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病理新分类形态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瑞霞 张惠箴 +1 位作者 周健华 陈洁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7,I002,共4页
目的:根据病理新分类研究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MLGI)的形态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PMLGI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62例PMLGI中,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6例,高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 目的:根据病理新分类研究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MLGI)的形态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PMLGI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62例PMLGI中,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6例,高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伴低恶成分14例,淋巴瘤性息肉病1例,Burkit样淋巴瘤2例,B大细胞淋巴瘤38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胃肠道淋巴瘤与淋巴结淋巴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胃肠道肿瘤 恶性肿瘤 PMLGI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小细胞恶性肿瘤34例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蔡瑞霞 张惠箴 +2 位作者 周健华 陈洁晴 卞国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研究骨小细胞恶性肿瘤 (SCMT)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34例SCMT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34例SCMT中 2 2例为弥漫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其中 2 1例B细胞性 ,1例T细胞性 ;瘤组织表达CD4 5 (LCA)、CD2... 目的 研究骨小细胞恶性肿瘤 (SCMT)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34例SCMT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34例SCMT中 2 2例为弥漫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其中 2 1例B细胞性 ,1例T细胞性 ;瘤组织表达CD4 5 (LCA)、CD2 0 (L2 6 )或CD4 5RO(UCHL 1)。 7例浆细胞肿瘤 ,其中 5例为多发性骨髓瘤、2例为孤立性浆细胞瘤 ,表现为单一的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性浆细胞 ;免疫组化示 6例CD38(+)。 2例Ewing肉瘤显示排列密集、大小较一致的圆形细胞 ;肿瘤表达CD99和Vim。 1例小细胞骨肉瘤 ,肿瘤由丰富密集的小细胞和网格状的骨样组织组成 ,瘤细胞Vim阳性。 1例间叶性软骨肉瘤示富于血管的圆形或梭形细胞和透明软骨 ;瘤细胞表达Vim ,软骨细胞表达S 10 0蛋白。 1例小细胞癌示小细胞紧密片巢状排列 ,表达CK和EMA。结论 骨SCMT组织学类型各有不同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细胞恶性肿瘤 病理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SCMT 诊断 抗体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再狭窄病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程英升 杨仁杰 +5 位作者 尚克中 张惠箴 李明华 庄奇新 蒋智铭 丁在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食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双球囊导管法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模型 (对照组 ) ;使用PTCA球囊导管对食管良性狭窄进行扩张制作食管再狭窄模型 (实验组 )。大鼠食管狭窄和再狭窄形成过程中...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食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双球囊导管法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模型 (对照组 ) ;使用PTCA球囊导管对食管良性狭窄进行扩张制作食管再狭窄模型 (实验组 )。大鼠食管狭窄和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定量指标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定性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 成功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和再狭窄模型 49个。实验组术后食管黏膜层、肌层及全层的载面积和周长都有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 .0 5 )。实验组术后第 5天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开始表达 ,持续到 1个月仍有表达。术后第 1天 ,纤维连接蛋白(FN)就开始表达 ;第 2 1天 ,FN表达仍呈阳性 ;第 30天时 ,FN仍有部分呈强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扩张术 再狭窄 机制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叶软骨肉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瑾 张惠箴 +1 位作者 周隽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7,162,共5页
目的探讨间叶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间叶软骨肉瘤1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病理鉴别诊断。结果 10例间叶软骨肉瘤... 目的探讨间叶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间叶软骨肉瘤1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病理鉴别诊断。结果 10例间叶软骨肉瘤平均年龄28.4岁,男女比8∶2。发病部位分别为股骨(2例)、肱骨(2例)、椎管内(2例)、椎骨(1例)、髂骨(1例)、大腿软组织(1例)、臀部软组织(1例)。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改变,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伴钙化。组织学由高度富于细胞的幼稚间叶小细胞和相对良性的软骨成分相结合,两种成分的分界十分清楚,比例不确定。术前单点穿刺活检漏诊、误诊率高。结论间叶软骨肉瘤为软骨肉瘤的少见特殊类型,具有与普通软骨肉瘤和小细胞性骨肉瘤不同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骨肿瘤 间叶软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亚青 周永昌 +2 位作者 张惠箴 陈洁晴 陈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93-994,共2页
目的 本文观察前列腺癌部位声像图特点并与病理对照 ,以便帮助穿刺点的正确选择 ,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方法 总结 71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 1 2 5个部位的经直肠超声声像图 ,观察有无异常回声肿块和异常血流区域 ,以及肿块... 目的 本文观察前列腺癌部位声像图特点并与病理对照 ,以便帮助穿刺点的正确选择 ,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方法 总结 71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 1 2 5个部位的经直肠超声声像图 ,观察有无异常回声肿块和异常血流区域 ,以及肿块的超声回声类型和边界情况。结果  1 2 5个前列腺癌部位其经直肠超声 (TRUS)检查发现异常的有 1 0 0个 ,占 80 % ;TRUS检查未发现可疑之处的为 2 5例 ,占 2 0 %。结论 TRUS可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点选择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经直肠超声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的病理学诊断和Marino,Muller-Hermelink分类 被引量:3
6
作者 蒋智铭 张惠箴 +3 位作者 陈洁晴 刘亮 周健华 张容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7-29,I000,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瘤Marino,Muler-Hermelink(M-H)分类的病理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评价该分类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M-H分类和Masaoka分期,探讨... 目的:探讨胸腺瘤Marino,Muler-Hermelink(M-H)分类的病理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评价该分类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M-H分类和Masaoka分期,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M-H分类与临床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能有效反映胸腺瘤的侵袭性。结论:M-H分类与胸腺瘤传统分类相比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肿瘤浸润 病理学 Marino M-H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附5例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惠箴 蒋智铭 +3 位作者 张丽萍 陈洁晴 周健华 卞国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7-29,I010,共4页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方法 收集 5例该肿瘤 ,作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与 70例非乳头状肾细胞癌比较。结果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 ,临床经过长 ,生长缓慢 ,肾动脉造影表现为少...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方法 收集 5例该肿瘤 ,作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与 70例非乳头状肾细胞癌比较。结果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 ,临床经过长 ,生长缓慢 ,肾动脉造影表现为少血管或无血管性 ,预后较好。巨检肿瘤边界清楚 ,有出血囊性变。镜检肿瘤组织呈乳头状或管状乳头状排列 ,乳头轴心及间质内有泡沫状巨噬细胞浸润 ,有明显出血坏死。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在临床 ,血管造影 ,病理形态 ,生物学行为上均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不同 ,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组织学类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肾细胞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粘液性囊性肿瘤伴实性附壁结节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3
8
作者 蒋智铭 卞国伟 赵堡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本文通过卵巢粘液性囊腺癌伴肉瘤样附壁结节,卵巢粘液性囊腺癌伴局限性间变癌和卵巢癌肉瘤各1例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讨论其鉴别诊断。三种不同性质的肿瘤大体均以卵巢囊性肿瘤伴实性附壁结节的形式出现,组织学形态也十分相... 本文通过卵巢粘液性囊腺癌伴肉瘤样附壁结节,卵巢粘液性囊腺癌伴局限性间变癌和卵巢癌肉瘤各1例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讨论其鉴别诊断。三种不同性质的肿瘤大体均以卵巢囊性肿瘤伴实性附壁结节的形式出现,组织学形态也十分相似。但肉瘤样附壁结节无浸润性边缘,核分裂数≤10个/10HPF,免疫标记KP-1阳性。间变性癌有浸润性边缘,和囊肿上皮间有移行,间质胶原反应较明显,免疫标记EMA或Cytokeratin阳性。卵巢真正的肉瘤也有浸润性边缘,和上皮成分相互渗透,核分裂数>10个/10HPF,免疫标记KP-1阴性,但Vimentin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性囊腺癌 肉瘤样附壁结节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8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蔡瑞霞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8-90,T003,共4页
报道84例骨巨细胞瘤(GCT),20~39岁患者占75%,95.2%位于长骨,其中膝关节附近占64.3%。X线表现为长骨骺端偏心位溶骨性病变。63例随访1~16年,33例复发(52.4%)。按照Jaffe病理分级,Ⅰ、Ⅱ、Ⅰ~Ⅱ和Ⅲ级的复发率各为66.7%、40%、44.4%和... 报道84例骨巨细胞瘤(GCT),20~39岁患者占75%,95.2%位于长骨,其中膝关节附近占64.3%。X线表现为长骨骺端偏心位溶骨性病变。63例随访1~16年,33例复发(52.4%)。按照Jaffe病理分级,Ⅰ、Ⅱ、Ⅰ~Ⅱ和Ⅲ级的复发率各为66.7%、40%、44.4%和50%。Ⅰ~Ⅱ级和Ⅲ级肺转移各为2例和1例。结果表明分级与预后无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病理 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远端壁内扩散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瑞霞 林超鸿 《临床外科杂志》 1995年第1期26-27,共2页
50例直肠癌切除标本,远端壁内扩散为21例(42%),其中19例扩散距离<1cm。其与癌的大体类型、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据此,考虑标本固定的因素,对中低位直肠癌远端切... 50例直肠癌切除标本,远端壁内扩散为21例(42%),其中19例扩散距离<1cm。其与癌的大体类型、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据此,考虑标本固定的因素,对中低位直肠癌远端切除长度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壁内扩散 病理 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慧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8例骨原发性DF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DF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年龄18~56岁,平...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8例骨原发性DF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DF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年龄18~56岁,平均30.5岁。发生部位:桡骨2例,跟骨、尺骨、趾骨、椎体、上颌骨、髋臼各1例。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占位,部分患者骨质破坏区内有粗大的骨小梁形成。大体肿瘤边界不清,灰白色无光泽,质地韧。镜下见肿瘤由纤细的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瘤细胞呈束状、平行状或波浪状排列,细胞无异型,核分裂象罕见,肿瘤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在骨小梁间穿插,有些病例侵犯骨皮质或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复发后局部恶变,恶变成分为高分化纤维肉瘤,恶变病例细胞稍丰富,生长活跃,核有异型,可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胞核表达β-catenin,vimentin弥漫阳性;部分细胞表达SMA,Ki-67增殖指数﹤5%;MDM2、desmin、CD34和S-100均阴性。结论骨原发性DF罕见,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结合,需与髓内高分化骨肉瘤、骨高分化纤维肉瘤、骨神经纤维瘤、骨神经鞘瘤、骨平滑肌瘤、纤维结构不良等良恶性病变鉴别。DF预后好,但易复发,少数病例可出现肉瘤样变,骨原发性DF被定性为中间型纤维源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临床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术中冰冻切片特殊组织的制片技巧及应用体会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敏 罗彦丽 唐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病理术中特殊组织冰冻切片的制片技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8月外检手术快速冰冻标本3 780例,通过对取材、切片、染色等各个环节的分析,阐述冰冻切片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冰冻切片特殊组织的制片技巧及应用体... 目的:探讨病理术中特殊组织冰冻切片的制片技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8月外检手术快速冰冻标本3 780例,通过对取材、切片、染色等各个环节的分析,阐述冰冻切片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冰冻切片特殊组织的制片技巧及应用体会。结果:对于不同的组织标本,冰冻切片采用合适的方法制片,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结构清楚,符合术中快速冰冻的诊断要求。结论:不同的组织种类由于各成分构成比例不同,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组织的这种特性选择合适的制片方法,以达到最佳制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切片 制片 特殊组织 温度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陶淑芳 蔡静 +1 位作者 李刚强 张惠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2382-2386,共5页
目的: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11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并进行Syn、CgA、S-100、CK、Ki67免疫组化标... 目的: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11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并进行Syn、CgA、S-100、CK、Ki67免疫组化标记和特殊染色AB/PAS的辅助诊断。结果:肿块位于阑尾顶端7例,阑尾中部1例,基底部3例;肿块直径≤1cm者9例,直径>1cm者2例。神经内分泌瘤1级6例;神经内分泌瘤2级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3例。Syn阳性11例,CgA阳性7例,S-100阳性8例,CK阳性11例,Ki67其中6例<2%,1例为5%,3例为20%-40%,1例为60%;特殊染色AB/PAS阳性4例。结论: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为低度恶性的APUD源性肿瘤,临床上缺乏特异性,术前难以做出明确诊断,应重视术中对阑尾的仔细检查及快速冰冻,辅以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以确诊。预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神经内分泌肿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肠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扬 袁天六 +1 位作者 张惠箴 葛军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00-1503,共4页
目前,经获批的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包括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PI3Kδ同型抑制剂等。获批的适应症也越来越广泛,使越来越多的晚期肿瘤患者获益。然而,部分患者出现的免疫相关性副反应可... 目前,经获批的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包括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PI3Kδ同型抑制剂等。获批的适应症也越来越广泛,使越来越多的晚期肿瘤患者获益。然而,部分患者出现的免疫相关性副反应可累及胃肠黏膜、肝脏、皮肤和肺,尤其是发生于肠道的免疫相关副作用是导致患者治疗不连续的主要原因。ICI相关性肠炎的临床表现、镜下特征和病理组织特征与一般性肠炎有重叠也有独特之处。该文就ICI的种类、ICI相关性肠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和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副反应 黏膜微环境 T细胞亚群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溃疡、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的病理形态观察
15
作者 司徒在孝 《肿瘤》 CAS 1983年第2期85-85,共1页
本文收集了从1979年1月~1981年2月手术切除胃标本113例,其中溃疡组90例、对照组23例中包括因十二指肠溃疡切除胃标本20例及早期胃癌3例,进行病理观察。现报道如下:溃疡组:男81例、女9例,年龄40~60岁。病理:90例共有溃疡118个,其中12例... 本文收集了从1979年1月~1981年2月手术切除胃标本113例,其中溃疡组90例、对照组23例中包括因十二指肠溃疡切除胃标本20例及早期胃癌3例,进行病理观察。现报道如下:溃疡组:男81例、女9例,年龄40~60岁。病理:90例共有溃疡118个,其中12例为多发性溃疡。溃疡好发部位是胃角部,溃疡形状为圆、椭圆或不规则形,溃疡大小为0.1~9.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增生 肠化 胃粘膜 胃溃疡 异型增生 消化性溃疡 溃疡癌变 萎缩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病理讨论——多发性恶性脑膜瘤
16
《肿瘤》 CAS 1983年第3期118-120,146,共4页
病 史 摘 要 朱××,男性,35岁。住院号217292。患者一年来经常有间歇性发作头痛。每次头痛发作时,均伴有耳鸣,剧烈时伴呕吐,稍休息后能缓解,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81年10月23日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15分钟伴尿失禁,醒后不... 病 史 摘 要 朱××,男性,35岁。住院号217292。患者一年来经常有间歇性发作头痛。每次头痛发作时,均伴有耳鸣,剧烈时伴呕吐,稍休息后能缓解,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81年10月23日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15分钟伴尿失禁,醒后不能回忆发作经过,肢体无瘫痪。类似情况发作两次,于81年11月15日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膜瘤 肿瘤染色 颅内多发性肿瘤 病理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冷冻制片中常见问题与处理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杰 郑莉 张惠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03,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制片 冷冻切片 包埋剂 温度控制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 被引量:9
18
作者 蒋智铭 朱雄增 +3 位作者 李日乐 张惠箴 陈洁晴 王兆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4-47,I009,共5页
目的:介绍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收集外检和会诊中遇到的各种类型周围神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必要的免疫组化标记和鉴别诊断,报道9例罕见的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结果:9例中: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目的:介绍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收集外检和会诊中遇到的各种类型周围神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必要的免疫组化标记和鉴别诊断,报道9例罕见的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结果:9例中: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蝾螈瘤,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叶瘤,腺性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粘液瘤,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颗粒细胞瘤和透明细胞肉瘤各1例。结论: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的形成与原始神经嵴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CyclinD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文涛 张惠箴 +3 位作者 周晓燕 陈杰 刘亮 施达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Cyclin D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9例确诊为DLBCL,每例分成两组:(1)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CD3...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Cyclin D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9例确诊为DLBCL,每例分成两组:(1)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CD3、CD20、CD10、BCL-6、MUM1、Ki-67、Cyclin D2蛋白,根据Hans分型法分型。(2)新鲜冷冻标本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法观察Cyclin D2 mRNA在不同亚型DLBCL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Cyclin D2 mRNA相对表达量及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79例DLBCL中,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型26例(32.9%),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型53例(67.1%)。13例(16.5%)表达Cyclin D2蛋白,其中2例为GCB型(15.4%),11例为non-GCB型(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non-GCB型组显著高于GCB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高临床分期及Cyclin D2 mRNA高表达组预后差。结论检测Cyclin D2蛋白及基因表达有助于提高DLBCL临床病理分型的准确性,并可能成为提示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大B细胞 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性增生4例报道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智铭 张惠箴 +2 位作者 陈洁晴 刘亮 潘刚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05-206,I064,共3页
目的 探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性增生 (BPOP)的形态学特征和病理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国内发现的4个病例 ,分析其临床、X线和病理形态特征并随访。结果 BPOP由分化成熟的骨、软骨和纤维三种成分构成。有特征性蓝骨和软骨细胞的不典型... 目的 探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性增生 (BPOP)的形态学特征和病理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国内发现的4个病例 ,分析其临床、X线和病理形态特征并随访。结果 BPOP由分化成熟的骨、软骨和纤维三种成分构成。有特征性蓝骨和软骨细胞的不典型性 ,与附着骨之间缺乏骨性连结。结论 BPOP是一种有复发倾向的良性增生性病变 ,应与皮质旁骨肉瘤等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骨化 骨软骨瘤 手足小骨 BPOP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性增生 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