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形美容外科专科医师培养方案和标准的建议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炜 祁佐良 +1 位作者 李青峰 林晓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462-464,共3页
整形美容外科近年来在我国的蓬勃兴起与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从业者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某些医疗单位的急功近利、虚假欺骗,都严重冲击和干扰着医疗市场与整形美容外科的学科发展。对此,国家卫生部专设课题研究。本... 整形美容外科近年来在我国的蓬勃兴起与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从业者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某些医疗单位的急功近利、虚假欺骗,都严重冲击和干扰着医疗市场与整形美容外科的学科发展。对此,国家卫生部专设课题研究。本刊现将王炜教授等知名专家撰写的“整形美容外科专科医师培养方案和标准的建议”全文刊出,望能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讨论,以期规范专科医师的培养制度和促进整形美容外科学科的发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外科 专科医师 培养方案 标准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整形美容外科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炜 祁佐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466-468,共3页
关键词 整形美容外科 发展 趋势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图像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如鸿 张涤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80-382,共3页
关键词 颅颌面外科 三维图像 解剖特征 手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肌/筋膜瓣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兵 唐友盛 杨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83-284,共2页
颞肌/筋膜瓣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TemporalFasciaFlapinCraniofacialSurgery徐兵唐友盛杨驰自从Fox和Edgerten首先报道了颞肌/筋膜瓣修复颞部缺损后,... 颞肌/筋膜瓣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TemporalFasciaFlapinCraniofacialSurgery徐兵唐友盛杨驰自从Fox和Edgerten首先报道了颞肌/筋膜瓣修复颞部缺损后,作为一种常用的修复手段,颞肌/筋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外科 颞肌 筋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容外科材料与手术设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志宏 钱云良 《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996年第1期52-54,共3页
美容手术的成功需具备三个条件:①医师良好的审美素养和精湛的手术技巧;②病例的合适选择;③质量上乘的手术材料、手术器械和设备。现就某些材料与手术器械和设备在美容外科的临床应用进行粗析,供同道参考。1 美容外科常用材料涉及美容... 美容手术的成功需具备三个条件:①医师良好的审美素养和精湛的手术技巧;②病例的合适选择;③质量上乘的手术材料、手术器械和设备。现就某些材料与手术器械和设备在美容外科的临床应用进行粗析,供同道参考。1 美容外科常用材料涉及美容外科的材料种类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外科材料 手术设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颌面外科实验方法
6
作者 杨驰 邱蔚六 +1 位作者 哈其 周国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61-264,共4页
通过对12只猕猴的颌面外科手术,总结了一套猕猴的实验方法,其中包括:颌面解剖生理特点,尤其是颞颌关节解剖,饲养,术前处理,捕捉方法,保定方法,全麻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术中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的监测及其意义,提示术中... 通过对12只猕猴的颌面外科手术,总结了一套猕猴的实验方法,其中包括:颌面解剖生理特点,尤其是颞颌关节解剖,饲养,术前处理,捕捉方法,保定方法,全麻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术中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的监测及其意义,提示术中、后保温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外科 猕猴 实验方法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整形美容外科的基础实验研究
7
作者 李青峰 赵平萍 张涤生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整形美容外科 基础实验研究 皮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HLA分子表达与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崔磊 尹烁 +4 位作者 杨平 刘波 张英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7期1890-1894,共5页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以期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从临床脂肪抽吸术丢弃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脂肪干细胞(共3例),体外培养至第2代,流...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以期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从临床脂肪抽吸术丢弃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脂肪干细胞(共3例),体外培养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子HLAI、HLAII的表达。1×105个/孔ADSC细胞刺激异体淋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植物血凝素(PHA,2μg/ml)刺激淋巴细胞后,分别以(1×102、1×103、1×104、1×105)细胞/孔数量的异体脂肪干细胞加入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另一组在刺激同时加入白介素2(IL2,0.5ng/ml),检测脂肪干细胞抑制作用的逆转。分别以1×102~5细胞/孔数量的“第三者”脂肪干细胞或经IFNγ作用后脂肪干细胞加入混合双向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脂肪干细胞表达HLAI类分子,但未检测到HLAII类分子阳性表达。人IFNγ刺激48h后,HLAI表达未见明显增高,HLAII类分子表达明显增高。异体或经IFNγ作用的脂肪干细胞均未能刺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脂肪干细胞可明显抑制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IL2可逆转脂肪干细胞的抑制作用。脂肪干细胞可明显抑制双相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作用呈脂肪干细胞细胞数量依赖性;经IFNγ作用后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减弱。结论ADSC可在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一定的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或细胞治疗中同种异体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体外抑制 分子表达 实验研究 HLAII类分子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细胞增殖情况 IFN-γ 流式细胞仪检测 细胞抑制作用 细胞增殖抑制 细胞体外增殖 免疫分子 细胞来源 同种异体 组织工程 反应体系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的构建及其在增殖性疤痕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军 杨光辉 +3 位作者 刘伟 崔磊 曹谊林 钱云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增殖性疤痕治疗。方法 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断层削除增殖性疤痕,膜片移植于创面、适度加压,术后10、30、90 d行大体观... 目的 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增殖性疤痕治疗。方法 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断层削除增殖性疤痕,膜片移植于创面、适度加压,术后10、30、90 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广谱角蛋白、包壳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利用自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增殖性疤痕治疗6例,经过3月随访,创面愈合时间(16.2±15)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90 d随访无明显疤痕增生,疗效肯定。结论 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对增殖性疤痕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组织工程皮肤进入临床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表皮细胞 壳聚糖 明胶膜 增殖性疤痕 皮肤损伤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全耳再造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群 钱云良 +4 位作者 汪希 张余光 杨军 章一新 濮哲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2期984-986,989,共4页
目的观察三种全耳再造术的疗效 ,探讨较理想的耳再造方法。方法 77例耳部缺损患者 ,分别行分期法Tanzer’s耳再造术 (未经皮肤扩张组 ,5 2例 )、扩张器扩张乳突区皮肤后耳再造术 (皮肤扩张组 ,15例 )和多孔高密度聚乙烯 (Medpor)支架颞... 目的观察三种全耳再造术的疗效 ,探讨较理想的耳再造方法。方法 77例耳部缺损患者 ,分别行分期法Tanzer’s耳再造术 (未经皮肤扩张组 ,5 2例 )、扩张器扩张乳突区皮肤后耳再造术 (皮肤扩张组 ,15例 )和多孔高密度聚乙烯 (Medpor)支架颞浅筋膜瓣加植皮一期耳再造术 (Medpor耳支架组 ,10例 )。 结果未经皮肤扩张组中有 2例部分皮肤血运障碍需再行处理 ,其余外形良好 ,轮廓清晰。皮肤扩张组外形较满意 ,轮廓较清晰。Medpor耳支架组有 3例支架外露经皮瓣修复愈合 ,轮廓较清楚 ,但耳颅角不明显。结论以肋软骨作支架的分期耳再造术是较可靠的治疗方法。扩张皮肤后耳再造术提供了充足的皮肤也较为理想。Medpor支架耳再造术易发生支架外露 ,常需再次植皮或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耳再造术 皮肤扩张 经皮 皮瓣修复 MEDPOR耳支架 植皮 临床分析 目的观 结论 清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苗春雷 周广东 +5 位作者 刘天一 王晓云 崔磊 刘伟 唐胜建 曹谊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46-249,283,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软骨细胞提供的软骨微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的猪BMSC与耳软骨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9:1,8:2),均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软骨细胞提供的软骨微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的猪BMSC与耳软骨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9:1,8:2),均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作为共培养组,以相同终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分别接种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以20%上述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接种作为低软骨细胞浓度对照。各标本于体外培养4周时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各组细胞均与材料粘附良好。8:2共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在体外培养4周时,外观已类似软骨组织并基本保持了材料的大小和形状,组织学显示有较连续的成熟软骨形成,免疫组化也均显示有大量Ⅱ型胶原分泌。9:1共培养组在培养过程中稍有缩小和变形,组织学上仅在培养物的边缘可见到连续的软骨样组织。阴性对照组明显皱缩变形,组织学未见成熟软骨陷窝。低软骨细胞浓度组复合物明显变薄,只在局部形成了不连续的软骨组织,新生软骨量明显少于共培养各组及阳性对照组。结论软骨细胞能够提供软骨微环境诱导BMSC成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20%浓度的软骨细胞已能够达到良好的诱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共培养 组织工程 微环境 胶原 软骨缺损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三例报道 被引量:9
12
作者 蒋米尔 黄新天 +3 位作者 黄英 李维敏 陆信武 陆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9期782-782,787,共2页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等,但均有一定的指征和局限性.我院从2003年12月~2004年2月,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新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例,取得成功,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内膜剥脱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成形术 常见 中动脉 闭塞性 基质 病理变化 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德莉 胡晓洁 +2 位作者 吴娟娟 刘伟 曹谊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425,438,共3页
目的 实现绿色荧光蛋白 (GFP)报告基因在组织工程化细胞中的高效、稳定、长久表达。方法 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RV GFP ,通过PT6 7包装细胞克隆 ,经G418筛选、扩增 ,获得大量含GFP基因的病毒液 ,并直接感染靶细胞。结果 转染细... 目的 实现绿色荧光蛋白 (GFP)报告基因在组织工程化细胞中的高效、稳定、长久表达。方法 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RV GFP ,通过PT6 7包装细胞克隆 ,经G418筛选、扩增 ,获得大量含GFP基因的病毒液 ,并直接感染靶细胞。结果 转染细胞于 48h后 ,在荧光显微镜蓝光激发波长下 ,可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转染率达 2 0 %~5 0 %。感染靶细胞内GFP的有效表达可维持 2个月。结论 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GFP载体 ,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细胞标记 ,用于细胞动态研究 ,其方法简便、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标记 G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造影临床应用的评价(7908条患肢造影资料分析) 被引量:42
14
作者 田卓平 蒋米尔 +4 位作者 张伯津 陆民 黄新天 朱雯霞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81年 10月~ 1998年 12月共检查75 5 5例 ,790 8条下肢。所有患肢均作顺行造影检查 ,部分患肢还作其它造影或无创检查。结果 :患病率最高者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5 3 0 % ) ... 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81年 10月~ 1998年 12月共检查75 5 5例 ,790 8条下肢。所有患肢均作顺行造影检查 ,部分患肢还作其它造影或无创检查。结果 :患病率最高者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5 3 0 % )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2 6 8% )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5 5 )。其它为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髂静脉受压、下腔静脉阻塞等。结论 :下肢深静脉造影不但是检查下肢静脉病变的可靠方法 ,更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静脉造影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IGF-I和地塞米松诱导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天一 周广东 +7 位作者 苗春雷 陈付国 魏娴 殷德明 曹颖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 探讨体外联合应用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8周龄猪股骨骨髓,应用贴壁法分选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BMSCs,收集第2代细胞,以5×107/cm3的密度接... 目的 探讨体外联合应用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8周龄猪股骨骨髓,应用贴壁法分选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BMSCs,收集第2代细胞,以5×107/cm3的密度接种到聚羟基乙酸(PGA)制成的圆柱形三维支架材料上,7 d后联合应用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进行诱导和体外培养,未诱导组作为平行对照。4周和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体外诱导培养4周后,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表面光滑,质地柔韧,保持原大小形状;组织学显示有较为明显软骨陷窝,并分布有Ⅱ型胶原及聚合蛋白多糖(GAG);8周时外观灰白色,较坚硬,软骨陷窝更为明显,并连接成片,Ⅱ型胶原染色呈强阳性,有更多甲苯胺蓝异染的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对照组细胞材料复合物逐渐收缩,8周时直径仅约2 mm大小,组织学检测无软骨陷窝结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阴性。结论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可以体外诱导BMSCs在三维支架上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软骨 地塞米松 聚合蛋白多糖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方法与感染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秉玉 陈若平 +2 位作者 侍行文 樊宝华 丁美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24-525,532,共3页
目的报告减少和预防脑室系统感染的新方法。 方法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以及规范脑室外引流术前、中、后处理程序。 结果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比较,封闭式颅压监护脑脊液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零,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2... 目的报告减少和预防脑室系统感染的新方法。 方法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以及规范脑室外引流术前、中、后处理程序。 结果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比较,封闭式颅压监护脑脊液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零,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27.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优于传统脑室外引流,其优势在于方便无菌取样及护理和观察,外引流管不易脱落、折叠,同时规范整个处理程序,明显减少脑室系统感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方法 感染 颅压监护 脑室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缺损伴感染创面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被引量:8
17
作者 顾斌 祁佐良 +2 位作者 董佳生 张余光 林晓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84-185,19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伴感染创面的体会。 方法自 1995年 3月以来采用筋膜皮瓣、肌皮瓣、岛状皮瓣移植治疗 5 7例 ,修复四肢软组织创伤 ,覆盖骨、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裸露及局部发生感染的创面 ,其中游离皮瓣移植 3 2...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伴感染创面的体会。 方法自 1995年 3月以来采用筋膜皮瓣、肌皮瓣、岛状皮瓣移植治疗 5 7例 ,修复四肢软组织创伤 ,覆盖骨、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裸露及局部发生感染的创面 ,其中游离皮瓣移植 3 2例 ,筋膜皮瓣 7例 ,岛状皮瓣 18例。 结果 5 4例创面Ⅰ期愈合 ,2例感染创面术后仍有化脓性分泌物 ,经换药创面延迟愈合 ,1例游离皮瓣发生部分坏死 ,清创植皮后愈合。 结论经过 2~ 4年的随访 ,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及并发感染的创面 ,功能恢复良好 ,形态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感染 皮瓣移植 创面 修复 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动脉广泛性闭塞的评价 被引量:22
18
作者 蒋米尔 陆民 +1 位作者 黄新天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70-172,175,共4页
目的:评价分期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动脉广泛性闭塞的疗效。方法:自1984年1月至2000年11月,共手术149例,164条下肢。ASO患肢33条,TAO 130条。采用3种不同术式:①深组高位:在髂-股动脉与股浅静脉间... 目的:评价分期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动脉广泛性闭塞的疗效。方法:自1984年1月至2000年11月,共手术149例,164条下肢。ASO患肢33条,TAO 130条。采用3种不同术式:①深组高位:在髂-股动脉与股浅静脉间建立AVR;②深组低位:在 动脉与胫腓干静脉间建立AVR;③浅组:在 动脉与大隐静脉远侧段之间建立AVR。结果:152条患肢随访4个月~16年,平均8年左右。除12条患肢外,140条患 效满意或病情改善。结论:深组高位应慎重选择合适的病例,深组低位效果最好,浅组已不再采用。分期AVR为治疗肢体动脉广泛闭塞症开辟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肢体动脉 动静脉转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8
19
作者 蒋米尔 陆民 +6 位作者 黄新天 黄英 陆信武 李维敏 刘晓兵 殷敏毅 张培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13例患者术前均行CTA、MRA或彩超特殊检查,测定和了解主动脉弓部、重要分支的直径和受累情况;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13例患者术前均行CTA、MRA或彩超特殊检查,测定和了解主动脉弓部、重要分支的直径和受累情况;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均属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峡部外伤后裂口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2例.结果手术治疗均获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第3 d发生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腹主动脉瘤应用连体带膜支架植入腔内修复术者,术后出现左下肢供血不足现象,1周后又行股一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术后恢复良好.12例患者随访1~10个月,平均4.5月,疗效满意,生活状态良好,有的已恢复工作.结论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颞浅血管的游离耳廓瓣修复鼻翼缺损 被引量:13
20
作者 钱云良 章一新 +1 位作者 杨军 张余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30-431,共2页
目的提高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的成活率 ,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 方法应用吻合颞浅血管的耳廓瓣游离移植再造鼻翼。 结果应用该技术成功修复鼻翼缺损面积最大 4cm× 1.5cm ,最小 3cm× 1.5cm病例 ,外形效果满意。
关键词 吻合颞浅血管 游离耳廓瓣 修复 鼻翼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