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恋人心理理论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
作者 孙亚文 孙俊才 贺雯 《心理研究》 2014年第2期57-61,共5页
心理理论是指理解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并据此解释与预测行为的能力。文章探讨了大学生恋人心理理论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恋人的心理理论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心理理论高一致组恋人群体的... 心理理论是指理解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并据此解释与预测行为的能力。文章探讨了大学生恋人心理理论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恋人的心理理论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心理理论高一致组恋人群体的主观幸福感高于高不一致组;大学生恋人心理理论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心理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心理理论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期和青春期早期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之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俊升 周颖 +1 位作者 李丹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4-1012,共9页
本研究采用自评独处偏好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儿童自我觉知量表以及同伴提名对1026名儿童中期和青春期早期的儿童进行调查,考察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同伴接纳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年龄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 本研究采用自评独处偏好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儿童自我觉知量表以及同伴提名对1026名儿童中期和青春期早期的儿童进行调查,考察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同伴接纳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年龄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1)独处偏好的年龄差异显著,青春期早期的独处偏好程度高于儿童中期;(2)独处偏好与孤独、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3)独处偏好经由同伴接纳影响心理适应各指标的中介作用受年龄的调节。同伴接纳的中介效应只出现在儿童中期,在青春期早期并不存在上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验证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不良相联系的假说,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二者关系背后可能的原因与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处偏好 心理适应 同伴接纳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年级学生羞怯与心理适应之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颖 刘俊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1-869,共9页
以1485名3-8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同伴评价和自我报告,考察性别对羞怯和心理适应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同伴关系不良在上述调节效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羞怯、同伴关系不良、孤独和抑郁的性别差异显著。女孩的羞怯水平显著... 以1485名3-8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同伴评价和自我报告,考察性别对羞怯和心理适应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同伴关系不良在上述调节效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羞怯、同伴关系不良、孤独和抑郁的性别差异显著。女孩的羞怯水平显著高于男孩,而同伴关系不良、孤独、抑郁水平则显著低于男孩;(2)羞怯与同伴关系不良、孤独、抑郁呈较弱的正相关,而与自尊呈较弱的负相关;(3)羞怯与孤独、抑郁、自尊的关系受性别因素的调节,羞怯男孩面临的心理适应风险高于羞怯女孩;(4)性别对羞怯和孤独、抑郁、自尊关系的调节通过同伴关系不良这一中介因素而实现,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在25%至47%之间。这一结果表明,羞怯的适应价值存在性别差异,而同伴关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怯 心理适应 同伴关系不良 有中介的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环境与儿童的心理适应:关系与应对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丹 徐鑫锫 +1 位作者 官泰然 崔丽莹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家庭化"迁移的出现,致使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移居到城市,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随迁儿童。中国农村和城市在生活习惯、生活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随迁必然给儿童的心理适应带来... "家庭化"迁移的出现,致使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移居到城市,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随迁儿童。中国农村和城市在生活习惯、生活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随迁必然给儿童的心理适应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考察儿童发展的家庭环境变量,分别探讨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对儿童心理适应的作用,并针对家庭环境对儿童产生的"负效应"思考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环境 随迁儿童 人力资本 经济资本 社会资本 心理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中学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耿亮 张惠敏 竺培梁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58,共4页
本文研究重点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⑴情绪智力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中生高于高中生。⑵情绪智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男女生情绪智力发展不尽相同,男生情绪智力发展年级差异显著,而女生则不显著。⑶情绪智... 本文研究重点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⑴情绪智力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中生高于高中生。⑵情绪智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男女生情绪智力发展不尽相同,男生情绪智力发展年级差异显著,而女生则不显著。⑶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都显著相关。⑷这3个相关系数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智力 社会支持 领悟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林 顾海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53-1356,1295,共5页
以上海市6所高校的56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文理科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偏好。结果表明,在信息获得偏好得分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男、女生得分差异不显著,存在显著的年级与学科交互作... 以上海市6所高校的56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文理科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偏好。结果表明,在信息获得偏好得分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男、女生得分差异不显著,存在显著的年级与学科交互作用,随年级增加信息获得偏好得分呈递增趋势;在游戏偏好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理科生显著高于文科生,随年级增加游戏偏好得分呈递减趋势,性别与学科,年级与学科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交往偏好得分的性别、专业、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性别与学科有非常显著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信息获得偏好 游戏偏好 交往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取向的代际效应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丹 朱宁宁 +5 位作者 夏艳雨 杨盼盼 丁雪辰 刘俊升 陈欣银 张明浩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9-338,共10页
采用问卷法和教师评价法对上海、河南、山东、甘肃四地共1730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旨在考察价值取向的代际效应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集体价值取向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集体责任;父亲集体取向和母亲个... 采用问卷法和教师评价法对上海、河南、山东、甘肃四地共1730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旨在考察价值取向的代际效应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集体价值取向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集体责任;父亲集体取向和母亲个体价值取向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同伴友情;父亲个体价值取向和母亲集体取向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超越进取;仅母亲个体取向正向预测青少年时尚潮流;(2)父母集体取向均能通过青少年集体责任对其心理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父母个体取向和母亲集体取向能通过青少年超越进取对其心理和学校适应产生积极影响;(3)母亲个体取向通过青少年同伴友情对其心理适应产生积极影响,对学校适应产生消极作用;母亲个体取向通过青少年时尚潮流对其心理和学校适应产生消极作用。这些结果证实了亲子之间存在价值取向的代际效应,并强调了代际效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和学校适应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价值观 代际效应 心理适应 学校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竺培梁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7-1090,共4页
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发现:(1)应对方式是依恋焦虑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完全中介;(2)应对方式是依恋回避与负性情绪之间的部分中介;(3)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应对方式的解释率为40%... 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发现:(1)应对方式是依恋焦虑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完全中介;(2)应对方式是依恋回避与负性情绪之间的部分中介;(3)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应对方式的解释率为40%,而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以及应对方式对负性情绪的解释率则为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应对方式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及其与社会、学校和心理适应的关系:三个地域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丹 周同 +3 位作者 刘俊升 戴艳 陈梦雪 陈欣银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2-1301,共10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上海闵行、四川仁寿、甘肃玉门三地共1051名7、9年级青少年,旨在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不同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地域之间,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特点及其与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除时尚潮流维度外,青少年...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上海闵行、四川仁寿、甘肃玉门三地共1051名7、9年级青少年,旨在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不同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地域之间,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特点及其与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除时尚潮流维度外,青少年价值观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超越进取维度存在年级差异,9年级高于7年级;(2)除时尚潮流和享受快乐维度外,青少年价值观各维度在不同地域间均能正向预测学习成绩、社会能力,负向预测抑郁感;时尚潮流能够负向预测学习成绩,正向预测抑郁感;(3)青少年价值观某些维度对适应的预测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同伴友情对社会能力的预测,上海、四川高于甘肃;超越进取对社会能力的预测,四川高于上海、甘肃;超越进取、时尚潮流对抑郁感的预测,四川、甘肃均高于上海。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现状,为理解青少年价值观与健康心理的关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价值观 地域差异 学习成绩 社会能力 抑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自我表露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林 顾海根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第9期65-70,共6页
大学生孤独感在高校时常存在,这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孤独感具有新的特点。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年级、专业差异显著;社会支持的性别、年级差异显著;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失望与痛苦表露,不满与... 大学生孤独感在高校时常存在,这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孤独感具有新的特点。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年级、专业差异显著;社会支持的性别、年级差异显著;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失望与痛苦表露,不满与愤怒表露呈显著正相关,和兴趣与快乐表露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不满与愤怒表露呈显著负相关,与兴趣与快乐表露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不满与愤怒表露和孤独感关系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对大学生网络兴趣与快乐表露和孤独感关系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孤独感 社会支持 网络自我表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同伴信任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欣颖 高湘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5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同伴信任与关系型自我构念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向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5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564份;以信任量表(TS)和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RISC)为测评工具,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与回归效应。结果:男生的同... 目的:探究大学生同伴信任与关系型自我构念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向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5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564份;以信任量表(TS)和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RISC)为测评工具,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与回归效应。结果:男生的同伴信任(t=-4.83,P<0.01)和关系型自我构念得分低于女生(t=-4.00,P<0.01),大一学生的同伴信任(t=-2.32,P<0.05)和关系型自我构念得分低于大二学生(t=-2.57,P<0.05);信任量表与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71,P<0.001);关系型自我构念能够预测同伴信任32.6%的变异量(r=0.571,R2=0.326,R2adj=0.325,F=272.02,P<0.001)。结论:大学生关系型自我构念能够显著预测同伴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同伴关系 同伴信任 关系型自我构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信任关系建设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构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宇 王沛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4-15,共12页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建构论的视角出发,建构了医患信任关系建设的社会心理机制模型,主张医患信任关系是一种医患双方——信任方与受托方角色互动的信任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医患信任的过程性理论框架:基于就医前医患之间的"原发...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建构论的视角出发,建构了医患信任关系建设的社会心理机制模型,主张医患信任关系是一种医患双方——信任方与受托方角色互动的信任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医患信任的过程性理论框架:基于就医前医患之间的"原发性信任",通过医患双方的互动产生"互动性信任",最终形成较为稳定的医患信任关系。据此揭示医患信任作为大社会中的医患制度信任、医患群际信任与小社会中的医患人际互动相互嵌入的特性。其中,隐性的"原发性医患信任"反映着医患直接接触之前的社会心理活动背景,在医疗活动中为医患双方的互动过程所激活;"互动性医患信任"则聚焦于医患接触的始末并且分为"初始"状态和"即时"状态,反映出医患关系的动态性和建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信任 制度信任 群际信任 原发性医患信任 互动性医患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及其与人格的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顾海根 王珺珂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8期5-8,共4页
本研究以57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发生率为12.5%;在手机依赖上,女生高于男生,文科生高于理科生,本科生高于研究生;宜人性、尽责性与... 本研究以57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的发生率为12.5%;在手机依赖上,女生高于男生,文科生高于理科生,本科生高于研究生;宜人性、尽责性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与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存在显著正相关;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智能手机依赖 人格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生命教育方法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荣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积极心理学蕴含着丰富的现代生命教育思想,尝试从中发掘生命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术。首先,关注人性的积极面有利于把握生活真谛与生命本质,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其次,关于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以及社会组织的研究,为生命教育目标的实... 积极心理学蕴含着丰富的现代生命教育思想,尝试从中发掘生命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术。首先,关注人性的积极面有利于把握生活真谛与生命本质,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其次,关于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以及社会组织的研究,为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方法依据;最后,从寻找优势、灌注希望和赋予力量等技术中找到具体可操作的生命教育技术。模仿成功人士外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可作为更具体的教育手段应用于学校生命教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生命教育 寻找优势 灌注希望 赋予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好奇心与幸福感的关系:感恩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璐璐 贺雯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第2期39-43,共5页
采用问卷法对全国14个省市600名大学生的好奇心、幸福感与感恩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感恩水平呈现性别差异,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2)好奇心、幸福感与感恩两两显著正相关;(3)感恩在好奇心与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 采用问卷法对全国14个省市600名大学生的好奇心、幸福感与感恩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感恩水平呈现性别差异,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2)好奇心、幸福感与感恩两两显著正相关;(3)感恩在好奇心与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是7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奇心 幸福感 感恩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成瘾、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形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惠星 杨娜 《社会心理科学》 2012年第12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形态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依赖行为量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1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网络成瘾,时间管理和焦虑形态上无显著... 目的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形态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依赖行为量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1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网络成瘾,时间管理和焦虑形态上无显著差异;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与时间管理能力显著负相关;③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显著相关。结论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关注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可以降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成瘾 时间管理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生态系统与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丹 徐洁 夏添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了考察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发展特点及家庭生态系统对其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使用心理韧性量表对1107名初中预备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两年三次的追踪测查。结果发现:(1)三年间,初中生心理韧性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发展趋势。(2)家庭生态系统与初中... 为了考察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发展特点及家庭生态系统对其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使用心理韧性量表对1107名初中预备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两年三次的追踪测查。结果发现:(1)三年间,初中生心理韧性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发展趋势。(2)家庭生态系统与初中生心理韧性关系密切,其中,良好的家庭气氛、丰富的家庭活动、父母的情感温暖、信任、沟通、亲子依恋、家人支持等保护因素可以减少过度保护、拒绝、疏离、亲子争吵等风险因素对青少年心理韧性发展的消极影响,促进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教养方式 家庭生态系统 心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认知与善意认知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沛 刘雨婷 +1 位作者 梁雅君 谈晨皓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6-413,共8页
采用投资博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关系认知(亲疏关系、阶层关系)和特质认知(以善意为例)对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亲疏关系认知、阶层关系认知和善意认知都会影响中国人的人际信任。关系越近、阶层越高、越善意,信任水平越高... 采用投资博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关系认知(亲疏关系、阶层关系)和特质认知(以善意为例)对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亲疏关系认知、阶层关系认知和善意认知都会影响中国人的人际信任。关系越近、阶层越高、越善意,信任水平越高。随着亲疏关系下降或善意降低,阶层关系对信任水平的作用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弱。亲疏关系认知和阶层关系认知存在交互作用,亲疏、阶层和善意也具有交互作用。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大于平位大于下位,但是当信任对象存在低善意特质或陌生人身份时,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会下降至和平位没有差异;当低善意特质和陌生人身份同时存在时,人们对上位、平位和下位的信任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信任 亲疏关系 阶层关系 特质认知 善意
原文传递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心理资本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璐璐 贺雯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34-239,277,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分析心理资本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心理资本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743名在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对...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分析心理资本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心理资本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743名在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中介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均呈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在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对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压力知觉与心理资本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中,心理资本具有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知觉 抑郁情绪 心理资本 领悟社会支持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0
作者 张玲 阿尔升·海达别克 +2 位作者 陈飞 周同 丁雪辰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为探讨青少年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反刍思维和学段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自我报告方式对山东和上海地区三所学校的6年级至11年级共767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独处偏好可以正向预测内... 为探讨青少年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反刍思维和学段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自我报告方式对山东和上海地区三所学校的6年级至11年级共767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独处偏好可以正向预测内化行为问题;(2)反刍思维在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段调节了独处偏好通过反刍思维影响内化行为问题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相对于高中生,独处偏好更容易通过初中生的反刍思维影响内化行为问题。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从反刍思维与年龄关系的角度为独处偏好个体的内化行为问题提供解释,而且对改变个体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具有实践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处 独处偏好 内化行为问题 反刍思维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