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体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浩 曾裕 +1 位作者 杨静媚 潘东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3,共3页
综述了脂质体技术在油脂包埋中的应用。介绍了其产品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脂质体在油脂工业中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脂 脂质体 包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A1对大豆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姜碧若 曾裕 +4 位作者 吕光勇 刘鹏飞 邝永燕 李军 毕艳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以大豆毛油为原料,研究磷脂酶A1添加量、柠檬酸溶液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效果以及中性油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酶A1脱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0 mg/100 g油的磷脂酶A1、0.15 mL 45%柠檬酸溶液、50℃脱胶温度... 以大豆毛油为原料,研究磷脂酶A1添加量、柠檬酸溶液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效果以及中性油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酶A1脱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0 mg/100 g油的磷脂酶A1、0.15 mL 45%柠檬酸溶液、50℃脱胶温度、4 h反应时间。在最佳的脱胶工艺条件下,磷脂酶A1脱胶中性油中含磷量降至0.47 mg/kg,油脂得率(95.55%)高于酸化脱胶中性油的得率(92.94%)。酶法脱胶中性油与毛油的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相比,酶法脱胶中性油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明显变化,甘油酯组成中的甘一酯和甘二酯相对含量减少、甘三酯相对含量增加;与酸化脱胶油脚相比,磷脂酶A1脱胶油脚中溶血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和溶血磷脂酰肌醇)的相对含量增加至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毛油 磷脂酶A1脱胶 含磷量 油脂得率 甘油酯组成 油脚磷脂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脱色废白土结构与成分分析及替代脱色产品选择
3
作者 李书媛 佟珊 +5 位作者 尹浩 杨静媚 张乐 肖珊 王波 王际辉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67-69,共3页
在大豆油脱色工艺中,会产生大量废白土;若废白土长时间存放,易发生自燃现象,从而引起火灾。本研究根据废白土的成分及结构变化,从而探究其自燃的原因。经实验可得,废白土的含油率、Mg含量和P含量、颗粒大小是导致废白土自燃的因素,可以... 在大豆油脱色工艺中,会产生大量废白土;若废白土长时间存放,易发生自燃现象,从而引起火灾。本研究根据废白土的成分及结构变化,从而探究其自燃的原因。经实验可得,废白土的含油率、Mg含量和P含量、颗粒大小是导致废白土自燃的因素,可以通过筛选白土颗粒大小、回收废白土的油脂等方式,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综合考虑脱色能力、废白土含油率、稳定性等方面,后续考虑使用混合土(凹凸棒粘土∶活性白土=1∶3)来进行脱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白土 自燃 结构 成分 脱色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C对大豆原油脱胶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军 杨静媚 +4 位作者 苏沛 姜碧若 杨小平 徐浩宇 毕艳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24,共6页
为了避免传统脱胶方式引起的化学品消耗大、水耗高,而且脱胶油得率低、残磷量高等问题,以大豆原油为原料,采用磷脂酶C对其进行酶法脱胶,考察加酶量、柠檬酸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磷脂脱除和脱胶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酶C... 为了避免传统脱胶方式引起的化学品消耗大、水耗高,而且脱胶油得率低、残磷量高等问题,以大豆原油为原料,采用磷脂酶C对其进行酶法脱胶,考察加酶量、柠檬酸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磷脂脱除和脱胶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酶C脱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0.45 g/mL柠檬酸添加量0.15 mL(100 g原油)、加酶量40 mg/100 g(以油质量计)、脱胶温度50℃、脱胶时间4 h。在最佳条件下,磷脂酶C脱胶油中含磷量降至1.00 mg/kg。酶法脱胶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各脂肪酸相对含量与大豆原油相比无显著差异。与酸化脱胶相比,酶法脱胶油的得率无显著差异,油中甘一酯和甘二酯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0.49、1.15百分点,甘三酯相对含量减少了2.28百分点,油脚中磷脂的组成及各组分相对含量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原油 酶法脱胶 磷脂酶C 含磷量 油脂得率 甘油酯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生育酚在精炼油脂中的抗氧化效果及其热损耗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晓峰 祝婷婷 +3 位作者 毕艳兰 李大云 盛磊 杨国龙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4,共8页
以精炼动植物油脂(大豆油、棕榈油、茶油和猪油)为原料,以δ-生育酚为研究对象,采用Rancimat法(110℃)和烘箱法(180℃)研究了加热条件下,δ-生育酚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损耗情况及其对油脂品质的影响。Rancimat试验结果表明:添加δ-... 以精炼动植物油脂(大豆油、棕榈油、茶油和猪油)为原料,以δ-生育酚为研究对象,采用Rancimat法(110℃)和烘箱法(180℃)研究了加热条件下,δ-生育酚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损耗情况及其对油脂品质的影响。Rancimat试验结果表明:添加δ-生育酚(500、1 000 mg/kg)能有效延长棕榈油、茶油和猪油的氧化诱导期,且油脂氧化诱导期与δ-生育酚添加量(500~1 000 mg/kg)呈正相关,而对于大豆油,添加δ-生育酚对其氧化诱导时间无显著影响。110℃下,在棕榈油中,1 000 mg/kg的δ-生育酚抗氧化效果优于200 mg/kg的BHT,但与200 mg/kg的TBHQ相比较弱;在猪油中,1 000 mg/kg的δ-生育酚抗氧化效果显著优于200 mg/kg的BHT和TBHQ(P<0.05)。烘箱试验结果表明:δ-生育酚在油脂中的损耗率随加热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增大其添加量能有效抑制其损耗率的增大;在大豆油、茶油和猪油中,δ-生育酚对油脂茴香胺值的增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但在棕榈油中,500、1 000 mg/kgδ-生育酚对其茴香胺值增大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生育酚 抗氧化活性 氧化诱导期 油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国标下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吕光勇 苏沛 彭祖茂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224-224,221,共2页
为深入理解和正确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充分发挥其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整合,实验试剂的统一,结果处理方法的整合和方法的适用范围的汇总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掌握《食品安... 为深入理解和正确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充分发挥其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整合,实验试剂的统一,结果处理方法的整合和方法的适用范围的汇总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掌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选择方法的建议,有利于该标准的执行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标准 比较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便携式浊度计测定油脂透明度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小坪 祝婷婷 +1 位作者 苏沛 曾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在油脂冷冻试验观察时,结果一般用"澄清""析出""发朦"等术语来表达,依赖人的主观性,重复性和再现性不佳。建立了一种利用浊度计读取常温或低温下油脂不同状态的浊度值,对油脂透明度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 在油脂冷冻试验观察时,结果一般用"澄清""析出""发朦"等术语来表达,依赖人的主观性,重复性和再现性不佳。建立了一种利用浊度计读取常温或低温下油脂不同状态的浊度值,对油脂透明度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采用色泽接近的样品,并且避免样品在有气泡的情况下测定浊度值。结果表明:常温下,棕榈油浊度值越大,样品外观越浑浊;低温下,棕榈油及含棕榈油调和油浊度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同时出现析出、发朦、浑浊等现象。该方法简便、检测时间短、结果可靠,可有效减少人员主观判断差异,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结晶 冷冻试验 浊度计 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溶性茶多酚对大豆油煎炸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潘东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2-75,82,共5页
以添加茶多酚的一级大豆油为煎炸用油,研究茶多酚在煎炸过程中对一级大豆油品质变化的影响。通过检测一级大豆油煎炸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氧化诱导时间、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等项目来评价茶多酚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并对煎炸所制食品... 以添加茶多酚的一级大豆油为煎炸用油,研究茶多酚在煎炸过程中对一级大豆油品质变化的影响。通过检测一级大豆油煎炸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氧化诱导时间、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等项目来评价茶多酚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并对煎炸所制食品进行风味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能延缓一级大豆油在煎炸过程中品质劣变的速度并对煎炸所制食品的风味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大豆油 煎炸 品质 风味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植物油脂短重原因分析及规避对策
9
作者 陈元平 张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7-79,共3页
我国作为植物油脂消费大国,每年需进口大量植物油脂以满足国内需求,由于进口过程中短重问题频频出现,直接影响到国家和进口企业的利益。利用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对进口植物油脂短重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进口植... 我国作为植物油脂消费大国,每年需进口大量植物油脂以满足国内需求,由于进口过程中短重问题频频出现,直接影响到国家和进口企业的利益。利用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对进口植物油脂短重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进口植物油脂短重规避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植物油脂 短重 原因分析 规避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优化油脂加工厂设计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青 贺智慧 《农业机械》 2010年第8期71-75,共5页
在策划兴建大型植物食用油油厂中,总会遇到我国行业规范一些条款的限制。为了引入国外先进生产线配套设计和降低项目投资,我们建议在南方地区对厂房建筑简化设计、在工艺设计中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合理配置设备、改进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 规范 设计 节能和环保 自动化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苯并[a]芘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11
作者 孙丙锁 刘玲玲 +2 位作者 张克克 张舒亮 张甜甜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0期169-171,共3页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苯并[a]芘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 5009.27-2016进行检测,通过分析整个实验过程不确定度因素,包括样品的称量、样品定容体积、标准溶液及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以及重复性测试过程带...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苯并[a]芘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 5009.27-2016进行检测,通过分析整个实验过程不确定度因素,包括样品的称量、样品定容体积、标准溶液及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以及重复性测试过程带来的随机效应,建立了油脂中苯并[a]芘含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并且进行了量化。实验结果表明:取置信区间95%,压榨菜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可表示(15.2±0.68)μg/kg(k=2)。整个检测过程中,标准溶液及配制引入的不确定度为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1.74%,占比约45.1%,其次为随机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占比约31.8%,其它因素占比约23.1%。因此,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际检测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操作、选用高纯度的标准品和高级别的器具、规范标准溶液及配制过程、定期维护核查检测设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油脂 苯并[A]芘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粮油质量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12
作者 孙丙锁 张永生 +2 位作者 张燕青 曾裕 黄迎泽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5期40-43,47,共5页
在当前科技和信息化的浪潮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已经被普遍运用于各个领域,而粮油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使用,正是粮油质量管理向着更优质的方向前进的必然趋势。一些大型粮油企业正在努力寻找实施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途... 在当前科技和信息化的浪潮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已经被普遍运用于各个领域,而粮油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使用,正是粮油质量管理向着更优质的方向前进的必然趋势。一些大型粮油企业正在努力寻找实施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途径,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具有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特点的质检中心。同时,研究并优化一个覆盖整个粮食供应链的质量检测平台,以此来转变过去的质量检测手段和管理模式,实现粮油质量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从粮油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和目标出发,分析粮油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技术,并探讨粮油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旨在为粮油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 质量管理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工业气垫式输送机的应用
13
作者 左青 《农业机械》 2010年第4期82-85,共4页
本文通过介绍对气垫式皮带输送机的结构、性能和维护保养,对头尾轮、输送带、输送带气室、张紧装置等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 头尾轮 输送带 气室 张紧装置
原文传递
油脂油料加工厂电气控制与变配电设备管理
14
作者 张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7期223-225,共3页
在当前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的带动下,推动了各行各业发展的进程,使人们对油脂油料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增大了油脂油料加工厂的生产量。而电气控制与变配电设备作为油脂油料加工厂的生产基础,生产量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电气控制与变配... 在当前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的带动下,推动了各行各业发展的进程,使人们对油脂油料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增大了油脂油料加工厂的生产量。而电气控制与变配电设备作为油脂油料加工厂的生产基础,生产量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电气控制与变配电设备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为油脂油料加工厂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油脂油料加工厂电气控制与变配电设备的管理水平,文章通过对油脂油料加工厂电气控制与变配电设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油脂油料加工厂电气控制与变配电设备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油料 加工厂电气 控制与变配电设备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油料加工厂电气设备的巡检与维修研究
15
作者 张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年第6期177-179,共3页
油脂油料的加工对群众日常生活、社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而在油脂油料加工厂中,最关键的便是加工的机械设备,在加工厂具体运营期间,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问题会直接影响加工厂的经营利润以及生产效率。应用电器设备期间,电气设备会... 油脂油料的加工对群众日常生活、社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而在油脂油料加工厂中,最关键的便是加工的机械设备,在加工厂具体运营期间,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问题会直接影响加工厂的经营利润以及生产效率。应用电器设备期间,电气设备会由于不同因素,在应用期间出现各种问题,至此就要求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详细的维护以及管理,保证电气设备始终出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提升生产效率以及企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厂 电气设备 巡检与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储存指标粗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改进
16
作者 刘大伟 宫佰顺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18期85-86,共2页
为了能够准确、快速的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及时了解大豆储存品质变化,本实验以超声波浸提大豆粗脂肪,再按GB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测定大豆脂肪酸值为研究方法,同GB/T14488.1-2008《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 为了能够准确、快速的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及时了解大豆储存品质变化,本实验以超声波浸提大豆粗脂肪,再按GB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测定大豆脂肪酸值为研究方法,同GB/T14488.1-2008《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GB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标准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以超声波浸提大豆粗脂肪,再按GB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测定大豆脂肪酸值的方法可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设备易得,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粗脂肪酸值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棕榈油分提工艺研究
17
作者 张乐 梁建华 +1 位作者 邹水洋 吕光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55-158,共4页
为提升棕榈油分提工艺,采用超声波对结晶罐中的油液进行辅助处理。以分提所得低度液油碘值为指标,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时油脂的结晶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对分提工艺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方案。结果表明,超声波... 为提升棕榈油分提工艺,采用超声波对结晶罐中的油液进行辅助处理。以分提所得低度液油碘值为指标,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时油脂的结晶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对分提工艺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方案。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分提最佳设置条件为超声处理时间10 min、超声结晶时间600 min、超声频率28 kHz和超声功率400 W。同时对所得低熔点棕榈液油进行了品质测定,结果显示,超声处理并不会改变所得液油的品质。优化的超声工艺条件加快了棕榈油冷却结晶的进程,缩短了工艺时间,增强了生产运行的稳定性,提升了液油产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分提 超声波 液油得率 品质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升PET瓶添加绿色色母对收缩率变化的研究
18
作者 俞进开 曾乔 +1 位作者 谭祖顺 郭燕华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4期18-21,共4页
目的:考察添加绿色色母对10升PET瓶的收缩率的影响。方法:以10升PET瓶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常温储存环境的条件下,通过对添加了绿色色母和不添加绿色色母的10升PET瓶做满口容量对比实验,两者取样存放6个月,并每个月对存放PET瓶进行检测并... 目的:考察添加绿色色母对10升PET瓶的收缩率的影响。方法:以10升PET瓶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常温储存环境的条件下,通过对添加了绿色色母和不添加绿色色母的10升PET瓶做满口容量对比实验,两者取样存放6个月,并每个月对存放PET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添加绿色色母的10升PET瓶在室内自然温度下满口容量会比10升PET瓶不添加色母满口容量收缩更明显。结论:10升PET添加绿色色母后在相同时间内收缩比例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瓶 绿色色母 收缩率 常温 满口容量 10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在花生油中掺伪花生油香精的鉴别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李平 林晨 +4 位作者 祝婷婷 苏沛 汤逊尤 张方圆 方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144,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生油及花生油香精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剔除共有成分后,对所获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将花生油香精中69个特征挥发性成分分为两类。通过对掺伪不同比例花生油香精的花生油样品分析,归为第一类...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生油及花生油香精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剔除共有成分后,对所获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将花生油香精中69个特征挥发性成分分为两类。通过对掺伪不同比例花生油香精的花生油样品分析,归为第一类的14种特征物质能很好地区分掺伪花生油香精,其检出限低至0.01%(占花生油体积分数),可为鉴别花生油掺伪花生油香精和评价花生油的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花生油香精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掺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煎炸过程特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许泽群 张乐 +2 位作者 杨静媚 王志强 吴凌涛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5期131-137,共7页
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研究对象,探讨在170℃油温条件下循环煎炸达15 h过程中,煎炸油脂的感官品质和特征指标的变化,同时研究脂肪酸组成、极性组分、黏度值与油脂泡高值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煎炸过程大豆油的感官要优于菜籽油,两种油的酸... 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研究对象,探讨在170℃油温条件下循环煎炸达15 h过程中,煎炸油脂的感官品质和特征指标的变化,同时研究脂肪酸组成、极性组分、黏度值与油脂泡高值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煎炸过程大豆油的感官要优于菜籽油,两种油的酸值变化均符合卫生标准(酸值≤5 mgKOH/g),泡高值、黏度、极性组分与煎炸时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此外黏度、极性组分这两者与泡高值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植物油总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会逐渐增加,和泡高值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其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会逐渐减低,和泡高值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总反式脂肪酸含量会逐渐减低,和泡高值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煎炸 特征指标 泡高值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