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诊断及分型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秋枫 王嵩 +1 位作者 耿道颖 杨蓊勃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分型及应用价值。方法:70例臂丛损伤患者(59例手术,11例经临床随访)术前行MR检查,将术中所见、肌电图及随访结果与MRI结果比较。结果:47例节前损伤患者的196对受损神经根中MR检出176对,准确度、敏感度...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分型及应用价值。方法:70例臂丛损伤患者(59例手术,11例经临床随访)术前行MR检查,将术中所见、肌电图及随访结果与MRI结果比较。结果:47例节前损伤患者的196对受损神经根中MR检出176对,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9.1%、89.8%、84.8%。节前损伤征象:①椎管内神经根消失161对;②前后根增粗、僵硬,无法连续追踪至椎间孔处20对;③椎管内脑脊液囊性聚集,假性脊膜膨出96对;④神经根袖形态异常54对;⑤脊髓变形移位79节段;⑥椎间孔区瘢痕形成11对;⑦脊髓损伤5例;⑧椎旁肌肉信号异常42例。节后损伤表现:①神经走行自然,结构及信号与健侧一致2例;②神经连续、走行自然、增粗、信号增高18例;③神经连续、走行僵硬、结构紊乱19例;④神经断裂,断端分离2例;⑤神经断裂,断端假性神经瘤形成2例。臂丛损伤M R表现分型:正常表现型、神经变性水肿型、神经瘢痕纤维化型、神经断裂型、神经根性撕脱伤、混合型。结论:MRI能对臂丛损伤做出准确的诊断,对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改善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评价^(18)F-FDG PET/CT肿瘤显像误诊现象 被引量:7
2
作者 黄钢 赵军 +1 位作者 刘建军 陈星荣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0,共2页
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证实,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明确的临床价值,与CT和MRI比较具有更高的诊断正确性。在部分欧美国家,其对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分期应用已列入医疗保险支付... 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证实,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明确的临床价值,与CT和MRI比较具有更高的诊断正确性。在部分欧美国家,其对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分期应用已列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显像 ^18F-FDG 误诊现象 肿瘤显像 恶性肿瘤诊断 临床实践 临床价值 预后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延焱 吴晓琰 +2 位作者 朱珍 施小梅 耿道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利用MRS技术研究影像学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PSD组30例,符合DSMIV抑郁症状学、严重程度和病程标准。正常老年对照组20例。给予颅MRI、MRS检查。PSD组给予帕罗西汀(20~40)mg·qd。半年后随访颅MRI、MRS。结果PSD组... 目的利用MRS技术研究影像学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PSD组30例,符合DSMIV抑郁症状学、严重程度和病程标准。正常老年对照组20例。给予颅MRI、MRS检查。PSD组给予帕罗西汀(20~40)mg·qd。半年后随访颅MRI、MRS。结果PSD组患者双侧颞叶、丘脑NAA/Cr比值、Cho/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PSD组双侧Cho/Cr比值呈不对称性,左侧大于右侧(P<001)。PSD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左右颞叶Cho/Cr比值存在相关性(r左=0454,P=0012;r右=0373,P=0042)。PSD组患者在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后其双侧颞叶、丘脑NAA/Cr比值、Cho/Cr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相关分析发现HAMD各因子分及总评分下降的程度与双侧颞叶、丘脑NAA/Cr、Cho/Cr比值下降程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同时行MRI、MRS检查,测定双侧颞叶、丘脑Cho/Cr比值可以帮助早期判别P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状 核磁波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语言功能康复的脑功能性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黎元 冯晓源 +4 位作者 沈天真 陈怡平 Paul M.Matthews 汤伟军 蒋胜洪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应用非损伤性的fMRI方法,研究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损伤机制和恢复机制。材料和方法:患者女,37岁,右利手,受教育5年,工人,突发语言障碍来我院就诊,经CT、MRI检查发现右侧基底节区及左额顶叶脑梗死,收入院治疗。实验材料选用6组36对... 目的:应用非损伤性的fMRI方法,研究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损伤机制和恢复机制。材料和方法:患者女,37岁,右利手,受教育5年,工人,突发语言障碍来我院就诊,经CT、MRI检查发现右侧基底节区及左额顶叶脑梗死,收入院治疗。实验材料选用6组36对由双字名词,患者大声朗读并行词意判断。结果:损伤时,患者语言功能障碍,左侧半球语言功能区活动减弱,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左侧半球语言功能区活动恢复;损伤时,患者语言功能障碍,右侧半球语言功能区活动增加,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右侧半球语言功能区活动减弱或消失。结论;fMRI是一种客观、敏感、可量化的研究脑卒中后语言功能康复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语言功能 功能性磁共振 失语 恢复机制 损伤机制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郑远洪 张兆祥 +2 位作者 金中高 祝跃明 姚振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6-788,共3页
表皮样囊肿发生于颅骨较为少见,本文收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表皮样囊肿,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颅骨 表皮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磁共振静脉成像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歌军 冯晓源 耿道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静脉系统检查 ,特别是用来评价静脉窦血栓形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脑MRV描述正常颅内静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作用 ,评价它在诊断硬脑膜窦血栓形成过程中潜在的误诊因素。材料和方法 :对79例常规磁... 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静脉系统检查 ,特别是用来评价静脉窦血栓形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脑MRV描述正常颅内静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作用 ,评价它在诊断硬脑膜窦血栓形成过程中潜在的误诊因素。材料和方法 :对79例常规磁共振表现正常的MRV图像进行分析 ,观察硬脑膜窦和主要静脉的表现和缺失情况。其中7例志愿者接受了MRV和3DPCMRA两种方法检查。结果 :上矢状窦、直窦、Galen静脉和大脑内静脉显示率为100 % ,枕窦显示率为10 % ,基底静脉显示率为92 %。横窦血流间隙显示率约为34 % ,均出现在非优势侧横窦 ,优势侧横窦没有出现流动间隙。结论 :MRV是有效的评价颅内静脉系统方法。常规MR表现正常者中有34 %可以发现横窦流动间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硬脑膜窦 颅内静脉系统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何淑玲 梁晓超 冯晓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7月经诊断为PEA的完整资料。主要分析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情况。结果肿块位于乙状结肠旁10例,回盲部旁6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2例...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7月经诊断为PEA的完整资料。主要分析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情况。结果肿块位于乙状结肠旁10例,回盲部旁6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2例,结肠肝曲旁1例。肿块呈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小1.0cm×1.1cm^2.8cm×3.2cm,平均2.1cm×2.4cm。CT表现早期3例,脂肪肿块内有云絮状高密度,边缘较薄环壁,增强后环壁轻度强化,肿块内絮状、条索状强化。进展期12例,肿块内高低混杂密度,环壁较厚,边缘清楚,环壁中等强化。恢复期6例,肿块缩小,形态不规则,壁变薄,环壁轻度强化。12例进展期中,周围系膜肿胀12例,附近结肠壁轻度增厚5例,小肠袢受压2例,周围淋巴结肿大4例。21例PEA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影像学检查,并随访病变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对PEA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原发性肠脂垂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DCE-MRI血流动力学与病理学对照 被引量:12
8
作者 尹波 刘莉 +1 位作者 邹丽萍 耿道颖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6例,新辅助化疗前后进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血流半定量参数...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6例,新辅助化疗前后进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血流半定量参数在化疗前后变化;化疗后残留病灶的TIC类型与病理学评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前早期强化参数Efirst、Vfirst、Ee、Ve等的均值大于化疗后的残留病灶的早期强化参数(P<0.05);化疗前峰值强化参数Emax、Vmax、Slopemax等参数的均值大于化疗后残留病灶的均值,化疗前Tmax的均值小于化疗后的均值(P<0.05);新辅助化疗前流出参数Ewash、Vwash的值高于化疗后的残留病灶的流出参数(P<0.05)。新辅助化疗后22例患者TIC从Ⅲ/Ⅱ型转变为Ⅱ/Ⅰ型,3例保持不变,1例从Ⅱ型转变为Ⅲ型。新辅助化疗前后的TIC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P=0.00<0.05)。不同病理反应类型与TIC类型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半定量增强参数显著降低,TIC类型具有由流出型向流入型转变的趋势。残留病灶TIC类型与病理学反应之间具有相关性,可能和患者预后之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冬 冯晓源 +2 位作者 汪颖 邹利光 文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央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中央神经细胞瘤10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特征,10例患者均接受MR I平扫及增强。其中4例有CT平扫资料。结果10例中,男性4例,女性6例。3例局限于左侧侧... 目的探讨中央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中央神经细胞瘤10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特征,10例患者均接受MR I平扫及增强。其中4例有CT平扫资料。结果10例中,男性4例,女性6例。3例局限于左侧侧脑室,3例局限于右侧侧脑室,4例累及双侧侧脑室。肿瘤的生长与透明隔关系密切。肿瘤于MR I T1W I表现为稍低或等信号,T2W I或FLAIR表现为稍高或等信号,信号不均匀。CT显示钙化常见。增强扫描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中央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有一定的特征性,当MR I表现为肿瘤以透明隔为中心对称生长,或以宽基底附着于透明隔向一侧侧脑室生长,结合患者年龄,应考虑中央神经细胞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中央神经细胞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MRI诊断 被引量:5
10
作者 初曙光 李振新 冯晓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脑组织也可出现病灶,但其MRI表现与经典的多发性硬化有所不同。常规MRI可以发现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病灶。MRI新技术中以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磁化传递成像的研究较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林友 黎元 邵阳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56-257,共2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CT检查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明确临床体征 75例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相应椎间孔神经根处注射由得宝松、维生素B1 2 和利多卡因组成混合药液 ,使药液分布到...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CT检查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明确临床体征 75例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相应椎间孔神经根处注射由得宝松、维生素B1 2 和利多卡因组成混合药液 ,使药液分布到椎管内硬膜外。结果 CT引导穿刺注药成功率达 1 0 0 % ,术后 2周观察 ,6 9.3%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2 3.0 %患者需要第 2次手术后症状才能改善 ,9.3%患者治疗无效 ,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 CT引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且无并发症的新疗法 ,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 介入放射 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损伤状态的脊柱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元 黄祥龙 +3 位作者 沈天真 胡宙 洪水棕 梅海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73-376,共4页
自的 通过对模拟椎间盘损伤状态的脊柱稳定性研究,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方法 采用新鲜人体脊柱腰骶段标本。按不同的正常脊柱标本和模拟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脊柱标本,分步进行加载,分别测定两坐标系间相对... 自的 通过对模拟椎间盘损伤状态的脊柱稳定性研究,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方法 采用新鲜人体脊柱腰骶段标本。按不同的正常脊柱标本和模拟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脊柱标本,分步进行加载,分别测定两坐标系间相对位移和转角。结果 绘制载荷-转角位移曲线,计算平均柔度系数和标化的平均柔度系数,发现椎间盘损伤状态下脊柱的抗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而言,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是一种能较好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切割术 脊柱稳定性 生物力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思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慎茂 张晓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为该病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其微创的理念、较好的疗效得到认可。由于进行该类治疗的医师学科分散,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造成治疗指征有偏差。为了使其健康发展,需要重视治疗指征,综合各学科最新知识...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为该病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其微创的理念、较好的疗效得到认可。由于进行该类治疗的医师学科分散,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造成治疗指征有偏差。为了使其健康发展,需要重视治疗指征,综合各学科最新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特别要以脑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为主,规范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郁欣 耿道颖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9-931,共3页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多发性硬化 中枢神经系统 扩散加权成像 脱髓鞘性疾病 形态学改变 MRI表现 脱髓鞘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冬 邹利光 冯晓源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68-770,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肿瘤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医学图像库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翔 钟国康 施振威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6年第1期40-41,43,共3页
关键词 医学图像库 计算机网络 医学影像数据 数字化医疗设备 临床医学诊断 计算机技术 图像处理 网络应用 网络服务 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脑肌病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春兵 周碧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7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线粒体脑肌病的MRI临床表现,探讨其在确诊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华山医院从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接收的经过临床检查和病理证实的患有线粒体脑肌病的病患共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所有病患都进行了常规颅脑MRI检查,另外8... 目的:研究分析线粒体脑肌病的MRI临床表现,探讨其在确诊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华山医院从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接收的经过临床检查和病理证实的患有线粒体脑肌病的病患共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所有病患都进行了常规颅脑MRI检查,另外8例病患外加磁共振灌注成像,10例外加磁共振波谱检查。结果:26例患者的头颅进行常规MRI检查结果均表现异常,病灶检出率是100%,其中MRI表现特征主要分为3大类:(1)26例患者中有20例大脑半球呈现单侧或双侧病灶,均体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大多涉及范围顶、颞、深部灰质核团和枕叶皮层。(2)12例患者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脑萎缩现象,5例病灶呈现对称性,7例不对成。且伴有多发性,具有迁移的特性和不同于血管分布区的特点。详细检查呈水印状,分析很大部分是由脑组织层状坏死引起的。(3)6例进行头部常规扫描的结果显示仅有轻度脑萎缩。DWI及FLAIR序列会更有效的明确显示出隐藏的病灶,8例患者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均表现为高灌注,10例进行磁共振波谱检查显示为无异常信号的脑区、病变区或者在脑室系统中可见有特征明显的乳酸峰。结论:线粒体脑肌病的颅脑MRI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征性,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对于诊断、鉴别线粒体脑肌病以及对该病引起的代谢物改变等检验很有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磁共振波谱 MRI表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透明隔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一例
18
作者 夏建国 杨维柘 +2 位作者 申爱强 田为中 刘含秋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5年第5期434-435,共2页
病例资料 男,1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痛,偶伴恶心。近期头痛频率增加并伴呕吐两次。查体无异常。头部MRI示双侧侧脑室近孟氏孔区不规则囊实性占位,大小约7.9 cm×5.3 cm,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可... 病例资料 男,1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痛,偶伴恶心。近期头痛频率增加并伴呕吐两次。查体无异常。头部MRI示双侧侧脑室近孟氏孔区不规则囊实性占位,大小约7.9 cm×5.3 cm,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可见实性部分不规则强化,病灶部分囊变区突向脑室外生长(图1~6),考虑室管膜瘤可能大,胶质瘤不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胶质瘤 神经节细胞 不规则强化 发作性头痛 实性部分 实性占位 透明隔 混杂信号 室管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牙早接触状态紧咬的脑激活区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郁春华 汤伟军 张富强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比较前、后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脑皮层定位的差异。方法:选择15名志愿者,在其口内前、后牙上预置人工咬合高点,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分别获取其在前牙和后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的脑扫描图,结果用SPM2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牙、后牙... 目的:比较前、后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脑皮层定位的差异。方法:选择15名志愿者,在其口内前、后牙上预置人工咬合高点,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分别获取其在前牙和后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的脑扫描图,结果用SPM2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牙、后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前者强于后者的皮层激活区包括:前运动区(左侧BA8/右侧BA6,8)、前额叶皮层(左侧BA11/右侧BA9,10,11)、枕叶皮层(左侧BA17/右侧BA19)、扣带回(左侧BA23,24,29,30/右侧BA23,29,30,31)等;后者显著强于前者的皮层激活区包括:中央后回S1区、中央前回M1区、顶叶皮层(左侧BA7/右侧BA5)、前额叶皮层(左侧BA9,46,47/右侧BA46,47)、岛叶、扣带回(左侧BA31,32/右侧BA24)等。结论:前、后牙区早接触紧咬时皮层激活区的定位是不同的,中央后回S1区、中央前回M1区差异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接触 大脑皮层 功能性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骨母细胞瘤一例
20
作者 杨燕 姚振威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5期588-589,共2页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肿瘤,发生率仅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1],最好发生于椎体附件,其次为四肢长管状骨、手足短管状骨,发生在颅骨者极为罕见。笔者收集一例颅骨骨母细胞瘤病例,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15岁,因双...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肿瘤,发生率仅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1],最好发生于椎体附件,其次为四肢长管状骨、手足短管状骨,发生在颅骨者极为罕见。笔者收集一例颅骨骨母细胞瘤病例,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15岁,因双眼复视伴头痛一月余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