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素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沈嬿 戴传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494-496,共3页
关键词 A型肉毒素 美容整形外科 临床应用 治疗 面部除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角的CT三维重建模拟整形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焦培峰 齐向东 +4 位作者 祁佐良 方建蔺 陆云涛 钟世镇 原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模拟下颌角整形术,将逆向工程原理应用于下颌角整形手术设计中。方法重建病人术前头部CT颅骨模型,测量相关数据并导入geomagic(V5)软件中,根据东方经典美丽分析面罩模拟下颌骨整形手术,比较原始模型与模拟后模型以确定截骨线和截骨... 目的模拟下颌角整形术,将逆向工程原理应用于下颌角整形手术设计中。方法重建病人术前头部CT颅骨模型,测量相关数据并导入geomagic(V5)软件中,根据东方经典美丽分析面罩模拟下颌骨整形手术,比较原始模型与模拟后模型以确定截骨线和截骨量,最后重建术后CT模型,评价模拟手术效果。结果重建了不同状态下颌骨三维模型,利用模拟手术结果设计了实际手术方案。结论逆向工程原理对于设计下颌整形术方案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数据 三维模型 下颌角整形术 模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整形美容修复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华锋 王健 陈付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选择一种较实用的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23例,供区Ⅰ期缝合。结果:23例皮瓣均Ⅰ期愈合,供区、受区无并发症,随访1月~2年,术后外形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局部皮瓣可以优先... 目的:选择一种较实用的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23例,供区Ⅰ期缝合。结果:23例皮瓣均Ⅰ期愈合,供区、受区无并发症,随访1月~2年,术后外形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局部皮瓣可以优先作为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的创面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皮肤肿瘤 整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上睑整形术治疗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 被引量:4
4
作者 樊芙蓉 刘毅 +2 位作者 刘阳 寇静波 张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沿灰线弧度切口去除上睑松弛皮肤从而矫治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就治的53例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者,采用改良上睑整形术予以矫治,即:沿灰线弧度,在上睑缘上1~2mm向外眦鱼尾纹方向延伸的切口,... 目的:探讨沿灰线弧度切口去除上睑松弛皮肤从而矫治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就治的53例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者,采用改良上睑整形术予以矫治,即:沿灰线弧度,在上睑缘上1~2mm向外眦鱼尾纹方向延伸的切口,去除上睑多余皮肤,切口对合缝合。结果:53例患者上睑皮肤松弛均明显改善,且上睑形态自然,术后随访1~10个月,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该方法较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上睑外形自然,是临床上治疗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松弛 上睑整形术 中老年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尼司特对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部分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连军 项蕾红 +2 位作者 祝禄川 武晓莉 郑志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无血清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0、10、25、50...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无血清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0、10、25、50和250μg/mL曲尼司特孵育24、72、96h,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法测定其上清液中TGF-β1、bFGF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50和250μg/mL曲尼司特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50μg/mL和250μg/mL曲尼司特能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bFGF的表达;10~250μg/mL曲尼司特可降低IL-6的表达,上述改变在一定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曲尼司特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相似。结论:曲尼司特能降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1的产生,增加bFGF的合成,减少IL-6的表达,这或许可解释其在抑制异常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曲尼司特 转化生长因子-β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治疗腋臭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华锋 顾斌 +2 位作者 王健 夏存林 吴燕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518-152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法治疗腋臭的优势。方法:62例腋臭,采用微创治疗,术中肿胀麻醉,顺皮纹小切口,皮下刀片锐性分离,翻转皮瓣直视下修除汗腺,术毕加压包扎。结果:60例痊愈,并发症2例,1例血肿,1例皮瓣挛缩。结论:微创治疗腋臭,不仅能够彻底清... 目的:探讨微创法治疗腋臭的优势。方法:62例腋臭,采用微创治疗,术中肿胀麻醉,顺皮纹小切口,皮下刀片锐性分离,翻转皮瓣直视下修除汗腺,术毕加压包扎。结果:60例痊愈,并发症2例,1例血肿,1例皮瓣挛缩。结论:微创治疗腋臭,不仅能够彻底清除大汗腺,根治腋臭,而且创伤小,瘢痕隐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微创 肿胀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冰一 蔺嫦燕 曹谊林(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研究开发具有良好性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面较广,文章仅从研究热点中的不同材料间的复合、致孔剂的应用、生长因子的引入三个方面,对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为广大从事... 研究开发具有良好性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面较广,文章仅从研究热点中的不同材料间的复合、致孔剂的应用、生长因子的引入三个方面,对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为广大从事组织工程研究的同仁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致孔剂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血管神经蒂腹内斜肌瓣修复面瘫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庭家 徐达传 +2 位作者 钟世镇 祁佐良 王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为多血管神经蒂腹内斜肌瓣修复晚期面瘫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成尸标本上,对腹内斜肌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腹内斜肌中部上1/2肌腹主要由第11肋间神经支配,下1/2肌腹主要由肋下神经支配... 目的:为多血管神经蒂腹内斜肌瓣修复晚期面瘫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成尸标本上,对腹内斜肌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腹内斜肌中部上1/2肌腹主要由第11肋间神经支配,下1/2肌腹主要由肋下神经支配。上1/2肌腹的血供66.7%来自第11肋间后动脉,33.3%来自旋髂深动脉的髂嵴支;下1/2肌腹的血供主要来自旋髂深动脉的腹壁肌支。第11肋间神经、肋下神经在腋后线横径分别为2.2mm和2.4mm,入肌点距腋后线长分别为13.3cm和13.8cm。第11肋间后动脉在腋后线外径为1.7mm,入肌点距腋后线长为13.1cm;旋髂深动脉腹壁肌支和髂嵴支的起始外径分别为1.3mm和1.8mm,入肌点至起点长分别为5.1cm和8.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斜肌 肌瓣移植 面瘫 修复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皱襞切口直视下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 被引量:5
9
作者 丁祥生 王长会 +2 位作者 魏翠娥 郭妤 祁佐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59-59,61,共2页
关键词 腋臭 大汗腺 腋浅筋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保存的GFP标记脂肪源性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广鹏 孙剑 +2 位作者 李宇琳 周恒 崔磊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研究经低温保存的GFP基因转染的犬脂肪源性干细胞(ASCs)在脱钙骨(DBM)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及成骨分化潜能。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并常规培养犬ASCs,用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第2代ASCs,然后进行低温保存。-19... 目的研究经低温保存的GFP基因转染的犬脂肪源性干细胞(ASCs)在脱钙骨(DBM)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及成骨分化潜能。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并常规培养犬ASCs,用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第2代ASCs,然后进行低温保存。-196℃液氮保存4周后,37℃复苏,测定细胞存活率。低温保存前后的ASCs接种DBM,用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2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DBM上的生长情况,DNA定量(Hoechst33258法)测定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蛋白(OCN)含量,观察低温冻存对细胞在支架材料上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低温冻存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9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细胞在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体外培养12d时细胞增殖达到平台期,ALP活性与OCN含量则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不断上升,低温保存前后细胞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温保存对GFP标记的犬ASCs在脱钙骨上的体外生长及成骨能力无显著影响,可以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存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组织工程 成体干细胞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肌皮瓣植入治疗慢性结核性难治性脓胸(附12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瞿冀琛 李佳琪 +2 位作者 谢博雄 姜格宁 董佳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 总结自体肌皮瓣植入治疗慢性结核性难治性脓胸的经验。方法 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有12例患者因慢性结核性难治性脓胸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行自体肌皮瓣植入治疗。伤口换药清洁后,既往有同侧手术史者,行肌皮瓣移植填充手术;既往无同... 目的 总结自体肌皮瓣植入治疗慢性结核性难治性脓胸的经验。方法 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有12例患者因慢性结核性难治性脓胸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行自体肌皮瓣植入治疗。伤口换药清洁后,既往有同侧手术史者,行肌皮瓣移植填充手术;既往无同侧手术史者,行肌皮瓣移位填充手术。术前行三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常规标准化抗结核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术后维持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耐药结核病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2.5岁(26.0~65.0岁)。7例因肺结核病变既往行肺切除术(2例全肺切除);5例开窗时存在支气管胸膜瘘(BPF),引流等保守治疗无法治愈,再行胸壁开窗,并进行长期换药。其余5例无既往手术史,因慢性结核性难治性脓胸保守治疗(引流等)无法治愈,肺无法复张,进行开窗换药。结果 全组患者无死亡,术后均未发生呼吸道并发症。5d内顺利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3~6周出院。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1例患者无脓胸复发和肌皮瓣坏死,1例患者脓胸局部复发(取出老式封堵器,开窗换药后于非水肿期采用新型谢氏封堵器置入,准备二次肌皮瓣填入)。结论 将特种材料(记忆合金支架)、显微外科技术、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脓胸传统手术相结合,运用自体肌皮肌瓣植入治疗慢性结核性难治性脓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胸 结核性 慢性病 移植 自体 外科皮瓣 胸壁开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峻岭 付宜静 +2 位作者 单晋杰 李可兴 陈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688-689,i0006,共3页
目的:研究头皮冠状切口治疗各类颧骨颧弓骨折的实用性及美学意义。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充分暴露颧额缝、颧骨体及颧弓,复位颧骨颧弓后以微型钛板固定,口腔内辅助切口固定颧颌缝。所有患者经10个月~1年随访,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 目的:研究头皮冠状切口治疗各类颧骨颧弓骨折的实用性及美学意义。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充分暴露颧额缝、颧骨体及颧弓,复位颧骨颧弓后以微型钛板固定,口腔内辅助切口固定颧颌缝。所有患者经10个月~1年随访,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7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全部治愈,术后面部外形满意,开口度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面神经损伤。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骨折复位充分,面部不留瘢痕,损伤面神经机会极少,但要注意皮瓣翻开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冠状切口 颧骨颧弓骨折 面神经 开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yclinA表达水平及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侯磊 许锋 +3 位作者 韩小宁 张卫国 董果雄 徐亚伟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表达水平及增生的影响。 方法: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ATRA(2.5×10-6mol/L)作用于经20%FBS刺激后的VSMC,作用24h后分别行蛋白印迹...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表达水平及增生的影响。 方法: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ATRA(2.5×10-6mol/L)作用于经20%FBS刺激后的VSMC,作用24h后分别行蛋白印迹检测Cyc-lin A蛋白表达和3H-TdR掺入实验测定。 结果:ATRA明显抑制由20%FBS促进的DNA合成[每孔每分钟脉冲数(3725.48±643.77)对(11567.09±1974.67)],同时降低Cyclin A蛋白的表达[平均光密度(122.50±9.59)对(135.92±11.95)]。 结论:ATRA抑制Cyclin A蛋白的表达是抑制VSMC增生的原因之一。ATRA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A 组织贴块法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外板截骨术后骨生长状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妤 祁佐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410-412,共3页
对于下颌角形态的审美,东西方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东方女性希望下颌角圆而隐蔽、呈椭圆形,而下颌角肥大使面部呈方形,被认为是女性男性化的面容。因此,要求改变方形面部轮廓而进行下颌角缩小,是为了显示女性妩媚、清秀、温柔的... 对于下颌角形态的审美,东西方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东方女性希望下颌角圆而隐蔽、呈椭圆形,而下颌角肥大使面部呈方形,被认为是女性男性化的面容。因此,要求改变方形面部轮廓而进行下颌角缩小,是为了显示女性妩媚、清秀、温柔的外貌,这是东方人美容整形的重要内容。下颌角肥大畸形的矫治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下颌角截骨术。然而,它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有面部不对称、升支骨折、下颌角形态不自然等,这都限制了下颌角截骨术的临床推广。因而对于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许多学者推崇下颌骨外板截骨术,这样既改善了面部形态又保留了下颌角自然柔和的立体感。最早提出下颌角外板截骨法的是Whitaker,他在1989年对下颌角升支外翻导致下颌间距过宽的患者实施了下颌骨外板截骨手术,术后达到双下颌骨间距比双颧骨间距小10%的效果。近年来,韩国的Han等对Whitaker的手术方法和全层截骨的手术方法做了比较,发现缩小双下颌角间距,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没有区别。本文就下颌骨外板矢状截骨术的术式及术后下颌骨愈合的生物学及生理变化等进行概述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外板截骨术 生长状况 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截骨术 女性男性化 面部形态 手术方法 面部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外科回眸百年及新世纪展望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涤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整形外科 21世纪 组织工程学
原文传递
慢性肢体淋巴水肿的非手术疗法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如鸿 黄文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81-183,共3页
慢性肢体淋巴水肿是机体的一种进行性疾病。由于淋巴运转功能和组织蛋白水解的功能下降,在浅层组织中形成的一种高蛋白水肿,继而使病变肢体不断的感染、纤维化,最终导致皮肤过度角化,而形成象皮肿。 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目前尚无一种满... 慢性肢体淋巴水肿是机体的一种进行性疾病。由于淋巴运转功能和组织蛋白水解的功能下降,在浅层组织中形成的一种高蛋白水肿,继而使病变肢体不断的感染、纤维化,最终导致皮肤过度角化,而形成象皮肿。 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目前尚无一种满意的治疗手段。基本治疗方法分手术和保守疗法。手术疗法:无论以Charles为代表的病变组织切除植皮法;以Handley、Lexer为代表的淋巴管通道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淋巴水肿 物理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新种子细胞-毛囊干细胞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群 曹谊林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5年第1期94-94,F003,共2页
以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皮肤干细胞主要有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毛囊干细胞在体内表现为慢周期性,在体外培养时具有高克隆形成能力,毛囊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新种子细胞受到关注。
关键词 组织工程化皮肤 毛囊干细胞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素在面部除皱中的临床应用(附56例报告)
18
作者 郭晓波 章一新 金蓉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9期803-804,共2页
关键词 A型肉毒素 临床应用 面部除皱 面部皱纹 非手术方法 中老年人 手术途径 整形美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外固定支架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全三 李亚先 +1 位作者 杨晨 顾斌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3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肱骨外固定支架 治疗 并发症 假性动脉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骨切迹下方低位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学键 邰茂众 +3 位作者 李克雷 孟凡顺 秦中平 林晓曦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评价经胸骨切迹下方低位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美容效果。方法对48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行经胸骨切迹下方低位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术后低血钙性抽搐或胸骨前瘢痕... 目的评价经胸骨切迹下方低位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美容效果。方法对48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行经胸骨切迹下方低位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术后低血钙性抽搐或胸骨前瘢痕组织增生和肿瘤复发,无明显皮瓣粘连、水肿及颈部紧缩感。结论经胸骨切迹下方低位切口安全可行,它可以满足甲状腺手术所需要的切口暴露,不影响手术的效果,同时更能满足患者美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肿瘤 经胸骨切迹下方低位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