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糖和炎症指标水平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1
作者 刘远奇 陈博文 杨洋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7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炎症指标水平预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上饶市立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重症肺炎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1个月内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7)和...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炎症指标水平预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上饶市立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重症肺炎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1个月内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7)和存活组(n=54)。入院24 h内,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UT%、HbA1c、PCT、hs-CRP和IL-6水平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Hb、WBC和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NEUT%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HbA1c、PCT、hs-CRP和IL-6水平联合检测预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敏感度为82.00%,特异度为74.07%。结论:NEUT%、HbA1c、PCT、hs-CRP和IL-6水平联合检测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炎症因子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
2
作者 陈博文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3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n=44,予以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和研究组(n=45,予以哌拉西林...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n=44,予以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和研究组(n=45,予以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体恢复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及气道阻力(Raw)]、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plat、PEEP、Raw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aO_(2)、Sa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血气指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乙酰半胱氨酸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郑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血液净...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血液净化组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联合组在血液净化组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比较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CD4^(+)、CD8^(+))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血液净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患者IL-1、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患者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血液净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患者CD4^(+)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降低,联合组患者CD4^(+)水平高于血液净化组,CD8^(+)水平低于血液净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联合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血液净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提高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血液净化 还原型谷胱甘肽 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 炎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氢化可的松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祝志刚 郑燕 吴超骏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4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氢化可的松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上饶市立医院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和氢化可的松注射治疗,...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氢化可的松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上饶市立医院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和氢化可的松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心肌损伤指标与凝血指标、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SOFA评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氢化可的松可缓解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与凝血功能,促进预后转归,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维生素C 氢化可的松 脓毒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重症脓毒症患者在床旁超声指导下实施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祝志刚 郑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857-1860,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脓毒症患者在床旁超声指导下实施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1例ICU重症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液体复苏治疗期间相关指...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脓毒症患者在床旁超声指导下实施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1例ICU重症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液体复苏治疗期间相关指标监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9)。对照组在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及液体复苏情况,对比肺水肿发生情况及28 d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治疗24 h后,两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尿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治疗后各时间点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复苏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超声检查对ICU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效果优于PICCO检测,能提升液体复苏目标达标率,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重症监护室 重症脓毒症 早期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重症肺炎伴重度ARDS患者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燕 祝志刚 刘远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924-1926,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伴重度ARDS患者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症肺炎...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伴重度ARDS患者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临床病原学分布情况;统计3 m后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9例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中,肺炎链球菌感染25例(18.98%)、金黄色葡萄球菌26例(15.18%)、肺炎克雷伯菌15例(12.65%)、其他病原菌13例(17.72%)。79例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预后良好组45例(56.96%)、预后不良组34例(43.03%)。两组与脉搏、呼吸、体温、PH值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临床病原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临床病原学是影响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病原学是引发重症肺炎伴重度ARDS主要致病原因,同样也是影响重度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重度ARDS 临床病原学分布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
7
作者 郑燕 钱润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1期9-13,共5页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82例机械通气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82例机械通气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肺损伤程度[Murray肺损伤(MUS)评分、肺部感染指数(CPIS)评分]、降钙素原(PCT)水平、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US、CP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两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7天、转出ICU,两组血清PCT水平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R、HR均慢于治疗前,PaO_(2)、Sa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RR、HR均慢于对照组,PaO_(2)、S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老年重症肺炎可减轻患者肺部炎症,降低PCT水平,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老年重症肺炎 盐酸氨溴索 电子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对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杨洋 陈博文 刘远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9期101-103,107,共4页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对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对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谷氨酰胺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疾病健康评分量表Ⅱ(APACHEⅡ)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60.00%,χ^(2)=7.547,P=0.006)。治疗7 d后,2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降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升高,心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421)。结论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康复,且临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乌司他丁 谷氨酰胺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尿留置时长与尿管气囊空气充盈状态变化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高米彩 邵丽婷 +2 位作者 戴丽霞 翁小枝 刘思思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24期3929-3931,共3页
目的研究气囊内空气弥散外溢与留置时长的关系,同时对比气囊注水不同技术方式,患者的舒适度、尿液渗漏、非计划拔管的情况,明确患者舒适度、尿液渗漏、非计划拔管与不同技术方法的关系。方法对98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国内通... 目的研究气囊内空气弥散外溢与留置时长的关系,同时对比气囊注水不同技术方式,患者的舒适度、尿液渗漏、非计划拔管的情况,明确患者舒适度、尿液渗漏、非计划拔管与不同技术方法的关系。方法对98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国内通用耗材一次性使用乳胶留置导尿管,通过前期循证,运用计量器、床旁B超仪等设施设备,在留置导尿0、1、2、3、4、5d对气囊内空气量、液体量进行精准的测量和分析;运用自制舒适量表对患者进行舒适度调查分析;观察2组留置导尿尿液渗漏、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结果(1)留置导尿后第2d气囊内气体弥散外溢基本达到50%以上。(2)气囊注入空气固定技术患者舒适度高于气囊注水方式。(3)气囊注入空气方式的尿液渗漏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明显高于气囊注水方式。结论气囊内空气在留置导尿后的第1d即开始出现弥散,弥散量达到30%以上,易造成非计划拔管,第2d弥散量达到75%以上,无法起到固定作用。该项留置导尿固定技术相对于其他留置导尿固定技术无明显优越性,且不适用于临床护理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 留置时长 气囊空气 充盈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