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核转运蛋白基因2与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关系
1
作者 郇金亮 高庆佳 +3 位作者 唐小龙 易宜 吴凯铠 黄雄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与复发时间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比较不同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病人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复发组T分期、N分期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组织BIN1mRNA表达为0.24±0.07,低于未复发组的0.35±0.10(P<0.05),复发组组织COL1A1mRNA、KPNA2mRNA表达分别为2.07±0.62、2.91±0.84,高于未复发组的1.48±0.43、1.85±0.60(P<0.05);T分期、N分期、COL1A1 mRNA、KPNA2 mRNA均是复发相关独立危险因素,BIN1 mRNA是复发相关独立保护因素(P<0.05);BIN1 mRNA、COL1A1 mRNA、KPNA2 mRNA的AUC分别为0.76、0.80、0.78,三者联合的AUC为0.94;BIN1mRNA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0.79,P<0.001),COL1A1mRNA、KPNA2mRNA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77、0.78,均P<0.001);BIN1mRNA高水平病人RFS长于低水平病人,COL1A1mRNA、KPNA2mRNA高水平病人RFS短于低水平病人(P<0.05)。结论BIN1mRNA、COL1A1mRNA、KPNA2mRNA与TNBC术后复发风险、复发时间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术后复发的一个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 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 复发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睛发黄就一定是得了肝炎吗?
2
作者 汤文俊 《科学生活》 2024年第3期8-9,共2页
门诊中,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医生,我最近眼睛变黄了,是不是得了肝炎啊?”这时候会告诉你:眼睛发黄说明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超标了,而胆红素异常除了因各种肝炎引起的肝细胞破坏外,更有可能由各种胆道梗阻疾病引起。在人体内,胆总管就... 门诊中,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医生,我最近眼睛变黄了,是不是得了肝炎啊?”这时候会告诉你:眼睛发黄说明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超标了,而胆红素异常除了因各种肝炎引起的肝细胞破坏外,更有可能由各种胆道梗阻疾病引起。在人体内,胆总管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连接着肝脏、胆囊和十二指肠,它负责输送胆汁,帮助我们消化油腻的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人体血液 胆红素 肝炎 肝细胞 十二指肠 发黄 眼睛
原文传递
了解大隐静脉曲张
3
作者 汤文俊 《科学生活》 2024年第4期10-11,共2页
近来,门诊中越来越多的患者问:小腿上出现了“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是下肢浅表静脉出问题了,医学上称为大隐静脉曲张。1.什么是大隐静脉你可能听说过大隐静脉,但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作为身体内重要的血管之一,大隐静脉发挥... 近来,门诊中越来越多的患者问:小腿上出现了“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是下肢浅表静脉出问题了,医学上称为大隐静脉曲张。1.什么是大隐静脉你可能听说过大隐静脉,但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作为身体内重要的血管之一,大隐静脉发挥着关键的输送和回流作用。大隐静脉是人体最长的一根静脉,位于下肢的内侧,它起源于足底,沿着小腿、大腿直至大腿根部,然后汇入股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大腿根部 股静脉 浅表静脉 小腿 足底 下肢
原文传递
卡培他滨在Ⅲ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易宜 戴德坚 +3 位作者 孟化 张玉浩 傅骏 张治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评估卡培他滨在Ⅲ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以上患者术后接受8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然后分组:A组(n=76)维持组,B组(... 目的评估卡培他滨在Ⅲ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以上患者术后接受8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然后分组:A组(n=76)维持组,B组(n=137)非维持组。比较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总生存率(OS)以及A组维持化疗前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5月。A组3年DFS为62.0%,B组为51.3%(HR=0.6168,95%CI:0.4173—0.9118,P=0.0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5年OS为70.2%,B组为54.5%(HR=0.6502,95%CI:0.4150~1.1090,P=0.0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维持化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多数是Ⅰ/Ⅱ级,严重Ⅲ/Ⅳ级不良反应少见。A组和B组两组之间的Ⅰ/Ⅱ级和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加单药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3年DFS和5年OS,且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药物疗法 卡培他滨 治疗应用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对犬血管影响的组织病理与影像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秀军 马旺扣 肖湘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植入125I粒子对血管影响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将125I粒子对称性缝植于3只健康杂种犬右侧颈外静脉、颈内动脉两侧血管外膜上,每只12枚,粒子活度0.7mCi、间距6~10mm。分别饲养8、10、12个月后行X线平片、MSCTA、DSA及...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植入125I粒子对血管影响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将125I粒子对称性缝植于3只健康杂种犬右侧颈外静脉、颈内动脉两侧血管外膜上,每只12枚,粒子活度0.7mCi、间距6~10mm。分别饲养8、10、12个月后行X线平片、MSCTA、DS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MSCTA采用MIP、SSD、VE、MPR等多种后处理图像观察。对侧颈部血管作对照。结果6根血管均见粒子处局部外膜纤维组织增生和内膜内皮细胞脱落,并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中膜与内膜弹力层无甚改变,未见血管狭窄、穿孔及血栓形成。平片显示了全部26枚粒子与分布,未能显示粒子与血管关系;CTA显示粒子旁血管狭窄3根、闭塞1根,粒子金属伪影严重、计数困难,源影像显示粒子周围组织增生;DSA清楚显示了粒子与血管关系,粒子周围所有血管均未见狭窄、血栓等异常。左侧颈动静脉未发现组织病理与影像学异常。结论血管外膜植入125I粒子可致血管辐射损伤,影像学尤其DSA是粒子植入术对血管影响较好的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治疗 大血管损伤 影像学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41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彤 沈英 +2 位作者 马旺扣 张臣烈 庄忠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弹头射频(RF)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1例肝癌(33例原发性癌,8例转移性癌)采用B超引导下RF治疗。结果 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者。80%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50%的AFP值下降。术后30d80%的肿瘤体积缩小30%~50%;术... 目的 探讨多弹头射频(RF)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1例肝癌(33例原发性癌,8例转移性癌)采用B超引导下RF治疗。结果 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者。80%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50%的AFP值下降。术后30d80%的肿瘤体积缩小30%~50%;术后60d,30%瘤体缩小50%~60%。结论 RF微创,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新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疗法 多弹头射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 被引量:5
7
作者 郇金亮 王强 +3 位作者 叶来英 蔡清萍 阮灿平 马旺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764-765,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男性乳房肥大症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B超引导下利用Mammotome对10例17处男性乳房肥大症行微创旋切切除术.结果乳房肿块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每处平均旋切28次(25~47次).手术时间1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男性乳房肥大症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B超引导下利用Mammotome对10例17处男性乳房肥大症行微创旋切切除术.结果乳房肿块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每处平均旋切28次(25~47次).手术时间15~40 min,平均30 min.皮肤切口仅3~4 mm,术后1周2例出现轻度皮下瘀斑,1例出现局部小血肿.10例随访6~8周,临床及B超复查均无异常.结论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行男性乳房肥大症切除术,操作简易,创伤小,切除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肥大症 超声 Mammotome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21-5p/ZNF367分子轴通过PI3K/Akt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志东 郇金亮 +1 位作者 汤文俊 秦贤举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探讨ZNF367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胃癌(G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初步探讨其作用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8年10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GC组织(非坏死部分)和相邻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3 cm)标本46例,同时选... 目的探讨ZNF367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胃癌(G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初步探讨其作用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8年10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GC组织(非坏死部分)和相邻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3 cm)标本46例,同时选取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及GC细胞系MGC-803和MKN-45。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ZNF367和hsa-miR-21-5p(mi R-21-5p)在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得出总生存期;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寡核苷酸片段mi RNA-NC、miR-21-5pmimic和miR-21-5pinhibitor至MGC-803细胞,通过CCK8法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系统验证ZNF367和miR-21-5p的作用靶点,采用qRT-PCR、 Westernblot实验检测miR-21-5pmimic和miR-21-5pinhibitor转染MGC-803细胞中ZNF367、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以及PI3K/Akt通路中p-PI3K和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ZNF367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GES-1细胞(P<0.01),且在MGC-803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而miR-21-5p的表达正相反;在MGC-803细胞中,OE-ZNF367和miR-21-5p inhibitor转染组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i RNA-ZNF367和miR-21-5pmimic转染组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ZNF367与miR-21-5p具有直接靶向关系;qRT-PCR、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在miR-21-5p inhibitor转染组中,E-cadherin的表达是显著提高的(P <0.01),而N-cadherin、Vimentin、p-PI3K和p-Akt的表达是显著下降的(P<0.01);在miR-21-5pmimic转染组中,结果相反(P <0.01)。结论 hsa-miR-21-5p/ZNF367分子轴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EMT过程,从而影响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ZNF367 miR-21-5p PI3K/AKT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强华 姚昌宏 +1 位作者 高志光 马保金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48-24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AGP)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113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O)比例逐年增加(68.12%),剖腹胆道手术数逐年减少(18.12%),剖腹胆道胆...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AGP)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113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O)比例逐年增加(68.12%),剖腹胆道手术数逐年减少(18.12%),剖腹胆道胆总管深查数逐年减少(4%),但胆总管探查的阳性率却明显提高(100%)。术前增强CT和MRCP比例逐年提高(36.4%)。结论采用微创技术治疗AGP患者胆道结石比例逐年增加。AGP患者胆道结石治疗的最佳时期是胆道和胰腺炎症得到控制后,轻型AGP患者需1周左右,而重型AGP怠者需3~4周。对B超不能确诊的胆总管结石,应首先采用MRCP检查,慎用ER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微创外科 胆石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不透X线异物透视导向经皮钳取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秀军 邢光富 +1 位作者 史常文 李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透视导向经皮摘除软组织不透X线异物的临床价值与限度。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治软组织不透X线异物损伤患者4 105例,均经X线平片确诊,其中1 591例经CT进一步佐证尤其仿真解剖评价。介入摘除术采用在C臂... 目的探讨透视导向经皮摘除软组织不透X线异物的临床价值与限度。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治软组织不透X线异物损伤患者4 105例,均经X线平片确诊,其中1 591例经CT进一步佐证尤其仿真解剖评价。介入摘除术采用在C臂机X线电视透视引导、局麻下经皮直接钳取异物。结果经皮介入摘除异物者61.34%(2 518/4 105),其中完全治愈率95.07%(2 394/2 518)、部分治愈率4.81%(121/2 518)、失败率0.12%(3/2 518);未行介入治疗者38.66%(1 587/4 105),其中患者自行离院为25.02%(397/1 587)、医技原因为74.98%(1 190/1 587),后者中异物紧贴大血管者占65.22%(1 035/1 587)、伴局部血肿者占2.90%(46/1 587)、伴假性动脉瘤者占1.32%(21/1 587);其他如碎玻璃异物损伤等占5.55%(88/1 587)。CT尤其增强CT三维成像对异物旁动、静脉结构及其损伤的精确揭示,评估了软组织异物损伤介入可摘除性及治疗风险。本组未出现需要治疗的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透视导向经皮异物钳取术是软组织不透X线异物损伤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异物紧贴大血管或伴大血管损伤者多属其禁忌证,术前增强CT尤其三维成像检查对这些复杂病例是必要的,首次提出了血管、非血管双介入异物摘除术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软组织损伤 三维影像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彤 毕永林 +3 位作者 潘晓峰 李炜 胡冰 姚昌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AF)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AF)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5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疗情况。结果65例中,均行内镜胆道引流术或EST及取栓,联合TACE,PRAF治疗。本组无手术死亡。癌栓清除率为95.4%(62/65),肿瘤坏死率为96.9%(63/65),1年生存率为60.0%(39/65),3年生存率为38.5%(25/65)。结论内镜联合TACE及PRAF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的内镜、TACE及PRA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肝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肝肿瘤 胆管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5例小儿软组织异物的临床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秀军 邢光富 +1 位作者 李巍 史常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分析近5年小儿软组织异物诊疗经验,探讨临床新策略。方法我院连续诊治≤16岁软组织不透X线异物患儿165例,均经X线平片确认,40例加行CT(9例增强)扫描及仿真局部解剖评价。采用C臂机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异物钳取术,评价其疗效。结果... 目的分析近5年小儿软组织异物诊疗经验,探讨临床新策略。方法我院连续诊治≤16岁软组织不透X线异物患儿165例,均经X线平片确认,40例加行CT(9例增强)扫描及仿真局部解剖评价。采用C臂机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异物钳取术,评价其疗效。结果异物长径1-40 mm,短径1-5 mm,包括各类铁屑、铁钉、铁丝、缝针、断针及玻璃碎片等,位于四肢、颈部、胸腹部、盆部等软组织内。76例(76/165,46.06%)患儿接受介入治疗,完全治愈73例(73/76,96.05%),部分治愈2例(2/76,2.63%),失败1例(1/76,1.32%)。CT仿真局部解剖成像准确揭示了异物与毗邻结构解剖位置关系及血管损伤并发症,指导了治疗方法与钳取路径的选择。未出现需特殊治疗的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X线透视导向经皮异物钳取术是一项微创、安全、有效的小儿软组织不透X线异物的介入治疗方法,但玻璃异物、伴或不伴血管损伤的大血管旁异物需谨慎;术前CT仿真局部解剖成像有助于复杂异物的定位、介入路径选择与治疗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软组织损伤 儿童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一期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郇金亮 潘晓峰 +1 位作者 秦贤举 赵志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423-424,428,共3页
[目的]探讨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一期手术治疗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年6月到2010年4月间43例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患者采用单一切口和双切口法一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McVay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和改良Ku... [目的]探讨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一期手术治疗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年6月到2010年4月间43例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患者采用单一切口和双切口法一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McVay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和改良Kugel疝修补术加坏死肠管切除术.研究手术方法,修补技术,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结果]43例股疝患者中,平均年龄62.2(42~84)岁,均为女性患者.因嵌顿/绞窄行急诊手术,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和小肠,均因小肠绞窄坏死行肠切除.10例经双切口行肠切除+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A组),9例经双切口行肠切除+改良Kugel疝修补术(B组),13例经单一切口行肠切除+McVay疝修补术(C组),11例经双切口行肠切除+McVay疝修补术(D组).C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D组因肝硬化腹水致引流管周围渗液1例,无死亡病例,无复发病例.[结论]股疝容易发生嵌顿/绞窄,尽管急诊手术增加手术风险和病死率,仍应尽早手术治疗;肠坏死易导致切口感染.双切口法减少切口感染,实施一期手术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并发症 股/外科学 肠疾病/并发症 肠疾病/外科学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三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强华 姚昌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4-864,共1页
临床资料 例1 患者女,32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d,伴恶心、呕吐。体格检查:体温38.6℃,右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以麦氏点为主。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为13.6×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为0.86。入院诊断为急性阑... 临床资料 例1 患者女,32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d,伴恶心、呕吐。体格检查:体温38.6℃,右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以麦氏点为主。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为13.6×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为0.86。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阑尾轻度充血、水肿,与术前体征、血象不符。仔细探查见盲肠壁前壁近阑尾根部处一1.2cm×0.8cm被邻近脂肪垂覆盖的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结肠憩室炎 中性粒细胞分类 误诊 血白细胞计数 右下腹疼痛 实验室检查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软组织和经皮经血管双介入治疗血管间软组织异物损伤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秀军 邢光富 +1 位作者 李巍 史常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软组织和经皮经血管双介入治疗大血管间软组织异物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经CTA确诊的大血管间金属异物(1例合并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进行双介入治疗。局麻后于电视透视导向下经皮经腔定位异物旁血管后,经皮软组织介入钳取异物。... 目的探讨经皮软组织和经皮经血管双介入治疗大血管间软组织异物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经CTA确诊的大血管间金属异物(1例合并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进行双介入治疗。局麻后于电视透视导向下经皮经腔定位异物旁血管后,经皮软组织介入钳取异物。结果异物位于大腿上部3枚、肘窝1枚、前臂2枚,长径3~10mm、短径1~2mm,与毗邻大血管间距0~2mm。成功取出所有异物,术中总透视时间5~9min、总出血量5~10ml,对较小动脉瘤未予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软组织和经皮经血管双介入治疗血管间软组织异物技术可行,为伴血管损伤的血管间软组织异物损伤患者的一站式微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软组织损伤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肿瘤组织内放疗术:影像学作用与优选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俨 杨秀军 马旺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瘤内放疗术及影像学作用与技术优选。方法43例无法根治肿瘤患者行125I粒子组织内植入术55人次,其中CT引导6人次、小C臂透视引导6人次、内镜引导下7人次、手术直视下36人次,每次植入粒子12~46个,粒子大小4.5mm×...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瘤内放疗术及影像学作用与技术优选。方法43例无法根治肿瘤患者行125I粒子组织内植入术55人次,其中CT引导6人次、小C臂透视引导6人次、内镜引导下7人次、手术直视下36人次,每次植入粒子12~46个,粒子大小4.5mm×0.8mm、活度0.5~0.8mCi、间距0.5~1.5cm。术后影像学随访1~8次共169例次,其中X线平片85例次、CT39例次、两者均查45例次。结果粒子植入术均一次成功,总有效率83.7%(36/43),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自由活动时间1~3天,1天者包括所有CT引导下粒子植入者,后者均为外科手术者。平片显示粒子与植入数目一致者38例次,其中19例次需结合正侧位胸片,粒子移位3例。84例次CT显示粒子单纯瘤体内分布52例次,其中分布满意者39例次,包括所有6人次CT引导粒子植入者共15次CT检查;粒子瘤体内外分布32例次。CT准确显示了肿瘤退缩、进展情况,粒子准确计数困难,结合多平面重建图像和定位片有助于克服这一缺陷。结论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放疗术是癌症治疗安全有效手段之一,影像学尤其CT起到了术中引导、定位与术后随访、疗效评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粒子 近距离放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269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文俊 郇金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2257-2259,共3页
【目的】探讨人体软组织非金属异物的定位、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就诊的269例非金属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提供非金属异物软组织内残留病史及症状... 【目的】探讨人体软组织非金属异物的定位、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就诊的269例非金属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提供非金属异物软组织内残留病史及症状,同时行x线摄片和彩色多普勒B超定位,如异物在x线射线和B超下均无法定位,则采用64排螺旋CT定位,根据定位结果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时机、不同定位方法的诊治结果。【结果]269例患者中有230例通过各种影像学手段定位(如CT,X线摄片,B超)后,手术成功取出异物,39例定位后未能取出异物。【结论】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和各种影像学手段,而B超定位具有较大优势;非金属异物进入软组织后手术最佳时机为异物存留软组织内8~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放射摄影术 异物/超声检查 软组织损伤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处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郇金亮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495-496,共2页
甲状腺手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3.0%。甲状腺手术后出血是甲状腺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2004年~2013年波兰8931例患者回顾性研究发现,甲状腺术后出血发生率为0.45%(40/8931),其中发生在术后24小时... 甲状腺手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3.0%。甲状腺手术后出血是甲状腺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2004年~2013年波兰8931例患者回顾性研究发现,甲状腺术后出血发生率为0.45%(40/8931),其中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38例(95.0%),24小时后5.O%。德国近十年统计结果表明,甲状腺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气管插管 再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电容场技术在痔切除术中的应用(附311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敏 骆永基 +2 位作者 傅俊 邢光富 贺云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高频电容场技术 切除术 手术方法 肛管直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结直肠癌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对策
20
作者 赵志东 秦贤举 郇金亮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2019-nCoV)在我国武汉暴发,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1]。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该疾病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2]。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的各行各业均受到...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2019-nCoV)在我国武汉暴发,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1]。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该疾病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2]。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的各行各业均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相关卫生部门在疫情影响下制定了各种应对策略。COVID-19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 min),乙醚、75%乙醇和过氧乙酸等条件下均可有效灭活病毒[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类传染病 应对策略 热敏感 过氧乙酸 肺炎 卫生部门 医疗卫生事业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