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告符号传播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易 蔡嘉清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6-80,共5页
广告符号传播是发掘广告信息的内涵并进行编码解码的公共沟通活动。本文在文化语境的框架下,关注广告传播的文化认同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梳理,解析了广告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廓清了受众对广告符号传播的文化认... 广告符号传播是发掘广告信息的内涵并进行编码解码的公共沟通活动。本文在文化语境的框架下,关注广告传播的文化认同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梳理,解析了广告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廓清了受众对广告符号传播的文化认同产生归属的路径。这项研究不仅有利于强化广告符号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公共沟通活动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传播 文化认同 符号编码 符号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塘古村落的建筑类型与风格 被引量:3
2
作者 祝建刚 胡芬 《美术大观》 2010年第1期177-177,共1页
石塘镇属江西省铅山县。石塘村落总面积54公顷(镇区核心面积0.97公顷),于南唐保太十一年(953)置镇。石塘四面皆山,宋词人辛弃疾晚年曾长期寓居于此。石塘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美名,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
关键词 古村落 建筑类型 风格 明清建筑 铅山县 江西 石塘镇 辛弃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角度思考艺术的价值--读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来洁 《美术大观》 2009年第5期216-216,共1页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是法国当代杰出的思想家和符号学家。他不仅是发起当代结构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欧美文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当代符号学研究方面,他广为人所熟知;在写...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是法国当代杰出的思想家和符号学家。他不仅是发起当代结构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欧美文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当代符号学研究方面,他广为人所熟知;在写作特色上,他“具体分析”的手法,不仅将符号学从语言学领域扩展应用到视觉图像的研究方面,更是将研究进一步深入到对生活的思考中。《符号学原理》是罗兰·巴特符号理论的代表著作之一,主要注重于符号理论的建构。这本书使巴特赢得了当代文学符号学家的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原理》 价值 艺术 代表人物 符号理论 符号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之中看发展--概述中外藏书票不同的风格韵味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志荣 《美术大观》 2009年第5期206-206,共1页
一、藏书票的基本定义 关于藏书票(Book—plate)的定义,在李允经先生编著的《中国藏书票史话》一书中是这样诠释的:“书票是艺术家为藏书主人(包括藏书机构)专门设计并贴在藏书上的专用标志,票面上有国际通用的EXLIBRIS字母及... 一、藏书票的基本定义 关于藏书票(Book—plate)的定义,在李允经先生编著的《中国藏书票史话》一书中是这样诠释的:“书票是艺术家为藏书主人(包括藏书机构)专门设计并贴在藏书上的专用标志,票面上有国际通用的EXLIBRIS字母及票主的名字。”它的尺寸规格一般是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绘制,并标注版种和印刷量。它的制作手法灵活,属于袖珍版画,并享有“书中宝石”、“纸上珍珠”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藏书票史话》 韵味 风格 中外 基本定义 专用标志 藏书机构 国际通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剪影介入雕塑--剪影艺术在雕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磊 《美术大观》 2009年第2期62-63,共2页
剪影(Silhouette)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剪影的最初产生,据说是17世纪欧洲皇室宫廷御用艺术品之一,宫廷艺术家除了用绘画等手法记录皇族们的容貌之外,还创造了剪影以满足他们的要求。20世纪以后,艺术家们在探索... 剪影(Silhouette)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剪影的最初产生,据说是17世纪欧洲皇室宫廷御用艺术品之一,宫廷艺术家除了用绘画等手法记录皇族们的容貌之外,还创造了剪影以满足他们的要求。20世纪以后,艺术家们在探索新材料,寻找新的表现形式时,有些雕塑作品开始强调单纯的平面感,追求轮廓和剪影效果,侧重于对雕塑本身空间和其周围空间的探索和研究,使剪影艺术逐渐走入雕塑领域,给剪影这种艺术形式赋予了新的意义,不仅使剪影从平面走向立体,而且色彩也变得丰富起来。直到今天,剪影艺术以其特有的美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仍受到各学科艺术家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式 雕塑作品 应用 艺术家 17世纪 艺术魅力 美学价值 艺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贴”与“设计”共存——对壁画与建筑环境和谐性的思考
6
作者 沈唯 《美术向导》 2007年第1期63-64,共2页
壁画与建筑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和谐是壁画创作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城市建筑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环境较之以前更为多样、更为复杂.所以对壁画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能使壁画与建筑环境相和谐呢?有两点是... 壁画与建筑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和谐是壁画创作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城市建筑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环境较之以前更为多样、更为复杂.所以对壁画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能使壁画与建筑环境相和谐呢?有两点是很重要的:第一.壁画创作既要“拼贴”.也要“设计”。壁画创作的思维方式应同时具备类似“拼贴匠”的感性思维与类似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理性思维.在壁画上的表现是既富有艺术性又富有设计感。第二,“拼贴”与“设计”在壁画创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做到“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创作 建筑环境 和谐性 设计 拼贴 共存 城市建筑 理性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