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软管针在儿科补液室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陈平 黄胜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软管针在儿科补液室的实践和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5月本科静脉治疗的输液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静脉软管穿刺输液,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钢针输液,观察2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 目的探讨软管针在儿科补液室的实践和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5月本科静脉治疗的输液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静脉软管穿刺输液,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钢针输液,观察2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抢救时间,比较穿刺前后儿童的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药液外渗、静脉炎及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过敏反应后抢救的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儿童的生理和情感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于实验组穿刺前(P<0.05)。结论静脉软管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及患儿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便于临床用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杜绝了因某些特殊药物外渗而引起的组织坏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软管针 小儿静脉输液 儿科补液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组织氧合变化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云峰 周丛乐 +7 位作者 张家洁 李志光 王丹华 王俊怡 谢利娟 周晓光 张巍 刘颖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检测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探讨不同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rSO2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以无特殊疾病的223名足月儿作为正常组足月儿亚组,于生后3d内测定脑rSO2;...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检测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探讨不同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rSO2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以无特殊疾病的223名足月儿作为正常组足月儿亚组,于生后3d内测定脑rSO2;以196例患有可能影响脑氧合疾病的新生儿作为疾病组,在疾病急性期测定脑rSO2。疾病组分为呼吸系统疾病亚组(97例),分析脑rSO2与PaO2的关系;循环系统疾病亚组(44例),分析脑rSO2与心率的关系;脑损伤亚组(55例),分析脑rSO2与脑血流的关系。结果①疾病组脑rSO2为(56±6)%,显著低于正常组足月儿亚组(P<0.05)。②轻度与重度呼吸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分别为(60±3)%和(54±6)%,轻度和重度循环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分别为(59±3)%和(53±6)%,轻度和重度脑损伤亚组脑rSO2分别为(59±3)%和(54±4)%。3个疾病亚组中轻度与重度间脑rS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呼吸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与PaO2呈三次方程曲线(y=-62.93+4.75x-0.059x2+0.00024x3)。PaO2≥60mmHg时,脑rSO2约为62%,脑氧合正常;PaO2<50mmHg时,脑rSO2<57%,脑组织缺氧。循环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与心率呈二次方程曲线(y=1.11+0.8241x-0.0027x2)。心率在105~200.min-1时,脑rSO2>58%,脑氧合正常;心率低于105.min-1或高于200.min-1时,脑rSO2<58%,脑组织缺氧。脑损伤亚组脑rSO2<58%时,大脑前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代偿性增高,阻力指数偏低,脑损伤较重。结论严重疾病状态下可同时伴有脑组织缺氧。脑rSO2的变化与PaO2、心率及脑血流的变化密切相关。NIRS技术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有价值的脑氧合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直观量化地发现脑组织的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疾病 新生儿 脑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道感染患儿膀胱输尿管返流和肾瘢痕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伟岚 卫敏江 +2 位作者 陈敏仪 冯秀艳 沈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78-1779,182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泌尿道感染儿童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和肾瘢痕的发生情况,加强对VUR的认识,提高检出率。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科2001年1月-2006年12月因泌尿道感染入院患儿90例,通过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和(或)直接...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泌尿道感染儿童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和肾瘢痕的发生情况,加强对VUR的认识,提高检出率。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科2001年1月-2006年12月因泌尿道感染入院患儿90例,通过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和(或)直接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DRNC)明确诊断VUR共40例。分别根据泌尿道感染发生次数及不同年龄,分为首次泌尿道感染和1次以上泌尿道感染组,>5岁和≤5岁组;分析VUR在首次泌尿道感染和1次以上泌尿道感染组、不同年龄组发病率情况。通过肾静态皮质显像(DMSA)检测肾瘢痕,分析年龄与VUR的级别、肾瘢痕的关系。剖析胎儿超声检查异常、生后VUR和肾瘢痕的发生情况。结果VUR的发病率在首次泌尿道感染和1次以上泌尿道感染组、>5岁和≤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7,4.409Pa<0.05)。年龄与VUR的级别、年龄与肾瘢痕均呈负相关(r=-0.342,-0.348Pa<0.05)。反复泌尿道感染、≤5岁的泌尿道感染患儿VUR的发生率高。年龄越小发生肾疤痕和高级别VUR的可能性越大。胎儿B超检查显示肾积水患儿,发生高级别VUR和肾瘢痕的可能性大。结论反复泌尿道感染、≤5岁的泌尿道感染患儿、胎儿B超检查显示肾积水的患儿应及时行VCUG和DMSA,及时发现、监测VUR和肾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输尿管返流 泌尿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铅检测质量控制7年回顾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余晓刚 颜崇淮 +1 位作者 沈晓明 吴胜虎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9-590,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血铅检测质量控制体系,来监控血铅检测结果。方法控制样品和患者样品随机分析,以控制样品检验结果(控制值)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情况,同时参加每月1次的室间质量控制评估,使用统计方法对控制值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每天室内控... 目的建立一种血铅检测质量控制体系,来监控血铅检测结果。方法控制样品和患者样品随机分析,以控制样品检验结果(控制值)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情况,同时参加每月1次的室间质量控制评估,使用统计方法对控制值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每天室内控制值结果均符合要求,每月室间控制值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均数作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995,P<0.01)。配对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实验室经过长期实践在血铅检测方法学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检测系统,血铅数据可靠、稳定,为临床铅中毒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铅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驱动并联机器人绳索拉力及工作空间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桑秀凤 陈笋 +2 位作者 陈柏 耿令波 吴洪涛 《应用科技》 CAS 2014年第4期51-55,共5页
绳驱动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冗余性导致绳索拉力的求解复杂性、工作空间成为系统的重要指标。文中建立了机器人系统静力学和动力学的统一模型,对绳索拉力求解优化算法以及工作空间求解方法进行研究,通过MATLAB仿真求得了4根绳驱动康复机器... 绳驱动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冗余性导致绳索拉力的求解复杂性、工作空间成为系统的重要指标。文中建立了机器人系统静力学和动力学的统一模型,对绳索拉力求解优化算法以及工作空间求解方法进行研究,通过MATLAB仿真求得了4根绳驱动康复机器人系统驱动绳索拉力和工作空间,验证了绳驱动并联机器人绳索拉力优化求解方法和工作空间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驱动 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 绳索拉力 工作空间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柔性虚拟力触觉系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安洋 陈笋 +2 位作者 陈柏 耿令波 吴洪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520-524,共5页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虚拟手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力反馈作为虚拟手术的核心技术,其实现的效果直接影响了虚拟手术的沉浸感.通过对经典包围盒碰撞检测算法进行研究比对,选择了球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并建立了精确的反馈力计算模型,...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虚拟手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力反馈作为虚拟手术的核心技术,其实现的效果直接影响了虚拟手术的沉浸感.通过对经典包围盒碰撞检测算法进行研究比对,选择了球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并建立了精确的反馈力计算模型,实现了介入血管中的柔性碰撞仿真.该仿真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力反馈 柔性碰撞 实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间卧床,需防压疮
7
作者 廖冬花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3年第1期46-47,共2页
因行动不便需要久坐、久卧的人,在原来的不便或疾病基础上,往往还会多出来另一层烦恼:压疮。除了久坐久卧者,骨科患者也是压疮的高发群体:因石膏卷缠时压力不均匀、石膏塑形时凹凸不平或关节处不好、尚未凝聚成固定形状时受压变性、石... 因行动不便需要久坐、久卧的人,在原来的不便或疾病基础上,往往还会多出来另一层烦恼:压疮。除了久坐久卧者,骨科患者也是压疮的高发群体:因石膏卷缠时压力不均匀、石膏塑形时凹凸不平或关节处不好、尚未凝聚成固定形状时受压变性、石膏或支具固定过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骨科患者 久坐 卧床 石膏 高发群体 凹凸不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局部脑组织氧检测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周丛乐 刘云峰 +8 位作者 张家洁 谢立娟 李志光 王丹华 张巍 周晓光 王俊怡 刘颖 李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检测新生儿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对评估脑氧合状态的价值,建立新生儿脑rSO2的测定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IRS技术对...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检测新生儿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对评估脑氧合状态的价值,建立新生儿脑rSO2的测定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IRS技术对无特殊疾病的223例足月儿和95例早产儿分别在生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进行脑rSO2测定,选取102例患有影响脑氧合疾病的新生儿,对照两组间脑rSO2数值差异。同步分析脑rSO2与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间的关系。结果(1)正常足月新生儿脑rSO2测定值为(62±2)%,以低于两个标准差作为脑rSO2测定值异常,可以认为低于58%提示为脑组织缺氧。疾病状态新生儿脑rSO2范围(55±7)%,与无特殊疾病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rSO2与经皮SpO2及SaO2呈正相关,直线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和0.71。(3)特殊的疾病状态下,脑rSO2与SpO2可出现不同步的变化趋势,表现为:①spO2尚正常,而脑rSO2已降低。体现在18例严重的颅脑疾病及血红蛋白较低的病例。②一些危重病儿病情恢复过程中,脑rSO2的恢复滞后于SpO2,在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尤为突出。③在3例重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急性期,脑rSO2有异常增高现象。结论正常足月新生儿脑rSO2测定值为(62±2)%,低于58%提示脑组织缺氧。NIRS技术客观反映了脑组织的氧合变化,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学 近红外线 婴儿 新生 缺氧 血氧测定法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相关因素前瞻性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喻文亮 钱素云 +9 位作者 朱友荣 侯新光 李梅 汤定华 李丽红 密越群 于毅 樊寻梅 孙波 小儿ARDS协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6期3295-3297,共3页
目的调查我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入出院指南对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25家 PICU 29 d~14周岁院患儿进行危重病例筛选;应用... 目的调查我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入出院指南对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25家 PICU 29 d~14周岁院患儿进行危重病例筛选;应用1994年美欧标准对住院患者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进行诊断。结果危重病例7269例,ARDS 105例,病死64例,患病率1.44%,病死率、24 h 病死率分别为62.9%、35.9%。死亡相对危险性是 PICU平均水平的9.0倍。Logistic 模型分析示起病时胸片浸润影、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动脉血二氧化分压(PaCO_2)可作为 ARDS 病死的独立相关因素(P 值分别为0.004,0.001,0.030)。结论小儿 ARDS是我国 PICU 中具有高病死率的危重症,起病时的胸片浸润影、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aCO_2是其主要死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亡率 儿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FCER1A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娟 王海诚 +4 位作者 王娟 蔺丽慧 李佳 彭霞 李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6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探讨FCER1A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和血清总IgE水平的关系。方法基因组DNA提取自286例哮喘儿童和212例健康体检并排除过敏性疾病史儿童血液标本,采用高温连接酶(LDR)反应检测FCER1A启动子区位点rs2427827和rs2251746基因变异... 目的探讨FCER1A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和血清总IgE水平的关系。方法基因组DNA提取自286例哮喘儿童和212例健康体检并排除过敏性疾病史儿童血液标本,采用高温连接酶(LDR)反应检测FCER1A启动子区位点rs2427827和rs2251746基因变异,分析两组样本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状况,与GenBank公布的FCER1A基因序列(NT_004487.19GI:224514980)比较。同时,检测病例组样本血清总IgE水平,观察其在不同基因型患者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FC-ER1A启动子区位点rs2427827和rs2251746呈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无显著关联(P=0.524,P=0.813),儿童哮喘组rs2251746基因突变与血清总IgE水平关系密切(P=0.041)。结论 rs2251746TC基因型与血清总IgE水平增高显著相关,可能增加患哮喘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IgG 免疫球蛋白E 哮喘 FCER1A基因
原文传递
伴有脑萎缩先天性均一性1型肌纤维肌病1例报告
11
作者 李西华 张箐 +3 位作者 崔雪娥 沈品泉 赵蕾 赵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6-498,共3页
关键词 肌纤维 均一性 先天性 脑萎缩 肌病 神经肌肉疾病 下肢跛行 家族史
原文传递
缺血启动未成熟新生大鼠室管膜下区和脑白质内在修复潜能的体外研究
12
作者 毛凤霞 李文娟 +1 位作者 陈惠金 钱龙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1-895,共5页
目的体外探讨缺血启动新生大鼠未成熟室管膜下区(SVZ)和脑白质内源性修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5日龄内sD新生大鼠的SVZ和脑室周围白质细胞,各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氧气.葡萄糖剥夺(OGD)组,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新生祖细胞的增殖分... 目的体外探讨缺血启动新生大鼠未成熟室管膜下区(SVZ)和脑白质内源性修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5日龄内sD新生大鼠的SVZ和脑室周围白质细胞,各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氧气.葡萄糖剥夺(OGD)组,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新生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利用Hoechsd3342/碘化丙啶双染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生细胞成活情况。结果OGD组SVZ和脑白质在OGD后24h、48h、72h、7d及14d均出现明显的凋亡和坏死细胞,各时段新生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P均〈0.01)。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GD组SVZ和脑白质新生NG2+祖细胞和04+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的细胞数量在OGD后72h内均明显增加(P均〈0.05,0.01),CNPase+未成熟OL和MBP+成熟OL在OGD后7d和14d则较同时段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0.01)。结论缺血可诱导SVZ和脑白质神经祖细胞激活和明显增殖,并沿OL系分化,但最终仅有极少量新生OL前体能分化为未成熟和成熟OL;同时,缺血导致OGD组新生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和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缺氧乏糖 室管膜下区 白质 大鼠
原文传递
抽动障碍患儿治疗前后多巴胺D2受体与转运体mRNA的表达 被引量:10
13
作者 纪小艺 吴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患儿阿立哌唑治疗前后多巴胺D2受体(DRD2)与多巴胺转运体(DAT)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分析DRD2、DAT基因表达与抽动障碍临床症状、疗效之间的关系,为抽动障碍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60...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患儿阿立哌唑治疗前后多巴胺D2受体(DRD2)与多巴胺转运体(DAT)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分析DRD2、DAT基因表达与抽动障碍临床症状、疗效之间的关系,为抽动障碍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60例TD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RD2 mRNA、DAT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TD病情的相关性。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TD患儿治疗前DRD2、DAT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3个月后,DRD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AT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TD患儿的DRD2mRNA表达水平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YGTSS)呈正相关(r=0.542、0.546,P<0.05),中度TD患儿的DAT mRNA表达水平与YGTSS评分呈正相关(r=0.209,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DRD2 mRNA的表达可作为TD诊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和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多巴胺D2受体 多巴胺转运体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