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红山茶种质资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宏旗 李广涛 +10 位作者 陈斌 曹义苗 王吓长 束成杰 胡昕 单承莺 余果 马世宏 罗彪玉 陈景晶 聂韡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S01期101-106,共6页
浙江红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之一,兼具观赏、食用、保健、医疗等多方面用途。本文对浙江红山茶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浙江红山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浙江红山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 浙江红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之一,兼具观赏、食用、保健、医疗等多方面用途。本文对浙江红山茶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浙江红山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浙江红山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山茶 种质资源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海拔红山茶花多酚类成分及抗皮肤老化功效研究
2
作者 曹义苗 高聪 +3 位作者 邓全知 尹世鹏 赵前前 高宏旗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5年第3期71-76,共6页
为了深入探究海拔高度对红山茶花(Camellia chekiangoleosa)多酚类成分及其抗皮肤老化功效的具体影响,系统比较了产自浙江省松阳县高海拔(900~950 m)与低海拔(300~350 m)区域的红山茶花中多酚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及其抗皮肤老化的效果。结... 为了深入探究海拔高度对红山茶花(Camellia chekiangoleosa)多酚类成分及其抗皮肤老化功效的具体影响,系统比较了产自浙江省松阳县高海拔(900~950 m)与低海拔(300~350 m)区域的红山茶花中多酚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及其抗皮肤老化的效果。结果显示,无论是高海拔还是低海拔的红山茶花,均富含包括没食子酸、儿茶素、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3、表儿茶素、金丝桃苷、原儿茶酸、异槲皮素等12种关键多酚类成分。值得注意的是,高海拔红山茶花中这12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量是低海拔样品的7倍,尤其是没食子酸、儿茶素、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3、表儿茶素及金丝桃苷等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样品。在抗皮肤老化功效方面,高海拔红山茶花展现出更加卓越的紧致与修护性能,显著优于低海拔样品。结果表明,高海拔的红山茶花在抗皮肤老化功效方面有更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茶花 多酚类成分 高低海拔 抗皮肤老化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在化妆品中的抗老功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昕 李广涛 高宏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测试探究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在化妆品中抗老(抗皱、抗氧化、抗糖化)的能力。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测试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在斑马鱼和成纤维细胞中的抗皱能力,使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比色法测试其在角质形成... 目的:通过体外测试探究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在化妆品中抗老(抗皱、抗氧化、抗糖化)的能力。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测试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在斑马鱼和成纤维细胞中的抗皱能力,使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比色法测试其在角质形成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测试其在离体皮肤中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评价抗糖化能力。结果:(1)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具有促进Ⅰ型胶原蛋白及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3的能力,可达到抗皱的效果;(2)可抑制活性氧和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具有抗氧化的能力;(3)可抑制表皮层和真皮层中糖基化终末产物的表达,具有抗糖化的效果。结论: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可从抗皱、抗氧化和抗糖化方面达到抗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茶花、叶提取液 抗皱 抗氧化 抗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山茶属植物的次生代谢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曲子越 高宏旗 曹义苗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41-50,共10页
按照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分类归纳总结了油用山茶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并讨论了其抗氧化、抗炎、防紫外辐射等功能及其作用机理,为其在食品与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充分利用提供方向.
关键词 植物次生物质 山茶属植物 药理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海拔的山茶花活性成分及护肤功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曹义苗 高宏旗 +1 位作者 高聪 邓全知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比较了高低海拔的山茶花活性成分及护肤功效的差异。以高、低海拔的红色山茶干花为材料,用φ(C2H5OH)=70%超声提取浓缩定容。通过对其总黄酮、总多酚和总蛋白含量进行测试分析,同时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率法和弹性... 比较了高低海拔的山茶花活性成分及护肤功效的差异。以高、低海拔的红色山茶干花为材料,用φ(C2H5OH)=70%超声提取浓缩定容。通过对其总黄酮、总多酚和总蛋白含量进行测试分析,同时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率法和弹性蛋白酶抑制能力法比较高低海拔的山茶花抗氧化、抗糖化及抗皱紧致的护肤功效。结果显示,以干重计算,高海拔的山茶花提取液的总黄酮和总蛋白含量大约是低海拔的1.5倍,总多酚含量大约是低海拔的2.4倍,且高海拔的山茶花护肤功效显著优于低海拔的山茶花,为山茶花在化妆品领域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海拔的山茶花 活性成分 护肤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山茶花瓣与花蕊活性成分对比分析
6
作者 臧福坤 高宏旗 +4 位作者 邓全知 宫俊文 曲子越 曹义苗 李广涛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99-104,共6页
为比较浙江红山茶花瓣、花蕊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差异,分别对新鲜花瓣、花蕊提取液中各类成分的总量及单体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测试了2种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发现:花瓣中总黄酮、总花色苷、鞣花酸、儿茶素含量较高,而花... 为比较浙江红山茶花瓣、花蕊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差异,分别对新鲜花瓣、花蕊提取液中各类成分的总量及单体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测试了2种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发现:花瓣中总黄酮、总花色苷、鞣花酸、儿茶素含量较高,而花蕊中总酚、总氮、苹果酸、乳酸、脯氨酸含量较高;两种提取液中均未检出咖啡因;两种提取物均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但花蕊提取物更强一些。表明浙江红山茶花瓣、花蕊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山茶 花瓣 花蕊 活性成分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山茶不同组织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7
作者 曹义苗 曲子越 +2 位作者 高聪 邓全知 高宏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8期41-45,共5页
目的:探究浙江红山茶(Camelia chekiangoleosa Hu)不同组织(花朵、叶片、籽壳、籽仁)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差异。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法,对浙江红山茶的不同组织进行提取,并通过离心、浓缩、定容得到提取液。进一步对提取液... 目的:探究浙江红山茶(Camelia chekiangoleosa Hu)不同组织(花朵、叶片、籽壳、籽仁)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差异。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法,对浙江红山茶的不同组织进行提取,并通过离心、浓缩、定容得到提取液。进一步对提取液中的总黄酮、总酚和总三萜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法评估其抗氧化性。结果:浙江红山茶不同组织中总黄酮含量依次是花朵≈叶片>籽壳>籽仁;总酚含量依次是花朵>叶片>籽仁>籽壳;总三萜含量依次是花朵≈叶片≈籽仁>籽壳。浙江红山茶不同组织的抗氧化性强弱顺序依次是花朵>叶片>籽壳>籽仁。结论:浙江红山茶的不同组织中,花朵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叶片,而籽壳与籽仁也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山茶 不同组织 活性成分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脂体系对天然抗氧化剂透皮吸收研究
8
作者 宫俊文 曹义苗 +1 位作者 高成龙 高宏旗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3-26,47,共5页
研究在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油脂组成的微乳体系中天然抗氧化剂透皮吸收特性。采用Franz扩散仪,以离体猪皮作为透皮屏障,在含有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油脂制成的微乳体系中加入天然的α-维生素E、α-维生素E醋酸酯作为样本,用高效液相色... 研究在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油脂组成的微乳体系中天然抗氧化剂透皮吸收特性。采用Franz扩散仪,以离体猪皮作为透皮屏障,在含有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油脂制成的微乳体系中加入天然的α-维生素E、α-维生素E醋酸酯作为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24 h内不同时间段接收液透皮量和24 h后猪皮角质层中活性成分,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其透皮吸收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通过D相微乳化技术成功制备乳液体系在室温下稳定性良好,活性成分体外透皮速率要比纯油脂中高,更容易渗透入皮肤;山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且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占比最高,油酸可以影响脂质层结构流动,因此其山茶籽油组成的微乳体系中天然抗氧化剂α-维生素E、α-维生素E醋酸酯透皮效果优于其他体系,且容易滞留在皮肤表皮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α-维生素E α-维生素E醋酸酯 透皮吸收 Franz扩散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酒制前后多糖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鲁文洁 陈井太 +5 位作者 宋志前 万晓莹 彭诗涛 刘振丽 宁张弛 王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91,310,共8页
目的探讨黄精酒制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差异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黄精多糖的最佳水解条件,并对比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 目的探讨黄精酒制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差异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黄精多糖的最佳水解条件,并对比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HPLC-ELSD)、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HPLC-RID)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法(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PMP-HPLC-DAD)3种分析方法的检测效果,确定测定黄精多糖单糖组成的最佳检测方法,考察黄精酒制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数据统计,寻找差异性成分。最后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大小为指标考察黄精酒制前后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对比3种分析方法,HPLC-ELSD的检测效果最好,可检测到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和葡萄糖4种单糖。PCA和OPLS-DA结果均显示黄精酒制前后单糖含量存在差异,可明显区分开,并筛选出3个差异性成分。此外,黄精酒制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57 mg/mL。结论采用HPLC-ELSD法的检测效果最好,该方法简单方便,重复性好。酒制对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影响较大,黄精酒制后多糖发生水解及结构发生改变,其抗氧化活性增强。该研究可为黄精多糖的开发利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酒黄精 多糖 单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文洁 万晓莹 +4 位作者 宋志前 彭诗涛 刘振丽 宁张弛 王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 建立以多糖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及其分布为质量控制指标的黄精和酒黄精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 通过酶解法考察去除辅料的适用性及其最佳反应条件,选取合适的辅料制备黄精和酒黄精配方颗粒,以多糖MW及其分布情况为指标,采... 目的 建立以多糖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及其分布为质量控制指标的黄精和酒黄精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 通过酶解法考察去除辅料的适用性及其最佳反应条件,选取合适的辅料制备黄精和酒黄精配方颗粒,以多糖MW及其分布情况为指标,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建立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结果高温α-淀粉酶或糖化酶单独使用,均不能将可溶性淀粉和糊精酶解完全,而两种酶协同处理的酶解效果更好。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最佳加酶量分别为辅料:酶用量1:1.5和1:2(g/m L)。黄精和酒黄精多糖的差异主要在MW>10 k Da部分,经酶法协同处理后,可溶性淀粉在MW>10 k Da部分的糖链已完全水解。各批次黄精配方颗粒以及酒黄精配方颗粒间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且黄精与酒黄精配方颗粒之间的相似度均小于0.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能很好地区分黄精和酒黄精配方颗粒,可用于黄精和酒黄精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酒黄精 配方颗粒 HPGPC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工艺山茶籽油的品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桑建梅 高宏旗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1年第4期6-10,16,共6页
以山茶籽为原料,通过对物理冷榨、热榨、超临界流体萃取、溶剂浸提以及超声提取5种不同方法制得的山茶籽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理化指标、安全性指标(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分析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山茶籽油品质... 以山茶籽为原料,通过对物理冷榨、热榨、超临界流体萃取、溶剂浸提以及超声提取5种不同方法制得的山茶籽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理化指标、安全性指标(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分析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山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备工艺所得的山茶籽油理化指标(水分、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和皂化值)差异明显,热榨工艺产品中检出微量的苯并[a]芘;不同提取工艺对山茶籽油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山茶籽油在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籽油 冷榨 热榨 超临界提取 溶剂浸提 超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头部位皮肤水分、经表皮水流失率和皮脂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美金 高宏旗 +2 位作者 孙成芬 朱翠翠 陈丹丹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2年第4期89-93,共5页
为了解皮肤水分含量、经表皮水流失率(TEWL)和皮脂三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选取39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使用无创测试探头进行相关试验。用吸油纸吸取额头表面油脂膜和涂抹凡士林的条件下,探索皮肤油脂膜对Corneometer■CM 825测试水分含量的... 为了解皮肤水分含量、经表皮水流失率(TEWL)和皮脂三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选取39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使用无创测试探头进行相关试验。用吸油纸吸取额头表面油脂膜和涂抹凡士林的条件下,探索皮肤油脂膜对Corneometer■CM 825测试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去除皮肤表面油脂膜的条件下测试时,皮肤水分含量与皮脂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713);皮肤水分含量与TEWL不相关(r=0.065);皮脂与TEWL弱相关(r=0.286)。当皮肤表面的油脂膜被吸取后,水分含量显著升高,皮肤水分含量与皮脂含量成弱相关(r=-0.308)。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额头、脸颊处涂抹凡士林会显著降低Corneometer■CM 825测试的皮肤水分含量,证明皮肤表面的油脂膜及产品的残留膜会对Corneometer■CM 825的测试产生影响,降低Corneometer■CM 825的测试水分值。所以,没有发现健康女性额头部位皮肤水分含量、TEWL值和皮脂这三个参数之间存在强的相关性,当使用Corneometer■CM 825测试皮肤水分含量时,适度的清洁皮肤和去除皮肤上残留的产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水分 经表皮水流失率(TEWL) 皮脂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花提取物功效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丹丹 李广涛 高宏旗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39-42,48,共5页
通过斑马鱼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测试了山茶花提取物对斑马鱼脱水后尾部长度、斑马鱼断尾处炎症细胞数量、col1a1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细胞迁移的影响,研究山茶花提取物的保湿、舒缓、抗皱、修护功效。结果表明,0.005%的山茶花提取物... 通过斑马鱼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测试了山茶花提取物对斑马鱼脱水后尾部长度、斑马鱼断尾处炎症细胞数量、col1a1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细胞迁移的影响,研究山茶花提取物的保湿、舒缓、抗皱、修护功效。结果表明,0.005%的山茶花提取物可显著性抑制氯化钠诱导的斑马鱼尾部脱水反应、抑制3dpf斑马鱼尾鳍损伤处炎症细胞聚集、提升斑马鱼col1a1a基因相对表达量、提升细胞划痕后的细胞迁移率,山茶花提取物具有保湿、舒缓、抗皱、修护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提取物 功效 保湿 细胞划痕 斑马鱼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山茶组合物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广涛 高宏旗 +1 位作者 吕清爽 梅文杰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3年第6期110-115,共6页
通过研究确定红山茶组合物(m_(红山茶花提取物):m_(红山茶叶提取物):m_(红山茶籽油)=2:1:17),进而研究红山茶组合物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采用DPPH清除率来评价红山茶花提取物和红山茶叶提取物的组合物抗氧化能力;红山茶组合物... 通过研究确定红山茶组合物(m_(红山茶花提取物):m_(红山茶叶提取物):m_(红山茶籽油)=2:1:17),进而研究红山茶组合物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采用DPPH清除率来评价红山茶花提取物和红山茶叶提取物的组合物抗氧化能力;红山茶组合物处理后显微镜观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自噬小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中自噬溶酶体的出现;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关键蛋白LC3II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红山茶花提取物和红山茶叶提取物质量比为2:1时,DPPH清除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体积分数为0.20%、0.40%的红山茶组合物处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72 h后可以诱导细胞自噬,说明红山茶组合物可以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红山茶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里奇果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15
作者 曹义苗 宫俊文 高宏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以布里奇果油为研究对象,对其脂肪酸组成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和β-谷甾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布里奇果油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布里奇果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 以布里奇果油为研究对象,对其脂肪酸组成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和β-谷甾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布里奇果油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布里奇果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酸组成,且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油酸含量高达75%以上;布里奇果油中维生素E的构型主要为α-维生素E,平均含量为0.85 g/kg,β-胡萝卜素的平均含量为1.37 g/kg,角鲨烯的平均含量为0.18g/kg,β-谷甾醇的平均含量为0.29 g/kg。布里奇果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1.3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里奇果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增溶剂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章秀芳 高宏旗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15期84-86,共3页
研究了市场上典型的增溶剂对香精、精油、油性活性物的增溶效果并考察了其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与选择的其它增溶剂相比,增溶剂PYROTER CPI-40、Eumulgin?HPS和TAGAT CH 40对BANBOO香精(香精)的增溶效果较好;增溶剂Solubilisant LRI、E... 研究了市场上典型的增溶剂对香精、精油、油性活性物的增溶效果并考察了其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与选择的其它增溶剂相比,增溶剂PYROTER CPI-40、Eumulgin?HPS和TAGAT CH 40对BANBOO香精(香精)的增溶效果较好;增溶剂Solubilisant LRI、Eumulgin?HPS和EMALEX DAPE-0207对甜橙精油(精油)的增溶效果较好;Eumulgin?HPS对清轩萃(油性活性物)的增溶效果较好。总体结果表明,Eumulgin?HPS对BANBOO香精(香精)、甜橙精油(精油)、清轩萃(油性活性物)的增溶性最优,同时稳定性也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增溶剂 香精 精油 油性活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晶型椰油酰甘氨酸钠洁面膏的研制
17
作者 喻启波 《上海轻工业》 2022年第6期46-48,共3页
研制一种以椰油酰甘氨酸钠为主要表面活性剂的结晶型洁面膏,通过对椰油酰甘氨酸钠原料理化指标的控制、产品PH的控制、流变剂的选择、工艺优化等方面的试验,研制出膏体细腻、泡沫丰富、温和清爽、稳定性良好的氨基酸结晶性型洁面膏。
关键词 椰油酰甘氨酸钠 结晶型洁面膏 流变剂 工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工艺的山茶籽精制油主要成分分析及储存条件对其的影响
18
作者 高宏旗 《上海轻工业》 2021年第4期53-55,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制备工艺所制得的山茶籽精制油主要成分及储存条件对其的影响,以物理冷榨法、超临界萃取法和溶剂浸出法等3种制备工艺制得的毛油经相同的精炼后得到的山茶籽精制油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储存条件放置2... 为了研究不同制备工艺所制得的山茶籽精制油主要成分及储存条件对其的影响,以物理冷榨法、超临界萃取法和溶剂浸出法等3种制备工艺制得的毛油经相同的精炼后得到的山茶籽精制油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储存条件放置2年间的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超临界萃取得到的山茶籽精炼油不仅脂肪酸种类更多,可提取到微量的芥酸和二十四碳一烯酸,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约为90.033%;(2)从3种不同工艺得到的a-维生素E、角鲨烯和β-谷甾醇的含量来看,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3种活性物含量最高,溶剂萃取次之,物理冷榨最低;(3)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几乎无变化,说明山茶籽精制油的脂肪酸组成受其储存条件影响不显著;β-谷甾醇降低幅度不大;a-维生素E和角鲨烯含量降低明显,其中3℃储存降低幅度最小,在5%以内,光照储存降低幅度最大,达到40%以上.该试验为山茶籽油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籽油 物理冷榨 溶剂浸出法 超临界萃取法 储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如何在危机中引发进化
19
作者 孙来春 《上海轻工业》 2023年第5期29-31,共3页
2020至2023年,林清轩经常被各种平台推选为“国潮品牌”“新锐品牌”,但这种潮流的“热”,很快就变成潮水退却的“冷”。探讨企业在危机中引发进化的过程,并通过林清轩的真实案例,分析其中引发进化的条件。危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 2020至2023年,林清轩经常被各种平台推选为“国潮品牌”“新锐品牌”,但这种潮流的“热”,很快就变成潮水退却的“冷”。探讨企业在危机中引发进化的过程,并通过林清轩的真实案例,分析其中引发进化的条件。危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重要转折点,会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通过研究企业在危机中的进化,可以了解到企业如何应对挑战、适应变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清轩 企业危机 引发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