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某院胸外科护士营养知识水平现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蓓 严晓霞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观察胸外科护士营养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发现相关问题与不足,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某院胸外科在岗临床护士136人,采用自拟营养知识问卷对胸外科护士的营养知识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营养知识... 目的 观察胸外科护士营养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发现相关问题与不足,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某院胸外科在岗临床护士136人,采用自拟营养知识问卷对胸外科护士的营养知识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营养知识现状和营养知识来源两个大部分。其中,营养知识现状部分共有30道题目,知识内容来自专科营养知识、营养基础知识、肠内外营养和营养评估四个方面。营养知识来源共有3道题目。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6份,回收问卷136份,回收率100.0%。结果 136名胸外科专科护士临床营养知识平均得分(18.17±2.72)分,优良7名(5.15%),一般及差129名(94.85%);不同阶段的胸外科专科护士对专科营养知识、肠内外营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第二阶段显著高于第一阶段(P<0.05);营养知识来源调查显示,胸外科专科护士营养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传播(82.35%)、他人传授(66.91%)及书籍阅读(55.5%)。结论 胸外科临床专科护士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总体水平不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行业内部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培训,切实落实营养护理,满足患者营养需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临床护士 营养知识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对胸外科肺癌根治术术后控制医院感染及肺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沈婕 杨柳 +1 位作者 丁君蓉 胡学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08-610,614,共4页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对胸外科肺癌根治术后控制医院感染及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行胸外科肺...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对胸外科肺癌根治术后控制医院感染及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行胸外科肺癌根治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术后给予PDCA循环管理,从术后护理至出院平均17~23 d。比较两组干预期间感染情况,干预前后肺功能、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及干预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5%vs.23.36%,P=0.030)。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和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根治术后进行PDCA循环管理可通过给予患者更全面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概率,提高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癌根治术 PDCA循环管理 院内感染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结节(≤2 cm)楔形切除胸外科全国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坚 陈军 +13 位作者 陈昶 钟文昭 耿庆 肺部结节(≤2 cm)楔形切除专家共识(2023版)编写委员会 程钧 马少华 汪路明 蒲强 李树本 吴楠 龙浩 刘德若 彭忠民 何哲浩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8-347,共10页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标准是根治性肺叶切除术,而近年来的各项研究发现肺部结节(≤2 cm)进行亚肺叶切除术不劣于标准肺叶切除术,甚至能改善患者预后。这...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标准是根治性肺叶切除术,而近年来的各项研究发现肺部结节(≤2 cm)进行亚肺叶切除术不劣于标准肺叶切除术,甚至能改善患者预后。这些重要研究发现对于推进胸外科肺部结节(≤2 cm)的楔形切除形成行业共识与规范具有切实有效的积极意义。本共识的目的是提出肺部结节(≤2 cm)楔形切除在胸外科领域的全国专家共识。胸外科肺部结节(≤2 cm)楔形切除专家共识(2023版)编写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共同参与了《肺部结节(≤2 cm)楔形切除胸外科全国专家共识(2023版)》的修订工作。专家们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肺部结节(≤2 cm)楔形切除的临床研究进展,结合我国胸外科领域楔形切除的治疗规范,共同撰写了本次肺部结节(≤2 cm)楔形切除的全国专家共识。本共识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整理:(1)肺部结节(≤2 cm)楔形切除的适应证;(2)肺部结节(≤2 cm)楔形切除的切除范围;(3)肺部结节(≤2 cm)适合楔形切除的方式。本次共识最终就8条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并整理出5条尚存在争议、有待更多证据明确的意见,整合了全国胸外科各中心专家同道的意见,使得肺部结节(≤2 cm)的楔形切除更适应我国国情;使得肺部结节(≤2 cm)的楔形切除可以更加规范化、同质化地应用于临床。未来应基于我国肺癌诊治特点积累更多相关研究内容,以优化肺部结节(≤2 cm)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结节 楔形切除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普胸外科手术后呼吸衰竭可控因素的量化及综合方程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昶 丁嘉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739-741,共3页
目的 :分析影响普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可控因素 ,加以初步量化并建立评判方程。方法 :选取 1981年7月~ 1998年 12月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85例及随机选取肺癌、肺结核、纵隔肿瘤及食管手术等常见疾病患者 30 0例为对照组 ,数值化相关的... 目的 :分析影响普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可控因素 ,加以初步量化并建立评判方程。方法 :选取 1981年7月~ 1998年 12月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85例及随机选取肺癌、肺结核、纵隔肿瘤及食管手术等常见疾病患者 30 0例为对照组 ,数值化相关的可控因素。经 L ogistic回归得到最主要的可控因素及相应系数 B值建立 L 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 :主要的可控因素为肺功能、营养状况、吸烟指数和手术操作 4类 10项因素。应用 L 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所得与实际发生术后呼吸衰竭人数的比较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886 (P=0 .0 0 1)。该方程的判定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 5 8.82 %和 94.0 0 %。结论 :本研究经 L ogistic回归 ,指出了影响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最主要可控因素及初步量化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围手术期 呼吸衰竭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止血在胸外科手术后的止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健 姜格宁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6-357,共2页
目的 :了解立止血在肺切除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32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记录立止血组和对照组在术后24、48、72h的胸腔引流量。结果 :立止血组的胸腔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关键词 立止血 胸外科 手术后 止血效果 肺切除 胸腔引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心外科手术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蒋雷 陈晓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可以降低胸心外科手术后感染率和住院费用。抗生素应在术前30 min静脉注射,以保证整个手术过程有足够的血药浓度,没有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继续用药并不能进一步减少感染。心、肺移植患者需要给予预防性抗真... 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可以降低胸心外科手术后感染率和住院费用。抗生素应在术前30 min静脉注射,以保证整个手术过程有足够的血药浓度,没有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继续用药并不能进一步减少感染。心、肺移植患者需要给予预防性抗真菌和抗病毒治疗。胸心外科手术应当根据抗生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经济学特性,针对手术性质选择预防性抗生素,并随细菌的变迁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抗生素 胸外科手术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后呼吸衰竭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昶 丁嘉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术后支气管残端瘘1 例和肺瘘4 例患者均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均需应用呼吸机治疗。支气管残端瘘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4 例肺瘘患者应用同步间...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术后支气管残端瘘1 例和肺瘘4 例患者均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均需应用呼吸机治疗。支气管残端瘘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4 例肺瘘患者应用同步间隙指令呼吸模式。结果:应用呼吸机时胸腔引流管均有Ⅱ~Ⅲ度漏气。残端瘘患者由于瘘口较大,大部分气体由残端瘘口处逸出,引起呼吸机运行不稳定,且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在氧浓度(FiO2 )达0.60时仍持续于0.90~0.92。试用气管内球囊封堵瘘口后使SaO2 达0.93~0.95。2例肺瘘自动闭合;另2例亦经胸内注入纤维蛋白原2.0 g 后封闭肺瘘口,均未致其他呼吸支持并发症或胸腔感染。结论:瘘口大小决定处理重点,对较大支气管瘘,应先保证气道闭合性;术后肺瘘亦有自愈的可能;术后注重营养支持,引流管的局部护理应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呼吸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支气管胸膜瘘 呼吸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乾坤 丁嘉安 高文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985-986,共2页
目的 :了解纤维蛋白胶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手术中将纤维蛋白胶喷至漏气、渗血、血管残端和支气管残端等处。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术后平均漏气天数为 0 .14d ,平均第 1天引流量为 2 73.5ml,平均第 2天引流量... 目的 :了解纤维蛋白胶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手术中将纤维蛋白胶喷至漏气、渗血、血管残端和支气管残端等处。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术后平均漏气天数为 0 .14d ,平均第 1天引流量为 2 73.5ml,平均第 2天引流量为 16 4 .4ml,平均拔管时间为 2 .0 9d ,术后胸管引流通畅未发现因蛋白胶脱落所致的胸管堵塞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局部感染 ;远期随访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结论 :纤维蛋白胶在胸外科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胸外科手术 术后 引流量 术中 患者 远期随访 平均 流通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胸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度评分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昶 丁嘉安 高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建立评价普通胸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 (呼衰 )危险度的评分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1年 7月— 1998年 12月我院普通胸外科收治的 85例术后急性呼衰患者及 30 0例同期手术无呼衰患者 ,以 L ogistic回归筛选高危因素并对其区间确... 目的 建立评价普通胸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 (呼衰 )危险度的评分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1年 7月— 1998年 12月我院普通胸外科收治的 85例术后急性呼衰患者及 30 0例同期手术无呼衰患者 ,以 L ogistic回归筛选高危因素并对其区间确定评分。结果 评分系统中包括因素有肺功能〔气急症状、1秒用力呼气量 (FEV1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Pa O2 )、营养状况、吸烟指数、手术操作 (出血量、涉及肺与否 )、合并症(哮喘、重症肌无力 )、年龄等 10项。回代检验评判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 6 7.0 5 %和 90 .33%。结论 所建立的评分系统具有简便、客观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手术 评分系统 急性呼吸衰竭 LOGISTIC回归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旁胸腔积液和脓胸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雷 金宇星 周逸鸣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06-207,共2页
肺炎患者常出现肺炎旁胸腔积液(PPE),约50%脓胸起源于PPE。PPE的治疗方法包括治疗性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纤维蛋白溶解剂胸腔内注射,胸腔镜粘连松解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等。PPE及脓胸的外科治疗关键在于外科干预时机的判... 肺炎患者常出现肺炎旁胸腔积液(PPE),约50%脓胸起源于PPE。PPE的治疗方法包括治疗性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纤维蛋白溶解剂胸腔内注射,胸腔镜粘连松解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等。PPE及脓胸的外科治疗关键在于外科干预时机的判断,及时充分引流及原发病的治疗。单纯性PPE应当及时做治疗性胸腔穿刺术;复杂性PPE或脓胸主张积极的外科治疗,以期迅速控制感染,防止转化为慢性脓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脓胸 胸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与锻炼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江 《健康向导》 2013年第6期25-25,共1页
康复期的患者进行适当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明显改善体质,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人际交往,对自身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是非常有益的活动,应予以鼓励.对于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如无禁忌证,可在1~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可由家人... 康复期的患者进行适当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明显改善体质,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人际交往,对自身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是非常有益的活动,应予以鼓励.对于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如无禁忌证,可在1~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可由家人搀扶在病房里走动,促进身体各部功能的恢复,但只可做轻微活动,避免攀高、骑车等剧烈运动.如果手术创伤较重,术后体力较差,不能下床时,可在床上做肢体运动和翻身动作.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可逐步加大运动量,变换锻炼内容,从散步、气功、太极拳到做操乃至慢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患者 体育锻炼 术后康复 离床活动 身体恢复 人际交往 肿瘤手术 手术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模式行外科微创手术成功治疗高龄结核性脓胸并发胸膜支气管瘘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桂东 孙雯雯 +2 位作者 周逸鸣 蔡昊旻 范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819-822,共4页
在胸膜感染性疾病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导致的结核性胸膜炎是最重要的病因之一,特别是在结核病流行地区更为常见[1]。结核性脓胸(tuberculous empyema,TE)是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基础上发生的中性粒细胞浸... 在胸膜感染性疾病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导致的结核性胸膜炎是最重要的病因之一,特别是在结核病流行地区更为常见[1]。结核性脓胸(tuberculous empyema,TE)是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基础上发生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脓性积液,病程进展可发生广泛的胸膜增厚和钙化,导致抗结核药物在胸膜局部渗透困难,通常病程较长,逐渐对肺功能产生持久的影响,病情进展也极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2-3],使治疗面临极大的挑战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瘘 脓胸 结核性 共病现象 多学科诊疗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胸外科医师的培养之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兴安 靳凯淇 姜格宁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85-387,共3页
胸外科医师的培养,不仅关乎青年医师的个人前途,也深刻影响着整个学科的发展。其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与时俱进。社会各界对医师这一职业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医师业务水平的比较已跨越地域范围,对医疗结果的期待往往参照国际最高... 胸外科医师的培养,不仅关乎青年医师的个人前途,也深刻影响着整个学科的发展。其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与时俱进。社会各界对医师这一职业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医师业务水平的比较已跨越地域范围,对医疗结果的期待往往参照国际最高水准。医院需要胸外科临床医师,更需要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外科医师-科学家”。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的一些实践经验,探讨当前胸外科医师的培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医师 医师培养 医学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茶碱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武珍珍 丁君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13-116,共4页
目的 研究氨茶碱应用于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3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至术后3 d,并于术后12 h予以患者乳酸环丙沙星注射... 目的 研究氨茶碱应用于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3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至术后3 d,并于术后12 h予以患者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持续治疗7 d;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开始,予以静脉注射氨茶碱,持续治疗3天,检测2组患者手术前后肺部及呼吸道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白细胞、PCT、hs-CRP、TNF-α、IL-6、IL-8和IL-10)和血气指标,观察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白细胞、PCT、hs-CRP、TNF-α、IL-6、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4h研究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2组患者术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10 d内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2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在胸外科围手术期对患者予以氨茶碱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氨茶碱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晶 丁君蓉 +2 位作者 金瑛 梅杰 陈琴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6-7月,便利抽样选取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按照整群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3例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6-7月,便利抽样选取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按照整群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3例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短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48 h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时躯体疼痛和生命力维度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癌 呼吸训练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在周围型肺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杜丽红 顾雪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周围型肺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FTS组(观察组)、常规康复组(对照组),各90例,均...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周围型肺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FTS组(观察组)、常规康复组(对照组),各90例,均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FTS理念的围术期干预,两组干预均持续至出院前1 d。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康复满意度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56%vs 15.56%)、术后康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67%vs 7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 d患者S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开展围术期干预,能够缩短周围型肺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者康复满意度、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外科学 胸腔镜检查 康复护理 肺切除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胡岷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5期85-88,共4页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106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106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时间、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FVC、FEV1、MVV水平明显升高,RV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FVC、FEV1、MVV水平高于对照组,R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周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研究发现,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少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并发症率 术后康复时间 肺功能指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针对性护理对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沈爱萍 汤艳敏 +1 位作者 秦莺斐 严晓霞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针对性护理对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在本院进行择期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1:1原则把患者分为决策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针对性护理对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在本院进行择期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1:1原则把患者分为决策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决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针对性护理,记录2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变化。结果2组术前1 d的动脉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 min、术后6 h高于术前1 d(P<0.05),决策组术中30 min、术后6 h的动脉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4 d的自我效能评分(36.3±2.7、33.7±2.4)高于术前1 d(27.4±2.3、27.9±1.7)(P<0.05),决策组术后14 d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决策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决策组术后14 d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针对性护理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能缓解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围手术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针对性护理 应激反应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畸胎瘤临床表现与外科治疗策略(附64例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昶 丁嘉安 +2 位作者 姜格宁 张雷 王妙珍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 分析纵隔畸胎瘤的临床表现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作者对 6 4例纵隔畸胎瘤作一综合分析。结果 男2 2例 ,女 42例。年龄 8~ 6 3岁 (平均 2 8.5岁 )。良性 6 1例 ,恶性 3例。无症状者 14例 ,伴呼吸道表现 32例 ,伴有胸痛者2 1例 ... 目的 分析纵隔畸胎瘤的临床表现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作者对 6 4例纵隔畸胎瘤作一综合分析。结果 男2 2例 ,女 42例。年龄 8~ 6 3岁 (平均 2 8.5岁 )。良性 6 1例 ,恶性 3例。无症状者 14例 ,伴呼吸道表现 32例 ,伴有胸痛者2 1例 ,伴中等发热者 15例 ,痰血 7例 ,伴胸腔积液 5例。外科治疗 :后外侧切口 36例 ,前外侧切口 12例 ,胸骨正中切口 12例 ,正中“T”形切口 4例。单纯肿瘤摘除术 2 6例 ;肿瘤摘除及邻肺楔形切除术 36例 ;肿瘤部分切除术 2例。结论 纵隔畸胎瘤具有侵蚀性强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 ,使手术难度增加 ,分析其临床表现对于手术方案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畸胎瘤 临床表现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外科手术切口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1
20
作者 谢冬 陈昶 姜格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3-346,共4页
微创、安全以及无瘤原则,是影响肺癌外科手术切口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逐步出现了单操作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单孔VATS、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th... 微创、安全以及无瘤原则,是影响肺癌外科手术切口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逐步出现了单操作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单孔VATS、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thoracoscopic resection,RATS)、剑突下单孔VATS、双侧同期VATS肺切除术、跨纵隔单侧进胸双侧肺切除术等新兴入路,特别是单孔VATS,目前在国内外开展已呈燎原之势。本文回顾了肺癌手术切口演变趋势,并对近年来,肺癌外科手术切口的发展趋势予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手术切口 胸腔镜 单孔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