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市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庞星火
刘东磊
+7 位作者
龚晓红
徐福杰
刘泽军
张震
王旭红
焦欣然
苏领彦
高贵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74-676,共3页
目的 了解SARS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已有的SARS疫情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5个区县的2195个密切接触者中,转归为病例138例,罹患率...
目的 了解SARS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已有的SARS疫情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5个区县的2195个密切接触者中,转归为病例138例,罹患率为6.3%。与病例为同事、同学关系,罹患率仅为0.36%。家务待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最高(15.33%),接触地点在家和医院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31.71%,接触地点在学校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0.77%。而接触地点在工作单位的密切接触者459名中,无一例转为病例,罹患率为零。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时间、接触程度与频率、接触地点、隔离方式、时间及密切接触者的年龄等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存在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及家庭聚集性感染。科学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SARS
密切接触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原文传递
题名
北京市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庞星火
刘东磊
龚晓红
徐福杰
刘泽军
张震
王旭红
焦欣然
苏领彦
高贵华
机构
北京市疾病
预防
控制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预防艾滋病
北京市西城区疾病
预防
控制中心
东城区疾病
预防
控制中心
崇文区疾病
预防
控制中心
石景山区疾病
预防
控制中心
昌平区疾病
预防
控制中心
出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74-676,共3页
文摘
目的 了解SARS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已有的SARS疫情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5个区县的2195个密切接触者中,转归为病例138例,罹患率为6.3%。与病例为同事、同学关系,罹患率仅为0.36%。家务待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最高(15.33%),接触地点在家和医院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31.71%,接触地点在学校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0.77%。而接触地点在工作单位的密切接触者459名中,无一例转为病例,罹患率为零。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时间、接触程度与频率、接触地点、隔离方式、时间及密切接触者的年龄等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存在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及家庭聚集性感染。科学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北京
SARS
密切接触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Keyword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lose contactors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511.9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市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庞星火
刘东磊
龚晓红
徐福杰
刘泽军
张震
王旭红
焦欣然
苏领彦
高贵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