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四手操作护士压力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时美萍 唐小山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四手操作护士的压力状况,为减轻其压力提供依据。方法对口腔科4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差,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口腔科四手操作护士压力主要表现在"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很低"、"工作量太大"、"有些... 目的探讨口腔四手操作护士的压力状况,为减轻其压力提供依据。方法对口腔科4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差,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口腔科四手操作护士压力主要表现在"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很低"、"工作量太大"、"有些患者的要求过高或太过分"、"非护理性工作太多"、"患者不合作"。结论四手操作护士压力普遍存在,其减轻需要自身不断完善以及院领导等各个方面的关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手操作 护士 压力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循环对纳米填料树脂与牙本质粘接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汪饶饶 王胜华 +2 位作者 王小平 石红军 黄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对纳米填料树脂与牙本质粘接界面密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完整离体人磨牙60颗随机均分3组,备邻洞后,用3M公司粘接剂(Adper Prompt)与该公司的光固化复合体F2000 Compomer(FT)、混合填料树脂FiltekTM Z250(ZT)和纳米树...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对纳米填料树脂与牙本质粘接界面密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完整离体人磨牙60颗随机均分3组,备邻洞后,用3M公司粘接剂(Adper Prompt)与该公司的光固化复合体F2000 Compomer(FT)、混合填料树脂FiltekTM Z250(ZT)和纳米树脂FiltekTM Supreme(FS)分别进行粘接充填,各组样本一半经2000次冷热循环(5℃和55℃),冷热循环组和非冷热循环组均经染料渗透实验,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染料渗入界面的深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果:冷热循环前3种材料微渗漏深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冷热循环后3种材料微渗漏深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FS冷热循环测试前后的微渗漏深度差异有显著性,FT和ZT组冷热循环测试前后的微渗漏深度差异无显著性。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冷热循环可增大纳米树脂与粘接剂之间的裂隙。结论:冷热循环对纳米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的界面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冷热循环试验 微渗漏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4种细菌的灭活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汪饶饶 尚光伟 +4 位作者 胡林凤 王小平 黄雯 李鸣宇 朱彩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灭活作用。方法:用碘滴定法测定打开臭氧发生器不同机组及不同时间时的臭氧浓度,按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将经臭氧作用的载体与相同环境下...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灭活作用。方法:用碘滴定法测定打开臭氧发生器不同机组及不同时间时的臭氧浓度,按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将经臭氧作用的载体与相同环境下未经臭氧作用的载体上的细菌洗下,各取洗脱液50μl,接种于TSA平板并置厌氧箱(90%N2,10%CO2,37℃)培养24~48h后,进行活菌菌落计数。所得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臭氧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臭氧浓度2.73mg/L、作用45min时,对4种细菌的杀灭率达100%。结论:臭氧对4种细菌有良好的灭活作用,且杀菌效果有随臭氧浓度增加而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细菌 灭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字化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牙颌模型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曾飞煌 徐远志 +1 位作者 房莉 唐小山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牙颌三维树脂模型,并对其精准性进行评价。方法:运用光栅扫描仪对患者牙列的硅橡胶阴模进行信息采集,通过Geomagic Studio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形成三维数字化模型,并以Stl格式保存,导...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牙颌三维树脂模型,并对其精准性进行评价。方法:运用光栅扫描仪对患者牙列的硅橡胶阴模进行信息采集,通过Geomagic Studio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形成三维数字化模型,并以Stl格式保存,导入快速成型机,制成三维树脂牙列模型。分别对硬石膏牙列模型、数字化三维模型和树脂模型进行测量和比较,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维树脂牙列模型与硬石膏牙列模型、数字化三维模型均高度相似,3组模型在牙的高度、宽度和厚度以及牙弓宽度和长度的测量数据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颌模型数字化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联合应用,可以辅助牙颌信息采集、制订治疗计划、矫正器设计制作,便于医患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快速成型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单根牙120颗牙髓病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谢云锋 汪饶饶 +1 位作者 尚光伟 徐远志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604-605,623,共3页
目的观察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牙的牙髓变化。方法采集120个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2及以上单根牙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当牙周炎患牙牙槽骨吸收大于等于根长1/2时,牙髓变性概率随着牙齿松动度的增加而增高,随着牙槽骨吸收水平的增加而增高,但... 目的观察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牙的牙髓变化。方法采集120个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2及以上单根牙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当牙周炎患牙牙槽骨吸收大于等于根长1/2时,牙髓变性概率随着牙齿松动度的增加而增高,随着牙槽骨吸收水平的增加而增高,但它不随着附着丧失水平的增加而增高。结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牙的牙髓有较高的变性概率,牙髓治疗不宜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 牙髓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bond粘结系统在牙周炎松动下前牙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谢云锋 汪饶饶 +1 位作者 尚光伟 徐远志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701-702,共2页
目的评价SuperBond粘接剂固定牙周炎所致松动下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SuperBond粘接剂对16例牙周炎所致的Ⅲ度松动下前牙进行粘接固定,观察固定后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根尖片的变化... 目的评价SuperBond粘接剂固定牙周炎所致松动下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SuperBond粘接剂对16例牙周炎所致的Ⅲ度松动下前牙进行粘接固定,观察固定后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根尖片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75%。患牙的PD、AL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该方法固定下颌松动前牙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Bond粘接剂 松动牙 下前牙 固定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植入无机三氧化聚合物复合磷酸氢二钠的组织学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清岭 徐琛媛 +3 位作者 董波 赵玥 孔宇 赵晶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2-774,共3页
目的:评价大鼠皮下植入无机三氧化聚合物复合15%磷酸氢二钠(Na2HPO4)水溶液后的炎症反应。方法:将2个填有MTA、MTA复合15%Na2HPO4的硅胶管和1个空硅胶管(空白对照)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组织内,分别于植入后的第1、4和12周处死动物,取出植... 目的:评价大鼠皮下植入无机三氧化聚合物复合15%磷酸氢二钠(Na2HPO4)水溶液后的炎症反应。方法:将2个填有MTA、MTA复合15%Na2HPO4的硅胶管和1个空硅胶管(空白对照)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组织内,分别于植入后的第1、4和12周处死动物,取出植入体,组织切片观察,并进行炎症分级。结果:1周MTA组与MTA+Na组及对照组炎症分级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MTA+N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4、12周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MTA复合15%Na2HPO4水溶液后具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反应 无机三氧化聚合物 磷酸氢二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人牙髓细胞成牙本质分化中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崔春 祁胜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0-1103,1107,共5页
目的:检测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诱导矿化过程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表达变化,探讨HMGB1在人牙髓细胞损伤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DPCs,收集矿化诱导0、3、7、11... 目的:检测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诱导矿化过程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表达变化,探讨HMGB1在人牙髓细胞损伤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DPCs,收集矿化诱导0、3、7、11、14d后hDPCs的mRNA、蛋白质及细胞爬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MGB1、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ALP活性,免疫荧光检测HMGB1在hDPCs矿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hDPCs矿化诱导后,DMP1、DSPP、ALP及HMGB1的mRNA表达显著性上调,DMP1、DSPP和ALP的mRNA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诱导7d、11d和14d后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mRNA在矿化诱导11d和14d后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示细胞内各矿化标记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上调,而细胞内HMGB1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DPCs矿化过程中,HMGB1逐渐从胞核转移至胞浆。结论:在hDPCs诱导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HMGB1在mRNA水平上与DMP1、DSPP和ALP的表达变化趋势相似,而细胞内HMGB1蛋白水平表达下调,且HMGB1在hDPCs细胞内出现转位,提示HMGB1与hDPCs的成牙本质分化有关,可能在牙髓细胞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成牙本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粘接剂粘固铸造金属板治疗牙周炎所致后牙松动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云锋 汪饶饶 +3 位作者 徐远志 朱磊 张旭 尚光伟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3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评价树脂粘接剂固定铸造金属板治疗牙周炎所致后牙松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因牙周炎导致后牙松动患者,经严格牙周病的综合治疗,后牙中有一颗或一颗以上松动度仍在Ⅱ度以上,应用树脂粘接剂加铸造金属板进行粘接固定,观察固定后... 目的评价树脂粘接剂固定铸造金属板治疗牙周炎所致后牙松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因牙周炎导致后牙松动患者,经严格牙周病的综合治疗,后牙中有一颗或一颗以上松动度仍在Ⅱ度以上,应用树脂粘接剂加铸造金属板进行粘接固定,观察固定后一年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根尖X线片的变化,随访时间最短12个月,最长24个月。结果 3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夹板脱落,1例菌斑控制不良,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一年后实验牙的PD、AL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地进行牙周炎松动后牙的固定,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粘接剂 铸造金属板 松动后牙 固定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犬磨牙根分叉骨缺损应用组织工程骨修复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汪饶饶 王小平 +2 位作者 林娟 刘海江 黄雯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228-230,共3页
目的观察以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大面积根分叉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以成骨条件培养液培养实验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至第3代并以1×106/cm2的密度与猪的脱矿冻干骨(fdDBM)复合培养后回植于犬磨牙根分叉骨缺损区(2.0cm×1.0cm×0.8... 目的观察以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大面积根分叉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以成骨条件培养液培养实验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至第3代并以1×106/cm2的密度与猪的脱矿冻干骨(fdDBM)复合培养后回植于犬磨牙根分叉骨缺损区(2.0cm×1.0cm×0.8cm)。术后3个月与6个月取实验开窗区骨制作组织切片或2mm厚的骨磨片,观察新生骨组织形态及骨钙素与Ⅰ型胶原表达情况并作骨磨片的骨密度分析。所得数据用SAS6.12软件作t检验。结果6个月及3个月实验侧骨缺损完全修复。骨切片显示实验侧开窗区新生骨与正常骨无明显区别且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表达亦同正常。X线骨密度数据显示回植后6个月实验组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及回植3个月者。结论以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面积根分叉骨缺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脱矿冻干骨 根分又骨缺损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上颌第一恒磨牙腭根双根管1例
11
作者 谢云锋 汪饶饶 +1 位作者 尚光伟 徐远志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80-80,共1页
上颌第一恒磨牙腭根双根管非常罕见,笔者在临床上成功治疗上颌第一恒磨牙腭根双要管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进冷热揧性食物时右上颌后牙疼痛2个多月,近1周疼痛加重并伴有明显夜间痛,遂来我院就诊。检查16牙... 上颌第一恒磨牙腭根双根管非常罕见,笔者在临床上成功治疗上颌第一恒磨牙腭根双要管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进冷热揧性食物时右上颌后牙疼痛2个多月,近1周疼痛加重并伴有明显夜间痛,遂来我院就诊。检查16牙冠形态正常,近中邻面龋坏,探(+),叩(一),松动(一)冷热诊(+),牙龈色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根管 根管治疗 牙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疼痛控制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谭英 邱静怡 王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28-431,共4页
疼痛是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最常见症状之一。许多研究表明疼痛已成为正畸治疗最主要的障碍和中止治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寻找正畸疼痛的规律,探讨如何有效地减轻或防止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一直是正畸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正畸牙... 疼痛是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最常见症状之一。许多研究表明疼痛已成为正畸治疗最主要的障碍和中止治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寻找正畸疼痛的规律,探讨如何有效地减轻或防止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一直是正畸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疼痛特点以及临床上疼痛控制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疼痛 非甾体抗炎药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体外抗菌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涛 徐远志 +4 位作者 彭前 周蓉 刘海霞 祁胜财 从少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10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性。方法:在体外常规培育牙龈卟啉单胞菌,并使不同浓度的丹皮酚与其共培养,将1%氯己定作为阳性对照组。通过直接接触法测定丹皮酚在浓度为0、1.5、3、7.5及15 mmol/L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性。方法:在体外常规培育牙龈卟啉单胞菌,并使不同浓度的丹皮酚与其共培养,将1%氯己定作为阳性对照组。通过直接接触法测定丹皮酚在浓度为0、1.5、3、7.5及15 mmol/L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性;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FU)检测丹皮酚在浓度为0、1.5、3、7.5、15及20 mmol/L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活细菌数;采用活死细菌染色法分析丹皮酚浓度为0、1.5、3、7.5、15及20 mmol/L时牙龈卟啉单胞菌活死细菌的比例。结果:丹皮酚浓度为1.5、3、7.5、15及20 mmol/L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OD600均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皮酚浓度为3、7.5、15及20 mmol/L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抗菌结果,随着丹皮酚浓度的增加,其抗菌效果越佳,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丹皮酚(3、7.5、15及20 mmol/L)处理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后,发现空白对照组以绿色荧光为主,红色荧光不明显;而丹皮酚3、7.5、15和20 mmol/L组以及阳性对照组以红色荧光为主,绿色荧光较弱,表明丹皮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有显著的杀灭作用,且随着浓度从0~15 mmol/L的逐渐增大,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的杀灭作用越强,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皮酚15 mmol/L与20 mmol/L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的杀灭作用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皮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较佳的体外抗菌效果,可将其作为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药物成分之一,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丹皮酚 牙龈卟啉单胞菌 细菌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掉牙?及时镶!
14
作者 唐凤勤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3年第6期34-35,共2页
老来掉牙,生活都“不香”了王阿姨今年刚60岁,可是看着像七十好几的老奶奶了,怎么回事?原来是她的牙齿掉得没几颗了,嘴型皱缩变样,连带脸形都瘪了;这还不止,说话还漏风,口齿也不清楚,吃得也不香,人也日渐消瘦了。王阿姨的女儿觉得这样... 老来掉牙,生活都“不香”了王阿姨今年刚60岁,可是看着像七十好几的老奶奶了,怎么回事?原来是她的牙齿掉得没几颗了,嘴型皱缩变样,连带脸形都瘪了;这还不止,说话还漏风,口齿也不清楚,吃得也不香,人也日渐消瘦了。王阿姨的女儿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劝说并带着她到口腔科向医生求助。经口腔修复医生检查,由于王阿姨缺牙数目较多,而且还有残根存在,考虑到费用和周期问题,决定采用活动假牙的方式来解决缺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牙 残根 活动假牙 口腔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保存液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富波 祝春铁 +2 位作者 李宏权 余锦豪 徐远志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2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评价6种不同保存液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培养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分离出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自来水、Hank平衡盐溶液、豆浆、生理盐水、牛奶和DMEM高糖培养基6种保存液中1h、2h、4h、8h和24h五... 目的评价6种不同保存液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培养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分离出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自来水、Hank平衡盐溶液、豆浆、生理盐水、牛奶和DMEM高糖培养基6种保存液中1h、2h、4h、8h和24h五个时间点时的细胞生物学活性。结果在五个时间点,DMEM组细胞残存率大于生理盐水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豆浆、HBSS和DMEM三组之间细胞残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1h、4h和24h 3个时间点,牛奶组细胞残存率大于DMEM组和豆浆组,其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奶、豆浆、HBSS和DMEM高糖培养基4种溶液是有效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临时保存液,而生理盐水和自来水保存效果差,不适合作为保存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保存液 CCK-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涂布方式对锆瓷冠与种植体基台粘固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以鸣 杨启祥 +2 位作者 王晔 池君敏 唐小山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8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分别应用传统涂布法和预压薄法,比较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在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粘固修复中水门汀残留和粘接力的差别。方法应用Sinora CEREC系统扫描Ankylos标准B型6mm种植体基台替代体,设计厚度为1mm的单冠,切割和烧结氧... 目的分别应用传统涂布法和预压薄法,比较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在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粘固修复中水门汀残留和粘接力的差别。方法应用Sinora CEREC系统扫描Ankylos标准B型6mm种植体基台替代体,设计厚度为1mm的单冠,切割和烧结氧化锆瓷块,制作氧化锆单冠。应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分别通过传统涂布法和水门汀预压薄法,将单冠粘固在种植体基台替代体上。观察水门汀的残留情况,评价2种粘固方法的粘接效果。结果预压薄法粘固组的氧化锆单冠和基台周围水门汀残留明显少于应用传统涂布法的粘固组。但是预压薄法组的平均粘接力(247.95N)明显小于传统涂布法组(428.79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预压薄法能有效减少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残留,但其粘接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涂布方式 牙种植体基台 氧化锆单冠 粘接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矢状面牙根位置分类及唇侧骨板厚度的CBCT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以鸣 杨启祥 +2 位作者 王晔 袁顾军 唐小山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9年第3期18-22,28,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上颌前牙矢状面牙根在牙槽骨中的解剖位置进行分类,并测量其唇侧骨板厚度,为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影像学研究数据。方法回顾性筛选出200名患者的CBCT影像,其中男性80名,女性120名。CBCT矢状面影像中,...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上颌前牙矢状面牙根在牙槽骨中的解剖位置进行分类,并测量其唇侧骨板厚度,为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影像学研究数据。方法回顾性筛选出200名患者的CBCT影像,其中男性80名,女性120名。CBCT矢状面影像中,上前牙牙根在牙槽骨中的位置分为4类,并且测量其唇侧牙槽嵴顶下1.5 mm处唇侧骨板的厚度。结果中切牙4种分类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类80.5%、Ⅱ类7.5%、Ⅲ类1%以及Ⅳ类11%,侧切牙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类72%、Ⅱ类11.5%、Ⅲ类1%以及Ⅳ类15.5%,尖牙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类82%、Ⅱ类9.5%、Ⅲ类0%以及Ⅳ类8.5%。中切牙唇侧骨板平均厚度男性为(1.10±0.26)mm、女性为(0.98±0.19)mm,侧切牙唇侧骨板平均厚度男性为(0.87±0.20)mm、女性为(0.83±0.20)mm,尖牙唇侧骨板平均厚度男性为(1.18±0.35)mm、女性为(1.04±0.25)mm。除侧切牙外,中切牙和尖牙唇侧骨板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前牙矢状面牙根位置的影像学分类研究对该区域患牙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手术有导向性意义,并且上前牙牙槽嵴顶下1.5 mm处唇侧骨板菲薄,即刻种植修复前应结合以上两点进行详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牙槽骨 上颌前牙 唇侧骨板厚度 牙根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K1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
18
作者 吴津津 周鹏 +2 位作者 祁胜财 陈富波 汪饶饶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678-685,共8页
目的研究DLK1在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来检测小鼠上颌第一磨牙中DLK1的表达。构建重组慢病毒使DLK1在hDPSCs中稳定过表达,用CCK8法和Ed U核素渗入法分别检测hDPSCs的细胞活力和增殖;hDPSCs进... 目的研究DLK1在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来检测小鼠上颌第一磨牙中DLK1的表达。构建重组慢病毒使DLK1在hDPSCs中稳定过表达,用CCK8法和Ed U核素渗入法分别检测hDPSCs的细胞活力和增殖;hDPSCs进行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诱导后,通过ALP活性分析、ALP和茜素红染色,以及ALP、DSPP、DMP1等矿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hDPSCs的成牙本质细胞向的分化。结果 DLK1在小鼠上颌第一磨牙的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中高表达,而且正常hDPSCs在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诱导14 d后,ALP蛋白水平增长1.6倍,DSPP增长1.16倍,DMP1增长1.42倍,DLK1增长1.54倍。hDPSCs中过表达DLK1后,相比于对照组增加了1.7倍,显著促进了细胞增殖,却抑制了其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结论 DLK1在牙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DLK1过表达促进hDPSCs的增殖,但抑制其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DPSCs DLK1 增殖 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兰冬梅 姚超 +2 位作者 李雪 刘海霞 祁胜财 《口腔生物医学》 2023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Res)在体外对氧化应激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200μmol/L双氧水处理大鼠BMSCs,使其进入氧化应激状态,采用CCK-8、活性氧(ROS)荧光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碱性磷酸酶(...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Res)在体外对氧化应激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200μmol/L双氧水处理大鼠BMSCs,使其进入氧化应激状态,采用CCK-8、活性氧(ROS)荧光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Res对大鼠BMSCs细胞活力、细胞内ROS水平、成骨分化和铁死亡的影响。结果:Res在1~25μmol/L浓度范围内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大鼠BMSCs细胞活力有促进作用(P<0.05)。10μmol/L Res显著降低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大鼠BMSCs细胞内ROS水平,增加核红细胞相关因子2(NRF2)、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等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10μmol/L Res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大鼠BMSCs成骨相关标志物的表达(P<0.05),明显增强其ALP染色,促进铁死亡相关标志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和胱氨酸转运蛋白(XCT)的表达(P<0.05),降低脂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和铁蛋白自噬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的表达(P<0.05)。结论:Res能够降低氧化应激诱导的大鼠BMSCs细胞内活性氧和铁死亡水平,并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大鼠BMSCs成骨分化,维持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大鼠BMSCs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氧化应激 成骨分化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晃法”对成骨细胞定量加载流体剪切应力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韵 欧阳可雄 +1 位作者 吴砚 徐远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9-893,共5页
可靠的流体剪切应力加载系统是研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重要基础。虽然传统的平行平板流动室(PPFC)系统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它存在操作复杂、加工价格较贵、处理细胞的数量不足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Zhou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摇晃式"... 可靠的流体剪切应力加载系统是研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重要基础。虽然传统的平行平板流动室(PPFC)系统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它存在操作复杂、加工价格较贵、处理细胞的数量不足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Zhou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摇晃式"加载系统,但是这一系统的可行性仍未得到实践证明。为了验证使用该系统对细胞加载定量的流体剪切应力的可行性,本研究分别使用摇晃法和传统的平板PPFC法对原代成骨细胞加载平均大小约7dyne/cm2的流体剪切应力,另设一组不加载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骨架重建情况并记录聚合态肌动蛋白(F-actin)的平均荧光密度;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记录S期细胞的百分比。最后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成组t检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20.4±1.8)相比,使用"摇晃法"加载成骨细胞后,F-actin的平均荧光密度增高(46.8±4.5)。S期细胞的百分比(10.6±1.04)%较对照组(4.1±0.54)%也有明显的升高。通过细胞骨架重建和细胞周期的分析,发现"摇晃法"产生的流体剪切应力的生物学效应高于PPFC法。这一结果证明了"摇晃法"产生的流体剪切应力同样可以诱导成骨细胞的生物力学活性,而且它比PPFC法更好的模拟了体内细胞的应力微环境,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流体剪切应力加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剪切应力 成骨细胞 细胞骨架 增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