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碎尸手段推断凶手职业特点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胜杰 杨宇雷 闫建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9-320,共2页
1 案例 1.1简要案情 某日,在某市一偏僻河沟内发现一拉杆箱和一黑色垃圾袋。拉杆箱内装有石块、夹杂部分青草的泥块及人体尸块(人体躯干部连左上肢)。黑色垃圾袋内装沥青块、水泥块、人体尸块(右上肢、右大腿、右小腿连足、左大... 1 案例 1.1简要案情 某日,在某市一偏僻河沟内发现一拉杆箱和一黑色垃圾袋。拉杆箱内装有石块、夹杂部分青草的泥块及人体尸块(人体躯干部连左上肢)。黑色垃圾袋内装沥青块、水泥块、人体尸块(右上肢、右大腿、右小腿连足、左大腿、左小腿连足、胃组织及部分肠管)及大量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杀人 碎尸 职业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时序性变化规律研究
2
作者 霍德民 郑吉龙 +3 位作者 郎宇博 章彪 温洪洋 刘夏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分析个体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时序性变化规律的可行性,为利用眼组织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提供一种补充手段。方法建立兔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在22±1℃、30%相对湿度室内,于兔死后...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分析个体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时序性变化规律的可行性,为利用眼组织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提供一种补充手段。方法建立兔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在22±1℃、30%相对湿度室内,于兔死后96 h内每隔6 h分离晶状体,应用智能手机结合简易光源装置采集晶状体赤道部图像,基于Matlab软件设计相关程序代码,分割赤道部图像并提取赤道部边缘周长、面积及圆形度3项形状特征数值,建立PMI推断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兔死后96 h内,晶状体赤道部边缘周长、面积随PM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圆形度随PMI呈线性上升趋势。建立的3项参数与PMI的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利用圆形度推断PMI的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最高(R^(2)=0.925)。结论个体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变化呈一定时间规律性。研究建立的晶状体赤道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及指标为客观、量化推断PMI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晶状体赤道部 形状特征 数字图像分析技术 死亡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