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尾草属植物资源的分类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艳波 林楚航 刘凤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3-494,共12页
鼠尾草属(Salvia L.)全球约有1000个种,国外许多种已在药用、观赏、食用、精油和保健等诸多方面开发其价值。我国已发现84个种24个变种,资源丰富,但广泛栽培和应用的种质仅有供以药用的丹参(S.miltiorrhiza Bunge)。为促进该属植物在我... 鼠尾草属(Salvia L.)全球约有1000个种,国外许多种已在药用、观赏、食用、精油和保健等诸多方面开发其价值。我国已发现84个种24个变种,资源丰富,但广泛栽培和应用的种质仅有供以药用的丹参(S.miltiorrhiza Bunge)。为促进该属植物在我国的高效开发和推广,本文在经典植物分类学基础上,依托本课题组10余年野外调查与栽培观测的扎实数据,重点针对鼠尾草的园艺学特性进行归纳分类与特点描述,包含用途、花期、花色、花大小、茎特征以及园林造型等6个方面。根据花期可分为春花(4-6月)、夏花(7-8月)和秋花类型(9-11月),花色包含紫色、蓝色、红色、粉色、黄色和白色系列。按照花朵大小分为小型(<1.5 cm)、中型(1.5~3.0 cm)、中大型(3.0~4.5 cm)和大型花种类(>4.5 cm)。株型主要为蔓生、丛生和直立类型,部分种质在园林造型方面的可塑性强。国内鼠尾草资源以春季花期、紫色和蓝色以及中(大)型花朵的丛生草本类型为主。本研究完善了鼠尾草属植物的应用分类体系,为我国鼠尾草属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 唇形科 园林植物 药用植物 植物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鳞毛蕨属植物新记录
2
作者 付厚华 韦宏金 +3 位作者 陈彬 苏享修 陈新艳 陈世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报道了福建省鳞毛蕨属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1变种,分别为中尼鳞毛蕨Dryopteris sinonepalensis Z.Y.Zuo&Fraser-Jenk.、裸叶鳞毛蕨D.gymnophylla(Baker)C.Chr.、狭顶鳞毛蕨D.lacera(Thunb.)Kuntze、羽裂鳞毛蕨D.integriloba C.Chr.、... 报道了福建省鳞毛蕨属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1变种,分别为中尼鳞毛蕨Dryopteris sinonepalensis Z.Y.Zuo&Fraser-Jenk.、裸叶鳞毛蕨D.gymnophylla(Baker)C.Chr.、狭顶鳞毛蕨D.lacera(Thunb.)Kuntze、羽裂鳞毛蕨D.integriloba C.Chr.、高鳞毛蕨D.simasakii(H.Itô)Sa.Kurata、密鳞高鳞毛蕨D.simasakii var.paleacea(H.Itô)Sa.Kurata、两广鳞毛蕨D.liangkwangensis Ching、边生鳞毛蕨D.handeliana C.Chr.和寻乌鳞毛蕨D.xunwuensis Ching&K.H.Shing,并对寻乌鳞毛蕨及其相似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福建 鳞毛蕨科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维管植物新记录9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宗威 陈彬 陈世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确定了江西省维管植物新记录9种,隶属于7科9属,分别为田玄参〔Bacopa repens(Sw.)Wettst.〕、小果草〔Microcarpaea minima(J.Koenig ex Retz.)Merr.〕、毯粟草(Mollugo verticillata Linn.)、瓦氏节节菜〔Rotal...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确定了江西省维管植物新记录9种,隶属于7科9属,分别为田玄参〔Bacopa repens(Sw.)Wettst.〕、小果草〔Microcarpaea minima(J.Koenig ex Retz.)Merr.〕、毯粟草(Mollugo verticillata Linn.)、瓦氏节节菜〔Rotala wallichii(J.D.Hook.)Koehne〕、小荇菜〔Nymphoides coreana(H.Lévl.)Hara〕、北美母草〔Lindernia dubia(Linn.)Pennell〕、多齿泥花草(Bonnaya sanpabloensis Y.S.Liang et J.C.Wang)、锐棱荸荠〔Eleocharis acutangula(Roxb.)Schult.〕、有腺泽番椒〔Deinostema adenocaula(Maxim.)T.Yamaz.〕,其中7种为水生或湿生植物。此外,假马齿苋属(Bacopa Aubl.)、小果草属(Microcarpaea R.Br.)、毯粟草属(Mollugo Linn.)为江西省新记录属。凭证标本均保存于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维管植物 水生植物 湿生植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1属5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瑛琳 张晓惠 +2 位作者 张淼 陈彬 陈炳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3,共5页
本研究报道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属三蕊兰属(Neuwiedia Blume)1个,新记录种莲座叶斑叶兰(Goodyera brachystegia Hand.-Mazz.)、三蕊兰[Neuwiedia zollingeri var.singapureana(Baker)E.F.de Vogel]、阿里山全唇兰[Odontochil... 本研究报道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属三蕊兰属(Neuwiedia Blume)1个,新记录种莲座叶斑叶兰(Goodyera brachystegia Hand.-Mazz.)、三蕊兰[Neuwiedia zollingeri var.singapureana(Baker)E.F.de Vogel]、阿里山全唇兰[Odontochilus drymoglossifolius(Hayata)T.Yukawa]、腐生齿唇兰[Odontochilus saprophyticus(Aver.)Ormerod]和旗唇兰[Odontochilus yakushimensis(Yamam.)T.Yukawa]共5个,对其形态识别特征进行简要描述并提供彩色照片,部分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FNU)。上述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种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福建兰科植物多样性、区系及其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新记录 福建省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8种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2
5
作者 付厚华 韦宏金 +2 位作者 陈新艳 马良 陈世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本研究报道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隶属于5科7属,分别为:东亚羽节蕨[Gymnocarpium oyamense(Baker)Ching]、羽叶新月蕨[Pronephrium parishii(Beddome)Holttum]、多变蹄盖蕨[Athyrium drepanopterum(Kunze)A.Braun ex Milde]、琉... 本研究报道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隶属于5科7属,分别为:东亚羽节蕨[Gymnocarpium oyamense(Baker)Ching]、羽叶新月蕨[Pronephrium parishii(Beddome)Holttum]、多变蹄盖蕨[Athyrium drepanopterum(Kunze)A.Braun ex Milde]、琉球双盖蕨(Diplazium okinawaensis Tagawa)、海南双盖蕨(D.hainanense Ching)、切边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excisum(C.Presl)S.Lindsay]、剑叶铁角蕨[Asplenium ensiforme Wallich ex Hooker&Greville]和膜叶星蕨[Microsorum membranaceu(D.Don)Ching],其中东亚羽节蕨为福建新记录属,羽叶新月蕨、多变蹄盖蕨、琉球双盖蕨、海南双盖蕨和膜叶星蕨为华东地区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蕨类植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属植物花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媛 翁慧莹 +3 位作者 曾思文 王苑 李煜 何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3,共9页
【目的】利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鉴定分析花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及表达模式,为柳属花被缺失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柳属的长梗柳(Salix dunnii)、欧蒿柳(S.viminalis)、红皮... 【目的】利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鉴定分析花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及表达模式,为柳属花被缺失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柳属的长梗柳(Salix dunnii)、欧蒿柳(S.viminalis)、红皮柳(S.purpurea)的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并对3种柳树花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系统发育关系、基因复制和丢失、基因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根据雌雄花芽的转录组数据分析长梗柳花发育相关基因在花芽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在长梗柳、欧蒿柳和红皮柳中分别鉴定出82、82和98个MADS-box家族基因。3种柳树的花发育相关基因经历了基因复制和丢失,相同亚类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相似,但部分A、B、C和E亚类基因的K-box结构域缺失。长梗柳花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在雌花和雄花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B亚类SdMADS26和SdMADS4基因表达量均偏低。【结论】柳属植物花发育相关基因中部分成员的基因结构和表达模式发生了变化,推测这些变化可能与柳属花被缺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属 花被 MADS-box基因家族 基因组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草属植物的市场需求分析
7
作者 林楚航 王琦 黄艳波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131-138,共8页
为了解国内鼠尾草属植物的市场前景及人们对鼠尾草的具体需求,针对鼠尾草属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功能特点等设计问卷,开展线上和线下调查。共收集2328份有效问卷,线上和线下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女性(73.1%)参与人数远高于... 为了解国内鼠尾草属植物的市场前景及人们对鼠尾草的具体需求,针对鼠尾草属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功能特点等设计问卷,开展线上和线下调查。共收集2328份有效问卷,线上和线下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女性(73.1%)参与人数远高于男性(26.9%),29—45岁青年人为主要答卷人群(62.7%)。70.6%的消费者愿意购买鼠尾草,主要用于家居生活,表明鼠尾草属植物在我国花卉市场上有一定的消费前景。整体上,人们更偏爱观赏性好(花期长、花朵数量多)、常规型株高(30—100 cm)、多年生草本且适宜于盆栽的鼠尾草种类。具体性状上,人们更偏好蓝、紫色花,并期望复色花朵,对红、银、紫等叶色也很青睐。但是,“养护难易程度”“不知道栽培方法”和“是否会招蚊虫”是人们购买和家庭栽培鼠尾草最顾虑的因素。这些信息可为今后鼠尾草属植物的新品种选育和文化科普宣传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属 问卷调查 市场需求 育种方向 观赏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蕨类植物8个分布新记录物种
8
作者 付厚华 韦宏金 +3 位作者 陈帅 沈军 马良 陈世品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共发现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6种1变种1杂种,隶属于3科6属,分别为:华西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imulans(Ching)Ching、黑鳞复叶耳蕨A.nigrospinosa(Ching)Ching、毛枝蕨A.miqueliana(Maxim.ex Franch.et Sav.)O...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共发现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6种1变种1杂种,隶属于3科6属,分别为:华西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imulans(Ching)Ching、黑鳞复叶耳蕨A.nigrospinosa(Ching)Ching、毛枝蕨A.miqueliana(Maxim.ex Franch.et Sav.)Ohwi、网脉实蕨Bolbitis×laxireticulata K.Iwats.、单边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murakamihatanakae Nakaike、钝齿铁角蕨Asplenium tenuicaule var.subvarians(Ching)Viane、乌来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uraiensis(Rosenst.)Ching和卵果蕨Phegopteris connectilis(Michx.)Wa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蕨类植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惠茹 严靖 +1 位作者 杜诚 闫小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451-6463,共13页
对外来植物开展入侵风险评估是防止外来植物入侵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能够极大的节约外来种管理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研究简述了国内外入侵风险评估系统,从外来物种基础信息缺乏、外来植物的适生区分析不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不客观、对新... 对外来植物开展入侵风险评估是防止外来植物入侵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能够极大的节约外来种管理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研究简述了国内外入侵风险评估系统,从外来物种基础信息缺乏、外来植物的适生区分析不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不客观、对新近外来种的关注度不够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外来植物风险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1)构建外来植物基础信息数据库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加强外来植物本底资料的调查与考证,并将外来植物表型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纳入数据库,使得风险评估有据可依。(2)运用生态位模型进行生态风险分析是风险评估的重点,并将人类活动指标纳入预测模型,揭示人类活动对入侵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3)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系统是核心,包括通过选择风险指标和设置权重来提高评估系统的科学性、构建特定区域或特定生态类型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评估对象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建立符合实际要求的评估标准,实行差别化的风险评估等。(4)加强新近外来植物的管理是关键,应定期野外监测新近外来种的种群动态,定期审查风险评估结果,对高风险的新近外来种进行预警研究将为中国外来植物风险评估体系构建提供重要参考,为入侵植物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评估系统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蟋蟀草对应植物考证
10
作者 何祝清 葛斌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斗蟋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延续了1 000年以上.在斗蟋蟀之前,会使用一种称为蟋蟀草的道具,通过蟋蟀草快速扫过蟋蟀的头部及触角,使得其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参阅《中国植物志》和已出版的各个省级植物志,蟋蟀草常被用作禾本科(Poaceae)穇... 斗蟋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延续了1 000年以上.在斗蟋蟀之前,会使用一种称为蟋蟀草的道具,通过蟋蟀草快速扫过蟋蟀的头部及触角,使得其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参阅《中国植物志》和已出版的各个省级植物志,蟋蟀草常被用作禾本科(Poaceae)穇属(Eleusine)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中文别名,其中,《北京植物志》和《河北植物志》则直接将蟋蟀草属作为Eleusine的中文名.但是,经本文考证,用于斗蟋蟀的“蟋蟀草”应为禾本科马唐属(Digitaria spp.)的植物,针对各类植物志误将蟋蟀草作为牛筋草的中文别名所引起的误解,本文予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志 马唐 蟋蟀草 牛筋草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Ⅰ) 被引量:8
11
作者 韦宏金 郭永俊 +3 位作者 葛斌杰 许春枝 苏享修 陈彬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80,共3页
福建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三明市郊,处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分界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高达95%,林内沟谷纵横、溪流众多,为各类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从2019年开始,上海辰山植... 福建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三明市郊,处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分界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高达95%,林内沟谷纵横、溪流众多,为各类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从2019年开始,上海辰山植物园参与并主导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同时在中国自然标本馆(CFH)建立“福建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数字标本馆”(https:∥www.cfh.ac.cn/Subsite/Default.aspx?siteid=xianrengu),公开展示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目前,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共分布有维管植物14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含石松类)22科68属170余种(含变种)〔基于《Flora of China》分类〕,远多于2018年的调查结果(39属53种)[1]。由于在福建省各地发现的蕨类植物新分布种类较多,作者将分篇陆续报道。部分种类在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上已有福建省的标本记录但未见文献报道。凭证标本保存于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蕨类植物 区系分布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Ⅱ) 被引量:4
12
作者 付厚华 马良 +3 位作者 韦宏金 苏享修 陈炳华 陈彬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95,共3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共发现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7种1变种,隶属于6科7属,分别为阔片里白〔Diplopterygium blotianum(C.Christensen)Nakai〕、华南芒萁(Dicranopteris austrosinensis Y.H.Yan et Z.Y.Wei)、深绿双盖蕨(Diplaziu...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共发现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7种1变种,隶属于6科7属,分别为阔片里白〔Diplopterygium blotianum(C.Christensen)Nakai〕、华南芒萁(Dicranopteris austrosinensis Y.H.Yan et Z.Y.Wei)、深绿双盖蕨(Diplazium viridissimum Christ)、顶羽裂双盖蕨(Diplazium donianum var.lobatum Tagawa)、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tylodes(Kunze)Ching〕、日本香鳞始蕨〔Osmolindsaea japonica(Baker)Lehtonen et Christenhusz〕、黑边铁角蕨(Asplenium speluncae Christ)和鳞果星蕨〔Lepisorus buergerianus(Miq.)C.F.Zhao,R.Wei et X.C.Zh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蕨类植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 被引量:3
13
作者 韦宏金 王正伟 陈彬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74,共3页
湖北省植物资源丰富,根据近年文献资料[1]13-850,[2-9]统计,湖北省分布有480余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最近,作者对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馆藏的部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通过标本比对以及查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和... 湖北省植物资源丰富,根据近年文献资料[1]13-850,[2-9]统计,湖北省分布有480余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最近,作者对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馆藏的部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通过标本比对以及查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和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发现了分布于鄂西北的神农架林区、鄂西南的武陵山区和鄂东的大别山区的湖北省新记录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石松类 蕨类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虾脊兰属(Calanthe R.Br.)植物热胁迫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伦妍 朱雅婷 +5 位作者 陆艾鲜 吴悠 冀宏宇 陈志清 吴沙沙 翟俊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3-1425,共13页
虾脊兰属(Calanthe R.Br.)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在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下,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加剧了非生物胁迫对该属物种生存和繁殖的危害。本研究以兰科(Orchidaceae Juss.)6种虾脊兰属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半致死生理实验初... 虾脊兰属(Calanthe R.Br.)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在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下,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加剧了非生物胁迫对该属物种生存和繁殖的危害。本研究以兰科(Orchidaceae Juss.)6种虾脊兰属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半致死生理实验初步确定不同虾脊兰属植物的耐热性,并挑选耐热型银带虾脊兰(Calanthe argenteostriata C.Z.Tang&S.J.Cheng)和热敏感型三棱虾脊兰(C.tricarinata Lindl.)进行转录组测序,以筛选热胁迫相关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差异及功能。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相关基因与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6种虾脊兰属植物的耐热性由弱至强排序:三棱虾脊兰<钩距虾脊兰<三褶虾脊兰<西南虾脊兰<中华虾脊兰<银带虾脊兰。(2)在耐热型银带虾脊兰和热敏感型三棱虾脊兰中鉴定到响应热胁迫的基因家族包括HSP、HSF、LEA、XTH、TIL。(3)三棱虾脊兰耐热相关基因表达的上限温度为30℃,超过该温度则对三棱虾脊兰造成伤害;银带虾脊兰9个耐热相关的差异基因在40℃下依然保持较高的表达量,可能因此获得了对高温胁迫较高的耐受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虾脊兰属植物对高温的响应,为筛选耐热性关键基因及培育耐热性较强的园林植物提供重要的线索,对现代园林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脊兰属植物 热胁迫 热胁迫相关基因 热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雄异株植物长梗柳传粉系统和生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思文 梁恬 +3 位作者 李林鑫 邢晓阁 陈泓朴 何理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为探讨长梗柳(Salix dunnii)的传粉系统和不同性别的生殖投资策略,对居群性别比例、花部特征和访花昆虫进行了调查和观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花序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东边村居群的性别比例显著偏雄性(♂∶♀=1... 为探讨长梗柳(Salix dunnii)的传粉系统和不同性别的生殖投资策略,对居群性别比例、花部特征和访花昆虫进行了调查和观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花序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东边村居群的性别比例显著偏雄性(♂∶♀=1.28∶1,P<0.05),郭墩村和高地村的居群的性别比偏离不显著;长梗柳雄株枝条的花序数显著多于雌株,单花序的雄花数显著多于雌花,雌花序平均长度显著大于雄花序;长梗柳传粉系统是虫媒和风媒混合传粉系统,主要访花昆虫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且显著偏好访问雌花;吸引中华蜜蜂的挥发成分β-石竹烯的相对含量在雌花序中显著高于雄花序,雌花序还具有β-榄香烯和芳香醇等吸引中华蜜蜂的特有挥发成分。因此,长梗柳雄株在开花阶段投入了较多的资源产生雄花,可能利于风媒传粉;而雌株通过增加吸引传粉者的挥发成分来抵抗“传粉者限制”的效应,可能利于虫媒传粉,通过风媒和虫媒有效组合提升其繁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梗柳 生殖分配 传粉系统 访花频率 花香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序列和核微卫星显示同域分布润楠属物种杂交严重
16
作者 蒋凯 王正伟 陈小勇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566,共12页
樟科润楠属(Machilus Nees)植物为常绿乔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的优势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属内分类和种间系统进化关系存在较大争议。为了解其可能的原因,该文选择12个同域分布的润楠属物种,采用72个叶绿体DNA序列片段和10个... 樟科润楠属(Machilus Nees)植物为常绿乔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的优势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属内分类和种间系统进化关系存在较大争议。为了解其可能的原因,该文选择12个同域分布的润楠属物种,采用72个叶绿体DNA序列片段和10个核微卫星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2个叶绿体DNA序列片段共44025 bp的序列上仅有48个变异位点,多态性极低。(2)10个核微卫星标记在12个润楠属物种中通用性好、多态性高,不同物种间共享大量等位基因,独有等位基因少。(3)基于叶绿体DNA不能得到支持率高的一致系统进化树,微卫星标记支持建润楠(M.oreophila)、狭叶润楠(M.rehderi)和红楠(M.thunbergii)的分类地位,但其他物种间关系混乱且核-质系统进化关系冲突,其原因可能是种间频繁的杂交渐渗模糊了种间的界限。后续需综合形态学和多种分子标记,开发有效的分析工具,以理解润楠属内复杂的系统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楠属 叶绿体序列 核微卫星 系统进化 渐渗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和历史变化暨上海维管植物名录更新(2022版)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诚 汪远 +4 位作者 闫小玲 严靖 李惠茹 张庆费 胡永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4,共9页
上海市人口密集、土地利用率极高,其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不高,受人为干扰严重,栽培植物种类较多,是国内唯一栽培植物种类超出原生植物种类的省级行政区。为了及时总结并展现上海市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分布信息,基于已公开发表的论著,结... 上海市人口密集、土地利用率极高,其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不高,受人为干扰严重,栽培植物种类较多,是国内唯一栽培植物种类超出原生植物种类的省级行政区。为了及时总结并展现上海市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分布信息,基于已公开发表的论著,结合馆藏标本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更新了上海维管植物名录,并根据植物的首次记录时间、历史分布等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野生、逸生及栽培维管植物有4,126种(含种下等级和品种),其中野生及逸生植物1,238种及种下分类群,栽培植物2,888种(含种下等级和品种);包含211科1,176属2,782种,种下分类群有38亚种107变种5变型,栽培植物品种1,194个。物种数比2013版上海维管植物名录增加了914种(含种下等级和品种),主要是近年来新记录到的栽培植物和品种,而野生植物只增加了34种,原生植物仅增加了5种。因有92种原生植物在近年多次调查中没有被找到,上海实有原生植物数量首次出现了下降,说明对上海的原生植物特别是对多年未见的植物进行专题调查仍有必要。上海栽培植物多样性的大幅增加仅有40年历史,1980年开始栽培植物原种数量开始增加,2010年来品种多样性大幅增加,新增的栽培植物绝大多数都是人工选育的品种,这主要是与人的经济、喜好、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次更新的名录中科的范围界定与编排采用了以分子系统学结果为主要依据的新分类系统,学名变动的部分均给出了说明和参考文献,并以Excel格式发表,便于公众获取并检索利用。本文建议应持续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尤其是对近年多次调查没有发现的物种进行专题调查。此外由于新增的外来植物中一半以上是入侵物种,加强对这些植物的调查和监测则显得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编目 维管植物 上海 野生植物 栽培植物
原文传递
中国植物新分类群、新名称变化2023年度报告
18
作者 杜诚 刘军 +1 位作者 叶文 廖帅 《生物多样性》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6,共13页
通过查阅233种期刊和新出版的相关书籍,并对各种网络数据库进行交叉检索和系统梳理,共检索到4部书籍和63种刊物中发表的419篇文章包含中国植物新分类群、新组合、新名称、异名、模式化、名称更正以及国家级新记录、排除中国分布、物种... 通过查阅233种期刊和新出版的相关书籍,并对各种网络数据库进行交叉检索和系统梳理,共检索到4部书籍和63种刊物中发表的419篇文章包含中国植物新分类群、新组合、新名称、异名、模式化、名称更正以及国家级新记录、排除中国分布、物种再次发现等与中国植物物种编目相关的内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发表高等植物新属14个,新种(含新杂交种)241个,新种下分类群13个,新高阶等级13个(新亚科7个,新超族4个,新族2个),新亚属2个,新组6个;发表新组合(等级)185个(种级组合173个,种下等级组合12个),新名称15个;发表国家级新记录科1个、属5个、种82个、种下等级4个;将86个名称处理为58个名称的异名;还新发现多年未曾发现的物种5个,排除物种分布1个。新发表的物种中,有苔藓植物9种、蕨类植物22种及1个种下等级、裸子植物1个新杂交种、被子植物209种(含2个杂交种)及12个种下等级。这些新种中,有116个在发表的同时提供了详细的分子证据, 62个在发表时就依据IUCN标准被评估处于受威胁的状态。云南、西藏、广西和四川等西南4省区发表新种最多,占全国新种发表总数的2/3;墨脱县是新种发现数量最多的县级行政单位,发表了14个新种和14个新记录种;盈江县是国家级新记录种发现最多的县级行政单位,发现了21种国家级新记录植物。2023年中国高等植物净新增262个分类群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0.56%, 200个高等植物名称发生变动,占全国总数的0.43%。多项指标显示,中国植物的新分类群发表和名称变化的数量开始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但是否进入下降通道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跟踪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新分类群 名称变动 中国
原文传递
观赏蕨类姬蕨同配子体自交的孢子体萌发和发育特性
19
作者 李莉 杨春萍 商辉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估交配形式对蕨类繁殖的影响。[方法]以姬蕨(Hypolepis punctata)为例,设计配子体单独培养(同配自交)和混合培养(混交)比较试验,比较两种交配系统下孢子体萌发状态(萌发率、存活率),孢子体成长情况及生长速率。[结果]尽管自交... [目的]评估交配形式对蕨类繁殖的影响。[方法]以姬蕨(Hypolepis punctata)为例,设计配子体单独培养(同配自交)和混合培养(混交)比较试验,比较两种交配系统下孢子体萌发状态(萌发率、存活率),孢子体成长情况及生长速率。[结果]尽管自交幼苗生长趋势弱于混交个体,单独培养产生的完全纯合的姬蕨孢子体最终存活率达到62.5%,说明蕨类的自交确实可以导致近交衰退,但仍然具有可接受的存活能力,单个孢子仍有很大概率上延续种群。蕨类植物由于其特殊的生活史特性,可通过单独培养得到完全纯合的自交个体,从而得到性状稳定的品系。[结论]该研究中单独培养技术在园艺育种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孢子培养 交配系统 纯合子 近交衰退 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彗星兰应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响应
20
作者 王凤杰 兰思仁 +3 位作者 段俊 卢绍基 黄卫昌 李明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为更加科学和高效地对两种彗星兰进行繁育工作,开展了叶片厚度、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昼夜净CO_(2)吸收动态和可滴定酸含量检测,探索该两物种应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响应。结果表明:长距彗星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 为更加科学和高效地对两种彗星兰进行繁育工作,开展了叶片厚度、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昼夜净CO_(2)吸收动态和可滴定酸含量检测,探索该两物种应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响应。结果表明:长距彗星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的叶片厚度为1.07 mm、δ^(13)C值为-17.24‰;拟长距彗星兰(A.sororium)的叶片厚度为0.58 mm、δ^(13)C值为-27.74‰;长距彗星兰仅在暗期吸收CO_(2)并随着干旱胁迫的加深其净CO_(2)吸收速率也逐渐降低;拟长距彗星兰在未干旱条件下主要在昼期吸收CO_(2),但在干旱处理后的第2~5天暗期净CO_(2)吸收速率转变为正值并逐渐增加;长距彗星兰的早晚可滴定酸含量差值由未干旱的47 mmol·g^(-1)降低至干旱胁迫的22 mmol·g^(-1),而拟长距彗星兰的由39 mmol·g^(-1)增加至60 mmol·g^(-1)。结果支持长距彗星兰为景天酸代谢(CAM)途径植物,而拟长距彗星兰为C3植物的兼性CAM物种;前者CAM途径的启动不受干旱胁迫调控,但后者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彗星兰 拟长距彗星兰 干旱胁迫 碳同化途径 景天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