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性约束护理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邓雪琳 邵银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1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保护性约束护理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入选的160例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约束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护性约束护理管理。对比两组巡视... 目的 探讨保护性约束护理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入选的160例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约束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护性约束护理管理。对比两组巡视记录单填写质量评分、约束错误(方式、位置、松紧程度选择)及约束相关并发症、意外拔管、跌倒/坠床、输液外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巡视记录单填写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约束护理方式选择、位置选择及约束松紧程度选择错误发生率显著下降,约束相关并发症、意外拔管及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两组跌倒/坠床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护理管理,可降低约束相关并发症及其它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巡视记录单填写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颅脑损伤 躁动 身体约束 保护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猪脑灌注模型在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的使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兆哲 虞露立 +1 位作者 吴远水 陈亮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757-759,共3页
目的 探讨猪脑灌注模型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解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50例参与培训的显微神经外科规培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学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猪脑灌注模型上进行... 目的 探讨猪脑灌注模型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解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50例参与培训的显微神经外科规培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学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猪脑灌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全过程训练,培训结束后评价两组医生的培训效果。结果 猪脑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观察组的平均外侧裂池解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动、静脉损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生的手术熟练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猪脑外侧裂结构进行解剖,可见猪脑外侧裂的血管及其他重要结构,通过猪脑灌注模型显微解剖训练可提升显微神经外科规培医生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脑灌注模型 显微神经外科 培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邓雪琳 邵银花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减少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和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各50例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对...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减少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和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各50例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对照组在人工气道建立和管道管理过程中给予传统的照护式管理;观察组则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带管时间、UEX发生、患者理满意度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带管时间明显缩短,UEX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前比,实医护一体化实施后,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得到提升(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可有效缩短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带管时间,预防减少UEX事件,提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 非计划性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lncRNA Gas5减轻小鼠脑外伤继发性脑水肿及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旭 张永安 +1 位作者 余斌 占剑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本5(long non-coding RNA growth arrest speci fic transcript 5,lncRNA Gas5)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小鼠模型中继发的脑水肿及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打...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本5(long non-coding RNA growth arrest speci fic transcript 5,lncRNA Gas5)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小鼠模型中继发的脑水肿及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制作小鼠TBI模型,脑内注射shRNA靶向lncRNA Gas5的腺病毒(AAV-sh-GAS5)用来敲减lncRNA Gas5,RT-qPCR检测脑组织中lncRNA Gas5的表达水平,功能性MRI成像评估脑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spersion coefficient,ADC)和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TUNEL法测定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Bax和Cyt c水平。结果TBI后,小鼠脑组织中lncRNA Gas5表达水平随着时间递增。在TBI后24h,敲减脑lncRNA Gas5能抑制TBI诱导的脑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数和Cleaved caspase-3阳性细胞数增加,缓解ADC值和CBF值增高,抑制TBI导致的Bax转位和Cyt c释放。结论敲减脑lncRNA Gas5对TBI小鼠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lncRNA Gas5可以作为治疗TBI后脑水肿及神经元损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Gas5 创伤性脑损伤 脑水肿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熊成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4期61-63,共3页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不同入路 颅脑肿瘤 传统开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旭 王鹏 +2 位作者 余斌 龚绍慧 詹剑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0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究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 目的 探究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兆哲 毛勇超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经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单纯显微镜下经鼻...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经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单纯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就2组患者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及治疗状况、肿瘤切除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生长激素水平等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术中鼻腔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肿瘤全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近全切率、次全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手术前,2组患者的生长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均处于较高水平,术后2组患者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辅以神经内镜,能够更好暴露病灶,提高全切率,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生长激素水平,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垂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建平 龚绍慧 +2 位作者 张永安 黄丹坪 马丽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417-1418,1433,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 目的:分析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n=43)和对照组(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n=39)。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 m后的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m,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立群 邵旭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81-82,共2页
目的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32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内侧型20例(占62.5%);外侧型12例(占37.5%)。均采用以蝶骨为中心的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5例达SimpsonⅠ、Ⅱ级切除;6例达SimpsonⅢ级切除;SimpsonⅣ级1例部... 目的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32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内侧型20例(占62.5%);外侧型12例(占37.5%)。均采用以蝶骨为中心的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5例达SimpsonⅠ、Ⅱ级切除;6例达SimpsonⅢ级切除;SimpsonⅣ级1例部分残留,术后予放疗。32例患者术后颅高压、视力下降、癫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眼球突出者明显复原;术后肢体偏瘫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癫2例。无一例死亡。结论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前对患者的评估及显微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TC医患沟通模式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0
作者 诸葛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GLTC医患沟通模式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江西省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GLTC医患沟通模式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江西省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GLTC医患沟通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4周,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4周,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4周,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采用GLTC医患沟通模式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提升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GLTC医患沟通模式 焦虑程度 治疗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11
作者 余斌 詹剑 陈旭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6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于上饶市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于上饶市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接受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低于术前,Barthel指数高于术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较,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可更有效促进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老年 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 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并发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郑宇龙 李卫青 陈兆哲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43例PD患者为探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按照Hoehn-Yahr(H-Y)分级不同将43例患者可分为PD早期患者23例(早期组),中晚期患者20例(中晚期组)... 目的: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43例PD患者为探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按照Hoehn-Yahr(H-Y)分级不同将43例患者可分为PD早期患者23例(早期组),中晚期患者20例(中晚期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电生理检查,检查完成后,观察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LP)及其波幅,比较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波幅。观察43例患者是否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并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法对PD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晚期患者运动神经末梢LP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中晚期组患者的运动神经波幅更低;中晚期患者的运动神经末梢波幅、感觉神经SCV、感觉神经末梢波幅明显低于早期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有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高龄、中晚期、高血糖、使用高剂量抗PD药物例数明显高于无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晚期、应用高剂量PD药物是诱发周围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易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特点为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长、波幅低等,中晚期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更为突出,且应用高剂量PD药物的患者诱发周围神经损害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 周围神经损害 高剂量帕金森病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13
作者 周建东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8期3646-3647,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各种鞍区肿瘤的疗效和并发生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3~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医学影像学和核磁共振诊断显示垂体腺瘤为78例,颅咽管瘤为24例,脑膜瘤为14例。所有患...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各种鞍区肿瘤的疗效和并发生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3~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医学影像学和核磁共振诊断显示垂体腺瘤为78例,颅咽管瘤为24例,脑膜瘤为14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采用改良型翼点入路手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研究人群主要为进行三种手术,分别为垂体腺瘤切除术、颅咽管瘤切除术和脑膜瘤切除术,其中最多的例数为垂体腺瘤切除术为78例,占67.24%,手术主要的并发症为两种,分别为7例视神经功能障碍和2例动眼功能障碍,占6.03%和1.72%,手术疗效分析显示良好为91例,占78.45%,轻度残疾为23例,占19.83%,重度残疾为2例,占1.72%,重度残疾中有1例患者手术后1周并发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死亡。结论:采用规范显微外科治疗各种鞍区肿瘤的疗效较好,且并发生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 垂体腺瘤切除术 颅咽管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引流速度和引流量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脊液生化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龚绍慧 龚绍赟 +2 位作者 黄丹坪 徐建平 张永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脑脊液引流速度和引流量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脑脊液生化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的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引流速度5 ml/h... 目的分析脑脊液引流速度和引流量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脑脊液生化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的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引流速度5 ml/h,引流量<250 ml)和研究组(引流速度10 ml/h,引流量≥250 ml),各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LAC)、氯化物(C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J)、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3 d后的CRP、IL-6、CL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 d后的CRP、IL-6、LAC、C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MoCA-BJ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引流速度、高引流量的脑室外引流术可更好地促进脑脊液各项指标恢复,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引流速度 引流量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生化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4调控NLRP1/Caspase-1通路在脑出血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吴远水 黄小丽 +2 位作者 徐建平 黄丹坪 熊成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嘌呤能受体2X4(P2X4)调控含NLR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1(NLRP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通路在脑出血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脑出血治疗新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00只8~10周C57BL/6雄性小鼠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 目的探讨嘌呤能受体2X4(P2X4)调控含NLR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1(NLRP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通路在脑出血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脑出血治疗新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00只8~10周C57BL/6雄性小鼠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2X4激动剂组、P2X4拮抗剂组、NLRP1激动剂组,每组各20只。对照组、模型组经小鼠经腹腔给予15μl生理盐水,P2X4激动剂组给予15μl胞苷5′-三磷酸(5′-CTP);P2X4拮抗剂组小鼠经腹腔注射15μl P2X4特异性拮抗剂5-BDBD;NLRP1激动剂组给予15μl胞壁酰二肽(MDP)。在实验第1、3、5、7天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采用ELISA法测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P2X4、NLRP1、Caspase-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测定P2X4、NLRP1、Caspase-1 mRNA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建模后第1、3、5、7天,模型组的mNSS评分高于对照组,P2X4激动剂组、NLRP1激动剂组的mNSS评分高于模型组,而P2X4拮抗剂组的mNSS评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第1、3、5、7天,模型组的IL-1β、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2X4激动剂组、NLRP1激动剂组的IL-1β、TNF-α高于模型组,而P2X4拮抗剂组的IL-1β、TNF-α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P2X4、NLRP1、Caspase-1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2X4激动剂组、NLRP1激动剂组的相应指标均高于模型组,而P2X4拮抗剂组的相应指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X4通过调控NLRP1/Caspase-1通路参与脑出血炎性损伤的发生发展,抑制该通路对改善炎症反应有一定积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炎症损伤 嘌呤能受体2X4 含NLR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效果及再出血率的影响
16
作者 徐建平 马丽娜 +2 位作者 龚邵慧 张永安 黄丹坪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4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效果及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超早期组(n=22)、早期组(n=28)与... 目的分析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效果及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超早期组(n=22)、早期组(n=28)与延期组(n=10)。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予以体位辅助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超早期组、早期组、延期组分别在发病<6 h、6~24 h、>24 h进行手术。比较3组术后脑水肿体积、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果术前,早期组脑水肿体积小于超早期组而大于延期组,超早期组大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脑水肿体积均小于术前,且早期组小于超早期组和延期组,超早期组小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与延期组、早期组与延期组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3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周,早期组NIHSS评分均低于超早期组、延期组,超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血清BDNF水平均高于术前,NSE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超早期组、延期组,超早期组高于延期组,早期组血清NSE水平低于超早期组、延期组,超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超早期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能增加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超早期、延期经额血肿穿刺引流术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额血肿穿刺引流 时机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效果 再出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兔基底动脉Cx43蛋白表达的时相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新运 洪涛 +2 位作者 宋湖平 陈红伟 吴远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实验模型,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时相变化特点,初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形成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6)和蛛网膜... 目的通过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实验模型,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时相变化特点,初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形成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6)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1d、3d、7d和14d,n=6);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实验模型,脑血管造影分析基底动脉的直径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动脉Cx43蛋白的表达变化。对血管直径与Cx43表达变化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脑血管造影显示注血后1d基底动脉即出现痉挛(85.7%±8.6%,P<0.05);7d时达高峰(66.5%±7.6%,P<0.01);14d时仍有痉挛(78.4%±8.2%,P<0.05)但程度较前缓解。Cx43蛋白表达在建立SAH模型后1d(38.6%±5.6%,P<0.05)、3d(50.2%±5.7%,P<0.05)、7d(57.8%±5.3%,P<0.01)、14d(32.4%±3.6%,P<0 0.05)均升高,其中7d为高峰,14d开始下降。Cx43蛋白表达的时相性变化与SAH后基底动脉直径的时相性变化相关系数为0.914。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兔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发生了时相性变化,并且Cx43蛋白表达强弱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程度在时程上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缝隙连接蛋白Cx43可能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缝隙连接 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柴毅 纪晨星 +1 位作者 祝新根 高子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2-576,共5页
外泌体是直径在30~100nm的胞外囊泡,通过细胞被释放到细胞外液中[1]。它们存在于生物体液中,诸如血液和脑脊液。外泌体携带有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由于外泌体的微泡结构为其内在的小分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这些信号小... 外泌体是直径在30~100nm的胞外囊泡,通过细胞被释放到细胞外液中[1]。它们存在于生物体液中,诸如血液和脑脊液。外泌体携带有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由于外泌体的微泡结构为其内在的小分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这些信号小分子利用循环系统在胞间信号交换发挥重要作用,这让外泌体表现出一个成熟、稳定的信号传输系统[2]。研究发现,外泌体中的mRNA和microRNA(miRNA)可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并在新的细胞中发挥功能[3]。因此,外泌体是理想的细胞间信息传递媒介[4]。外泌体通过如下3种方式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膜融合后内容物释放、膜表面信号分子以及信号分子胞外释放。细胞可通过分泌外泌体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在肿瘤组织中,肿瘤局部缺氧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释放更多的外泌体进入肿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脑卒中 神经保护 神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164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熊成英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6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64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级...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64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级情况。结果:全部164例观察对象中,预后较好66例,约占80.5%;预后较差22例,约占13.4%;死亡10例,约占6.1%,其中,Hunt-HessⅤ级2例,Hunt-HessⅣ级6例,Hunt-HessⅢ级2例。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接受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显徽手术 夹闭瘤颈 早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永安 徐建平 +4 位作者 陈旭 龚绍慧 余斌 熊成英 詹剑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8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14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03例)与观察组(111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14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03例)与观察组(111例)。对照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解除脑组织受压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评价预后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高于对照组的7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解除脑组织受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32%,低于对照组的2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格拉斯哥转归量表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