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效应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立国 冯天笑 +2 位作者 王旭 王平 魏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734-742,共9页
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是目前手法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骨伤科现代化与国际化道路上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我国正逢多学科交叉引领知识生产、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的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医... 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是目前手法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骨伤科现代化与国际化道路上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我国正逢多学科交叉引领知识生产、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的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载体。颈椎病作为中医骨伤学科的优势病种,近年来许多学者基于多学科的技术和理论开展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本文以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为切入点,重点围绕颈部肌群,颈椎椎体、椎间盘、椎体附件,颈部血管,神经系统4个维度,整合了多学科交叉背景下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中多种技术和理论的应用现状和实施策略,有利于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学科更好地结合、创新、转化,为系统阐明手法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中医手法 颈椎病 效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证据图谱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天笑 王旭 +4 位作者 卜寒梅 秦晓宽 肖想玉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21-4028,共8页
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 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03-05,运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呈现证据分布特点。结果纳入的126篇系统评价发表年限为2003—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3篇为中等质量、64篇为低质量、49篇为极低质量。证据图显示,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研究证据主要分布于18个临床病种包括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肩周炎、颈源性头痛、寰枢关节半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腰扭伤、脊柱侧弯、髋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肩袖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呈现出有益或可能有益的效应。结论手法治疗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存在不足,并且缺乏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证据,未来仍需多层级机构间联动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研究质量,更新研究证据,进一步探索手法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中医骨伤科学 优势病种 证据图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现状、挑战及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天笑 孙凯 +4 位作者 秦晓宽 王旭 卜寒梅 朱立国 魏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3850-3856,共7页
临床实践指南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患者权益,但这一切是在指南的严谨设计、科学制订和规范报告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高度关注,许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 临床实践指南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患者权益,但这一切是在指南的严谨设计、科学制订和规范报告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高度关注,许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药领域专业化优势明显的特色学科,临床实践指南的数量正快速增加,促使学科向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逐步迈进。但在此背景下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目前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面临着临床问题定位不准、高质量临床证据匮乏、指南制订规范性不足、多学科人才培养欠缺、指南更新和实施缺乏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研究中,专业学会/协会应加强对指南制订的引导,研究者要注重提高原始研究的质量、加强指南方法学的学习和研究、重视指南的更新与改编、促进指南的传播与实施,以制订高质量的骨伤科指南,促进骨伤科的标准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 临床实践指南 发展现状 挑战 策略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彤 李健 +3 位作者 李国栋 刘路 朱立国 冯敏山 《电气传动》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我国老龄人群肢体障碍者很多,运动康复技术是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医患比例严重失调难以使得人人都能享受到康复医疗服务。康复机器人通过阻抗控制技术能够与人体进行一定的安全交互,但现有康复机器人多采用定阻抗控制,环境适应能力弱... 我国老龄人群肢体障碍者很多,运动康复技术是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医患比例严重失调难以使得人人都能享受到康复医疗服务。康复机器人通过阻抗控制技术能够与人体进行一定的安全交互,但现有康复机器人多采用定阻抗控制,环境适应能力弱,难以应用于临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变阻抗控制方法,以采集使用者的表面肌电信号为输入条件,通过改进随机森林算法训练识别使用者上肢的运动角度。并配合末端力传感器,获得使用者的运动意图,再通过变阻抗控制器完成康复运动。搭建了实验平台,并对轨迹跟踪和康复训练能力进行验证与评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控制机器人完成康复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表面肌电信号 改进随机森林算法 变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力及椎间孔形态学特征: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旭 王海美 +5 位作者 陈松浩 冯天笑 卜寒梅 朱立国 陈端端 魏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47,共7页
背景: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对各节段颈椎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椎间孔面积的影响尚未系统阐明。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背景: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对各节段颈椎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椎间孔面积的影响尚未系统阐明。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应机制提供数字化证据。方法:选择1例颈背部无异常疾患的志愿者,将其颈椎旋转至生理极限体位状态下的CT影像资料作为有限元模型材料。分别通过Mimics19.0、Geomagic Studio 2013、Hypermash 14.0及ANSYS Workbench 2020 R2软件完成对有限元模型的初步构建,基于文献完成颈椎各组织结构的弹性模量、弹性系数赋值,基于团队前期工作基础在模型上加载旋提手法的力学工况,分析颈椎旋提手法对C3-T1节段各椎体、椎间盘的力学参数及其对颈椎旋颈对侧椎间孔面积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旋提手法实施时,骨性结构的应力明显高于椎间盘等软组织;(2)手法操作时各颈椎椎体顶部椎板处应力高,底部椎板处应力低,关节突关节处及横突处应力较低;而各椎间盘顶部髓核处应力较低,底部与椎板连接处应力较高,但椎间盘应力最高点在顶部外侧纤维环处;(3)另外,加载提扳力后较之加载前,C6/C7节段椎间孔投影面积明显增大;(4)提示旋提手法操作具有改变颈椎本身应力结构的力学特征,并能扩大患者旋颈对侧的C6/7椎间孔面积,实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有限元分析 颈椎旋提手法 生物力学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关键问题及研究策略 被引量:17
6
作者 魏戌 韩涛 +3 位作者 孙凯 陈忻 银河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421-4426,共6页
以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膝骨关节炎为代表的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是骨伤科临床治疗优势病种。中药、手法、针灸、传统功能锻炼等是中医常用的特色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预防疾病复发。目前,中... 以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膝骨关节炎为代表的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是骨伤科临床治疗优势病种。中药、手法、针灸、传统功能锻炼等是中医常用的特色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预防疾病复发。目前,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存在临床疗效评价欠规范、临床生物样本库应用不够、中医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不足、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匮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中医药防治该类疾病应遵循“证据为重、中西共识”的原则开展临床研究,规范中医诊疗信息采集并构建临床生物样本库,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中医关键技术装备,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协同攻关组织模式,完善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证据,进一步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 椎间盘退行性变 中医疗法 优势 关键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病变中医历史溯源与传承发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涛 展嘉文 +4 位作者 冯敏山 王尚全 陈明 李玲慧 尹逊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15-117,共3页
历代中医典籍中关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出现了许多相关的中医病名,如腰痛、腰腿痛、腰脚痛、腰脊痛、腰膝痛、腰背痛、腰重等等,该文拟从有关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症状描述以及病因病机、方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病症特点,进而... 历代中医典籍中关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出现了许多相关的中医病名,如腰痛、腰腿痛、腰脚痛、腰脊痛、腰膝痛、腰背痛、腰重等等,该文拟从有关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症状描述以及病因病机、方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病症特点,进而溯源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中医病名、症状、病因病机、理法方药,为深入挖掘整理中医药防治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传统理论和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病名 腰痛 腰腿痛 腰脊痛 腰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琳 杨克新 +7 位作者 于杰 尹逊路 银河 魏戌 孙凯 梁龙 陈忻 朱立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594-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中医方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获得显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前期多中心RCT研究中通过中医方案治疗的DLS患者267例,剔除数据缺失病例36例,观察患者JOA评分及其疗效指数变化情况,根据治疗结束后JOA疗效指数...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中医方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获得显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前期多中心RCT研究中通过中医方案治疗的DLS患者267例,剔除数据缺失病例36例,观察患者JOA评分及其疗效指数变化情况,根据治疗结束后JOA疗效指数划分为疗效显著(≥50%)和疗效欠佳(<50%)。采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DLS疗效的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平卧翻身-计分、洗漱动作-计分、长时间久坐-计分、举重物并保持-计分对纳入患者获得显著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治疗前JOA评分总分、平卧翻身-计分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方案治疗DLS疗效影响因素较多,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总分及平卧翻身-计分每增加1分获得显著疗效的概率分别增加1.167和0.410倍。结论:临床采用中医方案治疗DLS时JOA评分越高或平卧翻身受限程度越小的患者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中医治疗 LOGISTIC回归分析 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兔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9
作者 彭伟 朱立国 +10 位作者 尹逊路 罗杰 杨克新 冯敏山 于杰 梁龙 李玲慧 展嘉文 韩涛 罗明义 张典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椎间盘退变模型兔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脊柱动静力失衡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兔模型,将4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及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椎间盘退变模型兔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脊柱动静力失衡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兔模型,将4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及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周。HE染色观察髓核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髓核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髓核组织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Collagen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组织p-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p-RIPK3、p-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髓核细胞减少、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减少,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膜连续性中断,细胞器肿胀,核膜破坏,染色质部分缺失,髓核组织Aggrecan、CollagenⅡ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兔髓核细胞数量增加、排列整齐,细胞外基质较多,透射电镜下可见髓核细胞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结构破坏部分恢复正常,补肾活血方中、高剂量组及布洛芬组髓核组织Aggrecan、CollagenⅡ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通过抑制模型兔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p-RIPK1、p-RIPK3、p-MLKL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Aggrecan、CollagenⅡ生成,从而延缓其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补肾活血方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组织 细胞外基质 坏死性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K1/RIPK3/MLKL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彭伟 朱立国 +10 位作者 尹逊路 杨克新 罗杰 冯敏山 于杰 李玲慧 展嘉文 韩涛 梁龙 罗明义 张典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69-75,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压力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及RIPK1/RIPK3/MLKL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采用持续负载压力法建立髓核细胞退变模型,将造模后的髓核细胞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压力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及RIPK1/RIPK3/MLKL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采用持续负载压力法建立髓核细胞退变模型,将造模后的髓核细胞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方组和抑制剂组,分别予空白血清、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和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1)干预,另设正常组髓核细胞常规培养。AO/EB荧光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坏死性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p-RIPK3、p-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蛋白表达,RT-qPCR检测RIPK1、RIPK3、MLKL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髓核细胞AO/EB染色下红色荧光较多,呈圆形、固缩状,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率升高(P<0.05),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RIPK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K3、MLKL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组及抑制剂组髓核细胞红色固缩状染色质较少,补肾活血方组坏死性凋亡率降低(P<0.05),抑制剂组坏死性凋亡率有降低趋势(P>0.05),补肾活血方组及抑制剂组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RIPK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K3、MLKL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减轻压力诱导的髓核细胞损伤,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1/RIPK3/MLKL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髓核细胞 坏死性凋亡 椎间盘退变 RIPK1/RIPK3/MLKL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骨针法改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疼痛及功能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韩昶晓 冯敏山 +6 位作者 高景华 尹逊路 刘广伟 温海宝 李静 彭博辰 朱立国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评估刺骨针法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与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并与常规夹脊针法进行对比。方法: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针刺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根据针刺方法不同分为骨针组与夹脊针组。骨针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 目的:评估刺骨针法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与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并与常规夹脊针法进行对比。方法: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针刺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根据针刺方法不同分为骨针组与夹脊针组。骨针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60.60±6.98)岁。夹脊针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1.48±9.55)岁。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的Roland Morris残疾问卷(Roland 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行走距离、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生活质量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功能障碍、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8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5(3.62±0.5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各评分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MDQ评分在治疗后2、4、12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后各时间点,骨针组较夹脊针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的腰部与腿部VAS在治疗后2、4、12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后各时间点,骨针组腰部VAS均较夹脊针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腿部VAS在治疗后2、1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周骨针组较夹脊针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的SF-36评分在治疗后2、4、12周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后各时间点,骨针组较夹脊针组的SF-36评分均升高更为显著(P<0.05)。在治疗后2周,两组的行走距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周骨针组较夹脊针组的行走距离提升更为显著(P<0.05)。结论:刺骨针法能一定程度改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功能障碍、疼痛与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常规夹脊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骨针法 夹脊针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疼痛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筋骨理论探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手法治疗原则
12
作者 卜寒梅 冯天笑 +4 位作者 王旭 刘爱峰 王平 朱立国 魏戌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96-200,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CSR属于中医“项痹病”、“痹证”的范畴。中医认为“骨正筋柔”是筋骨平衡的最佳状态。“骨错缝”和“筋出槽”是筋骨失衡主要表现。筋骨失衡是CSR的主要病机。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CSR属于中医“项痹病”、“痹证”的范畴。中医认为“骨正筋柔”是筋骨平衡的最佳状态。“骨错缝”和“筋出槽”是筋骨失衡主要表现。筋骨失衡是CSR的主要病机。手法是治疗CSR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筋”和“骨”生理功能及病理联系出发,运用中医筋骨理论阐述CSR动力性与静力性失衡的表现,并指导临床手法治疗应在明确病位的前提下,重新建立筋骨再平衡,辅以功能锻炼以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筋骨理论 发病机制 手法 治疗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彭洪凯 程桯 +5 位作者 单鹏程 王宏杰 许月泠 危一飞 温冠楠 白天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应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干预组于术后1~7 d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30...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应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干预组于术后1~7 d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次,2次/d。分析2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追加次数和阿片类镇痛药用量,以及2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结果干预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追加次数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术后恶心症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7 d的实验室检查(WBC、PLT、SCr、BUN、ALT、AS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后的部分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药物 有效性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14
作者 齐保玉 王旭 +4 位作者 杨克新 冯敏山 金哲峰 刘平 朱立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3026-3030,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腰痛和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腰腿痛”“痹证”范畴。中医手法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具有缓解疼痛、改善局部功能的效应,因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中被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腰痛和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腰腿痛”“痹证”范畴。中医手法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具有缓解疼痛、改善局部功能的效应,因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中医手法治疗LDH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欠规范的问题,制约了中医手法的临床推广和应用。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医工结合研究模式为解决中医手法研究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鉴于此,本文重点从临床和基础研究等方面对常用中医手法治疗LDH进行系统梳理,归结手法研究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为后续手法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助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手法 中医药现代化 理筋 关节整复 机制 综述 医工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秦晓宽 孙凯 +5 位作者 朱立国 陈忻 魏戌 银河 杨博文 陈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150-154,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收集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剂73首,共涉及中药134味,药物频数排列在前5位的分别是当归、黄芪、川芎、丹参、红花,用药类别以补虚活血药为主;利用组方规律得到28项药物关联规则;进一步分析,演化出18个核心组合,9首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以补虚为主,兼以活血化瘀,药物之间关联多以补阳还五汤的组方为核心。分析结果可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量化及生物力学研究探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龙 朱立国 +6 位作者 于杰 周帅琪 刘广伟 尹逊路 谢榕 韩涛 冯敏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6期1165-1168,共4页
中医手法是中医外治的一种特色疗法,在骨伤科应用广泛,且临床疗效明确。但手法的具体效应机制尚不清晰,且手法操作缺乏统一标准,这导致临床疗效层次不齐,也严重阻碍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应用。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深入,通过... 中医手法是中医外治的一种特色疗法,在骨伤科应用广泛,且临床疗效明确。但手法的具体效应机制尚不清晰,且手法操作缺乏统一标准,这导致临床疗效层次不齐,也严重阻碍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应用。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深入,通过各种设备仪器对中医手法的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量及量化,总结出中医手法的特定规律,有利于手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也有利于手法治疗机制的深层研究,进而有助于手法的推广应用。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主要从手法力学参数、力学效应、力学模型和内涵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综述,总结目前手法研究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现状提出展望,以期为以后中医手法量化研究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手法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 量化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旋提手法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广伟 冯敏山 +2 位作者 朱立国 尹逊路 陈焯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6-1351,共6页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旋提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椎间孔的测量是临床上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旋提手法对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颈椎标本置入螺...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旋提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椎间孔的测量是临床上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旋提手法对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颈椎标本置入螺钉方便CT成像时定位,首先应用MTS材料机在新鲜颈段标本上模拟不同状态下的旋提手法,同时利用运动捕捉技术获取旋提手法过程中Marker点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螺旋CT薄层扫描颈椎标本,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颈椎实体重建,依据旋提手法过程下颈椎体的运动轨迹,通过Autodesk maya软件进行多模医学图像三维配准实现动态虚拟现实仿真,进行动态图像处理;最后,分别采用ImageJ软件及Adobe photoshop软件测量旋提手法前后下颈椎间孔的纵径及面积。结果与结论:(1)定位牵引有利于提前打开下颈椎间孔,牵引效果略差于中立位牵引,但定位牵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2)扳动力在150 N以内,旋提手法的扳动力越小,颈椎间孔的纵径及面积的增加幅度也越小;扳动力超过150 N之后,颈椎间孔纵径及面积的增加幅度影响不大;(3)旋提手法通过增大下颈椎间孔可能有助于松解椎间孔周缘的粘连,从而缓解神经根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颈椎间孔 虚拟现实 动态 定位牵引 中立位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动力学网格划分技术在骨骼有限元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达人 孟春玲 +1 位作者 冯敏山 张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研究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骨骼分网方式。方法结合骨结构的特点,将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分网方法引入到骨生物力学的网格划分中,用六面体单元模拟皮质骨,四面体单元模拟松质骨。结果采用CFD网格划分技术... 目的研究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骨骼分网方式。方法结合骨结构的特点,将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分网方法引入到骨生物力学的网格划分中,用六面体单元模拟皮质骨,四面体单元模拟松质骨。结果采用CFD网格划分技术能够划分出高质量的六面体单元,并且较好地模拟骨骼的结构特征,可以实现计算机自动分网,分网花费时间约为传统分网方法的1/5,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尸体实验测量值。结论CFD网格划分技术可应用于骨生物力学领域中,为复杂人体骨骼的重构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物力学 皮质骨 有限元模型 流体动力学 网格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传睿 李秋月 +6 位作者 金子开 齐保玉 方圣杰 刘宁 章轶立 朱立国 魏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9-744,共6页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以肠道菌群视角探讨中医药调控骨内环境稳态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医药通过...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以肠道菌群视角探讨中医药调控骨内环境稳态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不失为一条新的有效治疗途径。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肠道菌群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研究,阐述“肝肾-肠”“脾-肠”“肺合大肠”“心合小肠”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应用,归纳复方、中药(单体)、中成药以及其他中医药疗法通过肠道菌群改善骨骼健康的相关研究,以拓宽防治思路,为临床上通过调控肠道菌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宝剑 高春雨 +10 位作者 孙武 杨克新 张平 魏戌 冯敏山 银河 王源 张静茹 叶宜颖 李路广 高景华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3期38-42,5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涉及11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 目的:系统评价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涉及11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正骨手法的愈显率高于其他非手术治疗[RR=1.47,95%CI(1.24,1.74),P<0.000,01];单纯正骨手法Baird-Jackson评分改善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MD=10.14,95%CI(5.57,14.70),P<0.000,1];单纯正骨手法Takakura评分改善与其他非手术疗法相当[MD=2.16,95%CI(-2.12,6.34),P=0.32];单纯正骨手法VAS评分改善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MD=-1.78,95%CI(-3.14,-0.43),P=0.01];摇拔戳手法比其他正骨手法更有优势[RR摇拔戳手法=-2.56,95%CI(-4.54,-0.58),P=0.01;RR其他手法=-0.62,95%CI(-1.52,0.28),P=0.18];单纯正骨手法AOFAS踝-后足评分改善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RR=15.70,95%CI(12.72,18.68),P<0.000,01]。结论: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其愈显率及功能评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且在缓解踝关节疼痛程度方面,摇拔戳手法比其他正骨手法更有优势。但受纳入研究的数量、质量以及结局指标主观性等限制,本结论尚不能完全确定,仍需高质量证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正骨手法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