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冶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宝军 刘洋 +7 位作者 刘红昌 李咏梅 甘敏 王军 廖蕤 章可 朱振宇 邱冠周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着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生物冶金技术是实现矿物加工和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性技术,同时在矿山重金属污染场地原位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生物冶金技术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生理特征和作... 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着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生物冶金技术是实现矿物加工和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性技术,同时在矿山重金属污染场地原位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生物冶金技术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生理特征和作用机制,以及生物冶金在硫化铜矿浸出、难处理金矿氧化预处理、铀矿浸提、稀土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应针对高效浸出微生物选育、生物浸出界面作用机制、高效节能装置和工程化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并进一步拓展生物冶金技术研究及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冶金 铜矿 金矿 铀矿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技术的钥匙开启矿产资源利用的大门 被引量:19
2
作者 邱冠周 刘学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48-1858,共11页
生物冶金已应用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在国际上最早建立了基于基因组学的冶金微生物定量化技术,实现了微生物浸矿行为研究由表现型向基因型转变;建立了硫化矿分步氧化的微观化学反应模型,实现了生物冶金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跨越... 生物冶金已应用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在国际上最早建立了基于基因组学的冶金微生物定量化技术,实现了微生物浸矿行为研究由表现型向基因型转变;建立了硫化矿分步氧化的微观化学反应模型,实现了生物冶金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跨越。生物冶金过程强化技术已在海内外得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建立了年处理矿石量达6000万t生物提铜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CGRI生物氧化提金技术,建成了中国黄金行业的第一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硫化物包裹类铀矿的铀浸出率提高至96%,使铀矿开采品位从千分之一降低到万分之三。中国生物冶金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使矿产资源利用率从33%提高到96%,大幅提升中国矿产资源的使用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生物冶金 矿产资源 浸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苗博 程海娜 +3 位作者 申丽 梁伊丽 曾伟民 刘学端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9期234-235,共2页
《微生物学实验》是我系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因此实验课开设的框架对后续实验课有很大的影响。此次教学改革目的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实验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 《微生物学实验》是我系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因此实验课开设的框架对后续实验课有很大的影响。此次教学改革目的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实验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次改革的成果可以辐射其他实验课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 安全教育 仪器管理 自主创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铜矿化学-生物溶解机制及浸出动力学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房朝军 王军 邱冠周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83-297,共15页
辉铜矿是最具生物冶金工业利用价值的含铜矿物之一,然而,其生物浸出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更好地揭示辉铜矿的生物浸出过程,对辉铜矿化学-生物溶解机制和浸出动力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系统阐述辉铜矿的晶体结构,总结辉铜矿的... 辉铜矿是最具生物冶金工业利用价值的含铜矿物之一,然而,其生物浸出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更好地揭示辉铜矿的生物浸出过程,对辉铜矿化学-生物溶解机制和浸出动力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系统阐述辉铜矿的晶体结构,总结辉铜矿的化学溶解机制、电化学溶解机制和生物溶解机制,讨论辉铜矿的浸出动力学以及不同浸出参数对辉铜矿浸出的影响,总结辉铜矿生物冶金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如此,辉铜矿生物浸出的精细过程和浸出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可采用同步辐射等多种新型研究方法在化学-生物多学科交叉基础上探明次生硫化铜矿的精细氧化溶解机制,为辉铜矿高效环保提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铜矿 生物浸出 溶解机制 动力学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下含黄铁矿废石的生物溶解和动力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洪茂鑫 王军 +7 位作者 杨宝军 刘洋 廖甤 于世超 刘仕统 汤安妮 王炜 邱冠周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342-2353,共12页
使用生物淋洗处理黄铁矿废石,从源头上缓解其产生酸性矿山废水(AMD)的风险。生物淋洗结果显示,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的作用下,40天内可以从黄铁矿废石中去除近82%的铁和硫。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废石中黄铁矿的去除主要... 使用生物淋洗处理黄铁矿废石,从源头上缓解其产生酸性矿山废水(AMD)的风险。生物淋洗结果显示,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的作用下,40天内可以从黄铁矿废石中去除近82%的铁和硫。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废石中黄铁矿的去除主要受化学反应和内扩散控制。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表明,在A.ferrooxidans细菌介导下,生物源黄钾铁矾能够钝化废石中残余的黄铁矿。对渣样进行二次生物浸出,试验发现溶液pH没有明显下降,且仅有8 mg/L和160mg/L的铁从两个黄铁矿废石渣样中溶出,表明渣样的酸和铁释放能力得到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黄铁矿 生物浸出 矿山废弃物 黄钾铁矾 生物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黄铁矿对嗜酸微生物-辉锑矿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艺蓉 陈璐 +5 位作者 刘红昌 周雨行 聂珍媛 陈宇新 陈豪 夏金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3,共13页
针对辉锑矿(Sb_2S_3)的嗜酸微生物溶解过程,研究不同比例黄铁矿(FeS_2)对嗜酸微生物-辉锑矿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门水平丰度最高的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主要的锑耐受菌;属水平丰度最高的为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 针对辉锑矿(Sb_2S_3)的嗜酸微生物溶解过程,研究不同比例黄铁矿(FeS_2)对嗜酸微生物-辉锑矿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门水平丰度最高的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主要的锑耐受菌;属水平丰度最高的为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是酸性矿山环境的代表性优势属。SEM-EDS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体系中,Sb_2S_3∶FeS_2为1∶1和1∶2时,矿物残渣表面发现较多腐蚀坑及细微颗粒,且Sb_2S_3∶FeS_2为1∶1时矿物界面反应更强。XRD和XPS结果表明,FeS_2促进了嗜酸微生物对Sb_2S_3的氧化分解及硫的氧化。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结果表明,Sb_2S_3∶FeS_2为1∶1时微生物作用体系腐蚀电流密度最大,电荷转移阻抗最小。结果对理解锑矿区锑的迁移转化和环境归趋,进一步促进锑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锑矿 黄铁矿 嗜酸微生物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低聚糖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雯娴 彭晶 +3 位作者 程海娜 陈祝 王玉光 周洪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8-398,共11页
母乳低聚糖是母乳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具有支持免疫系统发育,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功能,在婴幼儿营养和医用营养领域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对母乳低聚糖的供应提出了新要求,母乳低聚糖的生产新方式应运而生。生物合成... 母乳低聚糖是母乳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具有支持免疫系统发育,促进大脑发育等重要功能,在婴幼儿营养和医用营养领域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对母乳低聚糖的供应提出了新要求,母乳低聚糖的生产新方式应运而生。生物合成法重塑了母乳低聚糖的生产过程,同时也给整个行业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母乳低聚糖的基本性质和市场应用,然后聚焦于母乳低聚糖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深入讨论化学酶法和微生物细胞工厂在母乳低聚糖合成中的关键技术、优势和不足。最后,对母乳低聚糖的未来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化学酶法 细胞工厂 母乳低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和银离子对p型和n型黄铜矿生物浸出的影响机理
8
作者 赵春晓 王军 +3 位作者 刘洋 廖蕤 杨宝军 邱冠周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55-668,共14页
研究可见光和银离子(Ag^(+))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p型和n型黄铜矿(黄铜矿A和黄铜矿B)的不同影响及机理。通过霍尔效应试验、生物浸出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黄铜矿的半导体性质、生物浸出行为、表面形... 研究可见光和银离子(Ag^(+))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p型和n型黄铜矿(黄铜矿A和黄铜矿B)的不同影响及机理。通过霍尔效应试验、生物浸出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黄铜矿的半导体性质、生物浸出行为、表面形貌、主要物相和表面物种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黄铜矿A比黄铜矿B具有更高的载流子浓度和更大的载流子迁移率,因此其溶出速率更快。生物浸出24 d后,当光照和Ag^(+)同时存在时,黄铜矿A的铜浸出率为91.05%,比黄铜矿B的铜浸出率(73.19%)高17.86%。显然,可见光和Ag^(+)对黄铜矿A生物溶解过程的促进作用强于黄铜矿B,这主要归因于黄铜矿A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此外,在光照影响下,黄铜矿表面电荷转移加快,导致Ag2S积累增多(特别是黄铜矿A),从而导致钝化层致密结构被破坏,钝化效果降低,黄铜矿溶解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霍尔效应 半导体性质 光照 黄铜矿 生物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模式微生物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表面质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姗 栗树珍 +1 位作者 钟慧 贺治国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为了探究生物冶金过程及矿山酸性废水中的关键微生物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表面质子吸附机理,该研究通过酸碱滴定、ProtoFit模拟、电泳迁移率测定及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系统地揭示不同能源(S0、Fe2+、F... 为了探究生物冶金过程及矿山酸性废水中的关键微生物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表面质子吸附机理,该研究通过酸碱滴定、ProtoFit模拟、电泳迁移率测定及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系统地揭示不同能源(S0、Fe2+、FeS2)和离子强度(0.001~0.1 mol/L NaNO3)对A.ferrooxidans表面性质的影响及参与质子化/去质子化反应的关键官能团。结果表明:三位点的Donnan壳静电模型能较好地适用于分析A.ferrooxidans的表面酸碱性质;能源和离子强度均影响A.ferrooxidans的表面酸碱性质;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2~10),不同能源培养的A.ferrooxidans在不同离子强度下均呈负电性;羧基、磷酸基和酰胺基是质子化/去质子化过程的关键官能团。该研究表明了A.ferrooxidans在吸附重金属方面的重要应用潜力,并对阐明A.ferrooxidans的表面质子吸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errooxidans 能源 自动电位滴定 吸附 表面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浸出过程中微生物协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余润兰 石丽娟 +2 位作者 周丹 邱冠周 曾伟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06-3014,共9页
在生物浸出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浸矿微生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提高各自的代谢活动,从而提高金属浸出率。综述浸矿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类型铁氧化菌与硫氧化菌、自养菌与异养菌、吸附菌与游离菌以及常温菌与高温菌的协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 在生物浸出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浸矿微生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提高各自的代谢活动,从而提高金属浸出率。综述浸矿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类型铁氧化菌与硫氧化菌、自养菌与异养菌、吸附菌与游离菌以及常温菌与高温菌的协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协同作用的研究思路及生物浸出过程中矿物的溶解途径,重点介绍协同作用的研究方法和关键代谢产物及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矿微生物 协同作用机制 生态学方法 功能基因 矿物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高温菌浸出黄铜矿及浸出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凯 刁梦雪 +2 位作者 杨宇 覃文庆 吴学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6-353,共8页
研究3株极端嗜热古菌(金属硫叶菌,Sulfolobus metallicus JCM9184;瑟杜生金属球菌,Metallosphaera sedula JCM9185和万座酸菌,Acidianus manzaensis YN25)在不同起始pH值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黄铜矿的混合浸出,并对浸矿过程中混合菌群落... 研究3株极端嗜热古菌(金属硫叶菌,Sulfolobus metallicus JCM9184;瑟杜生金属球菌,Metallosphaera sedula JCM9185和万座酸菌,Acidianus manzaensis YN25)在不同起始pH值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黄铜矿的混合浸出,并对浸矿过程中混合菌群落的动态演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起始pH1.5时的铜浸出率明显高于在起始pH2.5时的铜浸出率,而65℃条件下的铜浸出率高于75℃时的铜浸出率。利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65℃、起始pH1.5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演替,结果显示:在黄铜矿的浸出前期Sulfolobus metallicus是占据优势的菌种,而到后期Acidianus manzaensis的比例则会上升,并最后取代Sulfolobus metallicus成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黄铜矿精矿 极端嗜热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热异养菌TC-2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微生物浸矿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学玲 朱若林 +5 位作者 丁建南 江雪梅 魏娇娇 李云 马婷婷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59-2264,共6页
从云南腾冲酸性热泉分离出一株嗜酸热异养菌TC-2。该菌呈长杆状,细胞大小为(2.0~5.0)μm×(0.3~0.5)μm,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能形成芽孢。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45~70℃,最适生长温度为55℃,适宜生长的pH值为1.5~4.0,最适宜生长... 从云南腾冲酸性热泉分离出一株嗜酸热异养菌TC-2。该菌呈长杆状,细胞大小为(2.0~5.0)μm×(0.3~0.5)μm,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能形成芽孢。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45~70℃,最适生长温度为55℃,适宜生长的pH值为1.5~4.0,最适宜生长的pH值为2.5,该菌能利用多种有机物生长。16Sr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与Alicyclobacillus sendaiensis的16SrDNA相似性大于99%。该菌自身没有浸矿作用,但对Acidianus manzaensis、Sulfolobus metallicus和Metallosphaera sedula等高温浸矿菌的浸矿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热异养菌(Alicyclobacillus sendaiensis) 分离 鉴定 黄铜矿 生物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处理含硫金精矿生物预氧化方法的强化工艺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新星 王国华 +3 位作者 谢建平 李寿朋 郭玉洁 潘昊旻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18-2225,共8页
难处理含硫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方法前景广阔,但是由于生物预氧化反应速度慢、氧化周期长等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该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因此,研究生物预氧化技术的强化方法已成为推动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达到强化目的,总结了3个... 难处理含硫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方法前景广阔,但是由于生物预氧化反应速度慢、氧化周期长等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该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因此,研究生物预氧化技术的强化方法已成为推动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达到强化目的,总结了3个方面的强化策略:首先,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优化,通过组合氧化能力更强的微生物群落来达到强化目的;其次,控制溶液的化学条件,以保证微生物的代谢和功能发挥;最后,对预氧化工艺进行改进,构建更高效的生化反应条件。通过这些方法,难处理含硫金精矿生物预氧化效果可望得到有效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预氧化 难处理含硫金精矿 微生物群落 化学条件控制 两步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铜矿精矿中等嗜热微生物浸出过程及其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军 李旖旎 +4 位作者 庄田 赵红波 朱珊 覃文庆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0-1128,共9页
采用3种中等嗜热微生物: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A.c)、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L.f)、嗜热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S.t)对黄铜矿精矿进行浸出。探讨浸出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 采用3种中等嗜热微生物: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A.c)、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L.f)、嗜热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S.t)对黄铜矿精矿进行浸出。探讨浸出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优化及搅拌反应器浸出条件优化。微生物最佳生长条件如下:生长温度为45℃、初始p H为1.5。驯化过的浸矿细菌的生长及浸出率明显高于未驯化的,驯化后浸出率在矿浆浓度为50 g/L时达到最大,为94.00%;当矿浆浓度达到100 g/L时,铜的浸出率稳定在80%左右。搅拌反应器的最优化浸出条件如下:搅拌速度350 r/min,充气强度500 m L/min。在此条件下,对黄铜矿精矿进行浸出,浸出时间为30 d时,最终铜离子浓度为17.36 g/L,铜的浸出率为8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中等嗜热菌 生物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嗜热微生物作用下黄铜矿表面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军 赵红波 +4 位作者 李思奇 杨勰 杨聪仁 覃文庆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25-3231,共7页
通过分析黄铜矿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和表面形貌变化,研究嗜热硫氧化硫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S.t菌)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L.f菌)对黄铜矿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培养基(9K培养... 通过分析黄铜矿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和表面形貌变化,研究嗜热硫氧化硫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S.t菌)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L.f菌)对黄铜矿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培养基(9K培养基)对黄铜矿表面性质无明显影响,接触角稳定在黄铜矿表面接触角48°左右。两种细菌对黄铜矿表面性质影响规律相似,采用细菌摇瓶浸出时,振动条件下,矿物表面的亲水性随浸出过程逐渐增强;而在静置细菌浸出过程中,浸出初期黄铜矿表面疏水性变强,之后随浸出时间的延长黄铜矿表面的亲水性增强,推测可能是由于浸出前期黄铜矿表面生成疏水硫化物和元素硫,后期被进一步氧化分解。不同细菌作用后,黄铜矿的等电点接近细菌的等电点,说明两种细菌均能有效地吸附在黄铜矿表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发现,黄铜矿经细菌浸出后,表面不同程度地被腐蚀,并且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表面腐蚀程度加剧,其中S.t菌对黄铜矿的腐蚀作用较L.f菌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中度嗜热微生物 表面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银固体废弃物催化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军 陶浪 +4 位作者 甘晓文 赵红波 李旖旎 覃文庆 邱冠周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69,共4页
以含银固体废弃物为催化剂,采用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浸出黄铜矿,分析了浸出液中铜离子浓度、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及浸出渣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未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体系中,黄铜矿中铜浸出率仅为30%,而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的体系中,铜浸出... 以含银固体废弃物为催化剂,采用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浸出黄铜矿,分析了浸出液中铜离子浓度、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及浸出渣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未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体系中,黄铜矿中铜浸出率仅为30%,而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的体系中,铜浸出率均高于30%,最高达到80%。浸出前期,含银固体废弃物使铜浸出速率显著提升,而中期则是通过调控体系电位促使铜进一步浸出。浸渣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浸出过程中有大量的元素硫与黄钾铁矾生成,但这并未阻碍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体系中黄铜矿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含银固体废弃物 催化 微生物冶金 生物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线路板分选尾渣微生物浸出过程中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明晨 王亚萍 +5 位作者 彭堂见 周洪波 刘学端 姜涛 邱冠周 曾伟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8-935,共8页
采用微生物浸出技术,选用4种中度嗜热浸矿菌: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嗜酸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和嗜热嗜酸铁质菌(Ferroplasma thermophi... 采用微生物浸出技术,选用4种中度嗜热浸矿菌: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嗜酸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和嗜热嗜酸铁质菌(Ferroplasma thermophilum),作为混合菌回收废弃线路板分选尾渣中的金属铜。通过摇瓶浸出实验,研究混合菌在不同浓度分选尾渣中的浸出过程,并探究初始p H、初始Fe^(2+)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及粉末粒径对铜浸出的影响;并将优化条件应用至3L搅拌槽中,实现浸出体系的扩大。结果表明:摇瓶驯化过程中,混合菌种在分选尾渣中的生长情况较好,且能实现金属铜的有效浸出;在优化参数为初始p H 1.5、ρ(Fe^(2+))1 g/L、45℃条件下的放大实验中,浸出至第7 d时,铜浸出率最高达到9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浸出 混合菌种 废弃线路板分选尾渣 铜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浸出过程中胞外蛋白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润兰 刘阿娟 +3 位作者 刘亚楠 刘学端 邱冠周 曾伟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68,共7页
矿物-微生物-溶液多相界面是硫化矿生物浸出的关键场所,界面微生物胞外多聚物(EPS)关键组分胞外蛋白在生物膜形成、结构稳定和硫化矿溶解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综述了生物浸出过程中EPS关键组分胞外蛋白的研究进展和胞外蛋白现有的研究... 矿物-微生物-溶液多相界面是硫化矿生物浸出的关键场所,界面微生物胞外多聚物(EPS)关键组分胞外蛋白在生物膜形成、结构稳定和硫化矿溶解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综述了生物浸出过程中EPS关键组分胞外蛋白的研究进展和胞外蛋白现有的研究方法及其对冶金微生物胞外蛋白研究的适用性,展望了浸矿微生物胞外蛋白研究的前景,旨为生物冶金领域研究EPS关键组分胞外蛋白结构及其作用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胞外多聚物(EPS) 胞外蛋白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浸出过程中的藻酸盐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润兰 刘亚楠 +5 位作者 周丹 彭堂见 刘学端 顾帼华 邱冠周 曾伟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87-1693,共7页
综述微生物胞外多聚物的关键组分-藻酸盐的合成途径、结构特征和作用机制,尤其分析了其在生物浸出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理;描述了研究藻酸盐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藻酸盐的提取及成分分析方法、藻酸盐相关合成基因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藻酸... 综述微生物胞外多聚物的关键组分-藻酸盐的合成途径、结构特征和作用机制,尤其分析了其在生物浸出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理;描述了研究藻酸盐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藻酸盐的提取及成分分析方法、藻酸盐相关合成基因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藻酸盐的原位观察和检测方法。这些都将为研究生物浸出过程中藻酸盐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 藻酸盐 生物浸出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LAB 7.X生物信息工具箱的应用——序列比对(二)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红燕 刘新星 +1 位作者 谢建平 杨英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351-353,350,共4页
序列比对是基因序列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人和鼠的基因为对象,介绍MATLAB 7.X生物信息工具箱中的序列比对方法,内容包括从数据库获取序列信息,查找序列的开放阅读框,将核苷酸序列转换为氨基酸序列,绘制比较两氨基酸序列的散点图... 序列比对是基因序列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人和鼠的基因为对象,介绍MATLAB 7.X生物信息工具箱中的序列比对方法,内容包括从数据库获取序列信息,查找序列的开放阅读框,将核苷酸序列转换为氨基酸序列,绘制比较两氨基酸序列的散点图,用Needleman-Wunsch算法和Smith-Waterman算法进行比对,以及计算两序列的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比对 开放阅读框 序列散点图 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