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占伟 闻邦椿 《建筑机械》 1999年第12期27-30,共4页
本文分析了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对工程机械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电子一液压集成控制为现阶段的主要研究目标、虚拟现实(VR)模式为新世纪工程机械控制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工程机械 集成控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传动机械系统的同步控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春雨 朱洪涛 闻邦椿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9-183,共5页
本文提出通过磁场定向控制分别控制多个感应电动机跟踪同一个指令性速度的多机驱动机械系统的同步控制方案 .通过建立全维转子状态估计器 ,辨识感应电动机的转子速度、定子和转子电阻、瞬时外负载 ,根据外负载辨识结果与速度PID控制器... 本文提出通过磁场定向控制分别控制多个感应电动机跟踪同一个指令性速度的多机驱动机械系统的同步控制方案 .通过建立全维转子状态估计器 ,辨识感应电动机的转子速度、定子和转子电阻、瞬时外负载 ,根据外负载辨识结果与速度PID控制器确定感应电动机的转矩电流 ,实现感应电动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控制 感应电动机 多电机传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能量和RBF网络的钢水下渣自动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启兵 刘杰 应怀樵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由于采用振动监测的方法进行钢水连铸下渣检测时,通常在整个频段上很难获得钢水下渣这一突变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能量和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钢水连铸下渣的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包分析的高时频分辨特性将振动信号分解到各... 由于采用振动监测的方法进行钢水连铸下渣检测时,通常在整个频段上很难获得钢水下渣这一突变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能量和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钢水连铸下渣的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包分析的高时频分辨特性将振动信号分解到各个频带上,并以各频带信号的能量来构造用于下渣检测的特征参数。然后,利用RBF神经网络实现正常浇铸和下渣信号的自动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进行下渣的自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分析 RBF神经网络 钢水下渣 特征提取 自动检测方法 下渣检测 小波能量 RBF网络 钢水 突变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机械起动过程中的迟滞共振原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熊万里 闻邦椿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39,共2页
振动机械在起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共振现象─—迟滞共振.本文通过解析分析和数值算法解释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振动机械 起动过程 迟滞共振 机械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的蒙皮曲面重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谷晓玉 胡明 +1 位作者 屈力刚 张延成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7年第9期65-68,共4页
针对蒙皮曲面生成时截面线相容性处理所带来的数据量过大问题,提出一种蒙皮曲面重构方法。从三次B样条曲线插值入手,基于垂距对自由曲面自适应数据采样,构建物体外形轮廓曲面。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截面线相容性处理所产生的大量的冗余控... 针对蒙皮曲面生成时截面线相容性处理所带来的数据量过大问题,提出一种蒙皮曲面重构方法。从三次B样条曲线插值入手,基于垂距对自由曲面自适应数据采样,构建物体外形轮廓曲面。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截面线相容性处理所产生的大量的冗余控制顶点,在用户定义的精度内实现数据压缩和光滑的曲面造型。最后,应用该方法给出一个完整的基于逆向工程的蒙皮曲面构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样条曲线 采样 蒙皮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并联机器人钢坯局部缺陷自动修磨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明 蔡光起 +1 位作者 郭成 王启明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1998年第5期20-22,共3页
钢坯缺陷修磨是保证轧材质量的重要工序,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机器人实现钢坯局部修磨自动化的方式,并介绍该系统的工艺布局和机器人机构、磨削轨迹规划方法、以及缺陷信息识别和控制系统。
关键词 钢坯修磨 并联机器人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微分模型的打磨机械臂静态误差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秀珩 柳洪义 巴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4,29,共5页
针对打磨机械臂系统的精度设计问题的解决,基于DH模型建立了机械臂的运动学参数模型,并基于全微分法建立了运动学参数误差与末端误差的数学关系。对机械臂可能出现的误差源进行分析,归纳误差源的类型,代入误差模型分别进行仿真,并对结... 针对打磨机械臂系统的精度设计问题的解决,基于DH模型建立了机械臂的运动学参数模型,并基于全微分法建立了运动学参数误差与末端误差的数学关系。对机械臂可能出现的误差源进行分析,归纳误差源的类型,代入误差模型分别进行仿真,并对结构误差与传动误差对机械臂末端位置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传动误差对X、Y向的位置影响较大,而结构误差对Z轴的影响较大,这些信息可用于对实际机械臂参数误差的回归分析,为在机械臂设计及制造阶段、机械臂的制造及装配误差预计及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磨机械臂 全微分 静态误差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表面清洗机械手液压与电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景春 蒋玉杰 张国忠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2-94,共3页
阐述了飞机表面清洗机械手的机械结构、动作原理、液压系统设计及电控制系统设计。该机械手是由一个冗余机器人手臂构成,能够自主灵活地完成各种复杂轨迹的运动,可以自动完成不同类型的飞机表面清洗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飞机 清洗机械手 液压与电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蚁群算法及其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斌 何雪法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5-86,26,共3页
在机械设计的优化上,由于其涉及的变量多,并且变量中经常存在离散和连续综合的现象,所以在优化领域一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间的矛盾,对各种优化算法来说就非常困难.蚁群算法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 在机械设计的优化上,由于其涉及的变量多,并且变量中经常存在离散和连续综合的现象,所以在优化领域一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间的矛盾,对各种优化算法来说就非常困难.蚁群算法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算法,本文根据机械设计问题的特点,在蚁群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成功的把蚁群算法应用在机械设计问题中.通过和惩罚函数算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所改进的蚁群算法是行之有效的,并在全局性上优于惩罚函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机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的电气盒产品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大伟 张强 +1 位作者 谷晓玉 刘迎春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1-34,共4页
以某电器产品外壳为设计实例,研究了逆向工程技术在电气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了逆向工程的点云数据获取,点云前处理特征线提取,曲面重构与误差分析等技术,对检验产品设计质量,加速产品设计进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逆向工程 工业设计 曲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金属断口模式识别与分类 被引量:15
11
作者 颜云辉 高金鹤 +2 位作者 刘 勇 曹宇光 雷世超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9-314,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金属断口模式识别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Daubechies四点小波和标准的金字塔结构小波变换对断口图像进行二级小波变换,将小波变换后各个频带输出的L1范数、能量、熵作为断口分类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本身的离散程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金属断口模式识别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Daubechies四点小波和标准的金字塔结构小波变换对断口图像进行二级小波变换,将小波变换后各个频带输出的L1范数、能量、熵作为断口分类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本身的离散程度对待征进行加权处理,采用线性最小距离分类器,对等轴塑坑、腐蚀疲劳、河流花样、拉长塑坑、韧性疲劳和韧性沿晶等六种典型的断口进行了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对金属断口模式进行准确的识别与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小波变换 图像特征 金属 断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黏度和表面张力对雾化颗粒粒径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建文 张志伟 +1 位作者 王长周 宋锦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23-1025,共3页
针对工业技术中的液体雾化过程,探讨了液体自身的物理性质如黏性力、表面张力等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情况.采用二流外混式雾化器对N46机械油与150号齿轮油等不同黏度的液体及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进行实验,采用CLY-2003型激光粒度仪测量雾化... 针对工业技术中的液体雾化过程,探讨了液体自身的物理性质如黏性力、表面张力等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情况.采用二流外混式雾化器对N46机械油与150号齿轮油等不同黏度的液体及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进行实验,采用CLY-2003型激光粒度仪测量雾化后的粒径及其分布情况.测试结果表明,黏度和表面张力都是阻碍表面波振幅增大的因素,在相同的雾化压力下,黏度和表面张力大的液体雾化颗粒粒径相对较大,即雾化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 表面张力 雾化 油雾润滑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非串行制造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君一 谢里阳 +1 位作者 李兵 刘晓霞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101,共7页
对带有中间缓冲区的非串行系统深入研究其可靠性问题,建立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的可靠性模型,着重考虑出现的装配、拆分以及按不同比例进行装配或拆分的加工工序,其中间缓冲区可用度对机器可用度的影响,在此模型基础上,采用缓冲区可用度... 对带有中间缓冲区的非串行系统深入研究其可靠性问题,建立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的可靠性模型,着重考虑出现的装配、拆分以及按不同比例进行装配或拆分的加工工序,其中间缓冲区可用度对机器可用度的影响,在此模型基础上,采用缓冲区可用度定理,对中间缓冲区和机器本身的状态转移概率分别分类求解,计算出相应的缓冲区可用度和等效机器可用度;同时通过功能可靠度指标,对整个加工任务车间的可靠性进行总体评价,从时间量和产品量因子出发,来衡量由于生产率的不平衡以及中间缓冲区的库存太小,引起生产流程中传输道的阻塞和缺料,进而造成的相关工件的加工时间延迟等问题。以三台机床和两个待加工工件的加工装配单元为例,验证该模型与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串行制造系统 可靠性建模 广义随机PETRI网 功能可靠度 缓冲区可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吴方法的6R机器人逆运动学旋量方程求解 被引量:42
14
作者 吕世增 张大卫 刘海年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5-41,共7页
基于旋量理论建立6R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与传统的D-H参数法相比,旋量法从整体上描述刚体的运动,避免了用局部坐标系描述时所造成的奇异性。但用旋量法求解运动学逆问题时,受到子问题算法的限制。将吴方法引入逆运动学问题的求解,通过其... 基于旋量理论建立6R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与传统的D-H参数法相比,旋量法从整体上描述刚体的运动,避免了用局部坐标系描述时所造成的奇异性。但用旋量法求解运动学逆问题时,受到子问题算法的限制。将吴方法引入逆运动学问题的求解,通过其特征列的思想与旋量法相结合,并利用数字化推理平台(Mathematics mechanization platform,MMP)和Maple软件进行符号化运算实现了运动学逆解算法,最后用计算实例证明了算法的可靠性。基于吴方法求解机器人逆运动学的旋量方程,继承了旋量法的优点并减小了对子问题算法的依赖性,更加便于计算机的机械化运算。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精度,可以推广到其他构型(如并联机构)机器人运动学问题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方法 螺旋理论 6R机器人 逆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声发射信号的磨削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贵杰 巩亚东 王宛山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6-239,共4页
利用摩擦产生的声发射(AE)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对磨削表面粗糙度进行在线评价.实测结果表明,AE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与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之间存在很好的映射关系,利用随机信号分析的经典估计理论建立的这种映射关系可用于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 利用摩擦产生的声发射(AE)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对磨削表面粗糙度进行在线评价.实测结果表明,AE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与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之间存在很好的映射关系,利用随机信号分析的经典估计理论建立的这种映射关系可用于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圆磨削 表面粗糙度 声发射信号 AE 功率谱密度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的压力脉动特性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建伟 伍沅 +1 位作者 舒安庆 徐成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6-269,共4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in a sub me rged circulative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SCISR)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Th e instantaneous signal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turbulence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in a sub me rged circulative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 (SCISR)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Th e instantaneous signal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turbulence in the SCISR were measured by sensors and recorded by a computer.The pressure sign als at some special positions were sampled at different rotary speeds of propell er.After analyzing the signals with the Power Spectrum method,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n inherent frequency in the dynamic pressure signals.The inherent fr equencies of the point on the impinging plane were greater than 1000 Hz,so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was called high-frequency fluctuation.The fluctuation velo cities with high inherent frequency resulted in a strong shear force field,whic h enabled the fluid to mix quickly on the micro-scale and the agglomerates of s olid particles to dispers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脉动 撞击流 频率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高压气淬技术和设备的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志坚 徐成海 +3 位作者 李福忠 王宝霞 李孟春 郑辉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20,共7页
分析了影响真空高压气淬设备淬火效果的因素 ,介绍了真空高压气淬技术和设备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
关键词 真空高压气淬技术 设备 淬火效果 低温对流加热 等温分级淬火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潜水器耐压壳体的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雪浤 刘新猛 +3 位作者 郭珍珍 杨岳 谭秀峰 李燕燕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潜水器的质量大小直接影响其性能,设计时要求潜水器在满足强度、刚度等要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小其质量。应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来实现潜水器耐压壳体结构的优化,但用正交试验方法处理约束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将以质量最小化为目标和以强... 潜水器的质量大小直接影响其性能,设计时要求潜水器在满足强度、刚度等要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小其质量。应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来实现潜水器耐压壳体结构的优化,但用正交试验方法处理约束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将以质量最小化为目标和以强度要求为约束条件的优化设计问题转化为无约束多目标的优化设计问题。得出各个参数对壳体的强度和质量的影响规律,最后运用综合平衡法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压壳体 正交试验 结构优化 无约束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金属薄膜阻尼减振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姜文全 杜广煜 +1 位作者 巴德纯 杨帆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46-251,共6页
研究了多孔金属薄膜的阻尼性能和微观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及扫描电镜(SEM)原位观察实验手段对多孔金属薄膜阻尼进行研究,得出金属薄膜应变滞后于应力周期性变化以及弹性势能周期性衰减的规律,并通过应变滞后应力的时间差求得损耗因... 研究了多孔金属薄膜的阻尼性能和微观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及扫描电镜(SEM)原位观察实验手段对多孔金属薄膜阻尼进行研究,得出金属薄膜应变滞后于应力周期性变化以及弹性势能周期性衰减的规律,并通过应变滞后应力的时间差求得损耗因子;从微观结构上可看出,在薄膜孔缺陷附近<110>晶向上经历了位错产生、并且位错呈阶梯状向前发射的变化;在SEM原位拉伸、卸载实验中观察到有微裂纹的萌生、斜向阶梯扩展、收缩及消失的周期过程.结果表明:在周期载荷作用下,多孔金属薄膜的孔缺陷附近产生的位错可以挣脱开弱钉扎点并限制在强钉扎点上,由于位错的变化及附近晶界间的相对滑动产生内摩擦,消耗了系统的部分弹性势能,引起金属薄膜的阻尼减振效应,从而揭示了多孔金属涂层阻尼产生的微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多孔金属薄膜 阻尼性能 内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珠丝杠副接触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丹 王文竹 +1 位作者 孙志礼 周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7-570,共4页
从滚珠丝杠副的结构参数入手,计算出滚珠丝杠副的主曲率半径,并做出接触角、螺旋升角与主曲率的关系曲线.以赫兹空间接触理论为依据,对滚珠丝杠副的接触变形进行理论计算,并对接触角、螺旋升角与接触变形、接触刚度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探... 从滚珠丝杠副的结构参数入手,计算出滚珠丝杠副的主曲率半径,并做出接触角、螺旋升角与主曲率的关系曲线.以赫兹空间接触理论为依据,对滚珠丝杠副的接触变形进行理论计算,并对接触角、螺旋升角与接触变形、接触刚度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采用ANSYS有限元模型对上述接触变形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表明适当增大接触角、螺旋升角可以有效改善滚珠丝杆副传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副 接触角 螺旋升角 接触变形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