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3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介入手术模拟训练系统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针锋 杨炎 +2 位作者 林旻洁 李瑛 何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4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手术模拟训练系统在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4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手术带教”模式教学,试验组采...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手术模拟训练系统在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4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手术带教”模式教学,试验组采用“传统理论教学+血管介入手术模拟训练”教学模式。通过专家评分和调查问卷比较2组住院医师在血管介入手术中造影剂用量、导管(导丝)以及支架释放稳定性、X线透视时长、手术总时长、手术熟练度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技能、培训效果及本次培训的满意度。结果2组的器械选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造影剂用量(50.77±10.60)mL、手术总时长(1394.50±114.71)s低于对照组[(66.45±14.33)mL、(1501.80±174.7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导管(导丝)稳定性、支架释放稳定性、X线透视时长、手术熟练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临床技能、手术熟练度、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临床思维能力、知识掌握能力、应对术中突发状况、手术决策能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管介入手术模拟训练系统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外科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水平,降低介入手术操作中的辐射时间,减少造影剂的用量,提高手术熟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模拟培训 血管介入模拟训练系统 传统教学 教学模式 住院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ICU医院感染控制三级预防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胡玉美 袁睆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2期7162-7163,共2页
胸外科ICU是收治心脏术后危重症患者治疗最集中的地方,此类患者经受大手术的打击后容易导致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抵抗力低下,经常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使用大量广谱抗菌素等原因,是院感发生的高危人群。
关键词 ICU 院内感染 预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护士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斌 陈偶英 +6 位作者 张茜 龙波 陈晓霞 李婵 吴景 张汝桢 欧阳海艳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护士伦理敏感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制订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伦理敏感性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护士伦理敏感性问卷、医院伦理氛围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长沙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护士伦理敏感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制订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伦理敏感性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护士伦理敏感性问卷、医院伦理氛围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长沙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7名神经外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外科护士伦理敏感性得分为(35.20±7.57)分,医院伦理氛围得分为(91.50±13.95)分,共情得分为(75.78±12.04)分;神经外科护士伦理敏感性与医院伦理氛围及共情得分均呈正相关(r_(1)=0.597,r_(2)=0.679,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龄、工作强度、伦理道德教育经历、医院伦理氛围、共情是神经外科护士伦理敏感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士伦理敏感性处于中等水平,护龄短、工作强度大、无伦理道德教育经历、医院伦理氛围差、共情能力弱的护士伦理敏感性低,管理者应重视并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其伦理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士 伦理敏感性 医院伦理氛围 共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Peyton四步教学法在血管外科超声诊断与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沫 舒畅 +2 位作者 卢朋 王暾 黎明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索改良的Peyton四步教学法用于提升血管外科超声诊断与治疗教学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工作的临床型研究生共2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试验组(n=12),以下肢静... 目的探索改良的Peyton四步教学法用于提升血管外科超声诊断与治疗教学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工作的临床型研究生共2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试验组(n=12),以下肢静脉超声诊断与治疗为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改良的Peyton四步教学法学习,比较2组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的考核总成绩为(88.2±4.3)分,高于对照组的总成绩(84.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临床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2个考核项目中的单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提示试验组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临床兴趣”“注重人文关怀”3个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Peyton四步教学法用于血管外科超声诊断与治疗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与血管外科相关的超声技术,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Peyton四步教学法 血管超声技术 超声诊断与治疗 血管外科 下肢静脉疾病 专科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三大省级医院术后疼痛现况调查 被引量:27
5
作者 鄢建勤 王英 +2 位作者 唐岸柳 朱琳 郭曲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客观掌握湖南三大省级医院的术后疼痛现况。方法根据经典的疼痛评估量表和新的疼痛干预指南,结合我国现况设计出一套术后疼痛调查表,对湖南三大省级医院患者的术后疼痛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显示,82.8%的患者在术后第3天疼痛... 目的客观掌握湖南三大省级医院的术后疼痛现况。方法根据经典的疼痛评估量表和新的疼痛干预指南,结合我国现况设计出一套术后疼痛调查表,对湖南三大省级医院患者的术后疼痛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显示,82.8%的患者在术后第3天疼痛已降至轻度或消失;51.6%的患者术后疼痛未得到任何处理,14.9%的患者即使向医务人员报告了疼痛也未得到及时或有效的处理;20.2%的患者对疼痛治疗不满意。51.6%的患者认为并非所有的疼痛都需治疗,70.2%的患者在中重度疼痛时才报告;72.6%的患者对吗啡一无所知,18.5%表示坚决不用。结论湖南三大省级医院对术后疼痛的处理能够使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但医务人员对术后疼痛的重视不够,疼痛处理尚未规范化。同时,患者对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为了提高术后疼痛控制水平,建议加强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疼痛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疼痛评估 疼痛处理 疼痛认识 疼痛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质教育在七年制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文亮 吴洪涛 +3 位作者 陈游 段伦喜 陈飞 易玉萍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440-441,共2页
外科手术学教学对医学生临床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要提高和稳定手术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课前规范化培训,强化技术操作的正规化、标准化训练;重视素质培养,把手术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目... 外科手术学教学对医学生临床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要提高和稳定手术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课前规范化培训,强化技术操作的正规化、标准化训练;重视素质培养,把手术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地配合;紧密贯彻教学要求。素质教育应加强医德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严谨求实科学态度以及外科专业素质。只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学 素质教育 七年制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流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文丽 朱政 +3 位作者 陈学樊 王玲 赵兴娥 谭晓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5-739,共5页
目的:将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流程,以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检出率。方法:通过检索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最终纳入5条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将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流程,以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检出率。方法:通过检索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最终纳入5条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制定基于此5条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诊断流程。选取2018年1~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病房住院的443例围术期患者采取传统血栓诊断流程(传统方法组),即患者出现DVT临床表现或D-二聚体检测值明显高于其阳性临界值时再采取双下肢B超对患者DVT进行筛查诊断。于2018年7月1日~11月30日对同一病区住院的498例围术期患者行基于循证医学的DVT筛查诊断流程(新方法组)。比较两种方法应用前后,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DVT的发生率及患者确诊DVT时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变紫变暗等DVT临床表现(症状性DVT)的发生情况;通过查看患者双下肢B超检查报告单统计患者DVT临床分型中周围型占比情况。结果:传统方法组与新方法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2.93%、1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DVT占比分别为100%、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分别为7.69%、9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基于循证医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实践,可提高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检出率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监测管理 被引量:11
8
作者 余强 胡燕妮 +2 位作者 刘巧梅 王文丽 徐灿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血糖监测管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糖、并发症的影响,以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5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常规外科手术管理模式实施围术期护理;选取2017年1~4月5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 目的探讨围术期血糖监测管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糖、并发症的影响,以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5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常规外科手术管理模式实施围术期护理;选取2017年1~4月5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围术期血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糖管理效果、住院时间、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结果干预后两组血糖管理效果、平均血糖值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围术期血糖监测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减少血糖的异常波动,降低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升血糖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血糖 血糖监测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下腰椎和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状况与外科矫形选择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孝宾 王冰 +4 位作者 吕国华 李晶 李亚伟 卢畅 康意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9-704,共6页
目的:评估儿童下腰椎及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情况,分析不同外科矫形方式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7.8±3.3岁(3~10岁)。L4半椎体4例,L5半椎体7例,S... 目的:评估儿童下腰椎及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情况,分析不同外科矫形方式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7.8±3.3岁(3~10岁)。L4半椎体4例,L5半椎体7例,S1半椎体3例。根据术前冠状面平衡情况分为3组:A组冠状面平衡,C7铅垂线偏离骶骨正中平分线(CSVL)≤2cm;B组为C7铅垂线位于半椎体的对侧(偏离CSVL〉2cm);C组为C7铅垂线位于半椎体的同侧(偏离CSVL〉2cm)。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术式。矫形方式:A组中凸侧与凹侧撑开、压缩力均等;B组半椎体侧单纯压缩;C组增加L5/S1节段"反向"凸侧撑开、凹侧压缩的矫形操作。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4~68个月,平均33±12个月。术前冠状面排列中平衡4例(29%),失平衡10例(71%)。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36.8°,末次随访时平均12.1°±8.0°(P=0.000),最终矫正率67.1%。术前的冠状面平衡为6~53mm,平均30.6±14.9mm,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为0~44mm,平均10.7±10.9mm(P=0.001)。其中,A组患者4例,术前与术后均维持了冠状面平衡;B组患者6例,术后有1例患者冠状面仍然失平衡;C组患者4例,术后均恢复了冠状面平衡。结论:儿童下腰椎和腰骶段的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失平衡发生率较高,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不同冠状面排列情况采取恰当矫形方式,可能获得满意的冠状面平衡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柱畸形 先天性侧凸 冠状面平衡 腰骶椎 半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围术期38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的适应证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元 周新民 +5 位作者 唐浩 胡建国 刘立明 李建明 宋逢林 戴爱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使用的适应证选择与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对3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其中冠心病28例,瓣膜病10例;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5例,因为无法停机植... 目的:回顾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使用的适应证选择与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对3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其中冠心病28例,瓣膜病10例;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5例,因为无法停机植入球囊22例,其余均为术后在监护室紧急植入。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控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150~170s。结果:38例患者中死亡13例,总成功率66%,冠心病成功率82%,瓣膜病为20%。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患者均顺利恢复,无1例死亡;术中因为无法停机植入的患者中16例顺利停机,6例血压无法维持而死亡;术后ll例中,6例抢救成功,5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无法纠正而死亡。无1例出现与球囊反搏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于冠心病患者效果明显优于瓣膜病。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法停机时紧急植入以及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以替代常规肝素抗凝,ACT控制在较低的150~170s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低心排综合征 心内直视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结核合并流注脓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冰 吕国华 +3 位作者 李晶 邓幼文 刘伟东 马泽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分析胸椎结核合并流注脓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21例合并流注脓肿的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7.2岁。结核病灶累及2个椎体12例、3个椎体6例、4个椎体... 目的:分析胸椎结核合并流注脓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21例合并流注脓肿的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7.2岁。结核病灶累及2个椎体12例、3个椎体6例、4个椎体3例,均合并椎旁或流注脓肿。8例出现它处流注脓肿,8例伴神经功能损害,14例合并后凸畸形,平均后凸Cobb角55.3°。病灶仅累及椎间隙和椎体骨膜下且无后凸畸形者,行前路病灶清除和椎间植骨;2个以上椎体中心型破坏和合并后凸畸形者采用后路畸形矫正、一期或分期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应用自体髂骨植骨14例,钛网植骨4例,髂骨联合钛网植骨3例。术后伤口窦道形成2例,再次行清创术后2周愈合;合并胸背部疼痛1例,保守治疗半年后好转。术后后凸角平均30.5°。平均随访2.1年,8例伴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植骨均融合。结论:胸椎结核伴脓肿形成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病灶清除、闭式灌洗、负压引流或分段植骨重建结合合理的后路内固定,均可取得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结核 脊柱融合术 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学第二课堂科研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文亮 吴洪涛 +3 位作者 陈游 段伦喜 陈飞 易玉萍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694-695,共2页
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辟一个获取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可充分调动学生在手术学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紧紧围绕手术学教学内容的第二课堂科研教学的开展可加强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以弥补第一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辟一个获取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可充分调动学生在手术学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紧紧围绕手术学教学内容的第二课堂科研教学的开展可加强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以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第二课堂科研教学,便于学生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最新的信息,形成课堂教学和信息资源交流的有效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学 第二课堂 科研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侵犯大血管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3
作者 舒畅 周耀东 +2 位作者 吕新生 周晓 喻建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23-526,共4页
目的 探讨累及大血管的肿瘤切除及受侵犯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方法 总结 1998年 10月~ 2 0 0 4年 2月的 2 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2 6例患者均无术后人工血管感染 ,血肿形... 目的 探讨累及大血管的肿瘤切除及受侵犯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方法 总结 1998年 10月~ 2 0 0 4年 2月的 2 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2 6例患者均无术后人工血管感染 ,血肿形成等。获随访 2 3例 ,随访时间 2~ 65个月 ,平均 42 .8个月。术后随访分别行彩色超声或CT血管显影 (CTA )检查 ,5例胰头癌和 1例胆管癌患者下腔静脉、门静脉置换后 ,3例分别于术后 3~ 15个月并发癌栓形成 ,术后远期通畅率为 5 0 % ,肿瘤分别于术后 3~ 3 1个月复发。 7例盆腔和腹膜后肿瘤切除血管置换患者术后获随访 2年 ,1例复发 ,但血管通畅。 2例四肢肉瘤患者随访 1年未见复发 ,血管通畅。 11例颈部肿瘤切除、血管置换患者术后随访 3个月至 5年 ,目前血管通畅 ,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对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并大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是安全的 ,可明显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延长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 胰腺肿瘤 病理学 血管 人工血管 血管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全明 舒畅 +3 位作者 姜晓华 黎明 李鑫 何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假性动脉瘤破裂52例,住院期间再次或多次出血者26例。行髂外动脉—股浅动脉旁路带环人工血管重建...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假性动脉瘤破裂52例,住院期间再次或多次出血者26例。行髂外动脉—股浅动脉旁路带环人工血管重建术49例,行髂外动脉或股动脉结扎术14例。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住院期间出现移植物感染,5例随诊期间出现移植物感染,感染的移植物取出后同时行髂外动脉或股动脉结扎保肢成功。1例行股动脉结扎患者术后出现肢体坏死行大腿截肢。其余手术患者均恢复良好。36例复诊彩超检查示人工血管通畅。结论:尽早外科手术是抢救因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彻底清创引流、髂外动脉—股浅动脉旁路带环人工血管重建以及控制感染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在感染严重且局部条件无法重建血管的情况下,结扎髂外动脉或股动脉也是一种救治患者的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 假性动脉瘤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一峰 胡建国 +4 位作者 尹邦良 周新民 刘峰 陈金兰 胡冬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5期69-70,共2页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 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法治疗 ,其中 33例行主动脉瓣置换 ,2 1例行二尖瓣置换 ,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 ,9例行联合瓣膜置换 ,8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 ,4例行动脉...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 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法治疗 ,其中 33例行主动脉瓣置换 ,2 1例行二尖瓣置换 ,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 ,9例行联合瓣膜置换 ,8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 ,4例行动脉导管缝闭术 ,2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 ,1例行肺动脉瓣切开术 ,降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 2例。结果 :全组均经手术治愈 ,无 1例手术过程中死亡。术中早期死亡 1例 ,术后随访 3月~5年 ,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 :本研究证实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肝损伤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栋才 周建平 +2 位作者 李铁钢 赵华 姚宏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0期113-114,共2页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总结 1991~ 2 0 0 1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严重肝损伤 6 5例 ,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治愈 6 1例 (93.8% ) ,死亡 4例 (6 .2 % ) ,发生并发症 13例...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总结 1991~ 2 0 0 1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严重肝损伤 6 5例 ,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治愈 6 1例 (93.8% ) ,死亡 4例 (6 .2 % ) ,发生并发症 13例 (2 0 .0 % )。结论 合理的外科手术是治疗严重肝损伤的重要措施。肝损伤程度及是否早期处理是导致肝外伤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附112例报告)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栋才 周建平 +5 位作者 袁联文 舒国顺 周家鹏 任峰 赵丽英 章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策略,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方法对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12例70岁以上经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前误诊47例(42.0%);急性梗阻72例(64... 目的探讨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策略,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方法对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12例70岁以上经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前误诊47例(42.0%);急性梗阻72例(64.3%),慢性梗阻40例(35.7%);Dukes C期82例(73.2%),Dukes D期30例(26.8%);根治性切除70例(62.5%),姑息性切除32例(28.6%),结肠造口4例(3.6%),捷径手术6例(5.4%);一期切除吻合69例(61.6%);伴发其他疾病103例(92.0%);发生并发症34例(30.4%);围手术期死亡4例(3.6%);平均生存期23.4个月。结论高龄结肠癌误诊率高,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积极处理伴发病和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结肠癌 手术 围手术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50-251,254,共3页
关键词 胸腔镜 临床应用 脊柱前路手术 微创脊柱外科 手术技术 开放手术 术中应用 禁忌证 创伤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19
作者 罗卓荆 吕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80,共6页
脊柱外科手术常伴随出血风险[1]。由于脊柱手术部位较深且毗邻脊髓神经,止血复杂且较难控制,不仅影响手术视野、降低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大量出血还会增加输血需求,引起输血相关并发症[2];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龄患者多... 脊柱外科手术常伴随出血风险[1]。由于脊柱手术部位较深且毗邻脊髓神经,止血复杂且较难控制,不仅影响手术视野、降低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大量出血还会增加输血需求,引起输血相关并发症[2];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龄患者多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围手术期出血也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比如可引发硬膜外血肿压迫硬脊膜囊,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危及生命[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障碍 脊柱手术 硬膜外血肿 手术视野 脊柱外科手术 硬脊膜囊 出血风险 高龄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奇 蒋宇钢 张治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疾病患者 62例 ,其中单纯神经内镜手术 39例 ,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2 2例 ,内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1例。结果 :单纯神经内镜手术的 39例中 36例 ...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疾病患者 62例 ,其中单纯神经内镜手术 39例 ,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2 2例 ,内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1例。结果 :单纯神经内镜手术的 39例中 36例 (92 .3 % )有效 ;内镜辅助手术的 2 2例和内镜控制手术的 1例 ,肿瘤的全切率明显提高 ,取得满意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 ,无死亡。结论 :神经内镜用于神经外科 ,和传统手术相比 ,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微创性 ,直视性 ,副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手术 肿瘤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