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小于胎龄儿和生长受限胎儿的调查与护理指南》解读
1
作者 王红坤 孙路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2-887,共6页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通常是指无病理因素且结局良好的体质偏小胎儿。而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病理性生长受限,是导致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还可增加儿童期的认知障碍及肥胖、2型糖...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通常是指无病理因素且结局良好的体质偏小胎儿。而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病理性生长受限,是导致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还可增加儿童期的认知障碍及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成人期疾病的发生风险。2024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在2013年SGA调查与管理指南的基础上发布了更新版[1],本文将对指南中的要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医师 小于胎龄儿 胎儿生长受限 围产儿 心血管疾病 FETAL GESTATIONAL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肠道、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胎皮脂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马锦倩 范翩翩 +4 位作者 郑涛 张琳 陈远志 申剑 欧阳凤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3,共14页
目的·分析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阴道菌群、新生儿胎粪及胎皮脂菌群的多样性及菌群构成,比较其异同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8年8月—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分娩的11对母婴,采集母亲孕晚期粪便样本... 目的·分析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阴道菌群、新生儿胎粪及胎皮脂菌群的多样性及菌群构成,比较其异同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8年8月—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分娩的11对母婴,采集母亲孕晚期粪便样本、阴道拭子及新生儿胎粪;招募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4名新生儿,采集额部、腋窝、腹股沟部位的胎皮脂及胎粪样本。所有孕妇均为阴道自然分娩。采用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11对母婴中母亲的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和新生儿的胎粪菌群,以及14名新生儿的胎皮脂菌群和胎粪菌群的多样性、菌群构成,分析异同及相关性。结果·母亲肠道菌群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新生儿3个部位胎皮脂菌群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胎粪菌群(均P<0.01)。母亲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β多样性存在差异(P<0.01);新生儿额部、腋窝和腹股沟3个部位胎皮脂菌群的β多样性相似,但与胎粪菌群存在差异(P<0.01)。在门水平上,母亲肠道菌群优势菌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52.76%)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1.67%),阴道菌群优势菌为厚壁菌门(74.36%)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1.25%),胎皮脂菌群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84.22%)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80%),新生儿胎粪菌群在2个批次样本中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分别占81.11%和88.72%)。在属水平上,母亲肠道菌群的优势菌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35.42%)和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10.12%),阴道菌群的优势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69.10%)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11.30%),胎皮脂菌群的优势菌为乳杆菌属(79.81%)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23%),胎粪菌群的优势菌在2个批次样本中均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分别占55.21%和31.18%)。结论·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高于阴道菌群和新生儿胎粪菌群,新生儿胎皮脂菌群α多样性高于胎粪菌群。厚壁菌门在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阴道菌群及新生儿胎皮脂菌群中均为优势菌,乳杆菌属在母亲阴道菌群及新生儿胎皮脂菌群中均为优势菌,胎粪菌群以变形菌门和埃希菌属较多。新生儿不同身体部位的胎皮脂菌群结构相似,但与胎粪菌群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菌群的垂直传递 肠道菌群 阴道菌群 胎粪菌群 胎皮脂菌群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耐药机制及解决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洋 汪希鹏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的致死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首位。EOC的传统治疗方案是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但2年内仍有约70%的患者复发或耐药。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 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的致死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首位。EOC的传统治疗方案是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但2年内仍有约70%的患者复发或耐药。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通过对乳腺癌相关基因(breast cancer-related gene,BRCA)突变的肿瘤细胞发挥合成致死效应,为EOC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模式。PARP抑制剂为EOC靶向维持治疗带来重大突破,然而仍有患者在治疗中逐步耐药,主要的耐药机制包括同源重组修复途径恢复、药物靶点变化和致死性DNA损伤减少,目前的解决策略包括PARP抑制剂联合DNA损伤修复抑制剂、联合抑制同源重组修复通路的药物、联合传统抗癌方案、联合P-糖蛋白(P-glucoprotein,P-gp)抑制剂以及更换其他类型的PARP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卵巢肿瘤 肿瘤 腺和上皮 同源重组 基因 BRCA1 基因 BRCA2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生长受限宫内干预新进展
4
作者 刘泽斯 卫星 +1 位作者 蔡璐瑶 孙路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指在多种病理因素的影响下,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未达到其应有的生长潜力。全球范围内FGR的发病率介于2.75%~15.53%之间,而在中国,FGR的发病率约为8.8%,每年影响大约180万新生儿[1]。FGR作为...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指在多种病理因素的影响下,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未达到其应有的生长潜力。全球范围内FGR的发病率介于2.75%~15.53%之间,而在中国,FGR的发病率约为8.8%,每年影响大约180万新生儿[1]。FGR作为围产期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约占全球围产儿死亡总数的30%并且FGR对于新生儿的影响可延续至成年,显著增加罹患心血管、神经和代谢系统疾病的风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新生儿死亡 代谢系统 围产儿死亡 fetal 生长潜力 FGR 病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技术解析上皮性卵巢癌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丹宁 汪希鹏(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54-658,共5页
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促进肿瘤发展。因此,深入探索肿瘤免疫微环境对制定EOC的免疫治疗方案至关... 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促进肿瘤发展。因此,深入探索肿瘤免疫微环境对制定EOC的免疫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传统高通量测序技术仅能检测细胞群体平均的基因表达水平,难以捕捉稀有异质性细胞,限制了对复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全面理解。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突破了这一限制,通过高分辨率测序实现了从单细胞水平揭示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这项技术能够精确识别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分析其发育分化路径,并探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本综述还特别关注了EOC多部位的免疫微环境特征,总结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指导个体化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促进EOC的免疫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癌 肿瘤微环境 抗肿瘤药 免疫 免疫疗法 单细胞分析 序列分析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球囊导管促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任虹 范剑虹 +1 位作者 张琳 杨祖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在促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月有引产指征、单胎初产、胎儿头位、胎膜完整、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152例足月妊娠产妇...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在促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月有引产指征、单胎初产、胎儿头位、胎膜完整、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152例足月妊娠产妇进行分析;其中51例采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者为球囊组,51例采用地诺前列酮栓者为对照组A,50例采用小剂量缩宫素者为对照组B,观察比较3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分娩方式、围产结局、产程等。结果·152例产妇中,球囊组促宫颈成熟有效48例(94.1%),对照组A有效47例(92.2%),对照组B有效16例(32.7%),球囊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P=0.000),与对照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球囊组阴道分娩37例(72.6%),对照组A阴道分娩39例(76.5%),对照组B阴道分娩19例(38.0%),球囊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P=0.006),与对照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而3组的总产程、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等母儿结局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过程中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球囊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P=0.003),与对照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结论·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发自然分娩效果与地诺前列酮栓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缩宫素,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地诺前列酮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球囊导管 地诺前列酮栓 缩宫素 足月妊娠 促宫颈成熟 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及其母源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殷张华 钱继红 +4 位作者 赵冬莹 朱天闻 张永红 王蓓 朱建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6-930,共5页
目的观察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和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母源性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2001—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所有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同时,收集该院2011年出生的新生儿,将晚期早产儿(n=1... 目的观察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和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母源性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2001—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所有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同时,收集该院2011年出生的新生儿,将晚期早产儿(n=183)和足月儿(n=2 144)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预后指标,并对母源性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01—2011年该院产科晚期早产儿总发生率为5.47%,占早产儿总数的67.39%;每年的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晚期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的出生体质量、出生方式、住院时间及出生后因并发症转入新生儿科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于两组中转入新生儿病区的患儿,足月儿组的预后明显优于晚期早产儿组(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心功能异常、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及吸烟为晚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产科医师应对母源性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流行病学 妊娠期并发症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内膜样癌的MRI和MRS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文华 储彩婷 +3 位作者 张萍 张韶珍 姚小红 张玉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内膜样癌的病理结构特点与MRI和MRS表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样癌的大体形态、结构特点,MRI的信号特征、增强后的强化方式和程度,MRS反映的肿瘤代谢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卵巢内膜样癌中,... 目的探讨卵巢内膜样癌的病理结构特点与MRI和MRS表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样癌的大体形态、结构特点,MRI的信号特征、增强后的强化方式和程度,MRS反映的肿瘤代谢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卵巢内膜样癌中,发生于左侧卵巢6例,右侧卵巢3例,其中2例合并子宫内膜癌。9例肿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实质性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MRS显示肿瘤的胆碱复合物(Cho)代谢浓度明显增高。结论卵巢内膜样癌多呈实质性肿块,与卵巢表面上皮来源性囊腺性肿瘤多呈囊实性不同,MRS显示肿瘤Cho浓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内膜样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草增加哺乳期乳汁分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郑涛 杨祖菁 钱林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通草在哺乳期增加乳汁分泌的途径和作用机制及其对乳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16只产后ICR母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8)和通草处理组(n=8);通草处理组每日通过灌胃方式给予母鼠通草提取液0.25 mL,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 目的初步探讨通草在哺乳期增加乳汁分泌的途径和作用机制及其对乳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16只产后ICR母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8)和通草处理组(n=8);通草处理组每日通过灌胃方式给予母鼠通草提取液0.25 mL,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通草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小鼠的泌乳量、乳汁中蛋白质和乳糖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催乳激素的水平。采用不同剂量通草提纯液处理小鼠HC11乳腺上皮细胞(设为低剂量通草处理组和高剂量通草处理组,另设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乳腺上皮细胞中β-酪蛋白和乳清蛋白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乳腺上皮细胞中β-酪蛋白、STAT5蛋白和磷酸化STAT5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草处理组小鼠在哺乳第1、3、8、13和18天的泌乳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通草处理组母鼠乳汁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119.567μg/mL)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100.562μg/mL),乳糖浓度(53.072 mmol/L)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63.290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哺乳第1、3、8和13天,通草处理组催乳激素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通草处理组和高剂量通草处理组乳腺上皮细胞中β-酪蛋白及乳清蛋白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通草低剂量处理组和通草高剂量处理组乳腺上皮细胞中磷酸化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结论通草可以增加STAT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加强细胞内信号转导,促进乳腺细胞泌乳,增加乳汁中乳蛋白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草 乳腺上皮细胞 乳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萍 汤蕴琦 +1 位作者 李文华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经分段诊刮病理学诊断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病例术前进行MRI(T1WI、T2WI、DWI和增强图像)检查,观察肿瘤信号、肿瘤范围、结合带显示情况和宫颈累及情况,判...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经分段诊刮病理学诊断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病例术前进行MRI(T1WI、T2WI、DWI和增强图像)检查,观察肿瘤信号、肿瘤范围、结合带显示情况和宫颈累及情况,判断深肌层浸润和宫颈浸润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成像表现为肿瘤明显强化。MRI判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为85.19%(23/27),特异度为96.04%(97/101),诊断准确率为91.60%(120/131)。MRI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宫颈的准确率为92.31%。结论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较准确,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高风险婴儿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多因素分析及干预 被引量:22
11
作者 钱继红 陈同辛 +11 位作者 敖黎明 陈冠仪 杨祖菁 王留娣 高美玲 吴星英 陆国强 顾擎东 董蔚 郑珠丽 吴圣楣 朱建幸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过敏高风险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新生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对影响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目的探讨过敏高风险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新生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对影响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4名婴儿中,有114例在生后1年内出现1种或多种过敏症状。单因素分析中有12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7项指标入选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母孕期过敏性疾病发作史(OR=2.523,95%CI为1.263~5.041,P<0.01)、双亲有过敏性疾病史(OR=6.116,95%CI为2.546~14.692,P<0.01)、母亲血清IgE值(OR=2.413,95%CI为1.710~3.404,P<0.01)、被动吸烟(OR=2.778,95%CI为1.402~5.502,P<0.01)、出生后6个月内添加鸡蛋(OR=2.693,95%CI为1.238~5.859,P<0.05)、纯母乳喂养(OR=0.196,95%CI为0.086~0.447,P<0.01)和部分水解配方奶(pHF)喂养(OR=0.099,95%CI为0.038~0.255,P<0.01)。结论妊娠期加强对有过敏史妇女的保护,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复发,避免过敏高风险婴儿过早接触香烟、过早添加鸡蛋,母乳喂养及pHE喂养等综合措施可减少过敏高风险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高风险婴儿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正常产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爱菊 张伟利 +2 位作者 靳艳平 何稼敏 蒋明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比较子痫前期产妇和正常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差别。方法:收集30例正常妊娠和30例子痫前期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标本,采用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两组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中的多种脂肪酸成分并... 目的:比较子痫前期产妇和正常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差别。方法:收集30例正常妊娠和30例子痫前期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标本,采用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两组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中的多种脂肪酸成分并对其中5种PUFA[亚油酸(LA)、亚麻酸(ALA)、花生四烯酸(AA)、二十二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绝对含量和百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子痫前期组产妇血中AA和DHA的绝对含量较正常妊娠组产妇高(P<0. 05),但其百分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妇血中LA的百分含量在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低(P<0. 05)。胎盘中AA/DHA的比值在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产妇高(P<0. 05),胎盘中ALA的百分含量在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高(P<0. 05);脐血中LA的百分含量在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高(P<0. 05)。结论:子痫前期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中PUFA的含量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母血 脐血 胎盘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欣母沛在预防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海楠 郑涛 杨祖菁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6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欣母沛预防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术中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对照组38例术中宫体注射催产素20U。观察术中、用药后2h内、用药6h内、产后24h内出血量... 目的观察欣母沛预防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术中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对照组38例术中宫体注射催产素20U。观察术中、用药后2h内、用药6h内、产后24h内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情况。结果用药后2h及24h内平均出血量治疗组为(35.0±20.2)ml和(113.9±64.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8.1±43.5)ml和(158.0±116.7)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h内治疗组平均出血量为(35.3±30.5)ml,略小于对照组的(44.6±43.9)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各阶段出血量都较对照组少,尤其在用药2h内以及24h内出血量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母沛在预防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后出血方面切实有效,尤以用药后2h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母沛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中方 陆伟明 +1 位作者 臧悠程 朱天立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107-110,共4页
近年来,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运动疗法作为妊娠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部分逐渐得到重视。此文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实施及安全性、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及效果作一综述,以期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运动疗法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肥胖与泌乳启动延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丽娟 陆伟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09-112,共4页
阐述了妊娠期肥胖和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概况,提出妊娠期机械性因素、肥胖导致的激素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肥胖延长产程、妊娠期肥胖提高剖宫产率以及心理因素是妊娠期肥胖者发生泌乳启动延迟的相关因素。应重视妊娠期肥胖患者... 阐述了妊娠期肥胖和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概况,提出妊娠期机械性因素、肥胖导致的激素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肥胖延长产程、妊娠期肥胖提高剖宫产率以及心理因素是妊娠期肥胖者发生泌乳启动延迟的相关因素。应重视妊娠期肥胖患者的体质量干预,以减少泌乳启动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肥胖 泌乳启动延迟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脐动脉胎儿心脏畸形超声筛查的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辛甜甜 席丽丽 +4 位作者 赵丽娇 祝菁 谢静 孙锟 陈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SUA)与心脏畸形的关系及对SUA胎儿常规进行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2009年9月—2012年9月因存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接受胎儿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的孕妇666名,采用节段性分析法扫查心脏切面,对胎儿的心...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SUA)与心脏畸形的关系及对SUA胎儿常规进行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2009年9月—2012年9月因存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接受胎儿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的孕妇666名,采用节段性分析法扫查心脏切面,对胎儿的心脏位置、主要结构及连接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胎儿是否存在SUA分为单纯SUA组(A组,n=63)、SUA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组(B组,n=15)和非SUA但存在其他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组(C组,n=588),所有胎儿出生后1个月内接受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对三组胎儿心脏畸形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A、B、C组心脏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9.5%(6/63)、40.0%(6/15)和3.9%(23/588)。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B组心脏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A组心脏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SUA胎儿尤其是合并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者,有必要常规进行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脐动脉 心脏畸形 胎儿心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A12基因甲基化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璐 杨祖菁 +1 位作者 叶伟萍 花晓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NA12)基因启动子各位点甲基化水平、基因表达与子痫前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分娩孕妇中子痫前期患者(病例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胎盘各50例,外周血各25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分... 目的探讨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NA12)基因启动子各位点甲基化水平、基因表达与子痫前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分娩孕妇中子痫前期患者(病例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胎盘各50例,外周血各25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分析GNA12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状态和mRNA的表达。结果病例组的胎盘组织及孕母外周血的GNA12 63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3,P=0.004 3);病例组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3);胎盘组织甲基化率与外周血甲基化率具有相关性(P<0.000 1)。结论 GNA1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通过检测孕母外周血GNA12基因,可能可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表观遗传学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补锌对母胎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泓 杨祖菁 +1 位作者 惠宁 刘军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孕期补锌对孕妇及胎儿的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方法根据孕中、晚期孕妇的血汞值选取病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孕妇的血汞、血锌水平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应用脂质过氧化试剂盒检测3组胎盘的... 目的探讨孕期补锌对孕妇及胎儿的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方法根据孕中、晚期孕妇的血汞值选取病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孕妇的血汞、血锌水平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应用脂质过氧化试剂盒检测3组胎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孕晚期母血中汞质量浓度显著低于病例组,锌质量浓度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晚期母血中汞质量浓度低于孕中期,锌质量浓度高于孕中期,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的头围、身长、出生体质量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胎盘的GSH-PX、SOD和CAT活性高于病例组,但低于正常组;治疗组胎盘的MDA含量低于病例组,但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补锌可拮抗汞对孕妇及胎儿的毒性作用,锌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生长发育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乳糜胸的产前诊断和处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祝菁 杨祖菁 孙琦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乳糜胸的产前诊断和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8年2月5例先天性乳糜胸的产前超声检查、新生儿出生孕周、Apgar评分、新生儿胸水检查结果和预后。结果超声首次发现胎儿胸腔积液在孕22周至38周之间,3例... 目的探讨先天性乳糜胸的产前诊断和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8年2月5例先天性乳糜胸的产前超声检查、新生儿出生孕周、Apgar评分、新生儿胸水检查结果和预后。结果超声首次发现胎儿胸腔积液在孕22周至38周之间,3例合并羊水过多,2例双侧胸腔积液,其中1例合并睾丸鞘膜积液和腹水。胸水检查提示漏出液中淋巴细胞有80%-90%,4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乳糜胸出现的孕周、持续时间和程度是决定新生儿预后的主要因素,超声检查是主要的产前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乳糜胸 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血浆P-LAP与早产发动关系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熊瑛 杨祖菁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胎盘亮氨酸氨基肽酶(P-LAP)和白介素-6(IL-6)在正常孕妇和早产孕妇孕晚期(孕28~36+6周)母血浆中的变化趋势。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孕晚期孕妇血浆中P-LAP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1)P-LAP的浓度随着孕周的增... 目的:探讨胎盘亮氨酸氨基肽酶(P-LAP)和白介素-6(IL-6)在正常孕妇和早产孕妇孕晚期(孕28~36+6周)母血浆中的变化趋势。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孕晚期孕妇血浆中P-LAP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1)P-LAP的浓度随着孕周的增长而不断增加(P<0.01),IL-6的浓度不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增加(P>0.05);(2)早产组分别低于先兆早产组和足月组(P<0.01);(3)当早产组P-LAP浓度位于或低于足月组10th百分位水平时,早产发生率比先兆早产组升高(P=0.008),增加了2.15倍的危险度;(4)对研究组血浆P-LAP和IL-6浓度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P-LAP的浓度随着孕周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早产孕妇在入院时的血浆P-LAP低水平可以预测其预后。P-LAP水平下降,是早产和正常分娩发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亮氨酸氨基肽酶 白介素-6 早产 先兆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