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的建设与实践
1
作者 李彩华 金剑 《上海医药》 2025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方法:将50名药学实习生按照带教模式分为A组(n=18,接受传统药学带教模式)和B组(n=32,接受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比较2组的每人每月药学服务实践数... 目的:探讨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方法:将50名药学实习生按照带教模式分为A组(n=18,接受传统药学带教模式)和B组(n=32,接受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比较2组的每人每月药学服务实践数量、药学服务能力考评和带教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在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下,药学实习生每人每月药学服务实践数量、药学服务能力的优良率均高于传统带教模式,且获得较高的带教满意度。结论:以“临床药学会诊实践”为核心的带教模式有助于提升药学实习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会诊实践 带教模式 药学实习生 药学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构建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志峰 金剑 +2 位作者 陶伟民 徐振东 张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77-80,共4页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D-二聚体的清除动力学模型参数。结果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初始浓度典型值为3.73 mg/L,D-二聚体符合二级消除动力学模型,癌症患者的D-二聚体消除速率较慢。结论抗凝治疗期间D-二聚体清除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可使用模型预测患者D-二聚体降至阴性的时间,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动力学 血栓 抗凝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转流系统辅助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原位激光开窗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临床结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彭智猷 金剑 +2 位作者 叶开创 仇鹏 陆信武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原位激光开窗(ISLF)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通过鞘临时转流系统在术中维持脑灌注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原位激光开窗(ISLF)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通过鞘临时转流系统在术中维持脑灌注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TEVAR联合ISLF完成了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腔内修复术并应用血管鞘进行弓上动脉临时转流维持脑灌注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Stanford A型夹层25例,Stanford B型夹层8例,壁间血肿9例,透壁性溃疡5例及主动脉瘤14例。评估手术成功率、主动脉重塑情况、分支支架通畅情况、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1例患者中,47例行弓上三分支开窗重建,14例行两分支开窗重建,技术成功率为100%。3例(4.9%)患者出现术后一过性卒中症状,无严重卒中事件。无截瘫,在院期间死亡1例,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6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8±10.4)个月。12个月随访中死亡3例,其中1例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为急性心力衰竭,1例为重症肺炎。术后12个月共55例患者行主动脉CTA复查,其中52例主动脉弓部重塑良好,表现为主动脉支架覆盖区域的假腔或瘤腔内血栓化;3例患者存在内漏;弓上分支动脉均通畅,无急性血栓形成及慢性支架内再狭窄。无截瘫及卒中病例。结论TEVAR联合ISLF是治疗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技术成功率高,早期预后良好;术中血管鞘临时转流系统的应用可有效进行脑保护、降低卒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病变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原位激光开窗 转流 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