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清汉 陈德松 +3 位作者 方有生 苑壮 张明生 马希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 探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方法。 方法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4月对 32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进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术时年龄 3个月~ 2岁 ,平均 10个月 ,6个月以内 19例 ,大于 6个月 13例。手术方法 :臂丛... 目的 探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方法。 方法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4月对 32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进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术时年龄 3个月~ 2岁 ,平均 10个月 ,6个月以内 19例 ,大于 6个月 13例。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松解 12例 ,臂丛神经瘤切除端端缝合或神经桥接移植 7例 ,膈神经移植于上干前股或肌皮神经 7例 ,肋间神经移植于肌皮神经 (经神经移植 ) 6例。神经松解及神经吻合均应用显微器械操作 ,用 7/ 0或 9/ 0无损伤缝合线缝合。 结果 术后 30例患儿获随访 1~ 3年 5个月 ,平均 1.9年。疗效评定标准 :肱二头肌肌力达 4级以上为优 14例 ;3级者为良 9例 ;2级以下者为差或无效 7例。优良率为 76 .7% ,其中年龄小于 6个月的 19例为 84 .2 % (16 / 19) ;大于 6个月的 11例为 6 3.6 % (7/ 11)。 结论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 ,出生后 3~ 6个月无明显屈肘功能恢复者即应行显微手术治疗 ,神经松解和神经吻合效果优于神经移植术 ,根据术中探查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术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早期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例臂丛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长虹 劳杰 +1 位作者 卢和平 孙贤德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瘤显微手术的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6例臂丛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臂丛上干11例,中干10例,内侧束2例,外侧束1例,C5-71例,C6-71例,均实行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结果 26例患者...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瘤显微手术的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6例臂丛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臂丛上干11例,中干10例,内侧束2例,外侧束1例,C5-71例,C6-71例,均实行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结果 26例患者臂丛神经鞘瘤均完整切除,术后无臂丛神经受损表现。病理提示Antoni A型18例,Antoni B型8例。随访6个月到10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臂丛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应尽量避开神经纤维,保护好神经干,逐层剥离包膜,将瘤体完整切除,多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凯 陶崇玉 +1 位作者 王军 刘强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神经吻合 神经松解 神经移植 神经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伤内窥镜诊治手部内生软骨瘤 被引量:1
4
作者 史其林 官士兵 +2 位作者 余学东 孙贵新 顾玉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z1期73-75,共3页
目的 介绍微创伤内窥镜治疗手指骨内生软骨瘤的手术方法和经验。 方法 利用直径2 7mm关节镜、小刮勺、电动刨削器、克氏针 ,在手指及掌骨背部尺桡侧皮肤各 ( 2~ 3 )mm切口 ,骨皮质克氏针钻孔开窗 ,小刮勺刮除骨肿瘤后造成腔隙 ,镜... 目的 介绍微创伤内窥镜治疗手指骨内生软骨瘤的手术方法和经验。 方法 利用直径2 7mm关节镜、小刮勺、电动刨削器、克氏针 ,在手指及掌骨背部尺桡侧皮肤各 ( 2~ 3 )mm切口 ,骨皮质克氏针钻孔开窗 ,小刮勺刮除骨肿瘤后造成腔隙 ,镜视下刨削器彻底清除肿瘤组织 ,不作骨移植 ,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 结果 术后随访 ( 6~ 18)个月 ,平均 10 5个月 ,X线片示肿瘤组织被彻底清除 ,可见新生骨形成 ,骨内肿瘤腔隙明显缩小 ,1年时瘤腔基本消失 ,无骨折、复发及其它并发症。 结论 手术方法简单 ,创伤小 ,不需移植骨 ,术后不需外固定 ,镜视下能将肿瘤组织扩大而彻底刮除 ,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内生软骨瘤 内窥镜刮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徐建广 屠永全 +1 位作者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 研究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影响。 方法 选用 SD大鼠 16只 ,建立双侧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 ,电刺激右侧腓肠肌为实验侧 ,左侧不作电刺激为对照侧 ,术后 2、4周分别观察肌肉的组织学 ,超微结构 ,纤颤电位波幅... 目的 研究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影响。 方法 选用 SD大鼠 16只 ,建立双侧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 ,电刺激右侧腓肠肌为实验侧 ,左侧不作电刺激为对照侧 ,术后 2、4周分别观察肌肉的组织学 ,超微结构 ,纤颤电位波幅及 Na+ - K+ - ATP酶和 Ca2 + - ATP酶活性变化。 结果 实验侧术后 2、4周肢体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较对照侧下降速度明显减慢 ;电刺激能延缓肌细胞的线粒体 ,肌质网退变 ,但对肌肉纤颤电位波幅无明显影响 ;实验侧术后 2、4周 Na+ - K+ - ATP酶活性下降速度比对照侧分别慢 15 .5 9%和 2 7.38% ;实验侧术后 2、4周 Ca2 + -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较对照侧分别慢 4 .83%和 2 1.6 4 %。 结论 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组织学、电生理及酶组织化学的各项指标均有保护作用 ,是延缓肌肉萎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失神经 骨骼肌萎缩 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萎缩 防治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附69例报告 被引量:16
6
作者 史其林 孙贵新 +2 位作者 王金武 顾玉东 杨素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31-333,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内镜下Okutsu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 (ECTR)。解除其对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技巧及疗效。 方法 局部麻醉 ,不使用驱血带 ,皮肤 1cm切口 ,应用USESYSTEM (UniversalSubcutaneousEndoscopicSystem)电视光源录像系统 ,在内...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内镜下Okutsu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 (ECTR)。解除其对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技巧及疗效。 方法 局部麻醉 ,不使用驱血带 ,皮肤 1cm切口 ,应用USESYSTEM (UniversalSubcutaneousEndoscopicSystem)电视光源录像系统 ,在内镜下切断腕管横韧带 ,据Kelly标准评定术后疗效。术后 1、3、12月进行随访。 结果 临床应用 12 6例 149腕 ,手术时间平均 10分钟 ,出血少 ,术后随访 6 9例 78腕 ,优 5 4例 ;良 19例 ;一般 3例 ;差 2例 ,其中 1例发生术后正中神经粘连 ,行2次手术。 结论 与常规手术相比 ,皮肤切口小 ,组织创伤轻 ,手术时间短 ,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 ,不残留手术瘢痕。在微创伤条件下 ,能与常规手术取得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内镜 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 局部麻醉 正中神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诊断及分型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秋枫 王嵩 +1 位作者 耿道颖 杨蓊勃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分型及应用价值。方法:70例臂丛损伤患者(59例手术,11例经临床随访)术前行MR检查,将术中所见、肌电图及随访结果与MRI结果比较。结果:47例节前损伤患者的196对受损神经根中MR检出176对,准确度、敏感度...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分型及应用价值。方法:70例臂丛损伤患者(59例手术,11例经临床随访)术前行MR检查,将术中所见、肌电图及随访结果与MRI结果比较。结果:47例节前损伤患者的196对受损神经根中MR检出176对,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9.1%、89.8%、84.8%。节前损伤征象:①椎管内神经根消失161对;②前后根增粗、僵硬,无法连续追踪至椎间孔处20对;③椎管内脑脊液囊性聚集,假性脊膜膨出96对;④神经根袖形态异常54对;⑤脊髓变形移位79节段;⑥椎间孔区瘢痕形成11对;⑦脊髓损伤5例;⑧椎旁肌肉信号异常42例。节后损伤表现:①神经走行自然,结构及信号与健侧一致2例;②神经连续、走行自然、增粗、信号增高18例;③神经连续、走行僵硬、结构紊乱19例;④神经断裂,断端分离2例;⑤神经断裂,断端假性神经瘤形成2例。臂丛损伤M R表现分型:正常表现型、神经变性水肿型、神经瘢痕纤维化型、神经断裂型、神经根性撕脱伤、混合型。结论:MRI能对臂丛损伤做出准确的诊断,对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改善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路单点法选择性臂丛阻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车薛华 徐建光 +1 位作者 梁伟民 刘志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6-558,共3页
目的 评价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阻滞在手部和前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拟行手部或前臂手术的病人施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腋路臂丛阻滞。根据手术范围选择相应的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利... 目的 评价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阻滞在手部和前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拟行手部或前臂手术的病人施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腋路臂丛阻滞。根据手术范围选择相应的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利用PNS定位进行单点法阻滞,所有病人根据PNS定位的具体神经被分为正中神经组(n=14)、尺神经组(n=16)和桡神经组(n=9),分别于阻滞后5、10、20、30 min评价上肢7支感觉神经的阻滞情况并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 PNS引导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达94.9%,该入路对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效果较好。3组病人的资料显示:桡神经组的疗效明显差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适用于手部和前臂手术的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定位正中神经、尺神经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路 单点法 选择性臂丛阻滞 外周神经刺激器 手部手术 前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小切口切取前臂部尺神经移位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官士兵 史其林 +1 位作者 孙贵新 顾玉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 研究前臂部尺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 ,为内镜下小切口切取前臂部尺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提供依据。 方法 以 6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为对象 ,解剖前臂部尺神经及周围的毗邻结构 ,观察、测量及定位周围... 目的 研究前臂部尺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 ,为内镜下小切口切取前臂部尺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提供依据。 方法 以 6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为对象 ,解剖前臂部尺神经及周围的毗邻结构 ,观察、测量及定位周围相关组织结构 ,设计入路及操作方法 ,并在 6侧新鲜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 结果 尺神经在前臂部除肱骨内上髁下部穿经尺侧腕屈肌、远侧手背支穿尺侧腕屈肌和尺骨之间外 ,其他部分均行于肌间隙中 ,不再交叉穿经组织 ,与尺动脉伴行直至豆状骨水平 ,始终位于动脉的尺侧 ,与周围毗邻结构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相隔 ,易于分离。 6次模拟手术均获成功。 结论 前臂部尺神经解剖较恒定 ,行径中不与重要结构交叉 ,在豌豆骨上方和肱骨内上髁下方分别 3~ 5cm处取 1~2cm切口 ,直视下处理两处与肌肉交叉及主要分支后 ,其余部分与周围毗邻结构之间易于分离 ,故内镜下切取前臂部尺神经移位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前臂部 尺神经 解剖学 临床意义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改变与交感神经功能状态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金武 侯春林 +3 位作者 陈爱民 王诗波 陈德松 顾玉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研究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变化与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38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和交感神经功能状况进行临床检查与分析 ,同时对臂丛神经、膈神经和副神经损伤情况... 目的 :研究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变化与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38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和交感神经功能状况进行临床检查与分析 ,同时对臂丛神经、膈神经和副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电生理学检测。结果 :38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中 ,19例伴有交感神经损伤 ,13例面部感觉减退。交感神经功能减退的 19例患者中 ,12例伴有面部感觉减退 ( 6 3.2 % ) ;面部感觉减退的 13例患者中 ,12例伴有交感神经功能减退 ( 92 .3%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受伤短期内 ,可有患侧头面部交感神经功能和面部感觉减退 ,一段时期以后 ,患侧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可随交感神经症状的消失而逐渐恢复。结论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常伴有颈部交感神经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根性撕脱伤 三叉神经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侧区淋巴结活检致副神经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旭 庞锡琴 +3 位作者 邵擎东 江伦发 魏延云 陈德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30-430,共1页
关键词 颈外侧区 淋巴结活检 副神经损伤 治疗 肌电图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在手外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62
12
作者 顾玉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杂志社总编辑庞水发教授希望我就显微外科在手外科领域里的应用与发展谈谈个人的看法,借此机会与全国同道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今后发展方向与任务。
关键词 显微外科 外科领域 杂志社 总编辑
原文传递
小斜角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望平 方有生 陈德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研究小斜角肌的解剖学特点,为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具64侧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于头戴式2.5倍放大镜下,对小斜角肌的起止点,内外缘的长度,小斜角肌的神经支配,血供来源及其与臂丛... [目的]研究小斜角肌的解剖学特点,为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具64侧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于头戴式2.5倍放大镜下,对小斜角肌的起止点,内外缘的长度,小斜角肌的神经支配,血供来源及其与臂丛下干的关系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取10侧小斜角肌标本作HE染色,了解小斜角肌有无独立的肌膜及与中斜角肌间的关系。[结果]小斜角肌出现率为84.4%(54侧);臂丛下干从小斜角肌的中下部跨过;小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有独立的肌膜将两者分开。小斜角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C7前根。小斜角肌的血供有2种类型:(1)从锁骨下动脉直接发出的分支,占63%;(2)来自颈深动脉(肩胛背动脉)的分支。[结论]小斜角肌是较常存在的、独立的一块肌肉,和臂丛下干密切相关;其神经支配、血供特点可能是容易双卡和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小斜角肌 解剖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活动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超微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建广 顾玉东 李继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研究被动活动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组织学、超微结构及Na ,K -ATP酶和Ca-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 ,建立双侧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 ,被动活动右下肢 ,观察肌细胞的组织学 ,超微结构及Na,K -ATP酶和Ca -ATP酶活... 目的 研究被动活动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组织学、超微结构及Na ,K -ATP酶和Ca-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 ,建立双侧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 ,被动活动右下肢 ,观察肌细胞的组织学 ,超微结构及Na,K -ATP酶和Ca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被动活动侧肢体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较对照侧下降速度明显减慢 ;被动活动延缓肢体肌细胞的线粒体 ,肌质网退变 ;Na ,K -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被动活动侧较对照侧慢 2 3 5 3% ;Ca -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被动活动侧较对照侧慢 13 10 %。结论 被动活动肢体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酶组织化学的各项指标均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肌肉 被动活动 超微结构 K-ATP酶 Ca-ATP酶 动物模型 肌肉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喙肱韧带紧缩联合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文军 张友乐 +6 位作者 陈山林 胡琪 郑炜 杨辰 田文 田光磊 顾玉东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评价喙肱韧带紧缩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采用复位半脱位肩关节并紧缩喙肱韧带,同时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止点下移的方法重建肩外... 目的评价喙肱韧带紧缩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采用复位半脱位肩关节并紧缩喙肱韧带,同时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止点下移的方法重建肩外展功能32例。术后采用顾玉东关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各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快速DASH评分(q DASH)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价肩外展功能,同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25.0(11~47)岁。左侧17例,右侧15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30例,颈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2例。32例患者均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2.2(1.6~3.5)年。依据顾玉东标准,术后肩外展功能5例(15.6%)优(外展≥90°);25例(78.1%)良(90°>外展≥60°);2例(6.3%)患者手术后提前自行去除外固定架,导致缝合肌腱断裂,施行了二次手术,最终外展功能达到中(60°>外展≥30°)。VAS评分术前为7.2±0.9,术后为2.5±0.6(P<0.01);q DASH评分术前为68.9±10.7,术后为34.2±8.2(P<0.01);患者主观评价满意28例(87.5%);不满意4例(12.5%);32例患者术后获得了平均35°(30°~40°)的肩关节旋前功能。结论喙肱韧带紧缩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止点下移重建肩外展功能,方法简单实用且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臂丛 创伤和损伤 喙肱韧带 斜方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端-侧缝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蓊勃 虞聪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8期23-25,共3页
周围神经损伤是外科领域棘手的难题,尽管显微外科的进步以及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发展使修复重建的效果得以改善,但由于发生病损的性质各异,预后仍不甚理想,尤其是暴力因素而造成神经长段缺损,或者神经根性损伤,通常因无法直接修复。... 周围神经损伤是外科领域棘手的难题,尽管显微外科的进步以及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发展使修复重建的效果得以改善,但由于发生病损的性质各异,预后仍不甚理想,尤其是暴力因素而造成神经长段缺损,或者神经根性损伤,通常因无法直接修复。临床上主要通过神经移植或移位术作为修复这类损伤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端-侧缝合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费剑荣 章伟文 +2 位作者 陈宏 薛建波 陈德松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静脉皮瓣 断指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生理检查对四边孔综合征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东 朱春雷 +1 位作者 张凯丽 姜晓琪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37-138,14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电生理检查对四边孔综合征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3~2010.3期间,临床四边孔综合征患者24例的电生理资料。结果:所检全部患侧腋神经支配肌中均见失神经电位和募集反应减弱。22例CMAP的LAT延长和波幅(AMP)降低、... 目的:探讨应用电生理检查对四边孔综合征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3~2010.3期间,临床四边孔综合征患者24例的电生理资料。结果:所检全部患侧腋神经支配肌中均见失神经电位和募集反应减弱。22例CMAP的LAT延长和波幅(AMP)降低、2例未引出CMAP。结论:电生理能对四边孔综合征进行比较准确地术前诊断,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边孔综合症 电生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浩东 陈德松 方有生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上千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2月~2005年1月,共收治上千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41例行非手术治疗,2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中37例获18个月以上的随访,其中5例效果不佳后期改手... 目的:探讨上千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2月~2005年1月,共收治上千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41例行非手术治疗,2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中37例获18个月以上的随访,其中5例效果不佳后期改手术治疗。29例手术治疗后随访18个月~4a,按Wood等的评定标准评价,优16例,良11例,可2例。结论:上千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并不罕见,一旦确诊,多数病例可先行非手术治疗,以颈部局封为主要治疗方法,如无显著效果应采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斜角肌 臂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兴平 陈德松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107-107,共1页
1997年6月~2001年3月,我们共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人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6例.由于老年人TOS很容易误诊为颈椎病,或可能与颈椎病同时存在而漏诊,特此报道如下.
关键词 老年人 胸廓出口综合征 临床分析 TOS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