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四方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旺苍县在川陕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与振兴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奉鼎哲 王强 吴满意 《毛泽东思想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7,共7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33年1月-1935年4月,四川省旺苍县是川陕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挥师作战,100多次的大小战斗和著名的木门会议,彪炳史册。两年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33年1月-1935年4月,四川省旺苍县是川陕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挥师作战,100多次的大小战斗和著名的木门会议,彪炳史册。两年零四个月里,旺苍老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特别是1934年10月后的半年时间里,红四方面军总部迁驻旺苍老城,川陕革命根据地各级军政领导机构集中于此,从而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启动编制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是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旺苍县在川陕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作用、发展现状来研究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川陕革命老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 长征集结出发地 旺苍县 川陕革命老区 振兴发展
原文传递
从旺苍红四方面军石刻标语的战略作用及保护现状看红军长征路线申遗的必要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强 王雪珺 +1 位作者 李单晶 彭剑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8,共6页
红军石刻标语是红军在长征宣传工作中的一大创举。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苏区时,在旺苍通过石刻标语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主张,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不仅是红四方面军革命斗争的宣传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 红军石刻标语是红军在长征宣传工作中的一大创举。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苏区时,在旺苍通过石刻标语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主张,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不仅是红四方面军革命斗争的宣传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土化的极好范例。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历史动态化和艺术静态化的有机结合,其战略作用尤为突出。但是长期以来,旺苍红四方面军石刻标语保护状况堪忧,长征路线申遗,是加强旺苍红四方面军石刻标语遗迹的保护与研究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承和弘扬红军精神红军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旺苍 红四方面军 石刻标语 战略作用 保护现状 长征路线申遗
原文传递
从旺苍县红色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看红军长征路线申遗的可行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强 李单晶 王雪珺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6,共10页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1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领导军民在四川旺苍进行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印满...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1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领导军民在四川旺苍进行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印满了红军的足迹,渗透着红军的血汗,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红四方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旺苍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较好的范例。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切实可行地把长征精神、长征文化作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的双重载体,既有利于全面加强长征文化遗产整体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也有利于长征精神与长征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旺苍县 红四方面军 红色资源 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红军长征路线申遗 可行性
原文传递
红军长征路线申遗与长征沿线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强 李单晶 罗大明 《毛泽东思想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9,共14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是和长征沿线地区人民无私无畏的支援密不可分的。长征沿线地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但是长征沿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由...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是和长征沿线地区人民无私无畏的支援密不可分的。长征沿线地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但是长征沿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连片贫困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实施长征路线申遗,规划建设长征沿线文化经济带,将独特的长征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对长征这一红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加快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让沿线地区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路线申遗 长征沿线 区域发展战略 研究
原文传递
论党的群众工作在长征胜利中的重要作用及时代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强 李单晶 罗大明 《毛泽东思想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6,共6页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结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广泛发动群众,充分相信群众,紧密依靠群众,真心关爱群众,开展灵活多样、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和拥护,使党领导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道道...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结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广泛发动群众,充分相信群众,紧密依靠群众,真心关爱群众,开展灵活多样、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和拥护,使党领导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道道封锁、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弘扬党在长征中留下的优良传统,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热情,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群众工作 长征 中国梦
原文传递
从红军长征路线申遗看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的历史贡献及时代意义
6
作者 王强 李单晶 罗大明 《毛泽东思想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7,共7页
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征途上,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2500余名年轻的女战士成为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不仅和男同志一样经历了残酷战火和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而且经受了一般女同志难以忍受的女性生理极限考验,她们以坚定顽... 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征途上,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2500余名年轻的女战士成为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不仅和男同志一样经历了残酷战火和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而且经受了一般女同志难以忍受的女性生理极限考验,她们以坚定顽强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和巾帼不逊须眉的奋斗精神,参与并塑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人生壮歌,显示出女中豪杰的英雄本色,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妇女运动史上的奇迹。弘扬和传承女子红军精神和女子红军文化,对推动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路线申遗 红四方面军 妇女独立师
原文传递
邓小平与红四方面军
7
作者 奉鼎哲 李单晶 王强 《邓小平研究》 201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由于张国焘个人的错误,红四方面军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虽然邓小平没有参与红四方面军的创建,却与它有着不解之缘。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初,红四方面军对红一方面...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由于张国焘个人的错误,红四方面军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虽然邓小平没有参与红四方面军的创建,却与它有着不解之缘。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初,红四方面军对红一方面军提供的多方面援助,即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红四方面军遭到大肆批判的时候,邓小平又出来仗义执言,为红四方面军说了公道话。之后,邓小平又与刘伯承一道直接统率红四方面军南征北战,将其锻造成为闻名天下的刘邓大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红四方面军 刘邓大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