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芝麻斑病菌的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康立功 齐凤坤 +1 位作者 许向阳 李景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4-67,共4页
对番茄芝麻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的研究表明,温度与保湿时间对番茄芝麻斑病菌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时,病原菌潜育期达120h;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74h。叶面保湿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叶面最少保湿时间... 对番茄芝麻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的研究表明,温度与保湿时间对番茄芝麻斑病菌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时,病原菌潜育期达120h;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74h。叶面保湿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叶面最少保湿时间为6h。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5~30℃,保湿时间42~48h。不同番茄品种对病菌的敏感性差异较显著,704、7929、7913为感病品种,08HN31、7945、08HN30为抗病品种。不同菌龄病原菌对番茄的致病性也有差异,培养10d的菌株致病力较强,培养5d和20d的菌株致病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芝麻斑病菌 侵染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产毒条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小波 康立功 +2 位作者 路盼 张贺 李景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为了使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的产毒条件达到最优化,本试验研究了番茄叶霉病菌产毒能力与培养条件、环境因子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毒条件下病菌产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最佳产毒条件是:采用pH为6的PS液... 为了使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的产毒条件达到最优化,本试验研究了番茄叶霉病菌产毒能力与培养条件、环境因子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毒条件下病菌产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最佳产毒条件是:采用pH为6的PS液体培养基在26-30℃、黑暗条件下,振荡培养21d,接菌数量5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菌 毒素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叶片蜡质和角质层与芝麻斑病菌侵染的关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康立功 齐凤坤 +1 位作者 许向阳 李景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7-50,共4页
对4个抗芝麻斑病和6个感病番茄品种的叶片表皮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仿去除叶片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叶片角质层后,叶片芝麻斑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同时去除的与叶片破损的芝麻斑病发病率差异不显著,表明... 对4个抗芝麻斑病和6个感病番茄品种的叶片表皮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仿去除叶片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叶片角质层后,叶片芝麻斑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同时去除的与叶片破损的芝麻斑病发病率差异不显著,表明叶片的抗性成分主要是蜡质和角质层。叶片蜡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蜡质含量和角质层的厚度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病品种叶片蜡质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叶片蜡质提取物在体外抑菌效果不显著,说明蜡质的抗性作用主要是物理性阻止芝麻斑病菌的穿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芝麻斑病菌 叶片 蜡质 角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芝麻斑病原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其活性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齐凤坤 康立功 +1 位作者 许向阳 李景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1,共5页
番茄芝麻斑点病原菌能够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即果胶甲基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和纤维素酶(Cx)。酶动力学研究表明:产生的各种细... 番茄芝麻斑点病原菌能够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即果胶甲基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和纤维素酶(Cx)。酶动力学研究表明:产生的各种细胞壁降解酶均有特定的最适反应条件。水解酶类的PG、PMG、Cx最大酶活的pH均为5.0,温度均为50℃;裂解酶类的PGTE和PMTE最大酶活的pH均为9.0,温度均为30℃,与其他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特性基本相同。在活体外,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PG、PMG、PGTE、PMGE、Cx的活性都大幅度增加,但所有酶活性都明显低于活体内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斑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果胶酶 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19的抗性特点及遗传连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婷婷 张帆 +5 位作者 李帅 刘冠 李景富 姜景彬 张贺 许向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2-878,共7页
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19的抗性范围基本涵盖了中国目前分化出的所有叶霉菌生理小种,且抗性显著;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该基因介导的抗性应答中出现明显的超敏反应,强度介于Cf4和Cf9基因之间;遗传连锁分析说明该基因的遗传特性符合单基因显性... 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19的抗性范围基本涵盖了中国目前分化出的所有叶霉菌生理小种,且抗性显著;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该基因介导的抗性应答中出现明显的超敏反应,强度介于Cf4和Cf9基因之间;遗传连锁分析说明该基因的遗传特性符合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通过进一步SSR和AFLP分子标记连锁分析,共找到6个与Cf19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将该基因初步定位于番茄1号染色体短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叶霉病 Cf19基因 遗传规律 基因定位
原文传递
BR和PEG处理生菜种子对其高温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紫薇 李景富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25-3132,共8页
为解决华北地区夏季生菜高温生产问题,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和聚乙二醇处理生菜种子,研究对其在高温下的萌发效应。研究发现,经过0.05 mg/kg、0.10 mg/kg和0.15mg/kg浓度的BR浸种处理下,生菜种子30℃、32℃下萌发率降低,BR对... 为解决华北地区夏季生菜高温生产问题,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和聚乙二醇处理生菜种子,研究对其在高温下的萌发效应。研究发现,经过0.05 mg/kg、0.10 mg/kg和0.15mg/kg浓度的BR浸种处理下,生菜种子30℃、32℃下萌发率降低,BR对生菜种子高温萌发有严重抑制作用。而经过PEG处理的生菜种子在高温下表现优良。跟对照组相比,20℃下,差异不显著;30℃下,15%PEG对生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他浓度均促进生菜萌发的作用,其中10%PEG处理组差异最显著,整齐度和发芽率最好;32℃下,除10%PEG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所有浓度均促进生菜萌发,其中5%PEG处理组种子活力最高。可见BR不适合作为生菜种子高温下的种子引发剂,而适宜浓度的PEG在对提高生菜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PEG BA 种子引发 种子萌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