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消化内镜
1
作者 徐鹏 《科技视界》 2024年第6期3-4,共2页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国家大力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或轻微症状人群主动进行健康体检,以期早期发现疾病从而更好地治疗控制疾病,最终得到满意的预后。特别是在癌症疾病诊疗方面,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恰当...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国家大力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或轻微症状人群主动进行健康体检,以期早期发现疾病从而更好地治疗控制疾病,最终得到满意的预后。特别是在癌症疾病诊疗方面,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恰当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十分乐观。据统计,2020年,我国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高居世界首位,与肝癌一起,占世界新增病例数的70%左右,同时结直肠癌发病率则位居世界第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轻微症状 疾病诊疗 无症状 健康体检 食管癌 健康意识 控制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试验指标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丽航 王善娟 +3 位作者 陆伦根 刘艳丽 王一飞 谢津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30-2135,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试验指标与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33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AUGIB组(n=87)和无AUGIB组... 目的探讨凝血试验指标与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33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AUGIB组(n=87)和无AUGIB组(n=146)。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评价腹水情况、肝性脑病情况,入院时第1次验血指标,包括血常规、TBil、Alb、肌酐、凝血试验[包括PT、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Child-Pugh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变量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Child-Pugh C级的患者,其PT、APTT、TT和INR较A、B级延长,PTA、FIB水平下降,TBil、MELD评分明显升高(F值分别为62. 706、33. 858、17. 781、63. 025、46. 907、7. 514、23. 020、20. 519,P值均<0. 05); 233例中仅175例检测了D-二聚体,58例未常规检测D-二聚体。Child-Pugh A、B、C级3组D-二聚体(Child-Pugh A级33例,Child-Pugh B级93例,Child-Pugh C级4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63±2. 15) mg/L vs (3. 48±4. 25) mg/L vs (4. 24±4. 79) mg/L,F=4. 089,P=0. 018]。MELD≥13组比MELD <13组PT、INR、APTT延长,PTA下降(t值分别为7. 307、7. 602、3. 650、5. 546,P值均<0. 05); AUGIB组87例患者中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6例,消化性溃疡9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1例,胃癌出血1例。AUGIB组表现为APTT延长,FIB水平升高,ChildPugh分级高(t值分别为7. 178、14. 644、30. 082,P值均<0. 05)。APTT和FIB与AUGIB有关(似然比=1. 09,95%可信区间:1. 04~1. 14,P <0. 001;似然比=2. 34,95%可信区间:1. 61~3. 41,P <0. 001)。结论 PT、INR、APTT延长程度与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度评分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的增加是平行的,而APTT延长与FIB水平升高可预测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试验 肝硬化 出血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刚玉 林媛 徐建华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轻型卒中,又称小卒中,属于缺血性卒中的范畴,其临床症状轻微,易被忽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轻型卒中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且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因此临床医师务必要引起重视。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新型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不断... 轻型卒中,又称小卒中,属于缺血性卒中的范畴,其临床症状轻微,易被忽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轻型卒中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且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因此临床医师务必要引起重视。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新型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为轻型卒中的治疗提供了多元的选择。本文对轻型卒中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TUG1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谢津璧 王善娟 +4 位作者 刘艳丽 张丽航 陈秋 丁仕群 郭润生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UG1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9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选取其中3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UG1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9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选取其中3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织样本进行lncRNA芯片检测,筛查胃癌和癌旁组织样本中的差异表达lncRNA。采用qRT-PCR技术检测TUG1基因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慢病毒Lenti-TUG1、Lenti-TUG1-shRNA转染胃癌细胞NCI-N87和MGC-803。根据慢病毒转染分为Lenti-TUG1处理组与Lenti-TUG1-shRNA处理组,设计不加慢病毒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检测TUG1基因在体外和体内对NCI-N87和MGC-803生长的影响;采用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TUG1基因对NCI-N87和MGC-80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细胞凋亡实验检测TUG1基因对NCI-N87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UG1基因对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lncRNA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有11种lncRNAs表达上调,有7种lncRNAs表达下调。根据患者胃癌组织中TUG1的中位相对表达量,将胃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30例)和低表达组(30例)。TUG1高表达组肿瘤体积≥5 cm^(3)、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TNM分期为Ⅲ期的患者构成均显著高于TUG1低表达组(P值均<0.05)。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enti-TUG1处理组NCI-N87细胞和MGC-803细胞的光密度(A)值均显著增高,Lenti-TUG1-shRNA处理组NCI-N87细胞和MGC-803细胞的A值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enti-TUG1处理组NCI-N87细胞与MGC-803细胞的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均显著增多,Lenti-TUG1-shRNA处理组NCI-N87细胞与MGC-803细胞的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均显著减少(P值均<0.01)。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enti-TUG1处理组NCI-N87细胞和MGC-803细胞的凋亡比例均显著降低,Lenti-TUG1-shRNA处理组NCI-N87细胞和MGC-803细胞的凋亡比例均显著增高(P值均<0.01)。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enti-TUG1处理组的NCI-N87细胞和MGC-803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均显著增高(P值均<0.01),Lenti-TUG1-shRNA处理组NCI-N87细胞和MGC-803细胞相对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enti-TUG1处理组NCI-N87细胞和MGC-803细胞中Bax、caspase-3和E-cadherin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RAB2A、MMP-14和Bcl-2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高;Lenti-TUG1-shRNA处理组NCI-N87细胞和MGC-803细胞中Bax、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高,RAB2A、MMP-14和Bcl-2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在229例胃癌组织中,TUG1与RAB2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180,P=0.006);miR-186与RAB2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147,P=0.026)。结论TUG1可能通过调控凋亡、EMT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针对TUG1的靶向治疗设计可能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G1基因 RNA 长链非编码 胃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正确看待慢性萎缩性胃炎
5
作者 徐鹏 《科技视界》 2024年第23期27-28,共2页
在门诊接诊时,经常会碰到有患者带着胃镜和病理检查报告前来咨询:我没什么不舒服,只是体检一下怎么就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病会导致怎样的后果?部分患者甚至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而产生了焦虑情绪,睡眠障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正... 在门诊接诊时,经常会碰到有患者带着胃镜和病理检查报告前来咨询:我没什么不舒服,只是体检一下怎么就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病会导致怎样的后果?部分患者甚至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而产生了焦虑情绪,睡眠障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检查报告 睡眠障碍 焦虑情绪 体检 正确看待 门诊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胃溃疡病变区域分割算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航 王善娟 +5 位作者 常庆 罗懿文 周晓光 孙沐毅 王一飞 刘艳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解决消化内镜图像中胃溃疡病变区域分割问题,探究空洞卷积与二维卷积相比对模型性能的提升作用。方法针对内镜图片常出现的气泡、反光和仪器介入等问题,使用Sobel算子等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数据清洗、数据...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解决消化内镜图像中胃溃疡病变区域分割问题,探究空洞卷积与二维卷积相比对模型性能的提升作用。方法针对内镜图片常出现的气泡、反光和仪器介入等问题,使用Sobel算子等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增强;使用Pytorch实现算法模型训练,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图像作为输入数据,利用多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输入的图像胃溃疡病变区域进行图像分割并标识病变区域。结果人工采集的消化内镜图像中噪声信息较多,通过数据增强可以有效提高模型对图像的分割精度,此研究发现最佳模型是DeepLab V3 Plus,其对胃溃疡病变区域的准确率达到89.667%,平均交并比达到88.478%,频权交并比为81.665%。结论针对消化内镜的预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原始数据集中图像的噪声信息,利于训练进程发展。数据增强可以提高模型泛化能力,防止训练过程中出现过拟合的现象。利用空洞卷积和DeepLab V3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提高消化内镜图像上的胃溃疡病变区域分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消化内镜 深度学习 空洞卷积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和随访间期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媛 丁刚玉 +1 位作者 王善娟 张燕华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和不同类型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合适的随访时间,以期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3968例,...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和不同类型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合适的随访时间,以期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3968例,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1787例)和无症状组(2181例),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789例。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息肉检出比例,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息肉检出比例,各病理类型息肉、低危和高危腺瘤性息肉检出比例,腺瘤性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数量;比较有症状组不同临床症状患者各病理类型息肉、低危和高危腺瘤性息肉检出比例,以及腺瘤性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数量。分别于术后6~12、13~24、25~36、37~48个月4个随访时间段观察腺瘤性息肉复发和癌变情况,估算低危和高危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复发时间。结果所有患者中息肉检出比例为19.8%(789/3968),有症状组的息肉检出比例(27.3%)显著高于无症状组(13.8%,P<0.05)。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男性患者息肉检出比例均显著高于同组女性患者(P值均<0.05);有症状组男性患者的息肉检出比例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50岁患者的息肉检出比例均显著高于同组≤50岁患者(P值均<0.05)。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间各病理类型息肉检出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不同临床症状间各病理类型息肉检出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便血患者与便秘、腹泻、腹痛和其他临床症状患者间各病理类型息肉检出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血患者腺瘤性息肉和癌变息肉占比均显著高于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P值均<0.05)。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高危腺瘤性息肉检出比例均显著低于同组低危腺瘤性息肉(P值均<0.05),有症状组高危腺瘤性息肉检出比例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中不同临床症状低危腺瘤性息肉与高危腺瘤性息肉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腺瘤性息肉均主要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两组间腺瘤性息肉发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最大径<10 mm腺瘤性息肉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均以单发息肉多见,有症状组有≥2个腺瘤性息肉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5)。高危腺瘤性息肉患者复发率为38.0%(27/71)、癌变率为15.5%(11/71),均显著高于低危腺瘤性息肉患者的4.6%(11/240)和0.8%(2/240,P值均<0.05)。术后13~24、25~36、37~48个月高危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复发率和癌变率均显著高于低危腺瘤性息肉患者(P值均<0.05)。低危腺瘤性息肉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40(35,42)个月,高危腺瘤性息肉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40(28,45)个月。结论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便血、高龄等因素在评估患者预后时具有参考价值。建议腺瘤术后40个月进行结肠镜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结直肠息肉 临床症状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98例粪便隐血阳性患者结直肠癌筛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鹏 王一飞 +1 位作者 张丽航 王善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究上海市嘉定区粪便隐血阳性患者的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因粪便隐血阳性来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层次、息肉部位及病理结果等,进... 目的探究上海市嘉定区粪便隐血阳性患者的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因粪便隐血阳性来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层次、息肉部位及病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息肉956例,活组织检查了523例;增生性和炎性息肉263例;腺瘤223例;结直肠癌37例。增生性和炎性息肉最多见,有蒂隆起型息肉的检出率最高。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主要表现在乙状结肠。息肉患者平均年龄(65.0±6.4)岁,62~71岁患者的患病率最高,占55.9%。乙状结肠为息肉最高发部位,直肠次之,分别占50.2%、16.5%,并且分别高发于距肛门20~25 cm以及10 cm以内处。息肉患病率以马陆镇最高,占36.7%,事业单位和机关的息肉患病率最高,占31.8%。自由职业者的活组织检查率最低,占46.5%。不同工作单位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患者的息肉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必要加强重点地区和人群特别是无症状人群的结肠镜筛查,提高检出率以及活组织检查率,对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 结直肠癌筛查 嘉定区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VANGL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津璧 王善娟 +2 位作者 郭润生 张丽航 刘艳丽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VANGL1(circ_VANGL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circ_VANGL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irc_VANGL1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体积、病理分型、... 目的探讨环状RNA-VANGL1(circ_VANGL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circ_VANGL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irc_VANGL1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体积、病理分型、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构建携带circ_VANGL1全长序列的慢病毒(Lenti-circ_VANGL1)和携带circ_VANGL1 shRNA的慢病毒(Lenti-circ_VANGL1-shRNA)分别转染胃癌细胞株(NCI-N87和HGC-27)。CCK-8实验检测circ_VANGL1表达上调或下调后NCI-N87和HGC-27细胞的增殖变化。AnnexinⅤ/PI实验检测circ_VANGL1表达上调或下调后NCI-N87和HGC-27细胞凋亡的变化。JC-1法检测circ_VANGL1表达上调或下调后NCI-N87和HGC-27细胞线粒体势能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Fas、FADD、bax、bcl-2、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3活性片段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irc_VANG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Lenti-circ_VANGL1可以上调NCI-N87和HGC-27细胞内circ_VANGL1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Lenti-circ_VANGL1-shRNA可以下调circ_VANGL1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Lenti-circ_VANGL1-shRNA可以导致细胞线粒体膜势能降低。Lenti-circ_VANGL1-shRNA可以促进Fas细胞表面死亡受体(Fas cell surface death receptor,Fas)、Fas相关蛋白死亡结构域(Fas associated via death domain,FADD)、bax(BCL2 associated X)、胞质细胞色素C(cytoplasmic cytochrome C)以及Caspase-3活性片段表达增高,降低bcl-2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miRDB软件显示circ_VANGL1存在12个潜在的靶miRNAs,其中miR-605-3p、miR-377-5p、miR-4468以及miR-5008-5p等4个miRNAs的表达在circ_VANGL1表达下调后显著增高。结论circ_VANGL1在胃癌中表达异常增高,参与调控胃癌细胞的增值和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VANGL1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0年我们能跟乙肝病毒说分手吗?
10
作者 林永辉 《科技视界》 2023年第29期50-53,共4页
2020年,“错换人生28年案”的姚策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事件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江西28岁的姚策在2020年2月被查出肝癌晚期,其母许敏要“割肝救子”准备肝移植,配型时却发现儿子姚策并非亲生。她找到了当年和自己同一产房的产妇杜新枝,经... 2020年,“错换人生28年案”的姚策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事件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江西28岁的姚策在2020年2月被查出肝癌晚期,其母许敏要“割肝救子”准备肝移植,配型时却发现儿子姚策并非亲生。她找到了当年和自己同一产房的产妇杜新枝,经过DNA检测,证实是两家人的孩子抱错了,两家人都经历了28年的错位人生。至于这个事件里面姚策的生母,患有乙肝疾病的杜新枝,究竟是故意偷换还是的确错抱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这里关注的是年仅29岁的姚策,生命之花刚刚绽放,却无奈的在2021年3月23日因肝癌最终凋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晚期 乙肝病毒 配型 DNA检测 肝移植 生命之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陆芳 陈永 +1 位作者 王震华 潘忠德 《胃肠病学》 2024年第6期363-369,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患者的抑郁症共患病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增高。予伴有情绪障碍的IBD患者使用抗抑郁药不仅能改善IBD的慢性疼痛、肠道功能障碍等症状,还能减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IBD患者的抑郁症共患病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增高。予伴有情绪障碍的IBD患者使用抗抑郁药不仅能改善IBD的慢性疼痛、肠道功能障碍等症状,还能减轻IBD的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BD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就抗抑郁药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抗抑郁药在IB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抑郁 抗抑郁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穿心莲在胃癌治疗中的潜在靶点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史佩东 宁勇 谢津璧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11期1141-1148,共8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活性成分在胃癌防治中的潜在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穿心莲的活性成分和治疗靶点,同时利用OMIM和Genecards等基因数据库查找胃癌相关基因。筛出两者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构建关... 目的探讨穿心莲活性成分在胃癌防治中的潜在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穿心莲的活性成分和治疗靶点,同时利用OMIM和Genecards等基因数据库查找胃癌相关基因。筛出两者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构建关联图谱。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分子与靶蛋白的结合,并运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基因本体论分析探究其生物功能和关键通路。结果数据库筛选得到穿心莲含有24个潜在有效成分,其中针对胃癌的潜在治疗靶点有55个。通过基因数据库检索,共得到27217个胃癌致病靶点。穿心莲与胃癌共有38个共同靶点,关键基因包括AKT1、胱天蛋白酶(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Caspase)3、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V-Jun肉瘤病毒17癌基因同源物(V-Jun sarcoma virus 17 oncogene homolog,JUN)。分子对接显示,黄芩黄酮Ⅰ、14-脱氧-11-氧代穿心莲内酯和脱氧喜树碱等9种分子可能是有效成分。穿心莲与胃癌共同靶点KEGG富集分析的主要通路包括P53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AKT1通路等。结论穿心莲可能通过调节AKT1、CASP3、IL-6及JUN等基因在治疗及预防胃癌中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P53、Wnt及PI3K/AKT1等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穿心莲 胃癌 网络药理学 靶点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库挖掘分析微RNA-129-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善娟 周代占 +3 位作者 张丽航 徐鹏 朱健伟 张燕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46-553,共8页
目的探讨微RNA(miRNA)-129-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调控、潜在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结肠癌的甲基化、mRNA表达和miRNA表达数据,分析miRNA-129-1表达和甲基化的变化。利用miRwalk 2.0和TargetScan数据... 目的探讨微RNA(miRNA)-129-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调控、潜在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结肠癌的甲基化、mRNA表达和miRNA表达数据,分析miRNA-129-1表达和甲基化的变化。利用miRwalk 2.0和TargetScan数据库联合预测miRNA-129-1靶基因,采用DAVID 6.7在线软件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并再次利用TCGA数据库对miRNA-129-1的关键靶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和预后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NA-129-1甲基化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miRNA-129-1表达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miRNA-129-1在各物种之间序列保守。对TCGA数据库所有结肠癌肿瘤样本和对照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样本中miRNA-129-1的表达与对照样本比较降低(0.98±0.81比5.74±0.59),cg04524088、cg04840800、cg11364290、cg20734982、cg24044186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与对照样本比较均降低(0.321±0.130比0.563±0.051、0.432±0.123比0.624±0.064、0.475±0.153比0.768±0.033、0.659±0.180比0.816±0.037、0.862±0.096比0.916±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5、11.36、9.39、11.74、5.32、3.47,P均<0.01)。ROC分析结果显示,miRNA-129-1上述5个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对结肠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0.915、0.950、0.758、0.667,P均<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RNA-129-1低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风险比为0.55,P=0.018)。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NA-129-1的靶基因显著富集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与肿瘤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簇,其靶基因编码蛋白质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miRNA-129-1的潜在关键靶基因肝配蛋白B型受体2(EPHB2)基因高表达与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短有关(风险比分别为1.9和1.6,P均<0.01)。结论miRNA-129-1的表达和甲基化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miRNA-129-1甲基化在结肠癌诊断中具有潜在价值,miRNA-129-1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EPHB2可能是miRNA-129-1的潜在关键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miRNA-129-1 DNA甲基化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环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津璧 郭润生 +1 位作者 王善娟 张丽航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3-180,共8页
目的评估环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circPRMT5)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PRMT5在结直肠癌组织... 目的评估环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circPRMT5)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PRMT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circPRMT5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病理分化、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相关性。将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按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circPRMT5-lenti组和circPRMT5-shRNA-lenti组,检测circPRMT5表达水平对SW620和LOVO细胞活性、凋亡、线粒体膜电位、迁移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ircPRMT5表达水平对上皮钙黏蛋白、Slug、神经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StarbaseV2.0软件预测circPRMT5的潜在靶miRNA。统计学分析采用Student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PRMT5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2.167±0.345比1.103±0.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47,P<0.0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χ^2=6.010、10.971、5.321、6.272,P均<0.05)。circPRMT5表达上调可以促进SW620和LOVO细胞的增殖和迁移;circPRMT5表达下调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ircPRMT5-lenti组Slug、神经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均升高(分别为1.023±0.038比2.105±0.042,1.051±0.309比2.277±0.111,1.055±0.040比2.002±0.537),上皮钙黏蛋白表达降低(2.074±0.214比0.627±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17、22.065、14.536、9.148,P均<0.01);circPRMT5-shRNA-lenti组Slug、神经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均降低(1.023±0.038比0.585±0.023,1.051±0.309比0.616±0.043,1.055±0.040比0.537±0.022),上皮钙黏蛋白表达升高(2.074±0.214比2.756±0.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95、-14.252、-11.794、-13.116,P均<0.05)。StarbaseV2.0软件预测共有21个miRNA与circPRMT5存在潜在结合位点,并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SW620和LOVO细胞中miRNA4735-3p、miRNA202-3p、miRNA326、let-7i-5p、miRNA4500与circPRMT5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circPRMT5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促癌基因,在结直肠癌靶向药物研发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环状RNA-PRMT5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