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学院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怡欣 《学周刊》 2017年第21期14-15,共2页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的经济法课程并提出有关的改革方案。商学院经济法教学与传统的法学院校教学存在极大的差异,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期望能够更好地开展经济法教学工作。
关键词 商学院 经济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学院能源法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2
作者 宋怡欣 《学周刊》 2017年第22期15-16,共2页
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能源法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能源法教学上的特殊性。与传统法学院校的课程相区别,商学院能源法教学要求更加贴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目前的教材市场尚无符合能源法教学要求的教材,本文基于此对商学院的能源法教学改... 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能源法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能源法教学上的特殊性。与传统法学院校的课程相区别,商学院能源法教学要求更加贴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目前的教材市场尚无符合能源法教学要求的教材,本文基于此对商学院的能源法教学改革提出意见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学院 能源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商科背景下的中本贯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基于上海电机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凤花 熊鸿军 张炜 《科技风》 2022年第1期26-28,共3页
本文基于从试点到正式立项的物流管理(自贸区物流)专业的实践过程,总结了现阶段中职与本科院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的团队,在课程体系衔接中所作的尝试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其他专业的改革尝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本贯通 本科教育 应用型本科 物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翠兰 《时代经贸》 2017年第34期76-77,共2页
技术本科教育属于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次重要突破和创新。本文以上海电机学院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为例,对技术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技术本科 管理学课程建设 创新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思路——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翠兰 《时代经贸》 2015年第27期77-82,共6页
技术本科教育属于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次重要突破和创新。本文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探讨了技术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技术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建设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应用型高校能源经济专业建设——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小毅 《学周刊》 2018年第1期6-7,共2页
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开设的能源经济专业与研究型高校的能源经济专业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应用型高校的自身特点,从生源招收、教学方法和专业定位等方面提出改进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能源经济 应用型高校 专业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电机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怡欣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第4期90-90,共1页
商学院的经济法教学与传统法学院校的经济法教学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以商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为切入点,分析其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以促进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经济法课程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经济法 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电机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试点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8
作者 卢仁祥 《大学教育》 2021年第1期117-119,共3页
2017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电机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第三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校企合作作为试点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专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竞争优势的重要着力点。论文以上海电机学院国际经济与... 2017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电机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第三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校企合作作为试点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专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竞争优势的重要着力点。论文以上海电机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与困难,并对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模式进行了设计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校企合作 合作模式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全英语留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9
作者 王铄 《教师》 2018年第15期30-31,共2页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跨越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经济增长转型和在国际社会重新定位的一个重要契机。"国际化"仍是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留学生专业及数量不断攀升的发展趋势及巨大的文化差异...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跨越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经济增长转型和在国际社会重新定位的一个重要契机。"国际化"仍是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留学生专业及数量不断攀升的发展趋势及巨大的文化差异和教育背景差异使得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者从事上海电机学院留学生一线教学及管理工作,此课题旨在分析和解决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上海电机学院留学生专业现存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电机学院 留学生教育 全英语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开展全英语教学的探索—-以上海电机学院全英语课程国际商务函电为例
10
作者 刘轶 《丝路视野》 2018年第1期72-72,共1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大高校在全英语教学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和探索。本文结合上海电机学院全英语教学实践,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后续发展全英语教学方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全英语教学探索 全英语课程国际商务函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创校园网络超市——上海电机学院“U8·STORE”商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尚倩 杨宁 +1 位作者 黄铭 王铄 《全国商情》 2014年第36期13-15,共3页
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初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从结构上改变了中国市场的消费行为和习惯,目前已顺利进入其消费市场细分阶段,形成了以淘宝、京东、1号店、亚马逊等商家为代表的聚集日用品、家用电器、电脑周边、医疗保健和... 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初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从结构上改变了中国市场的消费行为和习惯,目前已顺利进入其消费市场细分阶段,形成了以淘宝、京东、1号店、亚马逊等商家为代表的聚集日用品、家用电器、电脑周边、医疗保健和综合性交易平台几大电子商务平台。近年来大学校园这个密集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日益凸显,大学生的网购消费能力也令众多商家觊觎,定位服务大学生消费市场的网络消费平台应运而生。上海电机学院的"U8·store"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和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电机学院 大学校园 大学生 网络超市 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产业 电子商务平台 消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路径探索——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庄瑜 《高教学刊》 2017年第24期144-146,共3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上海电机学院得到广泛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案的落实,并且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交往沟通能力,职场适应,人文修养等有促进作用。目前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功利化,表面化的状况,部...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上海电机学院得到广泛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案的落实,并且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交往沟通能力,职场适应,人文修养等有促进作用。目前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功利化,表面化的状况,部分专业项目又有精英化的趋势,最后统计分数出现了随意化的状况。针对这样的状况有如下建议:加强宣传,使每一位同学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调整社会实践要求,强调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及学科竞赛相结合;重视活动本身的意义,弱化社会实践分数的附加作用;争取社区资源,专业资源,促进社会实践的实施;社会实践学分统计规范化,定期公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 措施 困境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毕业生就业情况初探——以上海电机学院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合作项目为例
13
作者 王訸曜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5期138-140,130,共4页
随着相关政策规范的出台,中外合作办学目前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各大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时候,其中生发的一些现象与问题引人关注,尤其在检验人才培养结果的就业这一层面。本文梳理了上海电机学院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合作举... 随着相关政策规范的出台,中外合作办学目前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各大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时候,其中生发的一些现象与问题引人关注,尤其在检验人才培养结果的就业这一层面。本文梳理了上海电机学院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近三年的毕业就业信息,在观察学生就业现状的同时提出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就业问题 教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建设研究——以临港新片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例
14
作者 程金润 胡星 吕小亮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358-365,共8页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育“面向全国、深耕地方”的实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基地,尤其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应用型与地方性的双重特色,亟需构建一个坚实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针对产教融合概念认识浅薄、教育生态系统不完...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育“面向全国、深耕地方”的实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基地,尤其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应用型与地方性的双重特色,亟需构建一个坚实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针对产教融合概念认识浅薄、教育生态系统不完善以及校企交叉融合不足等问题,以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临港新片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例,分析其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过程中的问题。强调动态调整方案,促进校企深度交叉,特别是智能制造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学院联合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推动产教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优化智能制造及多学科领域的产教融合发展,为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新路径与理论支撑,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serve as crucial bases for nurturing pract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ho are oriented towards the entire country while deeply rooted in the local are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particular, vividly reflects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ness and localization, highlighting the urgent need to establish a solid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ecosystem. In addressing issues such as a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 incomplete educational ecosystem, and insufficient cross-integ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takes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Lingang New Are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ecosystem. It emphasizes dynamic adjustment plans to foster deep cros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particularly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enterprises. The college collaborates with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social forces to promote an integrated industry-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aiming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rovide new paths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serve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及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如中 张东洋 +1 位作者 曹雨蓉 熊鸿军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基于上海数字文化产业兴趣点(POI)数据,运用ArcGIS软件,结合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分析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异格局,探讨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机制。研究发现:(1)... 基于上海数字文化产业兴趣点(POI)数据,运用ArcGIS软件,结合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分析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异格局,探讨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机制。研究发现:(1)上海数字文化产业总体集聚水平较高,区域集聚程度差异化明显;(2)上海数字文化产业在空间上呈非随机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由南向北呈现出阶梯式分异格局;(3)上海数字文化产业门类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应用软件开发类集聚程度最高,创意内容制造服务类类集聚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点 数字文化产业 集聚特征 空间分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研发中心突破性创新的机制探讨
16
作者 王宇露 黄祖伦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推动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研发中心有效开展突破性创新,基于协同创新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视角,揭示外资方因素、创新环境、技术因素以及协同创新双方的差异等因素对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推动上... 为推动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研发中心有效开展突破性创新,基于协同创新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视角,揭示外资方因素、创新环境、技术因素以及协同创新双方的差异等因素对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推动上海高端装备企业协同外资研发中心突破性创新的5个机制以及8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高端装备企业 外资研发中心 突破性创新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金凤花 余光胜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6,共4页
通过界定都市圈创新能力的定义,从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创新资源与产出、邮电通信与网络规模等四个方面构建描述指标体系。以上海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分析得出经济发展对创新... 通过界定都市圈创新能力的定义,从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创新资源与产出、邮电通信与网络规模等四个方面构建描述指标体系。以上海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分析得出经济发展对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城市差别、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以近似圈层结构分布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慧民 张政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2期56-59 73,73,共5页
文章总结分析了影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因素,并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建立了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对上海市未来几年... 文章总结分析了影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因素,并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建立了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对上海市未来几年的生活垃圾产量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相关性 BP神经网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裂点理论的上海都市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凤花 李全喜 马洪伟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134,共4页
基于断裂点理论并结合都市圈经济区划的相关研究,构建了都市圈物流辐射范围模型,以上海都市圈为对象,结合2008-2011年版统计数据实证测算16个城市的物流综合质量变化、上海对都市圈其他15个城市的物流辐射范围,以物流空间圈层结构分析... 基于断裂点理论并结合都市圈经济区划的相关研究,构建了都市圈物流辐射范围模型,以上海都市圈为对象,结合2008-2011年版统计数据实证测算16个城市的物流综合质量变化、上海对都市圈其他15个城市的物流辐射范围,以物流空间圈层结构分析上海都市圈物流的发展特点。并从促进上海发挥都市圈物流核心作用、激发南京省会能量、弱化区位条件负面影响、充分利用群体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区域物流 断裂点理论 物流辐射范围模型 一体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思考——深圳IT产业和台湾IC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子军 芮明杰 徐诤 《中国发展》 CSSCI 2011年第6期56-64,共9页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上海六大工业产业之一。该文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了现阶段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产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经营成本高企、政府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通过对深圳IT产业和台湾IC产业发展的剖析,提出为促进...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上海六大工业产业之一。该文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了现阶段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产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经营成本高企、政府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通过对深圳IT产业和台湾IC产业发展的剖析,提出为促进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对策:提升政府服务和管理水平,营造和谐产业生态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创业;利用本地金融优势服务产业发展;借助产业转移实现腾笼换鸟,快速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以研发设计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制造业 转型升级 上海市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