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科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在眼外伤、手术及某些眼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程金伟 魏锐利 顾其胜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477,共3页
眼植入剂是一种长效定量缓释的新型药物制剂 ,适用于需要长期治疗的多种眼科慢性疾患、眼外伤和眼科手术并发症。本文简要介绍了眼植入剂在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摘出术后炎症反应和后囊浑浊、青光眼滤过泡术后瘢痕化、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等术... 眼植入剂是一种长效定量缓释的新型药物制剂 ,适用于需要长期治疗的多种眼科慢性疾患、眼外伤和眼科手术并发症。本文简要介绍了眼植入剂在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摘出术后炎症反应和后囊浑浊、青光眼滤过泡术后瘢痕化、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等术后并发症及角膜血管新生、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研究进展 眼外伤 眼科手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易伟华 魏锐利 +1 位作者 蔡季平 李玉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998/2003OCH的标本25例,取体表海绵状血管瘤(CVM)病理标本和正常小静脉(口径200~500μm)各25例,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998/2003OCH的标本25例,取体表海绵状血管瘤(CVM)病理标本和正常小静脉(口径200~500μm)各25例,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结果:VEGF在OCH、CVM和正常小静脉中都有阳性表达,CVM中VEGF的表达明显强于OCH。TGF-β1在OCH、CVM和正常小静脉中都无阳性表达。结论:VEGF表达变化可能是OCH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与CVM大体表现不同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TGF-β1对OCH的发生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内侧进路手术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魏锐利 廖建春 +1 位作者 王海青 周韵秋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对经眶内侧壁入路的解剖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方法通过对50具成人头颅标本的经眶内侧进路解剖的观察,测量了从Dacryon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后孔至视神经孔的距离。结果从Dacryon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 目的对经眶内侧壁入路的解剖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方法通过对50具成人头颅标本的经眶内侧进路解剖的观察,测量了从Dacryon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后孔至视神经孔的距离。结果从Dacryon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后孔至视神经孔的距离分别为21.7(14.2~33.3)mm、13.8(6.9~26.7)mm、5.1(2.0~8.4)mm。从Dacryon点至上视结节的距离为37.68mm,并观察了筛前后神经血管束的走行情况。结论识别Dacryon点、筛动脉和上视结节等解剖结构对眶内侧进路手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眼眶手术 内侧进路 眼眶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易伟华 魏锐利 李玉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cavernoushemangioma,OCH)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良性肿瘤,由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大体形态与身体其他部位海绵状血管瘤不尽相同,长期以来对其发病机制说法不一。本文从包膜假说、细胞外基质假说、血管形成因子假说...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cavernoushemangioma,OCH)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良性肿瘤,由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大体形态与身体其他部位海绵状血管瘤不尽相同,长期以来对其发病机制说法不一。本文从包膜假说、细胞外基质假说、血管形成因子假说、雌激素调控假说、瘤腔缺氧假说等五个方面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病理学机制 良性肿瘤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被引量:6
5
作者 蔡季平 魏锐利 +3 位作者 朱莉 朱煌 李由 周浩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8-609,共2页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 (44眼 )眼轴长≥ 2 6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其中Ⅱ级核 10眼 ,Ⅲ级核 31眼 ,Ⅳ级核 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及囊袋内超声乳化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 (44眼 )眼轴长≥ 2 6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其中Ⅱ级核 10眼 ,Ⅲ级核 31眼 ,Ⅳ级核 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及囊袋内超声乳化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1月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2 3眼 (5 2 3 % ) ;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 4眼 (9 0 9% ) ,角膜水肿 3眼 (6 82 % )。视网膜脱离 1眼 (2 2 7% )。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 ,具有损伤小 ,视功能恢复快 ,矫正屈光不正等优点 ,但需要有熟练的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摘出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及术后弱视的防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由 魏锐利 +3 位作者 朱莉 朱煌 蔡季平 周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防治弱视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 6年来共收治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5 2例 ( 74眼 ) ,分别行白内障囊外摘除 (ECCE组 ) 2 5例 ( 3 4眼 )、及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后囊切开...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防治弱视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 6年来共收治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5 2例 ( 74眼 ) ,分别行白内障囊外摘除 (ECCE组 ) 2 5例 ( 3 4眼 )、及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后囊切开及视轴中央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ECCE +VAC组 ) 2 7例 ( 3 6眼 )。对术后随访 2~ 5年的远期视力及影响远期视力的原因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 检验。结果 手术后脱盲率为 73 .3 %、脱残率为 5 0 .7%,经弱视治疗后提高为 86.7%和 76.8%。单眼病例在术后效果及弱视治疗后疗效均较双眼病例差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两种手术方式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提倡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人工晶体同时行Ⅰ期后囊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3岁左右儿童植入人工晶体可获得良好视力 ,重建视功能。强调术后随访 ,治疗弱视是保持和巩固远期视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弱视 儿童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煌 魏锐利 +1 位作者 蔡季平 李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 对白内障行激光乳化术时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频率、原因及如何避免该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1年余本科部分病史、随访完整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受术者,就激光乳化操作而导致的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病例进行收集和整理。手术采用德... 目的 对白内障行激光乳化术时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频率、原因及如何避免该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1年余本科部分病史、随访完整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受术者,就激光乳化操作而导致的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病例进行收集和整理。手术采用德国Aesculap MediTec(蛇牌)公司第3代激光白内障晶状体乳化仪PhacoLase。结果 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断裂者共有9例,大多发生在前期。其中4眼玻璃体脱出于前房内,占破裂者的44.4%。经行前部玻切等处理后,8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角膜水肿4例,瞳孔欠圆、轻微移位1例。术后随访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术后视力大都提高。结论 激光乳化手术前房稳定,涌动控制佳,同时手术者已有一定的超声乳化技术能力,后囊膜破裂的可能性降低。但在向激光乳化转型过程中,后囊膜破裂仍是术中较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乳化术 白内障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并发症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地息眼凝胶剂治疗兔芥子气角膜损伤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季平 赵杰 朱明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唯地息眼凝胶剂对兔芥子气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8只,用200μL/L液态芥子气致伤双眼角膜5min,左眼为治疗组,用唯地息眼凝胶剂点眼,4次/d,右眼为对照组,用2.5g/L氯霉素眼液滴眼,4次/d,分别于染毒后2,8,16,24,... 目的:观察唯地息眼凝胶剂对兔芥子气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8只,用200μL/L液态芥子气致伤双眼角膜5min,左眼为治疗组,用唯地息眼凝胶剂点眼,4次/d,右眼为对照组,用2.5g/L氯霉素眼液滴眼,4次/d,分别于染毒后2,8,16,24,36,48和72h对角膜荧光素着色区拍照,计算其上皮愈合速率和上皮破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1.15±0.19)mm2/h和(1.03±0.12)mm2/h,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角膜上皮破损率分别为44.4%和54.2%,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唯地息眼凝胶剂能促进芥子气染毒引起的兔眼角膜损伤的上皮愈合,也能减少角膜上皮反复破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地息眼凝胶剂 治疗 芥子气 角膜损伤 眼灼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苏晴 程金伟 魏锐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7期193-194,共2页
目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方法 110例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55例。其中治疗组,术前1 d开始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5 d为1个... 目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方法 110例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55例。其中治疗组,术前1 d开始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q.d.,5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疼痛程度、感染和瘢痕发生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感染和瘢痕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能快速消除术后水肿、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减少瘢痕发生,安全、有效,无糖皮质激素样副作用,无甘露醇反跳作用,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术后肿胀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口腔颌面 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肿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陶晓峰 李谊 +3 位作者 徐雪元 魏锐利 施增儒 肖湘生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总结眼眶病变MRS特征,研究其生化指标,以及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全部病例共40例,均为单发病灶,行MRI和MRS检查。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和类肿瘤病变30例,恶性肿瘤10例。结果:对照组和肿瘤组比较,不同的眼眶肿... 目的:总结眼眶病变MRS特征,研究其生化指标,以及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全部病例共40例,均为单发病灶,行MRI和MRS检查。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和类肿瘤病变30例,恶性肿瘤10例。结果:对照组和肿瘤组比较,不同的眼眶肿瘤,各化合物的变化不同,同对照组比较,眼眶肿瘤NA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海绵状血管瘤下降达52.5%,而小细胞性恶性肿瘤和腺样囊性癌升高明显。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比较,Cho、Ace和Lac峰有明显差异,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Cr峰相差不明显。Cho/Cr比值有明显增高。结论:肿瘤和正常脑组织的波谱有区别。表现在Lac、Ace的不同变化特征。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MRS波峰有明显差异,表现为Cho,Cr峰值增高,尤其是Cho/Cr比值的增高,此外Lac和Ace在恶性肿瘤增高明显,提示可作为区别肿瘤与非肿瘤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肿瘤 磁共振波谱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坚汤治疗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华英 刘新泉 +1 位作者 魏锐利 王大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6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化坚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IOI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予中药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化坚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IOI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予中药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治疗半年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眼球突出度、眼压、影像学检查)及复发率的变化差异。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0.00%(Mann-Whitney U检验,Z=-2.081,P=0.037)。治疗组眼球突出度、眼压以及肿块直径的变化值分别为(-4.20±1.08)mm、(-13.73±4.06)mm Hg(1 mm Hg=0.133 k Pa)、(-1.50±0.30)cm;对照组相应数值为(-2.27±0.73)mm、(-8.13±1.41)mm Hg、(-1.21±0.24)cm,其中眼压变化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t=-5.05,P<0.001)。(2)中医证侯疗效: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0.00%(Z=-3.353,P=0.010)。(3)复发率:随访半年,治疗组15例,失访1例,复发2例,复发率14.29%(2/14);对照组15例,失访1例,复发7例,复发率50.00%(7/14)(Fisher确切概率法,P=0.103)。结论自拟清热化坚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OIP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及临床体征,对降低IOIP复发率亦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坚汤 糖皮质激素 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法建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勇 蔡季平 +1 位作者 周韵秋 王志英 《中国微循环》 2000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通过光化学法建立一个新的和临床病理机制相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arteryocclusion,CRAO)模型。方法家猫静脉内注入光化学药物 ,激光照射视网膜动脉后形成模型 ,经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证实并做病理切片。结果成功地... 目的通过光化学法建立一个新的和临床病理机制相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arteryocclusion,CRAO)模型。方法家猫静脉内注入光化学药物 ,激光照射视网膜动脉后形成模型 ,经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证实并做病理切片。结果成功地建立了CRAO模型 ,病理切片证实阻塞的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结论光化学法可建立和临床病理机制相似的CRAO模型 ,此法操作简单 ,为临床研究CRAO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阻塞 光化学法 实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13
作者 姚勇 蔡季平 +1 位作者 周韵秋 王志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22-24,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葡激酶 (recombinantstaphylokinase ,r-Sak)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效果及其对全身的影响。方法 :光化学法建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模型 ,静注r -Sak、重组链激酶和尿激酶溶栓 ,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对循环系统... 目的 :观察重组葡激酶 (recombinantstaphylokinase ,r-Sak)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效果及其对全身的影响。方法 :光化学法建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模型 ,静注r -Sak、重组链激酶和尿激酶溶栓 ,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 :r-Sak的治疗效果明显 ,对全身的影响较小。结论 :r -Sak是一种高效、安全、特异性强的溶栓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葡激酶 重组链激酶 尿激酶 视网膜动脉阻塞 光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魏锐利 楼月芳 叶挺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57-159,共3页
应用5种单克隆抗体,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石蜡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例恶性淋巴瘤均为单克隆B细胞性,14例良性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中13例多克隆性,1例为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9例不典型增生中5例为单... 应用5种单克隆抗体,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石蜡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例恶性淋巴瘤均为单克隆B细胞性,14例良性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中13例多克隆性,1例为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9例不典型增生中5例为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认为免疫表型分析可作为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诊断指标,对不典型增生尤其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 淋巴组织增生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氪黄激光治疗黄斑裂孔
15
作者 蔡季平 魏锐利 +4 位作者 周浩 周韵秋 朱莉 朱煌 李由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6期445-446,共2页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治疗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用氪黄激光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14例)和外伤性黄斑裂孔(3例)共17例(17眼)。术后平均随访18.4个月。结果13例裂孔封闭,1例无效;3例发生视网膜脱离,均为...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治疗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用氪黄激光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14例)和外伤性黄斑裂孔(3例)共17例(17眼)。术后平均随访18.4个月。结果13例裂孔封闭,1例无效;3例发生视网膜脱离,均为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3例外伤性黄斑裂孔有2例出现旁中心暗点。术后视力:3例增加,9例不变,5例下降。结论氪黄激光治疗黄斑裂孔相对较安全,并有一定价值,但病例选择宜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裂孔 激光凝固术 黄斑裂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道瘘管临床分析
16
作者 蔡季平 魏锐利 +1 位作者 朱莉 韓志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分析泪道(?)管的臨床特征和形成原因。方法 對13例泪道(?)管進行回顧性臨床分析。结果 13例泪道(?)管中10例為泪囊瘼,3例為泪小管(?),前者主要由先天、炎症和手術處理不當所致,治療可酌情予保守或手術治療;后者多由外傷引起,治療... 目的 分析泪道(?)管的臨床特征和形成原因。方法 對13例泪道(?)管進行回顧性臨床分析。结果 13例泪道(?)管中10例為泪囊瘼,3例為泪小管(?),前者主要由先天、炎症和手術處理不當所致,治療可酌情予保守或手術治療;后者多由外傷引起,治療多用手術。結論 泪道(?)管少見,多為泪囊(?),主要與先天、感染、外傷和手術有關;治療以手術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器 瘘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前房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
17
作者 朱煌 周韵秋 +4 位作者 李由 魏锐利 周浩 王强 蔡季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0,共1页
目的:为研究浅前房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特点、并发症和防治措施,对这类白内障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总结。方法:对12例浅前房(前房轴性深度≤2.35mm)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选同一医师同期行同型手术的12例前房... 目的:为研究浅前房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特点、并发症和防治措施,对这类白内障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总结。方法:对12例浅前房(前房轴性深度≤2.35mm)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选同一医师同期行同型手术的12例前房深度>2.35mm的白内障作为对照。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与正常前房深度者相比,浅前房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术中难度大、损伤多,术后反应重,x2值4.20,P<0.05结论:浅前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虽有良好的前景但应慎重,而初学者不宜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浅前房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式人工晶状体调位钩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钟实 毕晓达 魏光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44-646,共3页
目的观察灌注式人工晶状体调位钩的临床使用效果以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64例(176眼)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使用灌注式人工晶状体调位钩进行人工晶状体的位置调整,并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中人工晶状体调位... 目的观察灌注式人工晶状体调位钩的临床使用效果以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64例(176眼)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使用灌注式人工晶状体调位钩进行人工晶状体的位置调整,并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中人工晶状体调位方便灵活。术后1天视力:≥0.5者106眼(60.23%)。术后1月视力:≥0.5者171眼(97.16%),其中≥1.0者102眼(57.96%)。房水闪光(+~++)38眼(21.59%),角膜内皮轻度水肿13眼(7.39%),眼压≥24mmHg者7眼(3.98%),均于1周内消退。结论该器械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一械多用,是一种较方便、实用的人工晶状体调位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调位钩 灌注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osa-Hunt综合征1例
19
作者 李素芳 魏锐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Tolosa—Hunt综合征 肉芽肿性炎症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多糖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由 周韵秋 +6 位作者 候春林 奚寿增 陆上麟 祝肇荣 顾其胜 王文斌 盛敏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的 比较壳多糖与透明质酸钠作为粘弹剂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140例白内障随机分组,分别采用ECCE+IOL或超声乳化吸出IOL两种手术方法.70眼术中用壳多糖作为粘弹剂使用,70眼用透明质酸钠作为对照.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目的 比较壳多糖与透明质酸钠作为粘弹剂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140例白内障随机分组,分别采用ECCE+IOL或超声乳化吸出IOL两种手术方法.70眼术中用壳多糖作为粘弹剂使用,70眼用透明质酸钠作为对照.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角膜内皮、前房反应以及眼压变化,壳多糖组与透明质酸钠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壳多糖与透明质酸钠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反应相似,作为粘弹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透明质酸钠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