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祝子华 刘建生 +2 位作者 田怡 廉伟 付东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480-1482,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功能性便秘(Fc)患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罗马Ⅲ标准对上海市闵行区〉18岁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了解Fc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5~8月共调查居民2300人,...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功能性便秘(Fc)患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罗马Ⅲ标准对上海市闵行区〉18岁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了解Fc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5~8月共调查居民2300人,符合要求者2113人,FC139例,患病率6.6%。女性、年龄大、机关科技卫生人员、高收入者、饮食口味重、失眠均可能为Fc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上海市闵行区居民Fc十分常见,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莉 吴云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对胃癌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非常重要。基层医院对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法有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隐血珠检测、硫糖蛋白检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胃肠X线钡餐检测等方法,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 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对胃癌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非常重要。基层医院对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法有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隐血珠检测、硫糖蛋白检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胃肠X线钡餐检测等方法,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对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重视内镜医生的专业技术规范化培训,尤其提高他们对早期胃癌的识别能力,积极采用各种内镜辅助诊断技术,可建立多学科合作的早期胃癌协作组模式,共同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早期胃癌 筛查 内镜诊断 早期胃癌协作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建生 田怡 +2 位作者 刘海玲 杜玲 袁耀宗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2期54-55,共2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胰腺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参与了急性胰腺炎(AP)时胰腺血液循环紊乱。本研究观察血必净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SAP时血浆ET、NO的变化,旨在探讨血必净注...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胰腺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参与了急性胰腺炎(AP)时胰腺血液循环紊乱。本研究观察血必净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SAP时血浆ET、NO的变化,旨在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SAP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必净注射液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与环氧合酶-2、c-met癌基因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冯莉 谢蕴 吴云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17-919,共3页
目的观察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组织环氧合酶(COX)-2、c-met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对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非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各50例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比较COX-2、c-met癌基因蛋白... 目的观察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组织环氧合酶(COX)-2、c-met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对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非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各50例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比较COX-2、c-met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组间c-met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组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0),但与胃癌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3组间COX-2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组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P=0.006),但与胃癌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7)。结论COX-2、c-met癌基因蛋白在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组织均存在高表达,提示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胃黏膜病变细胞处在高度增殖状态,并具有恶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 环氧合酶-2 C-M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床肝性脑病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生 田怡 +1 位作者 张晓红 袁耀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与血氨水平的关系。方法65例肝硬化患者经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T)和脑电图(EEG)检查异常的SHE,检查血氨水平。其中经胃镜下取胃窦和胃体黏膜行快速... 目的研究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与血氨水平的关系。方法65例肝硬化患者经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T)和脑电图(EEG)检查异常的SHE,检查血氨水平。其中经胃镜下取胃窦和胃体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作病理学检查检测Hp,两项均阳性判断为Hp感染的SHE30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标准三联方案根除治疗1周,停药6—8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情况。所有研究对象于停药6~8周后或第1次检查后7—9周复查血氨水平、NCT、DST和EEG。结果SHE患者Hp感染率(46.2%,30/65)高于健康志愿者(33.3%,20/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Hp感染患者根除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E患者中Hp感染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后NCT、DST和EEG检查结果未见改善。结论SHE的发生和血氨水平及Hp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螺杆菌 幽门 高氨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与血小板激活的关系及丹参治疗作用研究
6
作者 刘建生 田怡 +1 位作者 张晓红 袁耀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8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和血小板激活状态的关系及丹参对其影响,并探讨丹参治疗UC疗效。方法UC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支持、对症常规治疗及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加用丹参静脉滴...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和血小板激活状态的关系及丹参对其影响,并探讨丹参治疗UC疗效。方法UC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支持、对症常规治疗及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加用丹参静脉滴注。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用SH93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ELISA法检测P-选择索和血栓素B2(TXB2),并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肠镜检查情况和住院时间。选择同时期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和TXB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和TXB2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肠黏膜血管征象改善率(83.3%)、总有效率(83.3%)和住院时间[(41±9)d]也明显优于观察组[分别为34.3%、54.3%和(57±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C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激活,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主要因素之一;丹参可有效治疗UC,与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和抗氧化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血小板聚集 P选择素 丹参 血栓素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P-1 B细胞表位的预测和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杜玲 孙俊 +1 位作者 刘建生 程计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17-1920,共4页
目的:预测并鉴定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蛋白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DNAStar和BcePred分析软件联合预测TIMP-1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多抗原肽结构的表位肽(MAP),并与通用型T辅助表位肽(VQGEESNDK,氨基酸163~171)联合免疫家兔... 目的:预测并鉴定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蛋白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DNAStar和BcePred分析软件联合预测TIMP-1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多抗原肽结构的表位肽(MAP),并与通用型T辅助表位肽(VQGEESNDK,氨基酸163~171)联合免疫家兔,检测免疫血清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鉴定其特异性和抗体亲和力。结果:软件预测显示,TIMP-1的第27~41位(MAP1)、第57~71位(MAP2)、第95~109位(MAP3)和第193~207位(MAP4)氨基酸序列最可能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抗体滴度动态检测表明,MAP2、MAP3和MAP4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MAP2和MAP4诱导的抗体水平最高;免疫印迹证实MAP2、MAP3和MAP4诱导产生特异性的TIMP-1抗体;间接ELISA证实MAP4与商品化TIMP-1抗体具有最高的亲和力。结论:TIMP-1的第27~41位和第193~207位氨基酸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其中第193~207位氨基酸的免疫原性最强,这为TIMP-1多肽抗体和B细胞优势短肽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表位 B淋巴细胞 多抗原肽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状胃炎组织环氧化酶、P53与c-met蛋白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冯莉 谢蕴 +1 位作者 廉伟 吴云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胃炎,1990年悉尼会议将其命名为隆起糜烂性胃炎,1994年日本学者佐野等经详细的病理组织学研究而命名为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弥漫性天花样胃炎或章鱼吸盘样胃炎...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胃炎,1990年悉尼会议将其命名为隆起糜烂性胃炎,1994年日本学者佐野等经详细的病理组织学研究而命名为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弥漫性天花样胃炎或章鱼吸盘样胃炎。国外报道内镜检出率为0.86%~4.80%,国内为1.22%~3.30%。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清楚,治疗方案也不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病理组织学 C-MET蛋白 环氧化酶 P53 隆起糜烂性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 痘疹样胃炎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建生 田怡 +4 位作者 张晓红 刘海玲 孙菁 袁耀宗 吴云林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11期1763-1764,共2页
目的研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血、肠黏膜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歧化酶(SOD)变化及丹参对其影响。方法予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含30 mg三硝基苯磺酸(TNBS)的50%乙醇溶液0.85 ml灌肠,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造模7 d后,健康对照组、... 目的研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血、肠黏膜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歧化酶(SOD)变化及丹参对其影响。方法予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含30 mg三硝基苯磺酸(TNBS)的50%乙醇溶液0.85 ml灌肠,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造模7 d后,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尾静脉注入0.9%NaCl溶液1 ml/d;丹参治疗组每天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2 ml·kg^(-1)·d^(-1)。通过肠道重量指数、溃疡面积、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及血和肠黏膜中NO、SOD含量测定评估疗效。结果丹参治疗组肠道重量指数、溃疡面积、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及血和肠黏膜中NO含量减少、SOD含量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健康对照组NO含量仍增高和SOD含量减少(P<0.05)。结论UC大鼠血、肠黏膜中NO和SOD异常,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主要因素之一;丹参有效治疗UC与其拮抗NO、氧自由基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一氧化氮 超氧化歧化酶 丹参
原文传递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复春联用叶酸治疗及转归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湘怡 吴云林 +7 位作者 朱燕华 唐志鹏 朱生粱 冯莉 徐萍 李爽 王虹 熊文坚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胃复春联用叶酸治疗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临床转归。方法:收集上海市7所不同等级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198例,应用胃复春联用叶酸的方案进行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胃复春联用叶酸治疗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临床转归。方法:收集上海市7所不同等级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198例,应用胃复春联用叶酸的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及内镜复查,符合指征者行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了解其疗效、转归及胃癌漏诊情况。结果: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病灶主要位于胃窦(66.7%),镜下表现多样,主要为粗糙糜烂(37.9%)。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总改善率为76.3%。最终随访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病灶完全消退47例(23.7%),病理消退72例(36.4%),不变55例(27.8%),进展22例(11.1%)及腺瘤样变2例(1.0%),总消退率为60.1%。进展患者中符合漏诊者达50.0%。结论:胃复春联用叶酸能有效缓解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退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定期胃镜随访有望早期检出胃癌病灶,部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同时存有癌变病灶,内镜短期、重复检查可减少胃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治疗 随访
原文传递
丹参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预防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建生 田怡 +4 位作者 张晓红 祝子华 孙菁 袁耀宗 吴云林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324-1326,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预防机制。方法予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含30 mg三硝基苯磺酸(TNBS)的50%乙醇溶液0.85 ml灌肠,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丹参预防组,造模前先用丹参从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2 ml.kg-1.d-1连续3 ... 目的研究丹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预防机制。方法予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含30 mg三硝基苯磺酸(TNBS)的50%乙醇溶液0.85 ml灌肠,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丹参预防组,造模前先用丹参从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2 ml.kg-1.d-1连续3 d。造模7 d后,正常对照组、丹参预防组和造模组尾静脉注入0.9%NaCl溶液1 ml/d;丹参治疗组每天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2 ml.kg-1.d-1。通过肠道重量指数、溃疡面积、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及血和肠黏膜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歧化酶(SOD)含量测定评估疗效。结果丹参预防组肠道重量指数、溃疡面积、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及血和肠黏膜中NO含量减少、SOD含量增高,与丹参治疗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正常对照组NO含量仍增高和SOD含量减少。结论丹参有效预防大鼠UC发生和发展,可能丹参具有拮抗NO、氧自由基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药理学 结肠炎 溃疡性/中药疗法
原文传递
血必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12
作者 刘建生 田怡 +2 位作者 刘海玲 杜玲 袁耀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S0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及其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观察组36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仅使用基础治疗.同时以健康体...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及其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观察组36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仅使用基础治疗.同时以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浆ET、NO以及血淀粉酶浓度.结果SAP组血浆ET、NO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SAP病程相关.治疗组入院第6天血浆ET、NO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淀粉酶、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明显缩短[(80.4±16.0)U/L比(160.9±49.7)U/L、(3.5±1.2)d比(6.4±2.6)d、(16.8±3.8)d比(26.4±5.9)d](P<0.Ol).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拮抗SAP时ET、NO产生,并对SAP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前者可能与血必净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治疗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血必净注射液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RAW264.7细胞株Toll样受体表达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玲 田怡 刘建生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Toll样受体(TLR)表达的影响效应以及TLR激动剂对这一效应的干预作用。方法以HBsAg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在有或无TLR激动剂[PGN(TLR2配体)、PolyIC(TLR3配体)、LPS(TLR4配体)、R848(TLR7/8配体)、CpG(TLR...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Toll样受体(TLR)表达的影响效应以及TLR激动剂对这一效应的干预作用。方法以HBsAg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在有或无TLR激动剂[PGN(TLR2配体)、PolyIC(TLR3配体)、LPS(TLR4配体)、R848(TLR7/8配体)、CpG(TLR9配体)]刺激下,以RT-real time PCR检测Toll样受体TLR2、3、4、7、9的基因表达情况;同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BsAg和LPS单独或共刺激的Raw264.7细胞TLR表达情况。结果定量PCR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均表明,HBsAg导致TLR3表达显著下调(P<0.05),其中TLR3基因表达下调80%,受体表达也显著下调(P<0.05);对其他4个TLR表达也有一定下调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入Toll样受体激动剂后,TLR3和TLR9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1)。TLR4基因表达也有部分上调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明,HBsAg+LPS显著上调TLR3和TLR9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HBsAg在细胞水平能显著抑制Toll样受体的表达,且Toll样受体激动剂能改善HBsAg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REAL-TIME PCR TOLL样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