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曦 黄建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9期2226-2229,共4页
痔疮乃肛肠科常见病,包括外痔、内痔及混合痔,任一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便血、脱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混合痔发病概率最高,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可带来极大的干扰。临床进行治疗时必须去除痔核并对肛垫进行有效固定,同时... 痔疮乃肛肠科常见病,包括外痔、内痔及混合痔,任一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便血、脱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混合痔发病概率最高,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可带来极大的干扰。临床进行治疗时必须去除痔核并对肛垫进行有效固定,同时保持肛垫的松弛效果,以预防脱垂和止血,尽量减轻对肛管结构造成的破坏以使肛门生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留,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也有一定的价值[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发病概率 痔核 肛垫 肛肠科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外痔 内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行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陆维祺 万柳华 +1 位作者 锁涛 童汉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50-1753,共4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0%~49%,术后腹膜复发是影响其生存率的主要原因。腹腔热灌注化疗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预防性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复发率...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0%~49%,术后腹膜复发是影响其生存率的主要原因。腹腔热灌注化疗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预防性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胃癌的5年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提升胃癌的总体疗效。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对进展期胃癌AGC行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ral chemotherapy,HIPEC)的临床开展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与经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3
作者 冯矗 罗浩 +3 位作者 左亮 刘古月 陈飞 李晓宇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与经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观察组,n=68)和腹腔镜经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照组,n=69)治疗胆囊结石合...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与经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观察组,n=68)和腹腔镜经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照组,n=69)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住院总金额、术前与术后胃肠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一次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46.81±48.62) min vs(175.21±52.04) min]、术后下床时间[(22.89±3.44) h vs(31.73±3.80) h]、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2.51±3.64) h vs(8.02±2.81) h]、术后住院时间[(8.64±1.19) d vs(10.81±2.20) d]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平均住院费用[(27 377±11 203)元vs(35 241±11 843)元]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恢复较快,生活质量较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总管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癌腹膜转移癌的现状 被引量:9
4
作者 锁涛 童汉兴 +1 位作者 万柳华 陆维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54-1756,共3页
对于胃、结直肠癌患者来说,腹膜转移是肿瘤晚期的标志性事件。既往的全身化疗及姑息性手术治疗模式对其疗效很差,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改善部分腹膜转移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已经成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标准治疗策... 对于胃、结直肠癌患者来说,腹膜转移是肿瘤晚期的标志性事件。既往的全身化疗及姑息性手术治疗模式对其疗效很差,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改善部分腹膜转移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已经成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标准治疗策略。但是,该方案在我国并未获得统一认识和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我国胃、结肠癌腹膜转移癌的诊治现状同时,就我国未来开展胃肠癌腹膜转移瘤的规范治疗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热灌注化疗 细胞减灭术 肿瘤 腹膜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腹部刀刺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新平 邹建华 +1 位作者 Dubaba Hassan 秦华晖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4-61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腹部刀刺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摩洛哥赛达特哈桑二世医院收治的227例腹部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膈肌有无损伤将患者分为胸腹联合伤组(53例)和单纯腹部损伤组(174例),再根据腹部...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腹部刀刺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摩洛哥赛达特哈桑二世医院收治的227例腹部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膈肌有无损伤将患者分为胸腹联合伤组(53例)和单纯腹部损伤组(174例),再根据腹部刀口数量将单纯腹部损伤组分为腹部单处损伤亚组(126例)和腹部多处损伤亚组(含2处和2处以上损伤者,48例)。比较不同组别间的休克发生率、保守治愈率、阴性探查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胸腹联合伤组的休克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52.8%(28/53)、43.4%(23/53)和11.3%(6/53),均显著高于单纯腹部损伤组的23.6%(41/174)、28.7%(43/150)和2.3%(4/174,P值均<0.05)。腹部单处损伤亚组的保守治愈率为18.3%(23/126)、剖腹探查阴性率为16.5%(17/103),均显著高于腹部多处损伤组的2.1%(1/48)、0(P值均<0.05);腹部单处损伤亚组的休克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0.6%(26/126)、25.2%(26/103)和1.6%(2/126),与腹部多处损伤亚组的31.3%(15/48)、36.2%(17/47)和4.2%(2/4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胸腹联合伤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需要及时手术干预;腹部多处损伤者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也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部分腹部开放性单发刀伤可在严密、动态监测下,通过保守治疗得以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胸腹联合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建伟 陈曦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096-1097,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取石术联合治疗)和观察组(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术)各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取石术联合治疗)和观察组(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术)各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出现胆漏、胆道出血、结石残余、胆道感染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予以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术疗法,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安全性较高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结石 胆道镜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的现况与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舟翀 罗浩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13-314,共2页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CBDE)是结合腹腔镜及胆道镜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双镜联合”手术,充分显示了其微创的优越性。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两种: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1aparoscopictranscy...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CBDE)是结合腹腔镜及胆道镜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双镜联合”手术,充分显示了其微创的优越性。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两种: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1aparoscopictranscyst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TCBDE)、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1aparoscopiccholedochotomy,LCD)。LTCBDE降低了胆总管切开探查率,避免了胆总管切开探查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术后不需放置T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探索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庚仁 黄东平 王舟翀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4期1729-1730,共2页
在各类消化道手术,尤其结直肠癌肿瘤手术后,肠内营养因符合生理、低价便捷、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受到肯定[1,2]。但是临床实践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却容易引起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
关键词 结直肠癌术后 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胆道镜治疗奥狄括约肌结石嵌顿的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舟翀 罗浩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88-290,共3页
奥狄括约肌是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肝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形成的,胆道镜下观察,长约1cm,松弛时胆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肠,收缩时可完全关闭胆总管开口。胆总管结石可因自行掉落或者医源性取石而嵌顿于奥狄括约... 奥狄括约肌是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肝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形成的,胆道镜下观察,长约1cm,松弛时胆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肠,收缩时可完全关闭胆总管开口。胆总管结石可因自行掉落或者医源性取石而嵌顿于奥狄括约肌,此类奥狄括约肌结石较隐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胆道镜 胆道镜取石 奥狄括约肌 钬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矗 罗浩 +1 位作者 陈飞 李晓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759-2762,共4页
胆总管结石是普外科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胆道疾病之一。主要引起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性肝脓肿等,长期胆总管结石会引起继发性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随着腹腔镜、胆道镜等内窥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治... 胆总管结石是普外科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胆道疾病之一。主要引起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性肝脓肿等,长期胆总管结石会引起继发性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随着腹腔镜、胆道镜等内窥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治疗已成为目前肝胆手术中的主流,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可根据结石大小数量灵活施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外引流。近年来,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在切除胆囊后,经胆囊管伸入胆道镜完成胆总管结石的探查取石,使患者通过一次手术操作获得较为彻底的治疗。其无需切开胆总管,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手术时间短、恢复进程快等优点,受到临床外科医师广泛的关注[1],该手术方式也在各大医疗机构逐步开展。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自2009年实施第1例腹腔镜下经胆总管途径探查取石术以来,目前取石手术的成功率超过97%,本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了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内窥镜技术 胆道疾病 梗阻性黄疸 肝胆手术 肝脓肿 经胆囊管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联合茵陈蒿汤对老年性阻塞性黄疸ERCP术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建伟 王明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0期2201-2205,共5页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联合茵陈蒿汤对老年性阻塞性黄疸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行ERCP术的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90例,...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联合茵陈蒿汤对老年性阻塞性黄疸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行ERCP术的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90例,其中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患者共46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共4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中药组(术后第3天服用茵陈蒿汤)、肠内营养组(术后第3天行营养支持)和联合治疗组(术后第3天服茵陈蒿汤,行营养支持),各组30例。于术前、术后第3天、1周、2周记录三组患者部分肝肾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急性炎症指标。记录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术前及术后第3天,三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联合治疗组肝肾功能指标AST、ALT低于其他组,肾功能指标尿TRF高于其他组,NAG低于其他组;术后1周,联合治疗组Ig G、Ig A为三组中最高,术后2周,联合治疗组IgG、IgA、IgM、CD4^+/CD8^+均为三组中最高;术后1、2周,联合治疗组急性炎症指标IL-6、PGE2、CRP均为三组中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组、肠内营养组、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83.33%、96.67%,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χ~2=17.60,P=0.0000)和肠内营养组(χ~2=10.83,P=0.0010)。结论ERCP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茵陈蒿汤能改善老年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炎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阻塞性黄疸 肠内营养 茵陈蒿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老年人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侯晓敏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12-116,122,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的89例急性胆管炎住院老年患者,其中轻...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的89例急性胆管炎住院老年患者,其中轻度急性胆管炎31例,中度急性胆管炎37例,重度急性胆管炎21例。对照组为同期无感染的慢性胆囊炎患者(30例)。比较3组急性胆管炎和对照组PCT、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结果。结果急性胆管炎(轻、中、重度)三组的PCT、CRP、WBC均高于对照组(P<0.05)。PCT、CRP在急性胆管炎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在急性胆管炎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的面积值均优于CRP;联合检测血清PCT、CR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的面积值优于各指标独立检测。结论血清PCT、CRP浓度与老年人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在疾病早期判别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判别老年人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可以提高其诊断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急性胆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取石和内镜乳头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晓敏 葛步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分析两种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合胆总管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traction,LCBDE)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 目的:分析两种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合胆总管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traction,LCBDE)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近4年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LC+LCBDE组40例,EST+LC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LC+LCBDE组与EST+LC组手术成功率(97.5%比95.0%)、结石清除率(90.0%比92.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7.5%比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无围手术期死亡。LC+LCBDE组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低于EST+LC组(P<0.001)。LC+LCBDE组未发生远期并发症、无结石复发、EST+LC组2例结石复发和4例发生远期并发症(3例胆道感染、1例复发性胰腺炎)(15.0%)。结论:本研究显示,LC+LCBDE与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LC+LCBDE治疗既保留了Oddi括约肌的功能,避免EST相关的潜在风险;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 内镜乳头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阳性乳腺癌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飞 葛睿 +1 位作者 瞿菲 张凌捷 《肿瘤药学》 CAS 2022年第6期690-695,共6页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三阳性乳腺癌(TPB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在生物学特性、临床特征、治疗模式等方面与单纯HER2阳性或HR阳性乳腺癌存在差异。目前,TPBC的治疗以抗HER2治疗为主线,但其治疗策略仍存在...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三阳性乳腺癌(TPB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在生物学特性、临床特征、治疗模式等方面与单纯HER2阳性或HR阳性乳腺癌存在差异。目前,TPBC的治疗以抗HER2治疗为主线,但其治疗策略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主要就TPBC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阳性乳腺癌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15
作者 陈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17-120,共4页
研究个性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材料 筛选于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就诊的胆结石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胆结石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将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护理中,实验选取生活质量、... 研究个性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材料 筛选于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就诊的胆结石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胆结石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将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护理中,实验选取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于常规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个性化护理 手术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陈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48-149,共2页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结肠癌患者50人,将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人。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方式进行护理,而对于对照...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结肠癌患者50人,将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人。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方式进行护理,而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而言,我们则是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一段时间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进行详细的比较。结果:就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其恢复的效果而言,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一组患者的结果要更好一些,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患有结肠癌的患者有更好的护理效果,临床上应该推广这种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结肠癌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佳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18-120,共3页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临床上应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模式 急性阑尾炎 常规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对比
18
作者 孙溪 《大医生》 2019年第4期68-69,共2页
目的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小于2.5 cm的单发肿瘤,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治... 目的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小于2.5 cm的单发肿瘤,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乳房的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5);随访24个月,A组患者的复发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于2.5 cm的单发肿瘤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实际住院的天数,复发率未见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痔动脉结扎术术前肠道准备时机探讨
19
作者 尹琴 黄东平 +2 位作者 沈敏 张燕 周庚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4期4695-4697,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痔动脉结扎术(DG-HAL)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行肠道准备的时机。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从2010年7月到2011年6月,共有120例接受DG-HAL术的痔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痔动脉结扎术(DG-HAL)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行肠道准备的时机。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从2010年7月到2011年6月,共有120例接受DG-HAL术的痔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天16:0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实验组手术当天4:3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比较两种方法服药后初次排便时间、自行排便次数、大量不保留灌肠次数;患者手术前晚的食欲、睡眠情况;肠道清洁程度。结果:两组服药后初次排便时间、自行排便次数、排清水样大便时间、大量不保留灌肠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前晚的食欲、睡眠情况和肠道清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术日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用于DG-HAL术术前肠道准备,手术前晚食欲、睡眠情况及肠道清洁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 DG-HAL术
原文传递
两种肝脏血流阻断方法进行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古月 罗浩 +2 位作者 魏勇鹏 邱应和 王舟翀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0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左肝胆管结石拟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解剖性左半肝切除,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左半肝切除。比较... 目的探讨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左肝胆管结石拟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解剖性左半肝切除,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左半肝切除。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5 d,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治疗组术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5 d上述凝血指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健侧肝脏损伤较小,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胆管结石 解剖性半肝切除术 Pringle阻断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