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肝炎研究的最新进展——1996年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简介
1
作者 汤钊猷 姚光弼 《肝脏》 199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1996年3月5日~7日在上海召开了1996年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这是在我国举办的第三次大型国际肝癌肝炎会议。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代表(国外代表105人)参加了会议。国内外著名学者70余人在大会作特邀报告,454篇论文参加交流。
关键词 肝癌 肝炎 会议简介 大会 国际 举办 著名学者 召开 研究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导向治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汤钊猷 刘康达 +17 位作者 范桢 陆继珍 张玉蛟 侯镇 包炎明 周东 汤文英 夏晓玲 杨榕 余竹元 林芷英 马曾辰 周信达 余业勤 杨秉辉 赵惠扬 袁爱娜 周以国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41-245,共5页
原发性肝癌导向治疗研究在肿瘤导向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肝癌是导向治疗进入临床试验的较早对象,积累的临床经验最多,探索的面亦较广。文献中所用“载体”除抗铁蛋白抗体外,还有抗甲胎蛋白抗体,抗人肝癌抗体,抗癌胚抗原抗体,抗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导向治疗研究在肿瘤导向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肝癌是导向治疗进入临床试验的较早对象,积累的临床经验最多,探索的面亦较广。文献中所用“载体”除抗铁蛋白抗体外,还有抗甲胎蛋白抗体,抗人肝癌抗体,抗癌胚抗原抗体,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以及碘油等。所用“弹头”目前仍以放射性核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导向治疗 抗体 载体 临床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判断肝癌侵袭转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卜文 汤钊猷 +3 位作者 叶胜龙 刘康达 黄晓武 高冬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5-167,共3页
通过酶谱法对肝细胞癌(HCC)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进行研究,并与反应HCC侵袭转移性的病理指标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HCC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血浆中均存在MMP-2;HC... 通过酶谱法对肝细胞癌(HCC)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进行研究,并与反应HCC侵袭转移性的病理指标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HCC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血浆中均存在MMP-2;HCC癌组织及血浆中MMP-2含量升高与HCC侵袭转移性有关;HCC癌组织MMP-2含量高于其癌旁肝组织含量可作为通过MMP-2判断HCC侵袭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肝肿瘤 酶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博恒 杨秉辉 余竹元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0-83,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肝癌发病情况和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肝癌住院病人,显示上海市肝癌男性标化发病率为29.6/10万,女性为10.0/10万,男女合计为20.1/10万。男女发病率比约为3:1.男性肝癌发病率在35岁...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肝癌发病情况和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肝癌住院病人,显示上海市肝癌男性标化发病率为29.6/10万,女性为10.0/10万,男女合计为20.1/10万。男女发病率比约为3:1.男性肝癌发病率在35岁前较低。以后逐渐上升,至40岁接近男性全市平均水平,50岁后发病率增幅较前要快,至80岁达到高峰。女性肝癌发病率较男性低,年龄亦较晚,到50岁才接近女性全市平均水平,发病年龄的高峰与男性相差10年左右。肝癌患者中HBsAg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人群,在有慢性肝炎史的肝癌患者中有近1/4的人HBsAg阴性,提示有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肝癌患者的抗-HCV阳性率为11.1%,与HBsAg的双重阳性率为5.8%,提示与HBsAg独立,而在人群中抗HCV的阳性率为2%左右,提示HCV也是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所以肝癌的高危人群应包括抗HCV阳性及一切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史者。本文认为,在上海市,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HBsAg阳性或抗HCV阳性或有慢性肝炎史的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群 肝肿瘤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学胜 林云璐 +1 位作者 谢琪 范行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1-23,共3页
作者对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抗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新鲜分离的TIL对自身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很低,经与IL-2共育后显著提高。培养10~30天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灭活自身肿瘤细胞... 作者对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抗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新鲜分离的TIL对自身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很低,经与IL-2共育后显著提高。培养10~30天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灭活自身肿瘤细胞的再刺激,可对抗这种下降趋势。TIL对自身肝癌细胞的杀伤后性明显强于LAK细胞(P<0.01),并且表现为较强的肿瘤特异性,即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明显强于对其它肿瘤的杀伤。将TIL与肿瘤细胞混合(10:1)注入小鼠皮下,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上述结果提示,TIL可望成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较LAK细胞更有效的活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浸润性 淋巴细胞 抗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导向综合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汤钊猷 刘康达 +8 位作者 陆继珍 周铬 廖勇 曾照冲 汤文英 朱建华 吴英德 王学浩 李君 《中国肿瘤》 CAS 1996年第7期9-9,共1页
关键词 肝癌 综合治疗 导向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NFα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稳定高表达克隆SMMC7721-TNF体外抗瘤活性及其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学胜 汤钊猷 +3 位作者 叶胜龙 郑仲承 戈凯 刘新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6-276,共1页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人TNFα基因感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筛选获得一稳定高表达SMMC7721-TNF,观察SMMC7721-TNF细胞及其培养液上清对SMMC7721和BEL7404肝癌细胞的抗瘤效应,结果表明SMMC7721-TNFα细胞本身对两种细胞均无...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人TNFα基因感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筛选获得一稳定高表达SMMC7721-TNF,观察SMMC7721-TNF细胞及其培养液上清对SMMC7721和BEL7404肝癌细胞的抗瘤效应,结果表明SMMC7721-TNFα细胞本身对两种细胞均无明显的杀伤作用,但其培养液上清对这两种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MC7721 TNFΑ 高表达 人肝癌细胞 抗瘤活性 体外 基因转染 克隆 培养液 初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治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9
8
作者 汤钊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9-251,共3页
肝癌治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汤钊猷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城市癌症死因中的第三位,农村中的第二位;加上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国家(丙型亦不容忽视),预期在未来几十年中仍为肿瘤临床研究的一大难... 肝癌治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汤钊猷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城市癌症死因中的第三位,农村中的第二位;加上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国家(丙型亦不容忽视),预期在未来几十年中仍为肿瘤临床研究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治疗,更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Bx单抗应用于肝癌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君 汤钊猷 刘康达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17KD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免疫动物,成功地制备了抗-HBx单克隆抗体,以此抗体对原发性肝癌(HCC)组织行相应抗原检测,并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 本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17KD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免疫动物,成功地制备了抗-HBx单克隆抗体,以此抗体对原发性肝癌(HCC)组织行相应抗原检测,并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检测。在HCC标本中,HBxAg在癌内及癌周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及48%,HBsAg为16%,及74%。HBcAg仅见于癌周,阳性率仅为18%。结果显示:HBxAg在HCC标本中的表达是HBV标志物中最活跃的。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131I-HBx单抗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的放射分布研究,给药后第7天瘤/血比值为1.5,瘤/肝比值为4.5,而对照组为0.44及1.04,表明131I-HBx单抗对肝癌组织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放射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学胜 汤钊猷 +3 位作者 薛琼 郑仲承 戈凯 刘新垣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73-375,共3页
体外细胞毒实验测试发现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alpha(rHTNF_α)对体外培养的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BEL7404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这种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形态学研究表明,受rHTNF作用的肝癌细胞... 体外细胞毒实验测试发现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alpha(rHTNF_α)对体外培养的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BEL7404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这种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形态学研究表明,受rHTNF作用的肝癌细胞呈现调亡细胞的特征,即胞核固缩,部分成片状,细胞变小,聚集成团落,在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对SMMC-7721,细胞的裸鼠人肝癌模型进行实验治疗,结果提示:瘤内单独注射rHTNF(500U/只,qdx3),即有一定抗瘤效应,合用DDP后效果明显,这些结果预示rHTNF在肝癌治疗中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肝癌 治疗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汤钊猷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肝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临床研究的未来十年 被引量:6
12
作者 汤钊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0-52,共3页
肝癌的临床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几乎每十年都有其特征。五十年代由于弄清肝内解剖,使大肝癌的规则性切除成为可能,它使不到10%的肝癌病人受益;六十年代由于免疫学的进步使肝移植问世,它蕴藏着潜在的效益;七十年代由于甲胎蛋白检测用于... 肝癌的临床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几乎每十年都有其特征。五十年代由于弄清肝内解剖,使大肝癌的规则性切除成为可能,它使不到10%的肝癌病人受益;六十年代由于免疫学的进步使肝移植问世,它蕴藏着潜在的效益;七十年代由于甲胎蛋白检测用于普查监测,出现了小肝癌的研究,它使另外不到10%的肝癌病人受益,并较大幅度提高了疗效;八十年代以肝动脉栓塞术为代表的肝癌局部治疗兴起,使其中小部分不能切除肝癌转变为可切除,从而又使第三个不到10%的肝癌病人受益。我们预期,九十年代的肝癌临床研究的特征将可概括为“早期、积极、综合、特异”这八个字,而“特异治疗”的研究将可能成为一个主要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临床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临床研究的进展与21世纪的展望 被引量:19
13
作者 汤钊猷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23-326,共4页
关键词 肝肿瘤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7
14
作者 汤钊猷 《中国肿瘤》 CAS 1993年第7期4-6,共3页
本文拟结合1992年昆明消化道肿瘤治疗学术会议、米兰第一届国际肝胆肿瘤会议以及笔者应邀为美国 Seminar in SurgicalOncology 杂志主编原发性肝癌专辑所获信息,加上上医大肝癌研究所1959年—1991年的资料分析。
关键词 原发性 肝肿瘤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肝癌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被引量:2
15
作者 汤钊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1-1,共1页
小肝癌研究的过去与未来汤钊猷小肝癌研究已有二十年历史,尽管当前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等研究成为新的热点,但小肝癌研究的重要性仍未因此而逊色,相反,由于新技术、新理论的进步,使其研究内涵更为丰富。小肝癌研究之功可概括为:... 小肝癌研究的过去与未来汤钊猷小肝癌研究已有二十年历史,尽管当前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等研究成为新的热点,但小肝癌研究的重要性仍未因此而逊色,相反,由于新技术、新理论的进步,使其研究内涵更为丰富。小肝癌研究之功可概括为:①为获得肝癌长期生存者最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生物学特性 生存率 基因治疗 局部治疗 多中心发生 肝移植 染色体杂合性丢失 核仁组成区 肝癌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肝癌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秉辉 任正刚 《中国肿瘤》 CAS 1993年第9期23-25,共3页
最近,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等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于1993年4月19~21日在上海召开。上海医科大学汤钊猷教授为大会主席。交流的论文涉及肝癌的病因、预防、诊断和治疗诸方面。兹选择有关进展介绍如下: 一。
关键词 肝肿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生物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学胜 汤钊猷 《中国肿瘤》 CAS 1995年第2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 肝肿瘤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进展推动肝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钊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88-190,共3页
肝癌临床研究近年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更有希望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是迅速发展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与临床的密切结合。 一、与临床有关的病因 乙型肝炎、黄曲霉毒素与饮水污染仍然是我国与肝癌有关的最主要因素。为此,乙型肝炎病毒(HBV... 肝癌临床研究近年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更有希望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是迅速发展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与临床的密切结合。 一、与临床有关的病因 乙型肝炎、黄曲霉毒素与饮水污染仍然是我国与肝癌有关的最主要因素。为此,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的阳性与否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但近年非甲非乙(NA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治疗研究值得重视的几个方面 被引量:2
19
作者 汤钊猷 《中国临床医学》 1999年第2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局部治疗 综合疗法 肿瘤转移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内直接注射TNFα基因对人肝癌裸鼠模型的抗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冯学胜 汤钊猷 +4 位作者 薛琼 叶胜龙 郑仲承 戈凯 刘新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6-277,共2页
将L-tnfSN DNA用脂质体介导或磷酸钙沉淀法导入由SMMC7721细胞形成的裸鼠皮下瘤结,或者将含L-tnfSN DNA的逆转录病毒病毒颗粒直接导入皮下结节中。其后,测定外周血TNFα的水平,发现三种方法处理后均有TNFα的一过性的表达,但病毒颗... 将L-tnfSN DNA用脂质体介导或磷酸钙沉淀法导入由SMMC7721细胞形成的裸鼠皮下瘤结,或者将含L-tnfSN DNA的逆转录病毒病毒颗粒直接导入皮下结节中。其后,测定外周血TNFα的水平,发现三种方法处理后均有TNFα的一过性的表达,但病毒颗粒直接注射法转导的TNFα基因表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脂质体法次之,磷酸钙法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基因 裸鼠模型 人肝癌 抗瘤效应 表达 病毒颗粒 皮下 DNA 磷酸钙沉淀法 初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