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2015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患者的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建军 乐晓琴 +8 位作者 沈银忠 张仁芳 王江蓉 齐唐凯 王珍燕汤阳 宋炜 陈军 刘莉 卢洪洲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733-735,共3页
目的分析2006年~2015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病原培养分枝杆菌阳性的艾滋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且存在临床相应感染症状并具有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果... 目的分析2006年~2015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病原培养分枝杆菌阳性的艾滋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且存在临床相应感染症状并具有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果的艾滋病患者816例,收集其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耐药检测和NTM分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816例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男679例,女137例,中位年龄40岁。MTB感染患者364例(44.6%),NTM感染患者377例(46.2%)。判定为MTB感染且有耐药检测资料患者共275例,对链霉素及异烟肼的耐药率均为24.0%(66例),对乙胺丁醇的耐药率为17.1%(47例),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6.7%(46例);耐多药结核病为42例(15.3%)。判定为NTM感染且有耐药检测资料患者共124例,对异烟肼的耐药率为91.1%(113例),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83.9%(104例),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47.6%(59例),对乙胺丁醇的耐药率38.7%(48例)。共102例NTM患者有分型资料,其中鸟胞内分枝杆菌33例(32.3%),戈登分枝杆菌29例(28.4%),堪萨斯分枝杆菌25例(24.5%)。结论对于分枝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艾滋病患者,NTM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治疗上需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适当调整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原文传递
2012—2019年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境外输入性传染病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方 孙丹凤 +1 位作者 张雨 沈银忠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0年第6期393-397,共5页
本研究分析近年来上海市境外输入性传染病的病例特点,为上海市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2—2019年报告的所有法定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中确定为境外感染的305例传染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PS Office 2019和SP... 本研究分析近年来上海市境外输入性传染病的病例特点,为上海市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2—2019年报告的所有法定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中确定为境外感染的305例传染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PS Office 2019和SPSS17.0软件对所收集病例的病种、数量、输入时间、病例人口学特征以及输入地区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9年该院报告境外输入性传染病11种,分别为疟疾、登革热、肺结核、麻疹、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黄热病、白喉、隐性梅毒。确诊的305例病例中,疟疾226例,占74.10%;登革热68例,占22.30%;其他9种疾病共11例,占3.6%。疟疾、登革热全年均有输入,其中6月、9月和11月为疟疾输入高峰,6~8月为登革热输入高峰,肺结核、麻疹、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HIV感染、黄热病、白喉、隐性梅毒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特征。输入性病例中,中国籍多于外籍,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主要职业为商业服务和工人;主要输入地为非洲。本研究结果提示境外输入性传染病以疟疾、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为主,病种呈现多样化的变化趋势,输入高峰主要在夏秋季。应加强非洲、东南亚劳务和旅游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病例监管和防蚊、灭蚊,减少二代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输入 传染病 病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药物预防研究进展
3
作者 齐唐凯 沈银忠 卢洪洲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0-13,20,共5页
本文介绍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药物预防中,治疗作为预防和暴露前预防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存在争议和努力方向。我们应结合本土资料,提供完整、科学、精准、持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药物预防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目标人群。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治疗作为预防 暴露前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全程管理
4
作者 沈银忠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3-5,共3页
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后,若未得到有效干预,最终会发展成为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近年来,由于筛查范围扩大和HIV快速检测试纸的应用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在感染早期即已知晓自... 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后,若未得到有效干预,最终会发展成为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近年来,由于筛查范围扩大和HIV快速检测试纸的应用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在感染早期即已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我国HIV感染者数逐年增加,对HIV感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IV感染全程管理涉及从HIV感染及伴随疾病的防治到心理、行为干预的各个方面,其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和未来HIV感染管理的需求,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 全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个体化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吴雪韵 沈银忠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6-9,45,共5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医学处置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命题。由于目前尚无治愈HIV感染的方法,"一旦感染终身服药"是有效防止感染个体进入免疫缺陷状态和疾病传播的策略。在众多...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医学处置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命题。由于目前尚无治愈HIV感染的方法,"一旦感染终身服药"是有效防止感染个体进入免疫缺陷状态和疾病传播的策略。在众多研究者的努力下,不同作用机制、剂型的抗HIV药物不断涌现,一线治疗推荐方案朝着便捷、高效、低毒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同个体有不同需求,药物的特性、患者的特点以及病毒株的耐药性是选择个体化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基础,在初始治疗、药物转换时需加以考虑。同时,对疗效、不良反应与其它并发症的合理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药物治疗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早期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邵玥明 荀静娜 +1 位作者 陈军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79,共7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如在感染早期未及时诊断和治疗,HIV将在体内持续复制,损害免疫系统。目前,越来越多的指南建议HI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尤其是急性HIV感染者。早发现并在感染早期开始ART可以限制病毒储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如在感染早期未及时诊断和治疗,HIV将在体内持续复制,损害免疫系统。目前,越来越多的指南建议HI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尤其是急性HIV感染者。早发现并在感染早期开始ART可以限制病毒储存库的规模,改善免疫细胞功能。从社会层面而言,感染早期的患者通过启动ART达到病毒抑制状态,可以减少HIV的传播机会,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发病率,进而减少与AIDS相关的卫生支出。但HIV感染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早期治疗的实施和开展。尽早启动ART,联合其他治疗策略,有可能真正实现功能性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感染早期 功能性治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爱春 卢祥婵 +4 位作者 周子钧 何华伟 朱庆东 周曼 卢洪洲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0例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及耐药的发生情况,总结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后的转归...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0例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及耐药的发生情况,总结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后的转归情况。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共97例,阳性率为15.9%,耐药36例,耐药率为37.1%,其中单耐药10例(10.3%),多耐药11例(11.3%),耐多药14例(14.4%),广泛耐药1例(1.0%)。复治患者、初治患者的耐多药率分别为26.1%(6/23)、10.8%(8/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消瘦、咳嗽及咳痰,均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治疗后84例患者(86.6%)症状好转,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13例(13.4%)患者死亡。14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3例死亡,11例(78.6%)经耐多药结核方案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上升,治疗后6个月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均阴性。结论 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低,而结核耐药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但耐多药者经规范化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感染控制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汪邦芳 卢洪洲 +1 位作者 张建良 石磊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S01期37-42,共6页
目的:制定便于实施的管理方案,避免疫情时期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持续改进制度流程、隔离病区空间布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健康管理以及消毒隔离技术等,最终形成"平疫结合、分层管控"的管理策略。结果:2020年1月20... 目的:制定便于实施的管理方案,避免疫情时期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持续改进制度流程、隔离病区空间布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健康管理以及消毒隔离技术等,最终形成"平疫结合、分层管控"的管理策略。结果:2020年1月20日-9月9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共收治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90例,治愈出院842例,参与应急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共700人(1 322人次),其中外院支援医务人员共347人(470人次)。在此期间普通门诊量共计201 961人次,住院人数为12 474人次,复工复产过程中该院普通患者平均在院人数为800~900人/d,日门诊量1 300余人次。医务人员"零"感染,无院内交叉感染事件发生。结论:利用"平疫结合,分层管控"的管理方案,在疫情中以及"后疫情时代",可以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新冠肺炎 医院感染 管理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F+3TC+EFV和AZT+3TC+EFV方案治疗96周对初治HIV感染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建军 刘莉 +9 位作者 沈银忠 张仁芳 官丽倩 王江蓉 齐唐凯 王珍燕 汤阳 宋炜 陈军 卢洪洲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我国首选抗 HIV 治疗方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及备选方案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3TC+EFV 对初治 HIV 感染者肾功能的影... 目的探讨应用我国首选抗 HIV 治疗方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及备选方案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3TC+EFV 对初治 HIV 感染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 月—2014 年 5 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门诊使用上述 2 种方案抗病毒治疗并随访的初治 HIV 感染者 1045 例,其中应用 TDF+3TC+EFV 方案(TDF 组) 455 例,AZT+3TC+EFV 方案(AZT 组)590 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治疗数据,分析 2 组治疗过程中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TDF 组的基线、治疗 48 周、96 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 ltration rate, eGFR)分别是 113.1 ml/(min·1.73 m^2),114.0 ml/(min·1.73 m^2)和 112.2 ml/(min·1.73 m^2);AZT 组的基线、治疗 48 周、96 周 eGFR 分别是 112.9 ml/(min·1.73 m^2),116.2 ml/(min·1.73 m^2)和 118.1 ml/(min·1.73 m^2)。与治疗前相比,TDF 组治疗 48 周 eGFR 水平有稍微升高,而在治疗 96 周时又回落至基线水平。而 AZT 组,治疗 48 周及 96 周的 eGFR 水平与基线 eGFR 水平相比均有升高。TDF 组中基线 eGFR < 90 ml/(min·1.73 m^2)者,治疗 48 周 eGFR 水平较基线有上升;AZT 组中基线 eGFR < 90 ml/(min·1.73 m^2)者治疗 48 周 eGFR 水平较基线有所升高。结论我国初治 HIV 感染者中应用 TDF+3TC+EFV 方案治疗者,开始治疗的 2 年内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减低;对于 60 ml/(min·1.73 m^2)< eGFR < 90 ml/(min·1.73 m2)的初治 HIV 感染者,TDF 组治疗后 eGFR 亦保持稳定。关于 TDF 组远期治疗后肾功能变化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抗反转录病毒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齐多夫定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2019冠状病毒病重型患者继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贾小芳 张小楠 +5 位作者 凌云 张欣宇 田棣 廖怡馨 易志刚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继发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组了来自3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77份临床标本,所有标本均经过热灭活后进行基于磁珠富集的总核酸抽提,构建DNA文库,通过纳米孔测序技术... 目的:探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继发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组了来自3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77份临床标本,所有标本均经过热灭活后进行基于磁珠富集的总核酸抽提,构建DNA文库,通过纳米孔测序技术进行病原体检测。测序数据采用Centrifuge软件进行病原体数据库比对和R语言差异分析,以获得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结果。比较纳米孔测序结果与呼吸道病原体筛查多重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同一时期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以验证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有效性。结果:纳米孔测序结果显示,44份标本检出病原体(阳性率为57.1%),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狡诈菌等。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均在基于微生物培养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在呼吸道病原体筛查多重定量PCR检测中检出;狡诈菌仅在纳米孔测序中检出,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结论:纳米孔测序可快速鉴定临床标本中的潜在病原体,辅助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纳米孔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病原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多学科自我管理综合干预对改善HIV/AIDS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荦荦 胡雁 +5 位作者 张林 王琳 张钰坤 韩舒羽 崔元斌 孙美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533,共8页
目的本研究根据Lorig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线上+线下”多学科自我管理综合干预方案,以期改善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选择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自愿筛查与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就诊的HIV/A... 目的本研究根据Lorig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线上+线下”多学科自我管理综合干预方案,以期改善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选择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自愿筛查与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就诊的HIV/AIDS患者按照入选标准连续入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基于Lorig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的“线上+线下”多学科自我管理综合干预,对照组接受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门诊常规随访。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1月采用健康问卷量表和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分别测量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HIV/AIDS患者负性情绪总分、焦虑维度得分降低(P<0.05);干预后1个月,患者抑郁维度得分降低(P<0.05),自我管理能力中情绪认知管理维度得分提高(P<0.05)。情绪认知管理会影响患者负性情绪总分、抑郁维度得分(P<0.05)。结论基于Lorig自我管理理论的“线上+线下”多学科自我管理综合干预能通过改善患者的情绪认知管理,缓解负性情绪,减轻抑郁症状,且提高干预的可及性和患者的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我管理 情绪认知管理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艾滋病及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营养知识、行为及营养状况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瑜燕 刘旭东 +2 位作者 罗嘉璐 张玮 宋炜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调查HIV感染者/艾滋病及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为其营养健康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及AIDS合并隐... 目的调查HIV感染者/艾滋病及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为其营养健康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及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共164例,其中HIV感染者66例(HIV感染组);AIDS患者48例(AIDS组),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50例(脑膜炎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HIV感染检测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健康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4组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并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4组营养状况。结果HIV感染组、AIDS组和脑膜炎组的营养知识得分处于中等水平,3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对于蛋白质、维生素、锌、硒元素等营养素的了解情况均差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每日3餐者及按时吃饭者均在80.00%以上,每日只吃2餐者和存在吃剩饭菜者均在10.00%左右,HIV感染组存在吸烟和饮酒行为的占比分别为21.21%和27.27%;AIDS组存在吸烟和饮酒行为的占比分别为22.92%和27.08%,脑膜炎组存在吸烟和饮酒行为的占比分别为24.00%和24.00%,3组饮食行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组的营养不良率为40.91%,AIDS组的营养不良率为43.75%,脑膜炎组的营养不良率为50.00%,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营养不良率(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以上HIV感染者/艾滋病及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营养正常率及饮食行为良好率均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AIDS患者及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较差,这可能是影响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对营养知识的普及和营养指导工作,更加重视文化程度较低患者的营养知识宣教及饮食行为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 营养知识 饮食行为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2022年版) 被引量:2
13
作者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 张文宏 +8 位作者 陈尔真 丁小强 胡必杰 胡夕春 陆国平 沈银忠 宋元林 曾玫 张炜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39-248,共10页
自《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发布已经过去2年半的时间。随着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认识的深入,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协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遵循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同行救治经验... 自《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发布已经过去2年半的时间。随着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认识的深入,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协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遵循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同行救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细化救治方案,从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与诊断、疾病分级诊疗规范、救治方案四个方面形成了专家共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治疗 分级诊疗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蒙志好 左勇 +1 位作者 邬剑威 沈银忠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符合选例标准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和抗反...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符合选例标准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及转归。结果 29例患者中,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各13例(各占44.8%)、肠炎2例、淋巴结炎1例。同时伴有2个部位以上病变者10例(34.5%)。临床症状以乏力(28/29,96.6%)、纳差(27/29,93.1%)、发热(24/29,82.8%)为主要表现,发热多为高热,其他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9/29,65.5%)、体质量减轻(23/29,79.3%)和淋巴结肿大(16/29,55.2%)。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23个/μl,伴有轻、中度贫血者9例(31.0%),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4例(13.8%)、痰培养抗酸杆菌阳性21例(72.4%),其他标本培养抗酸杆菌阳性8例(27.6%),经鉴定均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胸片提示肺内有病灶、心包或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25例(86.2%)。经抗非结核分枝杆菌及抗病毒治疗,23例(79.3%)有效,死亡4例,自动退出2例。23例有效病例72周时痰及其他标本培养均为阴性,肿大的浅表及腹腔淋巴结全部缩小或消失,其中21例患者胸片提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2例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免疫功能均得到重建。结论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患者,以肺部受累多见,常累及多个部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发热、咳嗽、体质量减轻和淋巴结肿大,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洪洲 李太生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23期19-26,59,共9页
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 INIs)已成为国际上艾滋病治疗指南中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首选推荐,是目前抗艾滋病毒治疗的核心药物。越来越多INIs的不断上市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为规范INIs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 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 INIs)已成为国际上艾滋病治疗指南中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首选推荐,是目前抗艾滋病毒治疗的核心药物。越来越多INIs的不断上市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为规范INIs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定了《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此共识是基于国际上最新的相关指南以及我国的INIs临床应用实践来进行编写的。此共识也将根据国内外INIs的临床研究进展、尤其是在"真实世界"中的研究结果来予以定期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整合酶抑制剂 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晗 卢洪洲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电子问卷形式对全国多地的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中抗病毒治疗1年且年龄≥50岁的感染者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自评健康状况及健康行为... 目的探讨老年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电子问卷形式对全国多地的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中抗病毒治疗1年且年龄≥50岁的感染者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自评健康状况及健康行为老年HIV感染者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老年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老年HIV感染者92例,男女比例为3∶1,平均年龄为(60.12±7.71)岁,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07.83±168.07)个/μl、(263.49±183.66)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婚姻状态、是否吸烟及是否锻炼老年HIV感染者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是老年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长的危险因素,锻炼是老年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长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鼓励老年HIV感染者戒烟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对老年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增长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HIV感染者 CD4^(+)T淋巴细胞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老年与中青年HIV感染者的健康状况及行为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晗 卢洪洲 唐琪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5-46,共2页
随着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及用药方案的优化,HIV感染者年龄组成趋于老龄化,新发HIV感染者中5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年龄是预防HIV感染及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2]),为更好应对艾滋病老龄化趋势,需明确老年与中青年... 随着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及用药方案的优化,HIV感染者年龄组成趋于老龄化,新发HIV感染者中5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年龄是预防HIV感染及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2]),为更好应对艾滋病老龄化趋势,需明确老年与中青年HIV感染者在健康状况及行为方面的差异。"艾滋病感染者生活情况与合并用药情况调查研究"是一项以电子问卷形式收集全国多地HIV感染者的社会和健康行为资料的研究,本文筛选其中老年与中青年HIV感染者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老年 中青年 差异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全球HIV感染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詹香明 卢洪洲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356-360,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世界范围蔓延,引发全球医疗卫生资源危机,导致艾滋病(AIDS)的预防和治疗服务减少或中断。多个国家和卫生机构研究指出,HIV感染与COVID-19不良预后结局并非直接相关,而是间接引起HIV感染者医疗资源获取困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世界范围蔓延,引发全球医疗卫生资源危机,导致艾滋病(AIDS)的预防和治疗服务减少或中断。多个国家和卫生机构研究指出,HIV感染与COVID-19不良预后结局并非直接相关,而是间接引起HIV感染者医疗资源获取困难、抗反转录治疗不足、心理健康状态下降,从而造成部分HIV感染者在COVID-19中的感染率、病死率上升,其原因可能与各个国家的防疫政策相关。本文就COVID-19对HIV阳性者感染率和病死率的影响,HIV感染者在COVID-19流行期间的现存问题、建议与对策等进行综述,以期为HIV感染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与实践过程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艾滋病 远程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军 卢洪洲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389-392,共4页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s,ARV)疗效和可及性的改善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逐渐成为一种可控的疾病。HIV感染者因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导致的病死率下降,生存...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s,ARV)疗效和可及性的改善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逐渐成为一种可控的疾病。HIV感染者因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导致的病死率下降,生存周期变长,故老年感染者数量明显增多。与其他感染人群不同,老年HIV感染者存在免疫应答有限、合并症和合并用药风险高等问题,提示在其临床管理方面应有特殊策略,并应重点考虑ARV对老年感染者长期安全的影响。本综述主要介绍老年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面临的临床管理挑战,并结合现今国际临床研究成果,为今后制订相关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老年 合并症 合并用药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原文传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药防融合工作质量标准的探讨
20
作者 金蕾 杨耀芳 +2 位作者 汤阳 宦红梅 沈真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4年第8期881-885,共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层必须面对的挑战,而坚持医疗管理标准化是面对这一挑战的有力武器。笔者依托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防融合工作质量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层必须面对的挑战,而坚持医疗管理标准化是面对这一挑战的有力武器。笔者依托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防融合工作质量标准,以期为推进特殊时期的药防融合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质量标准 药防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