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权力、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对马基雅维里政治哲学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培永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36-39,共4页
政治权力、政治权术、政治道德是马基雅维里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正确剖析马氏之政治道德与政治权力、政治权术的内涵及统一性,揭示其政治道德观,对于把握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及从政治伦理的视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都有... 政治权力、政治权术、政治道德是马基雅维里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正确剖析马氏之政治道德与政治权力、政治权术的内涵及统一性,揭示其政治道德观,对于把握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及从政治伦理的视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权力 政治权术 政治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范例的延安整风运动
2
作者 庄紫园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7-190,共4页
本文着重从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的角度对延安整风进行总结:(1)党的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奠基。(2)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驱动。(3)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形式等方... 本文着重从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的角度对延安整风进行总结:(1)党的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奠基。(2)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驱动。(3)思想理论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综合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种结论性的看法:党的思想理论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思想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被引量:7
3
作者 胡薇薇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12期396-,共1页
如何改进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的一种“软管理”方式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相互融通的关系。通过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实现加强和改进企业实现政治工作的目的,使之企业生产经... 如何改进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的一种“软管理”方式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相互融通的关系。通过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实现加强和改进企业实现政治工作的目的,使之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下公共财政的社会利益调节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卿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12期105-,共1页
从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制定公共财政政策对社会利益进行调节的问题。指出公共财政调节社会利益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公正,公共财政调节社会利益应遵循的原则为效率与公平兼顾,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共财政 社会利益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灵顿的政治思想
5
作者 王宁 《文教资料》 2008年第36期70-71,共2页
詹姆斯·哈灵顿是英国17世纪一位富有创造性的政治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大洋国>一书.在这本书中,哈灵顿结合近代国家的兴起提出了很多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主张,使共和主义在近代有了直接的发展契机和直接的理论渊源,他的... 詹姆斯·哈灵顿是英国17世纪一位富有创造性的政治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大洋国>一书.在这本书中,哈灵顿结合近代国家的兴起提出了很多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主张,使共和主义在近代有了直接的发展契机和直接的理论渊源,他的政治思想对欧美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哈灵顿在这部看似乌托邦的小说中寄托了几乎全部的政治理想.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论述哈灵顿的政治思想,包括共和思想、代议制思想、法治思想等.并客观评价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英国 哈灵顿 《大洋国》 政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匮乏的原因及对策
6
作者 刘湘衡 《科技经济市场》 2007年第A08期158-158,共1页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9亿农民为公共品供量不足、供求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困扰,深深地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于是,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9亿农民为公共品供量不足、供求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困扰,深深地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于是,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建立健全城乡公共财政体系、供给决策机制、改革供给方式等措施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匮乏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论》中自由、秩序与权力的张力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云虹 邵海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166,共5页
自由、秩序与权力的张力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难题。从自由主义的观点出发,洛克认为秩序是自由的基础,自由是秩序的本质;自由和秩序是政治权力的目的,权力是实现秩序和自由的工具;权力制约是实现自由秩序的保障。
关键词 洛克 自由 秩序 权力 《政府论》 政治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建设——基于知识生态观的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魏福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7,共3页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但要实现其理论整体的长远发展,有必要认识其理论学科整体建设的理论依据、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并由此调整和建构...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但要实现其理论整体的长远发展,有必要认识其理论学科整体建设的理论依据、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并由此调整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学科 整体建设 生态观 知识 学科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两江总督群体结构考察--以任职背景和行政经历为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龚小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清代两江总督是光绪以前唯一统辖三省的地方总督,从其设置直至清末,被朝廷正式任命的共有83人。本文以两江总督的任职背景与行政经历为视角,采用数据统计和列表的方法,试图勾勒出这一群体结构的总体形象,描摹出其仕宦生涯所具有的普遍特... 清代两江总督是光绪以前唯一统辖三省的地方总督,从其设置直至清末,被朝廷正式任命的共有83人。本文以两江总督的任职背景与行政经历为视角,采用数据统计和列表的方法,试图勾勒出这一群体结构的总体形象,描摹出其仕宦生涯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以及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这一群体普遍发生的带有规律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两江总督群体 任职背景 行政经历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治理良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盛凌振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10,共5页
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以政府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得以初步建立,本文正是从低度政治、动态稳定和政府善治的角度,探讨了当代政府治理的发展特性和建构策略,以期发掘和谐社会秩序建构的路径。
关键词 治理 良好秩序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巡抚”定名考辨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小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6-199,共4页
江苏作为全国的财赋要区和人文荟萃之地,有清一代始终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然而,作为一省之长的巡抚一职,在清初却有众多的称谓。本文考察了各个称谓的起源和使用情况,探讨了"江苏巡抚"使用的起始时间,指出:"江苏巡抚&qu... 江苏作为全国的财赋要区和人文荟萃之地,有清一代始终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然而,作为一省之长的巡抚一职,在清初却有众多的称谓。本文考察了各个称谓的起源和使用情况,探讨了"江苏巡抚"使用的起始时间,指出:"江苏巡抚"在雍正后期逐渐成为官方通行的称谓,至乾隆以后成为江苏一省之长唯一的称谓。"江苏巡抚"从开始使用直至定名,其间经历了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反映了清前期地方制度、行政区划及职官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苏建省 江苏巡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福明 魏允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1-34,共4页
邓小平理论作为“两课”的重要内容 ,在开设以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仍面临着包括社会客观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困惑、课程本身的某些不合理设计、教师的业务和科研能力的欠缺等一些不利因素 ,影响了邓小平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 邓小平理论作为“两课”的重要内容 ,在开设以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仍面临着包括社会客观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困惑、课程本身的某些不合理设计、教师的业务和科研能力的欠缺等一些不利因素 ,影响了邓小平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发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主要应从从教人员的素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教学改革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批判叙事的复兴与重构——关于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马克思社会批判的话语分析
13
作者 张程 许苏明 陈良斌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社会批判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的精髓。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始终是在宏大的社会批判和强烈的现实关照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并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断发起深刻的批判... 社会批判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的精髓。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始终是在宏大的社会批判和强烈的现实关照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并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断发起深刻的批判,他们以现代性反思作为批判叙事的话语基点,以重构的"异化"作为批判叙事的工具,以意识形态向度的批判作为批判叙事的旨趣,以日常生活视阈的拓展作为批判叙事的解构和发展,从而全面复兴与重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叙事 现代性反思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成功论
14
作者 孙婧 张祥浩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3-186,共4页
本文梳理了中国哲学的"成功论",阐述了"唯非常之人,才立非常之功"、"有志者事竟成"、"见天下之势以成其功"以及"人谋居半、天意居半"等有关成功的理论,以期引起同好的关注,作进一步... 本文梳理了中国哲学的"成功论",阐述了"唯非常之人,才立非常之功"、"有志者事竟成"、"见天下之势以成其功"以及"人谋居半、天意居半"等有关成功的理论,以期引起同好的关注,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功论 非常之人 立志 人谋与天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的感觉优先原则、霸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从“客观性”一词谈起
15
作者 孙志海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5,共5页
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科学确立了感觉优先原则。该原则是对认识对象存在性的判定原则,后来被迁移为对认识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合法性的判定原则。但它受到经验证实原则和经验的"客观性"要求的双重限制。在实证科学语境下,&q... 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科学确立了感觉优先原则。该原则是对认识对象存在性的判定原则,后来被迁移为对认识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合法性的判定原则。但它受到经验证实原则和经验的"客观性"要求的双重限制。在实证科学语境下,"客观性"的真实含义是"可公共感知性"和"与主体无关性"。人们对感觉优先原则的不适当推广导致科学霸权主义,对经验客观性的要求又导致科学研究的大众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感觉优先原则 经验证实原则 科学霸权主义 科学民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肇论》与中印文化交流
16
作者 魏福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2,共5页
《肇论》这部文辞优美、思想深邃的佛教哲学著作是印度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肇论》所使用的语言概念、表达形式以及思想内容都深受老庄和魏晋玄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肇论》准确地领会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中... 《肇论》这部文辞优美、思想深邃的佛教哲学著作是印度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肇论》所使用的语言概念、表达形式以及思想内容都深受老庄和魏晋玄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肇论》准确地领会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理论,并以“刹那存在论”为基础,论证了“动静未始异”和“物不迁”的佛教动静观;《肇论》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了印度大乘中观的“假有性空”、“非有非无”的缘起思想,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的有无之辩,在中国哲学史和佛学史上形成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佛教本体论体系,从而开创了中国哲学和佛学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玄学 中观理论 缘起理论 刹那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耶克的自由法治观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17
作者 杨勇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8-79,共2页
作为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坚持自由即个人自由。在自由法治观上,他坚持“法治下的自由”,即“自由是以法治为基础的”。深入学习研究哈耶克的自由法治观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哈耶克 自由 法治 和谐社会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改革刍议
18
作者 龚小峰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5-37,共3页
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注入素质教育等方面对《毛泽东思想概论》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其欣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8期12-13,21,共3页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把孝作为社会道德底线的观点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孝的伦理本质是爱、敬、忠、顺;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孝进行理解,以继承其合理内核。在当前中国老龄化日益严峻和社会道德下滑的形势下,必须通...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把孝作为社会道德底线的观点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孝的伦理本质是爱、敬、忠、顺;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孝进行理解,以继承其合理内核。在当前中国老龄化日益严峻和社会道德下滑的形势下,必须通过教育宣传和法律制度保证来加强社会道德底线"孝"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道德 底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资信评级失真现象亟待重视
20
作者 戴先良 《经济师》 2007年第6期204-204,共1页
文章分析企业评级失真现象,提出规范和发展资信评估业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评级 失真 资信评估业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