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尔塔体制与旧金山体制关系的再思考--以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钮维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旧金山体制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单方面对二战与冷战进行强行衔接与延伸的地区安全体制。它在形式上被伪装成二战遗留问题,但在本质上是较为典型的冷战遗留问题。旧金山体制因冷战而被孽生出来,但它不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将旧金山体制... 旧金山体制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单方面对二战与冷战进行强行衔接与延伸的地区安全体制。它在形式上被伪装成二战遗留问题,但在本质上是较为典型的冷战遗留问题。旧金山体制因冷战而被孽生出来,但它不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将旧金山体制看成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在学理、实践上都会形成悖论,并有违相关中国领土主权的合法性,不利于中国声索这些领土主权而有利于美日篡改与歪曲历史,将形成学术乌龙——或可被日本等国用来颠覆雅尔塔体制安排的战后国际秩序;它穿越冷战时代,营造了亚太安全秩序中的众多具体国际争端,并借助这些争端得以苟延与演化,是美国亚太同盟链的核心,是亚太地区合作的毒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金山体制 冷战遗留问题 亚太安全秩序 雅尔塔体制 中国和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术界关于冷战思维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13
2
作者 钮维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8-132,共5页
本文从冷战思维研究的视角,关于冷战思维的内容、含义和特点,以及冷战思维的根源等方面,对我国学术界研究冷战思维的主要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研究冷战思维,必须顾及到究竟什么是冷战,不能把冷战思维的概念无限放大,也不可以简... 本文从冷战思维研究的视角,关于冷战思维的内容、含义和特点,以及冷战思维的根源等方面,对我国学术界研究冷战思维的主要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研究冷战思维,必须顾及到究竟什么是冷战,不能把冷战思维的概念无限放大,也不可以简单地缩小;当前研究冷战思维的视角比较单一;全盘冷战思维是否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冷战思维 意识形态 强权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关系与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建中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4,共5页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 ,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 ,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 ,对中国的外交战...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 ,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 ,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 ,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俄罗斯在中国国际战略环境中的地位 ,分析了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制约性因素 ,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两国关系至少还有 1 0~ 1 5年的稳定发展期。因此 ,加强和深化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仍应作为我国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战略环境 俄罗斯 中国 安全战略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国际金融危机与冷战思维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钮维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13,共5页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思维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自我意向的优越性从而掩盖内在机制的根本缺陷,同时在造成外交成本高居不下,拖累国内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冷战思维 成因 冷战结束 历史终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亚太安全问题:同盟阻遏与战略解围 被引量:1
5
作者 钮维敢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6-96,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和平发展一直面临亚太地区诸多安全问题的挑战。在不同历史阶段,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同,并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形成不和谐的张力。当前,面临亚太安全热点问题日益复杂化、严峻化的趋势,有必要梳理亚太安全问题形成与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和平发展一直面临亚太地区诸多安全问题的挑战。在不同历史阶段,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同,并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形成不和谐的张力。当前,面临亚太安全热点问题日益复杂化、严峻化的趋势,有必要梳理亚太安全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把握其发展脉络,推进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优化和实践。冷战缓和时期,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阵营,虽与资本主义阵营内个别国家的关系出现缓和,但亚太地区冷战的安全结构仍然未变;冷战走向结束阶段,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亚太地区安全秩序困境依然存在,中国的和平发展仍然面临资本主义同盟体系的觊觎;在冷战结束后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从蛰伏走向活跃;进入21世纪的头10年,中国稳步发展并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太安全问题的冷战气息渐浓,具体安全问题更加严峻;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增长,亚太安全环境恶化、日益呈现出汹涌澎湃之势,中国在国力增强中承受的安全压力日益明显并增大。鉴于亚太安全秩序困境的结构机制与角色变迁,中国需要准确把握亚太安全问题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在知己知彼中扬长避短,整合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加强智库建设,妥善应对亚太安全问题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安全 中国 美国 “亚太再平衡”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安全及其对策
6
作者 钮维敢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8,共3页
国际金融海啸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间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增强,一方面,为不少国家带来了丰厚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给各国经济安全带来挑战。中国在向现代化转型中,经济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可崇... 国际金融海啸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间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增强,一方面,为不少国家带来了丰厚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给各国经济安全带来挑战。中国在向现代化转型中,经济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可崇拜市场和美国模式,而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经济安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研究现状及再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钮维敢 孙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71,共9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始终受到西方冷战思维的困扰。中国政界对此高度重视,也经常对形式不同的冷战思维及挑战加以驳斥;国内外学界也高度关注这些冷战思维现象并进行研究,成果虽然较为丰硕,但还没有出现专论,几乎都是在其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始终受到西方冷战思维的困扰。中国政界对此高度重视,也经常对形式不同的冷战思维及挑战加以驳斥;国内外学界也高度关注这些冷战思维现象并进行研究,成果虽然较为丰硕,但还没有出现专论,几乎都是在其他专题的论述中简单地提及冷战思维,而未将冷战思维作为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冷战遗留视角切入,联系国际秩序变迁的背景,将"一带一路"倡议、冷战思维、冷战这几个关键概念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展开综合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冷战思维 亚洲安全观 国际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俄苏国际问题研究的学术演进和智识革新(1978~2018)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超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26,155,共27页
与改革开放四十年相同步,中国俄苏国际问题研究在研究传统重建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崛起中国对学科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以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需求导向到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从模仿... 与改革开放四十年相同步,中国俄苏国际问题研究在研究传统重建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崛起中国对学科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以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需求导向到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从模仿和借鉴西方理论到建设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欧亚地区国际关系研究,从服从国家外交的对策分析导向到相对独立的研究欧亚地区各行为体"在地知识"、联动内政外交分析其内外战略,从关注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到丰富细化的问题领域和规范科学的方法论意识,中国的俄苏国际问题研究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前中国俄苏国际问题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争夺国际话语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但是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欧亚地区国际关系研究必然会随着中国的"智识革新"而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研究 国别与地区研究 学术史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论普京的“可控民主”治国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范建中 邱芝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83-88,共6页
“可控民主”是俄罗斯在经历了10多年痛苦的转轨进程后确立的治国模式,它不是普京个人意志的显现,而是符合俄罗斯历史、国情、民意的现实选择。俄罗斯的政治发展道路将因“可控民主”而打上自己特殊的历史印记。目前,“可控民主”是与... “可控民主”是俄罗斯在经历了10多年痛苦的转轨进程后确立的治国模式,它不是普京个人意志的显现,而是符合俄罗斯历史、国情、民意的现实选择。俄罗斯的政治发展道路将因“可控民主”而打上自己特殊的历史印记。目前,“可控民主”是与俄罗斯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结构模式。但由于自身内在矛盾的掣肘,“可控民主”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从长远看,发展民主政治是其必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可控民主 现实合理性 内在矛盾 发展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冷战结束的亚洲模式和欧洲模式 被引量:7
10
作者 钮维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3-40,共8页
冷战结束可以划分为欧洲模式和亚洲模式。冷战在欧洲结束具有相对彻底性,在亚洲结束则具有非彻底性。这是冷战在亚洲和欧洲结束的具体历史状况以及现实发展造成的。冷战机制在欧洲和亚洲的存在和结束状况是冷战结束两种模式的基本根源... 冷战结束可以划分为欧洲模式和亚洲模式。冷战在欧洲结束具有相对彻底性,在亚洲结束则具有非彻底性。这是冷战在亚洲和欧洲结束的具体历史状况以及现实发展造成的。冷战机制在欧洲和亚洲的存在和结束状况是冷战结束两种模式的基本根源。冷战结束的两种模式划分有利于人们对国际关系中冷战现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冷战结束 雅尔塔体制 旧金山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历史缘由与现实矛盾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建中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67,89,共5页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 ,出现了被称为“选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它既含有民主的因素 ,又具有集权统治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 ,这种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从长远看 ,必将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障碍。本文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 ,出现了被称为“选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它既含有民主的因素 ,又具有集权统治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 ,这种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从长远看 ,必将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障碍。本文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改革极权主义制度的一般规律出发 ,阐述了俄罗斯推行“选任专制政体”的必然性 ;同时 ,又围绕国家权力体制、联邦体制和政党制度等多个方面 ,就俄罗斯过渡性政治体制的制度性缺陷和现实矛盾进行分析 ,说明这种体制不可能成为推进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政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过渡性政治体制 选任专制政体 集权统治 国家权力体制 联邦体制 政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宪法第九条起源及其原因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夏鸣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131-136,共6页
美国占领当局、日本官僚、日本进步力量和远东委员会是影响日本宪法制定的四种政治力量,日本宪法及第九条的产生是这四种力量互动的结果。尽管宪法第九条是由币原喜重郎提出,并得到麦克阿瑟的全力支持,但日本进步力量以及世界爱好和平... 美国占领当局、日本官僚、日本进步力量和远东委员会是影响日本宪法制定的四种政治力量,日本宪法及第九条的产生是这四种力量互动的结果。尽管宪法第九条是由币原喜重郎提出,并得到麦克阿瑟的全力支持,但日本进步力量以及世界爱好和平力量在此过程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宪法第九条的提出既是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但更是日本民族对战争失败及其所产生灾难性后果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宪法 宪法制定 宪法第九条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政权党”能否成为执政党——基于制度环境和政情发展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建中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8-83,共6页
俄罗斯的第一个“政权党”是不完全的“政权党”。随着政情的变化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俄罗斯新的“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发展成为国内决定性政治力量。“统一俄罗斯”党由“政权党”上升为执政党,必然涉及宪政制度的变更,但归... 俄罗斯的第一个“政权党”是不完全的“政权党”。随着政情的变化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俄罗斯新的“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发展成为国内决定性政治力量。“统一俄罗斯”党由“政权党”上升为执政党,必然涉及宪政制度的变更,但归根结底取决于俄罗斯的政情。从目前情况看,构建以政党为中心的新的政治体制,从而使“政权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并没有成熟。但到了后普京时代,俄罗斯政治舞台上出现执政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政权党” 地位变化 制度环境 政情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以南海外交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灿 钮维敢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3期29-50,共22页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行为模式并非完全承袭基于国际系统结构基本分析框架的霸权护持模式。美国亚太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是基于国际系统进程基本分析框架的导出概念。厘清对安全护持的认识需要解构这一概念,找出蕴涵于其中的基本战略行为,...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行为模式并非完全承袭基于国际系统结构基本分析框架的霸权护持模式。美国亚太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是基于国际系统进程基本分析框架的导出概念。厘清对安全护持的认识需要解构这一概念,找出蕴涵于其中的基本战略行为,而基本战略行为的判定须通过"基于维度"的考察。施韦勒和米尔斯海默意义上的制衡可以作为这种基本战略行为的分析基底,但制衡的概念必须重塑才能符合基本战略行为的要求,重塑制衡的方式主要是打破其指涉对象的单一维度而进行多维重构。随着冷战后亚太安全环境的变迁,美国的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也存在转型的必要,而制衡行为的转型又是安全护持模式转型的核心。冷战后美国对南海相关声索国的外交行动验证了安全护持模式及其转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护持 霸权护持 制衡 美国亚太安全 美国南海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平发展与美国亚太经济战略调整 被引量:1
15
作者 钮维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3-218,共6页
中国和平发展常常与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在合作与竞争交织的复杂变化中相互影响,塑造着亚太经济格局;中国和平发展与美国亚太经济战略,在不同时期的彼此契合度不同,对立性与统一性程度不一地共存于这个双边关系中。... 中国和平发展常常与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在合作与竞争交织的复杂变化中相互影响,塑造着亚太经济格局;中国和平发展与美国亚太经济战略,在不同时期的彼此契合度不同,对立性与统一性程度不一地共存于这个双边关系中。美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亚太经济战略调整上更加遏制中国,中国则在这一时期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其核心之一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希望加入美国战略调整下的TPP,与以往的经验类似,中国必须改变自身来适应TPP,具有被动性。TPP在客观上也有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一面。对于美国的亚太地区经济战略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也有自己的应对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洋同盟 美国经济战略 中国和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超 《江南论坛》 2022年第9期13-17,共5页
“一带一路”在供给全球公共产品、推动全球治理、支持东道国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动荡调整,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风险趋升。面向未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以... “一带一路”在供给全球公共产品、推动全球治理、支持东道国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动荡调整,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风险趋升。面向未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以项目合作为引擎,扎实推进机制化建设,关注重点领域高质量推进务实合作,满足东道国发展需求,构建有特色的区域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治理 高质量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崛起的规则管控--评《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互动研究》
17
作者 孙超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对崛起中的大国而言,构建适合自己的国家和全球治理规则、实现国内外规则良性互动是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国家将面临更多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如何协调管理好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关系,推动国内规则... 对崛起中的大国而言,构建适合自己的国家和全球治理规则、实现国内外规则良性互动是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国家将面临更多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如何协调管理好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关系,推动国内规则和国际规则的统筹建设,不仅关涉国家的身份,也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李明月博士的《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互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给出了规则互动的管控方案,深刻论述了崛起的大国如何学习和利用国际规则推动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构建国际规则以缓解崛起所面临的内外挑战,同时巧妙回应了西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者所提出的“美国权力下降但西方秩序永存”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者 统筹建设 全球性问题 中国崛起 全球化趋势 互动研究 西方自由主义 管控方案
原文传递
生产大户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问题研究——以江阴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泽林 《经济界》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江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较快发展,其主要形式是由生产大户带动广大农民成立合作社。这种合作社模式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江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较快发展,其主要形式是由生产大户带动广大农民成立合作社。这种合作社模式在中国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普遍性,对合作社近几年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社长与社员之间利益联结机制的松散与生产大户对各级政府在合作社中角色定位的不同利益考虑是此类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正确统筹好这两者的利益关系对于此类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利益 规范
原文传递
美国调整两洋同盟战略的经济因素及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19
作者 钮维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6,共8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对两洋军事同盟进行调整的同时,也逐步加大力度对两洋经济同盟进行构建,即推动打造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推动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使得美国全球同盟战略呈现出新特点,即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对两洋军事同盟进行调整的同时,也逐步加大力度对两洋经济同盟进行构建,即推动打造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推动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使得美国全球同盟战略呈现出新特点,即美国的两洋同盟战略军事安全和经济由混合职能逐渐清晰化为两对更为专职的军事安全同盟与经济同盟部分,但这两部分的四个同盟以美国为纽带越发彼此或交叉相互策应,以便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但美国两洋同盟战略的调整,在亚太地区形成了安全隐患,与亚太一体化进程形成张力,使得亚太安全秩序碎片化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洋同盟 美国战略 经济因素 亚太安全秩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与政治功能
20
作者 刘长江 《唯实》 2004年第10期31-35,共5页
民族主义是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与社会思潮,这是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衰落引起的对俄罗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民族主义在今天的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包含着各种意识形态的内容,它已经并将继续对俄罗斯的... 民族主义是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与社会思潮,这是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衰落引起的对俄罗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民族主义在今天的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包含着各种意识形态的内容,它已经并将继续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和外交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在发挥着某些积极作用的同时,对民众可能产生某种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民族主义 思想影响 政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