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五参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继儒 杨桦 +3 位作者 殷春霞 蓝涛华 吕渭辉 张燕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404,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五参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五参汤药物中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及OMIM、TTD、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得到五参汤成分及...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五参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五参汤药物中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及OMIM、TTD、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得到五参汤成分及慢性心力衰竭的基因靶点,二者交集靶点为五参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靶点。由Cytoscape数据库得到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再次计算后筛选得到重要靶点,并构建“药物-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及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以重要靶点在R软件上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随后采用分子对接验证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通路的靶点的结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采用小鼠心肌梗死致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利用B超、HE、Masson及Western Blot验证实验结果。结果共收集到有效药物成分63种,成分相关靶点768个和疾病靶点12933个,二者交集共706个靶点。在Cytoscape中计算得到核心靶点137个,其中重要靶点为28个。PPI提示STAT3、Caspase-3、Bcl2为治疗过程的关键靶点。GO及KEGG分析显示五参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能通过小分子代谢、激素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这些进程可能与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以及HIF-1通路有关。B超、HE、MASSON结果示,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小鼠的心功能障碍及炎症浸润和纤维化等病理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五参汤能逆转STAT3、HIF1A、Caspase-3的高表达(P<0.05,P<0.01,P<0.001)以及Bcl2的低表达(P<0.05),从而使慢性心力衰竭得到改善。结论五参汤可能通过抑制HIF1A、STAT3、Caspase-3的蛋白表达,同时增加Bcl2的蛋白表达,实现对HIF-1通路及凋亡相关信号的调控发挥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参汤 慢性心力衰竭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小鼠
原文传递
基于德尔菲法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的共识
2
作者 林丽珠 陆丽明 +14 位作者 关洁珊 陈汉锐 曹洋 方灿途 田华琴 李杰 华海清 许玲 陈信义 陈元 赵英杰 贾立群 贾英杰 黎丽花 李阳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目的为探索更优的癌因性疲乏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中联)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专题小组,对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现状进行系统的评述,形成共识。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 目的为探索更优的癌因性疲乏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中联)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专题小组,对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现状进行系统的评述,形成共识。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筛选、收集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文献,采用国际认可的证据级别判定标准GRADE进行评价,并由中医肿瘤学、针灸学、统计学等多学科教授形成专家组,经过两轮德尔菲法调查,达成本共识。结果本共识形成以下推荐意见:①中药能缓解癌因性疲乏(1B,证据级别中,强推荐);②针刺能改善癌因性疲乏(2B,证据等级中,弱推荐);③艾灸能缓解癌因性疲乏(1B,证据等级中,强推荐);④耳穴治疗能改善癌因性疲乏(2C,证据等级低,弱推荐);⑤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太极、气功等)可改善癌因性疲乏(太极:2C,证据等级低,弱推荐;气功:2D,证据等级极低,弱推荐)。结论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有一定的疗效,安全性较好,本共识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切实可行、有效的癌因性疲乏中医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中医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脓毒症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3
作者 吕泳标 马家馨 +5 位作者 陈瑞 蔡俊翔 刘云涛 丁邦晗 李俊 张忠德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3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脓毒症的遣方用药规律,为脓毒症的阻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在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收集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复方,经数据筛选与规范化后,利用R语言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共纳入82个中药专利复方,涉及中药376味... 目的探究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脓毒症的遣方用药规律,为脓毒症的阻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在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收集治疗脓毒症的中药复方,经数据筛选与规范化后,利用R语言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共纳入82个中药专利复方,涉及中药376味,中药总频次920次;高频中药有18味,使用频次排名前10的药物分别为大黄、甘草、金银花、黄芩、麦冬、黄芪、人参、栀子、黄连、赤芍;中药药味以寒为主,辅以温、平;药味以苦、甘居多;主归肺经而五经并重;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条核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类。结论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脓毒症时以清热解毒通大便、益气活血存阴液为基,以平调五脏为本,以扶正解毒为要,注重整体协调性与内在恒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药复方 平调五脏 扶正解毒 R语言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