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鸟类种群特征年际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曹牧 汤臣栋 +2 位作者 马强 曹莹 薛建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为了解亚太地区途经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的迁徙鸟类群落变化、种间关系及迁徙机制,对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鸟类群落的年际变化及迁徙物种种群数量种间变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依照《鸟类环志技术规程》记录2005... 【目的】为了解亚太地区途经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的迁徙鸟类群落变化、种间关系及迁徙机制,对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鸟类群落的年际变化及迁徙物种种群数量种间变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依照《鸟类环志技术规程》记录2005—2014年东滩湿地环志鸟类种类和数量,计算各年度内鸟类日均环志数量、物种比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结果】10 a间共环志鸟类3目(鸻形目、鹳形目和鸥形目)8科51种。年环志种类在32~45种间波动,环志鸟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38~2.79,均匀度指数为0.68~0.76。日均环志数量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日均环志59.07只下降到2014年日均环志17.13只。10年间年均环志量均超过环志总数1%的常见种有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黑腹滨鹬(C.alpine)、红颈滨鹬(C.ruficollis)等10种鸻鹬类;对其进行两两种间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14对呈显著正相关,其中5对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环志鸟类迁徙路线上栖息湿地破坏与减少是导致环志鸟类种类和数量变化的主要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志鸟类 鸟类多样性 种间相关性 崇明东滩湿地
原文传递
崇明东滩抛荒鱼塘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晓婷 牛俊英 +3 位作者 罗祖奎 张美 汤臣栋 王天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050-4058,共9页
人工湿地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但针对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影响的研究较少。于2007、2008、2011年对崇明东滩自然抛荒的人工鱼塘水鸟群落展开调查,探究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结构及不同水鸟类群的影响。3a累计观察到... 人工湿地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但针对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影响的研究较少。于2007、2008、2011年对崇明东滩自然抛荒的人工鱼塘水鸟群落展开调查,探究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结构及不同水鸟类群的影响。3a累计观察到水鸟59种12819只,隶属6目12科。其中抛荒前最多,共53种11001只;抛荒第1年22种1673只;抛荒第4年最少,9种145只。鱼塘抛荒后水鸟种类和数量下降剧烈,物种多样性先上升再下降,均匀度逐年上升,优势度先下降再上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群落特征都存在极显著年度差异(P1<0.01;P2<0.01;P3<0.01;P4=0.003;P5<0.01)。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类群水鸟的种类和数量逐年下降趋势明显,且年际差异极显著。即抛荒后的自然演替过程对水鸟群落产生了不利影响。建议采取人工管理措施防止旱化,增加环境异质性,恢复水鸟群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荒鱼塘 自然演替 水鸟群落 崇明东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崇明东滩须浮鸥繁殖期雏鸟生长初步研究及首次雏鸟环志和彩色旗标 被引量:1
3
作者 章克家 钮栋梁 马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7-849,共3页
2005年夏季,对在崇明东滩繁殖孵化的须浮鸥Chlidonias hybrida雏鸟生长进行了研究,发现雏鸟孵化后至具飞行能力之前体重日增重3.52 g,时间为21天。此外,对29只雏鸟进行了国内首次的环志和彩色旗标系放工作。
关键词 须浮鸥 雏鸟 日增重 环志 彩色旗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季崇明东滩盐沼潮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秦海明 汤臣栋 +2 位作者 马强 陈家宽 吴纪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5-381,共7页
大型浮游动物(Macrozooplankton)是指体长介于1 mm和1 cm之间的浮游动物[1]。它们主要以碎屑、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等为食,同时本身又是鱼类、虾蟹类和水鸟等动物的饵料[2,3],在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中间环节,通过... 大型浮游动物(Macrozooplankton)是指体长介于1 mm和1 cm之间的浮游动物[1]。它们主要以碎屑、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等为食,同时本身又是鱼类、虾蟹类和水鸟等动物的饵料[2,3],在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中间环节,通过能量传递联系着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浮游动物 类群组成 时空分布 盐沼 潮沟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雁飞 汤臣栋 +1 位作者 马强 薛建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实施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及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以来,湿地的景观格局和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分析这种变化以为进一步优化景观格局和促进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S技术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崇明... 【目的】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实施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及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以来,湿地的景观格局和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分析这种变化以为进一步优化景观格局和促进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S技术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期间,保护区自然植被的面积逐年减少,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20.91%;各种景观类型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相转化,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转化情况发生了显著改变;保护区域全区的斑块密度增加了66.61%;互花米草和莎草科植物群落的斑块形状趋于规则,而芦苇群落的斑块形状复杂度较高;2011—2015年内,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58上升到1.67。【结论】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景观异质化程度加剧,景观格局由单一化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综合认为,人为因素是引起崇明东滩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且其影响仍在不断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驱动力 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崇明东滩大气湿沉降酸性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滕吉艳 史贵涛 +2 位作者 薛文杰 宋国贤 汤臣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9-653,共5页
对崇明东滩湿地的大气湿沉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样品采集,对其酸性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表现出明显的酸性,pH均值为4.85,16.67%的降水达到强酸性,较强酸性的占19.44%;从各月份pH变化来看,9月份pH值相对较低,1月和... 对崇明东滩湿地的大气湿沉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样品采集,对其酸性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表现出明显的酸性,pH均值为4.85,16.67%的降水达到强酸性,较强酸性的占19.44%;从各月份pH变化来看,9月份pH值相对较低,1月和7月较高,各季节pH值变化规律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降雨pH同降雨量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同风向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风向变化引起的大气颗粒物含量的差异对湿沉降酸性产生明显影响;湿沉降中主要酸性离子NO3-和SO24-平均含量分别为68μmol.l-1和241μmol.l-1,季节变化均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湿沉降中SO24-和NO3-的当量浓度比均值为15.1,H2SO4对酸雨起决定性贡献作用,燃煤排放是湿沉降呈酸性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沉降 酸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袁晓 章克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136,共6页
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 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黑脸琵鹭在东滩偶见,说明该区域不是其重要越冬地.2002年春季黑脸琵鹭以相对较大的集群在东滩活动,而2003年春季则是小种群分批到达并离开.其中经过并停留的黑脸琵鹭达130只左右,说明崇明东滩是该物种在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崇明东滩 迁徙 种群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鸻鹬类迁徙的环志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汤臣栋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2年第1期38-42,共5页
位于长江口的崇明东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一个重要的候鸟迁徙停歇地。保护区的环志工作始于1986年,自2002年,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进行较系统的环志工作。至2010年底,已环志鸻鹬类46种36800余只,其中超过95%的鸟佩带了代表长... 位于长江口的崇明东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一个重要的候鸟迁徙停歇地。保护区的环志工作始于1986年,自2002年,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进行较系统的环志工作。至2010年底,已环志鸻鹬类46种36800余只,其中超过95%的鸟佩带了代表长江口地区标识的黑白色足旗。其中大滨鹬、黑腹滨鹬和翘嘴鹬是崇明东滩环志数量最多的3种鸟类,环志数量分别为10631、3056和2746只。为了便于野外个体识别,保护区于2006年起在环志时尝试使用编码足旗,到2010年,共有9种1758只鸟佩戴了编码足旗。在环志过程中,总计有20种441只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环志鸟被回收。回收鸟中超过一半的鸟为大滨鹬,而且70%的回收鸟是在西北澳洲被环志的,表明崇明东滩与西北澳洲对于迁徙涉禽的保护上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崇明东滩环志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对于了解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涉禽的迁徙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 涉禽 环志 足旗 崇明东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的保育与利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国贤 朱丽莎 钮栋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1-34,共4页
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一处快速演替的潮滩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自然演替明显,是290多种鸟的重要栖息地,达到全球种群数量1%的鸟类有12种。东滩湿地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水上捕捞作业的影响、人工养殖鱼塘的大量萎缩使得... 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一处快速演替的潮滩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自然演替明显,是290多种鸟的重要栖息地,达到全球种群数量1%的鸟类有12种。东滩湿地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水上捕捞作业的影响、人工养殖鱼塘的大量萎缩使得鸟类栖息地不断丧失。崇明东滩湿地的保育从不同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着手,通过对自然生境中互花米草的控制、植被分布的调整、水位的调控、土著作物和底栖动物的培育,增加生物种类和数量,使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更趋健康、人与自然更加和谐、鸟类有效栖息地显著增加、湿地景观异质可视、保护区管理更趋便利,实现了湿地在自然资源、环境教育、观光观鸟、生态保护宣传、科学考察和研究等方面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栖息地 互花米草 保育 东滩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中的重金属 被引量:13
10
作者 史贵涛 陈振楼 +6 位作者 张翠 毕春娟 程晨 滕吉艳 沈军 王东启 许世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97-1805,共9页
对上海市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介质(农田土壤、道路灰尘和蔬菜)中重金属的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重金属的空间结构特征及主要污染来源,揭示了周边环境中重金属对水环境的影响,并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①饮用水... 对上海市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介质(农田土壤、道路灰尘和蔬菜)中重金属的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重金属的空间结构特征及主要污染来源,揭示了周边环境中重金属对水环境的影响,并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①饮用水源地周边各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道路灰尘重金属Cd、Hg、Pb、Cu、Zn、Ni、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0、0.23、148.45、127.52、380.57、63.17、250.38和10.37 mg.kg-1;农田土壤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16、0.33、30.14、30.66、103.79、24.04、65.75和6.31 mg.kg-1;蔬菜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0(Cd)0、.016(Hg)、0.36(Pb)1、2.80(Cu)、61.69(Zn)2、.04(Ni)、2.41(Cr)和0.039 mg.kg-1(As);②通过半方差分析和多元分析,推断人类活动的输入是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的最主要原因,而交通污染则是道路灰尘重金属的主要来源;③蔬菜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表现为:Zn(0.589)>Cu(0.412)>0.102(Ni)>Cd(0.059)>Cr(0.061)>Hg(0.056)>Pb(0.012)>As(0.007),蔬菜中Cd和Zn主要源于根系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其它重金属元素可能主要源于气孔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④周边土壤是水源地沉积物的重要物源,但沉积物与周边环境介质重金属含量不存在显著性相关;⑤重金属生态风险模糊综合评估结果,农田土壤表现为无警-预警,道路灰尘为预警-轻警,蔬菜为预警-轻警,3种环境介质综合评估结果为预警-轻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农田土壤 道路灰尘 蔬菜 饮用水源地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自然与人工修复湿地鸟类种群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曹牧 蒋劭妍 +4 位作者 陈婷媛 陈韡玭 汤臣栋 景晓玮 薛建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20,共8页
【目的】探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在维持鸟类生物多样性上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别,为进一步推进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 【目的】探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在维持鸟类生物多样性上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别,为进一步推进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上各月鸟类观测数量、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种数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并对两种湿地中鸻形目、雁形目鸟类种类、数量及共有的优势种、常见种鸟类进行两两配对的Kendall相关性分析。【结果】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鸟类种群相似度为0. 36,全年鸟类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方面自然湿地低于人工修复湿地。两种湿地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及种类、雁形目鸟类的种类有显著差异(P <0. 05),而鸟类总数量、种类及雁形目鸟类数量无显著差异。在自然湿地中,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占62. 92%);在人工修复湿地中,雁形目鸟类的数量最多(占50. 20%)。在鸟类迁徙过程中,两种湿地的雁形目鸟类变化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鸻形目鸟类无此特征。7种优势种及常见种鸟类的变化中,两种湿地中记录到的雁鸭类存在显著的种内及种间相关性;两种湿地记录到的4种鸻鹬及白鹭的数量变化无显著种内相关性。【结论】人工修复湿地为多种途径东滩自然保护区的水鸟,特别是雁形目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而鸻形目鸟类更偏好栖息于自然湿地,所以除开展人工湿地修复工程外,保障未被破坏的自然湿地不受外界干扰也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 鸟类种群 自然湿地 人工修复湿地 生境差异 鸟类多样性
原文传递
走进鸟类乐园——东滩鸟类保护区
12
作者 冯雪松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第3期68-69,共2页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滩鸟类保护区”),是上海主要的滨海湿地、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春、秋时节,会有大量迁徙中的候鸟,在这里上演有趣的鸟类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崇明岛...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滩鸟类保护区”),是上海主要的滨海湿地、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春、秋时节,会有大量迁徙中的候鸟,在这里上演有趣的鸟类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保护区 候鸟迁徙 滨海湿地 上海崇明东滩 崇明岛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崇明东滩湿地互花米草治理对鸟类及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马强 吴巍 +3 位作者 汤臣栋 钮栋梁 吴纪华 马志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崇明东滩湿地是国际涉禽鸟类和居留繁殖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导致鸟类栖息地的群落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2011年在保护区建成互花米草治理与鸟类栖息地示范区,需要了解示范区与对照区的芦苇(Ph... 【目的】崇明东滩湿地是国际涉禽鸟类和居留繁殖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导致鸟类栖息地的群落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2011年在保护区建成互花米草治理与鸟类栖息地示范区,需要了解示范区与对照区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长状况、鸟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与数量变化,探讨互花米草治理成效以及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在示范区内外分别设置了8个生物多样性监测点和7个对照监测点,对植物群落组成、鸟的种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物种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结果】刈割和清除互花米草的工程成效显著。在示范区内,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鸟的种类与数量均高于对照区,说明互花米草治理可为雁鸭类等重要水鸟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同时,示范区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区。【结论】示范区在完成工程措施后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较之互花米草群落,其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生态服务功能有了明显的恢复,吸引了不同类群的鸟类在此停歇或繁殖,示范区的营造已取得较好成效。今后将重点监测对水鸟种群有重要影响的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更全面评估示范工程对栖息地恢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湿地 鸟类栖息地 芦苇 水鸟种类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崇明东滩南部盐沼植被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丁文慧 姜俊彦 +4 位作者 李秀珍 黄星 李希之 周云轩 汤臣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4-716,共13页
崇明东滩南部滩面高程、土壤盐度在空间上呈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高程整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盐度东北高、西南低,两者共同限制着盐沼植物在空间上的分布。该文围绕崇明东滩南部主要植被类群及其空间分布,探讨了土壤盐度、潮滩高程两... 崇明东滩南部滩面高程、土壤盐度在空间上呈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高程整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盐度东北高、西南低,两者共同限制着盐沼植物在空间上的分布。该文围绕崇明东滩南部主要植被类群及其空间分布,探讨了土壤盐度、潮滩高程两大环境因子与植物种群分布的对应关系。基于2013年夏、秋季植被空间网格采样和空间插值,分析了东滩南部植物的空间分布现状,发现不同植物类群在高程和土壤盐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高程差异:莎草科类群主要分布于高程区间2.93–4.07 m的低潮滩,禾本科主要集中分布在高程3.13–4.31 m的中、高潮滩;盐度差异: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优势种群植被覆盖区表层30 cm的平均土壤盐度为(3.2±0.6)g·kg–1,显著高于其他类群植物分布区的平均土壤盐度(2.0±0.3)g·kg–1(p<0.01)。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兼先锋种——海三棱藨草,分布高程介于2.53–3.97 m,而互花米草能适应海三棱藨草80%的高程区间,两者在高程上存在竞争关系。统计数据显示,研究区域中近90%的海三棱藨草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土壤盐度范围为1.6–4.5 g·kg–1,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能较好地适应该空间内的盐度胁迫,两种植物在此交替出现。但是在高程和土壤盐度的综合作用下,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更好,因此该区的海三棱藨草很可能会被互花米草逐步取代。对各类群植被分布和优势面积的研究发现,海三棱藨草总分布面积为294 hm2,优势群落面积120 hm2,海三棱藨草仅占莎草科植物总优势面积的15.7%,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在6种主要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互花米草、糙叶薹草(Carex scabrifolia)、藨草(Scirpus triqueter)、海三棱藨草)中比重最小,这给保护区内海三棱藨草种群的恢复和保护带来极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盐沼植被 空间分布 潮滩 高程 土壤盐度 海三棱藨草
原文传递
不同互花米草治理措施对植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盛强 黄铭垚 +3 位作者 汤臣栋 钮栋梁 马强 吴纪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90,共12页
治理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保护河口湿地鸟类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崇明东滩比较了"淹水刈割"、"反复刈割"及"化学除草"三种措施对大面积互花米草的治理效果... 治理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保护河口湿地鸟类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崇明东滩比较了"淹水刈割"、"反复刈割"及"化学除草"三种措施对大面积互花米草的治理效果及其对大型底栖动物与土著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复刈割措施对互花米草生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小;使用化学除草剂清除互花米草的效果不明显,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亦不明显;淹水刈割措施能长期有效地清除互花米草,但长期淹水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同时亦对芦苇生长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淹水刈割可能是在河口生态系统治理大面积互花米草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后续管理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小对底栖动物及土著植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盐沼 大型底栖动物 入侵植物 清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人工湿地春季水鸟群落结构及其生境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姚 谢汉宾 +3 位作者 曾伟斌 汤臣栋 钮栋梁 王天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504,共15页
崇明东滩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辽阔的滩涂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然而崇明东滩也是上海促淤圈围重点区域之一,且围垦后滩涂用作多种农业、工业发展,导致当地植物群落和滩涂湿地结构的改变,从而直接... 崇明东滩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辽阔的滩涂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然而崇明东滩也是上海促淤圈围重点区域之一,且围垦后滩涂用作多种农业、工业发展,导致当地植物群落和滩涂湿地结构的改变,从而直接造成了鸟类生物多样性的明显下降,因此东滩湿地保护人员采取了修复和优化的治理措施,但治理同时也将自然滩涂改造成人工湿地。本研究将改造后自然滩涂作为研究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水鸟群落结构及其生境关系的研究区域,并把研究区域分为4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捕鱼港优化区即一期工程(已修复)、鸟类栖息地优化区即二期工程(修复中)、人工鱼蟹塘、耀全农场。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这4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中鸟类群落特征并寻找影响鸟类对生境利用的主要因子,同时考虑修复优化工程的保育功能,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人工湿地进行研究,从而对湿地改造提出科学的建议。由于前期大量研究表明春季鸟类数量和种类较丰富,能够较好地反映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现状。因此从2013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分别对上述4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进行了鸟类及其生境因子调查。此次鸟类调查采用样点法,共统计到水鸟2357只,隶属于6目11科45种,其中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红骨顶(Gallinula chloropus)、金眶鸻(Charadrius dubius)、环颈鸻(C.alexandrinus)、牛背鹭(Bubulcus ibis)、鹤鹬(Tringa erythropus)、林鹬(T.glareola)等25种鸟为优势种。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春季这4类人工湿地水鸟种类、密度、多样性均有显著性差异,一期工程内水鸟的种类、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为最大。对生境因子与鸟类群落特征进行相关分析,根据非参数检验的结果得出裸露浅滩面积、水域面积、生境小岛个数是影响水鸟分布的关键因子,为此对鸟类栖息地优化区的修复及其完善提出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重要驿站 人工湿地 鸟类群落 生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变化:以崇明东滩迁徙停歇地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邹业爱 牛俊英 +4 位作者 汤臣栋 裴恩乐 唐思贤 路珊 王天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00-3307,共8页
崇明东滩湿地是鸻形目水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本文借助Landsat ETM+遥感影像对研究地区2000—2010年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借助FRAGSTATS景观指数对适宜生境的景观特... 崇明东滩湿地是鸻形目水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本文借助Landsat ETM+遥感影像对研究地区2000—2010年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借助FRAGSTATS景观指数对适宜生境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鸻形目水鸟的适宜生境的总面积为10305.52 hm2,仅次于深水区湿地(15918.66 hm2)。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总面积在2000—2006年缓慢增加(从10448.2hm2增加到10696.5 hm2)。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深水区湿地转化而来,而其面积的减少主要被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所取代。与2000年相比,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景观异质性和破碎程度在2010年趋于增加(2000—2006年趋于增加,2006—2010年趋于下降)。在整个景观尺度上,所有湿地的异质性和破碎程度在2000—2006年趋于增加,而在2006—2010年趋于下降。从景观特征来看,研究地区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的质量(生境组成/要素配置、复杂性、连接性和异质性等)在2000—2006年趋于下降,而在2006—2010年趋于增加。本文结果有助于指导湿地修复与营造策略的制定,以更好地实现在长江河口湿地保护迁徙鸻形目水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境变化 生境破碎化 景观指数 遥感 崇明东滩湿地
原文传递
基于CVM的崇明东滩湿地非使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蒋劭妍 曹牧 +3 位作者 汤臣栋 马强 曹莹 薛建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在维持鸟类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和湿地水质及促淤成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非使用价值,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源价值核算、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对崇明东滩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基于条... 【目的】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在维持鸟类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和湿地水质及促淤成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非使用价值,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源价值核算、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对崇明东滩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基于条件价值法(CVM),针对该湿地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保护支付意愿,采用支付卡式问卷进行湿地生态价值调查。【结果】研究共发放问卷490份,回收有效问卷462份,发现受访者为保护崇明东滩湿地环境、维持湿地功能,平均每年愿意支付58.3元,则估算出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为48.75亿元/a。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付意愿与受访者年龄、职业、近3 a旅游次数等因素极显著相关,与教育程度、对崇明东滩湿地的熟悉程度显著相关,与性别、月收入、居住地等因素相关性不显著。最大支付意愿值与受访者性别、教育程度、近3 a旅游次数等因素极显著相关;与年龄、职业、月收入、对崇明湿地了解程度、居住地等的相关性因素不显著。【结论】应加强对崇明东滩湿地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宣传,增强人们对东滩湿地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以有利于东滩湿地非使用价值体现,从而有效开展东滩湿地的建设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使用价值 条件价值评估法 崇明东滩湿地
原文传递
上海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曹莹 汤臣栋 +1 位作者 马强 薛建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对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核算,一方面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崇明县湿地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上海市第2次(2011—2013年)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将崇明县湿地... 【目的】对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核算,一方面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崇明县湿地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上海市第2次(2011—2013年)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将崇明县湿地划分为3类10型;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结合崇明县实际,将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4大类共13项,并估算了崇明县湿地的价值。【结果】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24.13亿元。在各湿地类型中,近海与海岸湿地的服务功能价值最大为5153亿元,其次是人工湿地的服务功能价值为24.74亿元,沼泽湿地的服务价值最小仅为2.61亿元;湿地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调节服务价值(48.25亿元)>支持服务价值(43.81亿元)>供给服务价值(22.57亿元)>文化服务价值(9.50亿元)。【结论】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是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因此,在坚持优先保护的原则下,合理高效利用湿地资源,可提高该县湿地服务总价值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价 上海崇明县
原文传递
国外湿地立法之体例、宗旨与管理体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绘宇 汤臣栋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8-41,共4页
湿地立法在中国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由于湿地概念没有引入国家环境资源法律;生态系统保护理念与法律目标仍在形成之中;现存管理体制与湿地保护的系统性相冲突等等。为了促进中国的湿地管理,需要借鉴国外较先进成熟的湿地立法。尤其... 湿地立法在中国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由于湿地概念没有引入国家环境资源法律;生态系统保护理念与法律目标仍在形成之中;现存管理体制与湿地保护的系统性相冲突等等。为了促进中国的湿地管理,需要借鉴国外较先进成熟的湿地立法。尤其是国外湿地立法的体例、宗旨与管理体制。参考这些方面,对解决中国的湿地保护立法中的问题大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湿地立法 立法体例 宗旨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