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锈钢冶炼渣熔融还原及毒性浸出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毛佳君 陈文彬 +1 位作者 王强 洪新 《上海金属》 CAS 2011年第4期44-47,共4页
通过半工业化试验证实了可以通过铁浴熔融还原工艺快速回收不锈钢冶炼渣中的铬。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得到不锈钢渣的初始成分及物相,熔融还原处理后熔渣中Cr最优收得率达到98.6%,渣中残铬量最低可降至0.063%。... 通过半工业化试验证实了可以通过铁浴熔融还原工艺快速回收不锈钢冶炼渣中的铬。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得到不锈钢渣的初始成分及物相,熔融还原处理后熔渣中Cr最优收得率达到98.6%,渣中残铬量最低可降至0.063%。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了毒性浸出试验,确认了不锈钢冶炼渣经过处理,浸出毒性从0.62 mg/L降低至0.017 86 mg/L,远远低于一般废弃物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冶炼渣 熔融还原 残余铬含量 毒性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冶炼渣铁浴熔融还原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文彬 付辉龙 +1 位作者 毛佳君 洪新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7,共4页
通过10 kg级小型不锈钢冶炼渣熔融还原试验,研究了不锈钢废渣在1 500~1 650℃温度范围内的熔融还原动力学行为,认为还原反应体现在两个阶段:反应初期不锈钢废渣熔解为反应的控速环节;而反应后期界面处的化学反应演变为反应的控速环节... 通过10 kg级小型不锈钢冶炼渣熔融还原试验,研究了不锈钢废渣在1 500~1 650℃温度范围内的熔融还原动力学行为,认为还原反应体现在两个阶段:反应初期不锈钢废渣熔解为反应的控速环节;而反应后期界面处的化学反应演变为反应的控速环节。从整体熔融还原试验上看,不同阶段对炉渣组成有着不同的要求:反应初期需要降低熔渣熔点,能有效促进形成液态渣,以提高不锈钢渣的熔解速度;反应后期需合理调节炉渣流动性以加速熔融还原反应。故可以通过炉渣参数优化以求在保证终渣的残铬达到较高回收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熔融还原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渣 铁浴熔融还原 还原速率 残余铬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企业信息化和CIMS/ERP系统建设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建军 李长荣 洪新 《上海金属》 CAS 2003年第4期24-27,共4页
介绍了企业信息化以及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着重分析了ERP和CIMS系统的异同点和国内外钢铁企业CIMS ERP应用的现状 。
关键词 钢铁企业 企业信息化 CIMS E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冶金熔体中产生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的控制电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铭山 丁伟中 +1 位作者 杨松华 鲁雄刚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2-54,共3页
论述了等离子体的特性以及在冶金熔体中应用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的意义 ,阐述了如何根据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的电路特性和熔体的特殊条件设计产生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的控制电路 ,并用低熔点的熔融金属铅和钢液作为阴极对该电路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 直流辉光 等离子体 熔体 控制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冶炼粉尘预还原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园超 俞晓 +2 位作者 王强 李秋菊 洪新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5-1118,共4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间歇振动式斜直管移动床反应器对不锈钢冶炼粉尘进行预还原,以铁浴终还原炉产生并重整的含H2和CO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气,探索中低温条件下各因素对不锈钢粉尘预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固比0.85L/g、还原气体成分CO0... 采用自主设计的间歇振动式斜直管移动床反应器对不锈钢冶炼粉尘进行预还原,以铁浴终还原炉产生并重整的含H2和CO的混合气体作为还原气,探索中低温条件下各因素对不锈钢粉尘预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固比0.85L/g、还原气体成分CO0~40%(φ)、振动间歇比1:2的优化条件下,预还原率较高,最高可达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冶炼 粉尘 中低温 预还原 振动间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液的固体电解质无污染脱氧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福燊 鲁雄刚 +6 位作者 金从进 周国治 朱立新 胡晓军 李泽亚 王峰 沈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将固体电解质、高温电子导电材料及脱氧剂集为一体,构成脱氧单元,用于钢液的无夹杂污染脱氧研究.实验表明,脱氧体在钢液中的无污染脱氧过程是一个高速、高效的过程,而且脱氧产物和脱氧剂对钢液均不造成污染.
关键词 钢液 固体电解质 脱氧 无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粉末的结构表征: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高温Raman光谱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潘晓燕 马学鸣 +1 位作者 尤静林 朱丽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193,196,共3页
采用沉淀-胶溶-絮凝法,以偏钛酸为反应物,制备出锐钛矿型纳米TiO2 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高温Raman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高温Raman光谱仪对所制备的纳米TiO2从25~1200℃进行了原位Raman光谱研究。温度较低时... 采用沉淀-胶溶-絮凝法,以偏钛酸为反应物,制备出锐钛矿型纳米TiO2 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高温Raman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高温Raman光谱仪对所制备的纳米TiO2从25~1200℃进行了原位Raman光谱研究。温度较低时,锐钛矿相的Raman谱峰明显可见,由于高温下Raman信号减弱,随着温度升高,Raman特征谱峰逐渐减弱以至于全部消失,仅显示出几个宽宽的凸起。同时,高温Raman光谱存在明显的温度效应,因而导致了随温度升高144cm-1和196cm-1谱峰的蓝移,640cm-1谱峰的红移以及谱峰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粉末 结构表征 X射线衍射 透射电镜 RAMAN光谱 锐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液固体电解质脱氧体脱氧时的二次氧化现象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福燊 金从进 +6 位作者 鲁雄刚 周国治 朱立新 胡晓军 李泽亚 王峰 沈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用改进的脱氧体在20 kg密封感应炉内进行钢水脱氧实验,结果表明,脱氧效果明显,仍是一个快速有效的脱氧方法.但由于钢水中没有残存的脱氧剂,钢水的抗氧化能力较低,含氧炉气、高氧炉渣、稳定性差的耐火材料等都有可能成为钢水二次氧化的氧... 用改进的脱氧体在20 kg密封感应炉内进行钢水脱氧实验,结果表明,脱氧效果明显,仍是一个快速有效的脱氧方法.但由于钢水中没有残存的脱氧剂,钢水的抗氧化能力较低,含氧炉气、高氧炉渣、稳定性差的耐火材料等都有可能成为钢水二次氧化的氧源,致使存在明显的回氧现象.在进行脱氧操作时,若不对钢水实现有效封闭,将难以将氧含量降至20×10-6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液 固体电解质 脱氧 无污染 二次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ialon-BN复合材料在钢液中的侵蚀机理 被引量:4
9
作者 甄强 丁伟中 李文超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1-576,共6页
研究了O′-Sialon-BN复合材料在钢液中侵蚀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O′-Sialon-BN侵蚀的主要原因是钢液中的[Mn]与试样晶粒间少量玻璃相中的SiO_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nO-SiO_2-Al_... 研究了O′-Sialon-BN复合材料在钢液中侵蚀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O′-Sialon-BN侵蚀的主要原因是钢液中的[Mn]与试样晶粒间少量玻璃相中的SiO_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nO-SiO_2-Al_2O_3低熔点渣相并溶解;同时,钢液中的[O]与试样中的O′-Sialon反应生成SiO_2和Al_2O_3,产物 SiO_2又被钢液侵蚀掉;但 BN不易与钢液反应.因此,BN晶粒在侵蚀层内壁聚集,逐渐形成较厚的扩散层.阻碍了试样在钢液中侵蚀反应的进行.O′-Sialon-BN复合材料抗钢液侵蚀的动力学分为两段控制:前期由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后期由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ialon-BN 侵蚀机理 热力学 动力学 钢液 连铸 分离环 复合材料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条件下填充床内液体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成善 郑少波 +2 位作者 蒋国昌 肖兴国 王文忠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前高炉条件下,填充床内液体动量传输现象的研究结果或者存在工程应用上的障碍,或者存在模型内容上的缺陷。描述了填充床层对液流的阻力和分散2种作用,从而建立一个新的非稳态模型。经实验数据验证和与其它模型对比分析,建立的模型更... 目前高炉条件下,填充床内液体动量传输现象的研究结果或者存在工程应用上的障碍,或者存在模型内容上的缺陷。描述了填充床层对液流的阻力和分散2种作用,从而建立一个新的非稳态模型。经实验数据验证和与其它模型对比分析,建立的模型更适合对高炉等炼铁工艺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液体动量传输 填充床 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赤铁矿的磁化焙烧—磁选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强 李心林 +1 位作者 李秋菊 洪新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2,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非标管式气氛炉对低品位赤铁矿在中低温下进行预还原,然后在弱磁场下进行磁选。实验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为800℃、还原粒度小于100μm、还原时间30 min、磁选粒度为30μm、磁选强度为150 mT时,经过二次磁选可获得品位61.... 采用自行设计的非标管式气氛炉对低品位赤铁矿在中低温下进行预还原,然后在弱磁场下进行磁选。实验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为800℃、还原粒度小于100μm、还原时间30 min、磁选粒度为30μm、磁选强度为150 mT时,经过二次磁选可获得品位61.13%、回收率76.28%的铁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 磁化焙烧 磁选 中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ialon-BN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甄强 李文超 丁伟中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考察了 O - Sialon- BN复合材料 /普碳钢摩擦副在室温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材料试样的微结构和磨损表面形貌 ,并分析了其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室温干摩擦条件下 ,O - Sialon- BN复合材料 /普碳钢摩... 考察了 O - Sialon- BN复合材料 /普碳钢摩擦副在室温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材料试样的微结构和磨损表面形貌 ,并分析了其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室温干摩擦条件下 ,O - Sialon- BN复合材料 /普碳钢摩擦副的磨合期长达 2 0 min;经过磨合期后摩擦系数稳定在 0 .82左右 ;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O - Sialon- BN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 ,这是其具有良好抗磨性能的重要原因 .在摩擦过程中 ,O - Sialon- BN材料磨损表面形成的铁及其氧化物转移膜起一定的减摩抗磨作用 ,而 O - Sialon- BN复合材料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ialon-BN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磨损机理 连铸 炉底狭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衬产生的氧对真空钢液脱氮的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铭山 丁伟中 鲁雄刚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5,共3页
采用 99.99%氧化镁砂捣打炉衬的 2 0kg真空感应炉 ,研究了超低碳钢熔炼时炉衬产生的氧对真空钢液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钢液中氧含量在 1 2 0× 1 0 - 6 时 ,脱氮的限制性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 ;随炉衬中氧的逸出 ,当钢液中氧含... 采用 99.99%氧化镁砂捣打炉衬的 2 0kg真空感应炉 ,研究了超低碳钢熔炼时炉衬产生的氧对真空钢液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钢液中氧含量在 1 2 0× 1 0 - 6 时 ,脱氮的限制性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 ;随炉衬中氧的逸出 ,当钢液中氧含量在 5 1 0×1 0 - 6 时 ,真空钢液脱氮处于界面化学反应和液相边界层扩散控制的边缘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衬 真空钢液脱氮 动力学 炼钢 超低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车续程分析模型与驱动策略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家新 孙铭山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90,116,共6页
鉴于目前电动车普遍存在续程短的情况 ,首先从车辆的动力系统角度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续程分析数学模型 ,并给出分析过程和分析实例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接着 ,就使用永磁有刷电动机为原动机的车辆 ,分析了在PWM占空比为 10 0 %时最大续... 鉴于目前电动车普遍存在续程短的情况 ,首先从车辆的动力系统角度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续程分析数学模型 ,并给出分析过程和分析实例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接着 ,就使用永磁有刷电动机为原动机的车辆 ,分析了在PWM占空比为 10 0 %时最大续程时系统动力特性。最后 ,利用最优控制理论 ,分析行车策略与续程的关系 ,并得出了若干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深度 PWM占空比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熔体高温Raman光谱定量分析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辉 尤静林 +2 位作者 蒋国昌 侯怀宇 吴永全 《光散射学报》 2004年第2期99-102,共4页
根据Raman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高温Raman光谱定量分析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得出高温Raman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高温Raman光谱 定量分析 硅酸盐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D炉内轴承钢中碳还原渣中CaO的热力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秀娟 郑少波 +4 位作者 洪新 徐建伦 李铮 虞明全 徐明华 《上海金属》 CAS 2005年第2期26-28,32,共4页
铝酸钙是轴承钢中比较常见的点状夹杂 ,它会降低轴承钢的使用寿命。利用Lupis Wagner方法 ,计算了在VD炉冶炼期间碳还原渣中CaO的可能性 ,讨论了真空度和温度等对碳还原渣中CaO影响钢中钙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VD炉中 ,轴承钢中的碳能还... 铝酸钙是轴承钢中比较常见的点状夹杂 ,它会降低轴承钢的使用寿命。利用Lupis Wagner方法 ,计算了在VD炉冶炼期间碳还原渣中CaO的可能性 ,讨论了真空度和温度等对碳还原渣中CaO影响钢中钙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VD炉中 ,轴承钢中的碳能还原渣中的CaO生成 [Ca]从而与钢中Al2 O3 结合生成点状的铝酸钙夹杂。炉渣碱度对钢中Ca含量影响比较大 ,此外提高温度和真空度均可增加钢中的含Ca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炉 轴承钢 碳还原渣 CAO 热力学 点状夹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气非催化氧化系统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柴娜 张捷宇 郑少波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5-40,共6页
为了探索高温焦炉荒煤气(COG)制还原气的实验条件,运用HSC-chemical软件中的最小吉布斯自由能法,对焦炉荒煤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进行了绝热等压热力学计算.研究了荒煤气初始温度、H_2O/COG和O_2/COG比,压力对反应体系平衡组成的影响,... 为了探索高温焦炉荒煤气(COG)制还原气的实验条件,运用HSC-chemical软件中的最小吉布斯自由能法,对焦炉荒煤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进行了绝热等压热力学计算.研究了荒煤气初始温度、H_2O/COG和O_2/COG比,压力对反应体系平衡组成的影响,综合考虑了体系绝热反应温度,有效气体产率,有效转化率,能耗等因素,得出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初始温度600℃,O_2/COG,H_2O/COG分别为0.20,0.186左右,压力为常压或微负压.此时焦炉荒煤气转化率约为99%,绝热反应温度约为955℃,有效气体产率接近90%,平均产H_2约1.54mol/mol,增氢2.55倍.分析了H_2O/COG=0.186,O_2/COG变化时平衡产物的生成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荒煤气 非催化氧化 Gibbs自由能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氧膜用Ag-CuO高温密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晓旸 甄强 +2 位作者 丁伟中 鲁雄刚 秦国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1-1165,共5页
研究了Ag-CuO密封材料在BaCo0.7Fe0.2Nb0.1O3-δ(BCFN)透氧膜材料上的润湿行为。对不同成分Ag-CuO在BCFN透氧膜材料上的润湿角的研究结果表明,CuO的加入根本上改善了Ag的润湿性能;CuO加入量从0增加到4%(摩尔分数)的试验中,润湿角迅速减... 研究了Ag-CuO密封材料在BaCo0.7Fe0.2Nb0.1O3-δ(BCFN)透氧膜材料上的润湿行为。对不同成分Ag-CuO在BCFN透氧膜材料上的润湿角的研究结果表明,CuO的加入根本上改善了Ag的润湿性能;CuO加入量从0增加到4%(摩尔分数)的试验中,润湿角迅速减小,说明少量添加CuO即可明显改善Ag-CuO对BCFN透氧膜的润湿性能。对润湿表面SEM的分析结果表明,当CuO的加入量增加到8%(摩尔分数)以上,析出的CuO会明显侵蚀透氧膜材料。透氧膜管与304不锈钢的封接试验结果证明,密封后透氧膜装置的具有很好的高温气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O BaCo0.7Fe0.2Nb0.1O3-δ 润湿角 侵蚀 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S不锈钢焊接HAZ特征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立新 宋长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74,共4页
TCS不锈钢是一种低铬的经济型铁素体不锈钢,因为热循环的影响焊接HAZ性能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对其焊接HAZ的组织演化以及各区域热循环特征参数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根据测定的参数利用热模拟技术对焊接HAZ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 TCS不锈钢是一种低铬的经济型铁素体不锈钢,因为热循环的影响焊接HAZ性能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对其焊接HAZ的组织演化以及各区域热循环特征参数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根据测定的参数利用热模拟技术对焊接HAZ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接HAZ的组织由单一铁素体基体变成铁素体加马氏体组织,其强度比母材有所提高,屈强比增大。与母材相比,细晶区韧性变化较小,可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虽然混合晶区的韧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不稳定;而粗晶区韧性却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焊接HAZ 热模拟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