0.25±0.08)与C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5)。2.A组治疗后γ-GCS蛋白表达[(40.8±3.1)%]及γ-GCS活性(U值)(5±2)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1)。3.RT-PCR显示A组和B组治疗前痰细胞γ-GCS-h mRNA(0.65±0.04,0.59±0.03)表达较C组均显著增加(Pa<0.01),而A组治疗后γ-GCS mRNA表达(0.10±0.0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4.痰炎性细胞中总GSH、GSSG与γ-GCS-mRNA、γ-GCS蛋白表达及γ-GCS的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1,0.763,0.756;0.899,0.901,0.805 Pa<0.01);GSH/GSSG与γ-GCS-mRNA、γ-GCS蛋白表达及γ-GCS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r=-0.853,-0.827,-0.836 Pa<0.01);γ-GCS-h mRNA、γ-GCS蛋白表达及γ-GCS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2,0.832,0.845 Pa<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抑制哮喘患儿痰细胞中γ-GCS-h mRNA、γ-GCS蛋白质表达及γ-GCS活性,与糖皮质激素减轻哮喘患儿肺内炎性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