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专科活动指导单在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1
作者 常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7期29-31,共3页
目的促使骨科术后患者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同时促使护士给予患者功能锻炼最佳指导,加快患者的康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1月收治的腰部、髋部及膝部的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促使骨科术后患者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同时促使护士给予患者功能锻炼最佳指导,加快患者的康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1月收治的腰部、髋部及膝部的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宣教,观察组运用本科自主设计的个体化专科活动指导单进行宣教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性、对宣教知识的掌握度、首次下床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通过个体化的专科活动宣教单,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性、知识的掌握度、首次下床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骨科专科活动指导单的使用,患者能够及时正确的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加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活动指导单 术后患者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黄震 张亮 +2 位作者 陈杰 韩森东 胡元斌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4期561-563,共3页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自2017年1月~2020年10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单侧隐窝狭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椎间孔组74例采用经椎间...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自2017年1月~2020年10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单侧隐窝狭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椎间孔组74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椎板间组61例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椎板间组(P<0.05),手术透视次数明显多于椎板间组(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经椎板间入路手术相对更易操作,能够明显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入路 经椎间孔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隐窝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志伟 韩森东 +1 位作者 余智 张少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0期167-168,共2页
目的采用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并探究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4例,术前采用CT检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根据CT... 目的采用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并探究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4例,术前采用CT检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根据CT结果设计置钉方案,探究CT检测对置钉效果的影响,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压缩度及椎管面积、脊柱后凸程度、神经功能,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不良事情发生情况。结果94例患者置钉后优91例,良2例,中1例,差0例,失误率3.19%。患者术后的椎体高度压缩度及椎管面积均较术前增大(P<0.05),脊柱后凸程度较术前减小(P<0.05);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1年,无1例断钉、螺钉松动、神经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术前采用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有助于确认螺钉置入位置,其置入精确度高、效果好,促进患者伤椎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 胸腰椎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ussouly分型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志伟 韩森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中Roussouly分型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OVCF病人162例,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利用腰椎正、侧位X线片对脊柱-骨盆矢...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中Roussouly分型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OVCF病人162例,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利用腰椎正、侧位X线片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进行测定。比较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Roussouly分型及预后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的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均低于治疗前,而腰椎前凸角(LL)高于治疗前;手术前后Roussouly分型差异明显。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bb角(CA)明显降低,贝克指数(BI)明显恢复。平衡参数及Roussouly分型与预后指标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PT、PI及Roussouly分型分别与VAS评分、Cobb角呈正相关关系(P<0.05),分别与BI呈负相关关系(P<0.05),SS、LL分别与BI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VAS评分、Cobb角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OVCF可导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失衡,而Roussouly分型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预后存在相关性,PKP手术可促进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恢复,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Roussouly分型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髓芯减压并同种异体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力学改变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元斌 周岳来 +1 位作者 李永顺 刘冬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分析髓芯减压并同种异体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1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男性患者,入院后术前对患侧股骨头行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CT扫描的图片资料导入专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 目的:分析髓芯减压并同种异体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1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男性患者,入院后术前对患侧股骨头行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CT扫描的图片资料导入专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模型上模拟进行髓芯钻孔减压术,隧道植入骨块到软骨下骨约0~6 mm处,自体松质骨夯实。双足站立位为股骨头的模拟受力体位,髋关节的负荷条件为:外展肌合力M、髂胫束力T以及髋关节接触力J分别为1060、1721、1621 N,选取90°、120°以及150°的坏死角度,分别计算未处理过的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塌陷值、行单纯髓芯减压以及行髓芯减压加植骨时的塌陷值。结果:股骨头的正常骨质杨氏模量高于坏死骨的杨氏模量,正常骨质的横向变形系数低于坏死骨。行股骨头髓芯钻孔减压术后,股骨头的塌陷值显著增加,而减压隧道植入同种异体骨后,其塌陷值显著减低,但高于正常的股骨头。同时,由于股骨头坏死角度的增加,其塌陷值也明显增加。结论:髓芯钻孔减压并同种异体植骨术能有效增进坏死区的骨质修复,加强减压通道所致股骨头支撑结构的改变,防止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有限元分析 髓芯减压 同种异体植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震 韩森东 +2 位作者 王志伟 陈杰 胡元斌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8期858-860,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102例C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102例C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Burwell Chamley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采用Tornett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固定架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可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外固定架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黄震 韩森东 +1 位作者 王志伟 陈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1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取常规PHILOS锁定钢板治疗,...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取常规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辅以3D打印技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术后观察指标、Neer评分及CM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透视次数及解剖复位率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骨折愈合时间、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的Neer评分及C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提高复位质量,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PHILOS锁定钢板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行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5
8
作者 余智 韩森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行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病人69例,依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均达到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按照随机对照试验(RCT)原则进行肯德尔系...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行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病人69例,依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均达到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按照随机对照试验(RCT)原则进行肯德尔系数单盲随机分组,A组35例,经腓骨入路行钢板螺钉固定;B组34例,经后外侧入路行钢板螺钉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随访12个月评价踝关节愈合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13.78±11.7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51.97±36.87)ml、住院时间(18.57±2.17)天,B组分别为(109.87±12.31)分钟,(266.04±37.19) ml和(17.96±2.01)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骨愈合时间为(51.57±6.18)天,A组为(59.68±7.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3、6、12个月不同时间段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分别为(40.59±6.29)分,(64.08±6.68)分,(79.84±7.14)分和(92.87±5.58)分,恢复优良率为93.75%,A组分别为(32.15±5.17分,(53.77±5.19)分,(64.87±6.68)分,(83.47±5.09)分和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4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骨愈合后行走仍旧伴有踝关节疼痛感;B组仅1例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入路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均有良好效果,其中后外侧入路方式更具优势,可缩短骨愈合周期,保障踝关节稳定性,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腓骨入路 后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合性和开放性跟腱断裂手术疗效分析
9
作者 胡元斌 李永顺 +3 位作者 周岳来 刘冬 季明亮 王善正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S02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交叉编织缝合结合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和开放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交叉编织缝合结合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分为A组和B组,并进行系统随访,对患者术后进行美国... 目的探讨交叉编织缝合结合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和开放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交叉编织缝合结合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分为A组和B组,并进行系统随访,对患者术后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切口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交叉编织缝合结合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和开放性跟腱断裂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闭合性 开放性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充填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对老年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余智 韩森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充填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对老年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OVCF)病人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疼痛性OVCF病人127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采用CPC及PVP系统治疗,B组62例,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充填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对老年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OVCF)病人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疼痛性OVCF病人127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采用CPC及PVP系统治疗,B组62例,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及PVP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评价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国际骨质疏松生活质量评估量表-41(QUALEFFO-41)评分,影像学检查椎体形态改变。结果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及QUALEFFO-41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A组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两组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均提高,后凸Cobb角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邻近椎体骨折率为1.54%,显著低于B组的9.68%(P<0.05)。结论 PVP充填CPC能够有效缓解老年疼痛性胸腰椎OVCF病人的疼痛症状,改善椎体畸形,促进功能康复活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磷酸钙骨水泥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
11
作者 胡元斌 李永顺 刘冬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6185-16190,共6页
目的:通过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来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法,以及如何确保该病人得到最好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85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 目的:通过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来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法,以及如何确保该病人得到最好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85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43例PFNA治疗,42例DHS治疗,分别从术中时长、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时长进行详细记录并评估,以确保统计其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85例患者中,随访6~16个月(平均11.6个月),无死亡病例。PFNA组与DHS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时长、出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时长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PFNA固定较髓外DHS固定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不稳定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几丁质喷雾剂在外固定支架病人针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喻先芝 邱利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9期67-68,共2页
目的 探讨改性几丁质喷雾剂针道护理消毒方法在四肢外固定支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入住本院骨科病房、治疗均采用骨牵引外固定支架的病人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采用改性几丁质喷雾... 目的 探讨改性几丁质喷雾剂针道护理消毒方法在四肢外固定支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入住本院骨科病房、治疗均采用骨牵引外固定支架的病人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采用改性几丁质喷雾剂和传统酒精滴钢针两种针道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通过观察针道是否存在感染来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改性几丁质喷雾剂消毒护理方法中病人的针道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性几丁质喷雾剂消毒护理方法与传统酒精滴钢针护理方法相比,对骨牵引外固定支架病人针道护理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方便病人与家属的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针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扎罗夫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少杰 韩森东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21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索伊利扎罗夫(Ilizarov)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Pilon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统计... 目的探索伊利扎罗夫(Ilizarov)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Pilon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Kofoed)评分、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功能、步行AOF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功能、步行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Kofoed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利扎罗夫技术治疗Pilon骨折效果显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较少,愈合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 PILON骨折 并发症 美国骨科与踝关节协会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14
作者 周静洁 《祝您健康》 2025年第1期59-60,共2页
南丁格尔曾说:“护士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我接过南丁格尔手中的灯,用它特有的光芒,驱散患者心中的阴霾。妈妈也是孩子生命中的守护天使,她们用爱的光芒,照亮孩子的人生旅程。儿子开始不理解我的工作去年我过了第10个护士节,还有第4... 南丁格尔曾说:“护士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我接过南丁格尔手中的灯,用它特有的光芒,驱散患者心中的阴霾。妈妈也是孩子生命中的守护天使,她们用爱的光芒,照亮孩子的人生旅程。儿子开始不理解我的工作去年我过了第10个护士节,还有第4个母亲节。说实话,做了妈妈以后,我更觉得护士这个职业肩负太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丁格尔 护士节 母亲节 天使
原文传递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胡元斌 李永顺 +1 位作者 刘冬 周岳来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60-362,共3页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以胸腰段骨折发生率最高,表现为外伤后脊柱的畸形、疼痛,常并发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损伤平面以下运动神经障碍,使患者自主丧失活动能力,严重患者可能会截瘫,丧失运动能力[1].目前对于由物理性创...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以胸腰段骨折发生率最高,表现为外伤后脊柱的畸形、疼痛,常并发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损伤平面以下运动神经障碍,使患者自主丧失活动能力,严重患者可能会截瘫,丧失运动能力[1].目前对于由物理性创伤造成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方法较多,但预后效果均欠佳.如何改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是目前研究重点之一,早期应用激素、手术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2].有研究[3]显示,高压氧(hyerbarico xygenation,HBO)治疗可改善损伤局部供血及供氧,促进神经元再生及功能修复,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研究[4]发现,脊髓损伤后出现的组织水肿、神经元坏死、血脊髓屏障障碍等继发性损伤均与炎症因子大量生成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对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骨折发生后短期内局部组织释放多种生长因子,直到修复后期,这些生长因子相互协调,共同促进骨折愈合,其中NGF、Neuritin是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因子[5-6].本研究旨在探讨HBO综合治疗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外周血NGF、Neuritin的影响,以期为SCI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综合治疗 神经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 患者 NEURITIN 促进骨折愈合 运动能力
原文传递
Kessler缝合法结合带线锚钉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元斌 李永顺 +3 位作者 周岳来 季明亮 王善正 刘冬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4114-4115,共2页
目的 探讨Kessler缝合法结合带线锚钉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采用Kessler缝合法结合带线锚钉手术治疗的21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后疼痛、... 目的 探讨Kessler缝合法结合带线锚钉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采用Kessler缝合法结合带线锚钉手术治疗的21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后疼痛、行走能力、步态、小腿关节活动度、踝关节稳定性、关节对线等进行系统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由术前(45.5±4.5)分上升至(93.5±6.2)分;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范围:背伸为9.5°~14.5°,跖屈为40.5°~49.3°;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为(4.8±0.1)分。所有病例无切口感染及切口周围皮肤坏死、无腓肠神经损伤、无跟腱再次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Kessler缝合法结合带线锚钉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非贯通性 跟腱 带线锚钉 Kessler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少杰 陈杰 +3 位作者 王志伟 余智 李永顺 韩森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55-1456,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3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开窗治疗组(n=138)和椎间孔镜组(n=162)。开窗治疗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3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开窗治疗组(n=138)和椎间孔镜组(n=162)。开窗治疗组患者采用开窗治疗;椎间孔镜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椎间孔镜组治疗有效率为98.8%(160/162),明显高于开窗治疗组的86.9%(120/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椎间孔镜组VAS评分低于开窗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间孔镜组JOA评分高于开窗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可以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促进炎症微环境下髓核细胞衰老退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冬 王琨 《现代医学》 2022年第6期735-741,共7页
目的:探明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在椎间盘炎症微环境下髓核(NP)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NP细胞。首先评估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0、20、50、100μg·ml)对NP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根据结果选择LPS的干预... 目的:探明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在椎间盘炎症微环境下髓核(NP)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NP细胞。首先评估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0、20、50、100μg·ml)对NP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根据结果选择LPS的干预浓度为100μg·ml。将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LPS组和LPS+Mdivi-1组。应用细胞增殖实验、免疫荧光、Western blot、Real time-PCR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评估线粒体功能和NP细胞衰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降低了NP细胞增殖活力,促进了线粒体自噬、活性氧(ROS)大量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丢失;Mdivi-1的预处理明显加剧了LPS诱导的ROS产生、线粒体膜电位丢失和ATP合成减少并抑制了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此外,与LPS组相比,Mdivi-1的预处理明显增加了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导致LPS诱导的p53,p21,MMP3和MMP13的蛋白表达进一步增高,Aggrecan和CollagenⅡ的蛋白表达进一步减少;同时还导致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明显增多。结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进一步加剧LPS炎症微环境下NP细胞的衰老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炎症微环境 髓核细胞衰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