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类分流后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及其对策研究——以上海大学为例 |
许静
杨秀君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18 |
9
|
|
2
|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姜艳
|
《科教文汇》
|
2008 |
3
|
|
3
|
团体辅导在朋辈心理工作室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
许静
杨秀君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
2016 |
8
|
|
4
|
大学生职业辅导理论概述 |
雷开春
|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
2006 |
6
|
|
5
|
大学生生涯辅导课程设计与实施 |
赵小青
|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
2007 |
6
|
|
6
|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市虹口区社区矫正工作为例 |
许静
杨秀君
|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21 |
1
|
|
7
|
医教结合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融通模式——以上海高校为例 |
季文泽
汤琳夏
吴庆涛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20 |
10
|
|
8
|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伦理困境的质性研究 |
朱艳
丁敬耘
顾华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5
|
|
9
|
大学生应对量表的初步编制 |
张敏
雷开春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10
|
中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研究 |
张敏
雷开春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1
|
大一新生抗逆力团体辅导的实证研究 |
许静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9
|
|
12
|
我国品德心理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 |
倪伟
|
《心理学动态》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13
|
ToMM-SP模型:对儿童心理理论的核心机制之解读 |
倪伟
熊哲宏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4
|
高校社区管理员心理健康观研究 |
许静
杨秀君
|
《教育文化论坛》
|
2017 |
1
|
|
15
|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与定向 |
倪伟
|
《滁州学院学报》
|
2006 |
5
|
|
16
|
从军营到校园:退伍复学大学生生命历程研究 |
朱艳
范明林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
2020 |
10
|
|
17
|
基于家长视角的高校家校协同心理育人调研报告 |
许静
杨秀君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2
|
|
18
|
基于积极心理学探讨班主任幸福感的提升 |
姜晓琳
王鹏
|
《科教文汇》
|
2016 |
1
|
|
19
|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
季文泽
汤琳夏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19 |
17
|
|
20
|
基于前景理论的高校学生心理激励的实验研究 |
季文泽
|
《科教文汇》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