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甲状腺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儿童的最佳初始剂量 被引量:1
1
作者 成利花 赵焕虎 +4 位作者 张敏 李峙怡 纪伟 田国力 蔡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目的:回顾分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儿童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探讨CH患儿左甲状腺素(levothyroxine,LT4)替代治疗的最佳初始治疗剂量。方法:收集1987年至2018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随访并接... 目的:回顾分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儿童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探讨CH患儿左甲状腺素(levothyroxine,LT4)替代治疗的最佳初始治疗剂量。方法:收集1987年至2018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随访并接受LT4治疗的231例CH患儿,根据首次甲状腺功能的血游离甲状腺激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分为3组,即轻度CH组(60例)、中度CH组(97例)、重度CH组(74例)。在不同分组内进行剂量效应分析,利用Poisson回归分析各组内LT4不同初始治疗剂量下随访2岁内的用药调整情况。结果:(1)新生儿筛查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首次召回后静脉血fT4水平、甲状腺发育情况对治疗后患儿TSH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周~1个月,轻度CH组患儿LT4初始治疗剂量在6~8μg·(kg·d)^(-1)、中度CH组患儿初始治疗剂量在>8~10μg·(kg·d)^(-1)时TSH恢复正常比例较高(分别为70.37%、70.00%),fT4均可在该年龄段参考值的正常范围内或高于参考值范围,2岁内调整用药的次数也相对较少(分别为22.30%、2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4治疗CH有效,根据疾病程度,轻度CH患儿和中度CH患儿的最佳初始治疗剂量依次为6~8μg·(kg·d)^(-1)和>8~10μg·(kg·d)^(-1);对于重度CH患儿可适当提高LT4初始治疗剂量[>10μg·(kg·d)^(-1)],以尽快使TSH、fT4恢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左甲状腺素 初始治疗剂量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充质转化在高氧诱导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林雅婷 颜崇兵 +2 位作者 洪文超 蔡成 龚小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5-773,共9页
目的探讨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1)将48只早产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和高氧组,每组24只。高氧组暴露... 目的探讨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1)将48只早产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和高氧组,每组24只。高氧组暴露于85%氧气中建立早产大鼠BPD模型,常氧组置于同一室内常压空气中,于实验第1、4、7、14天收集早产大鼠肺组织标本。(2)将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系(RLE-6TN)随机分为常氧组(常规空气中培养)和高氧组(在95%氧气中培养),分别于高氧暴露后12 h、24 h、48 h收集细胞标本进行检测。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早产大鼠肺泡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早产大鼠肺组织和RLE-6TN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共定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早产大鼠肺组织和RLE-6TN细胞EMT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常氧组相比,高氧暴露7 d开始高氧组早产鼠可见肺泡化阻滞和肺泡结构简单化改变;肺组织中SPC和α-SMA存在明显共定位现象,高氧暴露7 d、14 d时,与常氧组比较,高氧组SPC表达减少,α-SMA表达增加;高氧暴露7 d、14 d时,与常氧组比较,高氧组TGF-β1、α-SMA、N-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SPC、E-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2)高氧暴露24 h、48 h时,与常氧组比较,高氧组SPC表达减少,α-SMA表达增加;高氧暴露48 h时,与常氧组比较,高氧组SPC、E-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TGF-β1、α-SMA、N-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EMT破坏了BPD早产大鼠肺泡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造成肺泡结构简单化和发育异常,参与了BP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紧密连接 早产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临床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刘怡波 颜崇兵 +2 位作者 张媛洋 翁博雯 蔡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8-1154,共7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高危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资料,根据2018年美国国立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发布的...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高危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资料,根据2018年美国国立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发布的BPD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非BPD组(n=84)和BPD组(n=36),比较两组患儿及孕母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早产儿出生胎龄<28周、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合并感染性肺炎及孕母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均为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预测BPD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得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是0.93,列线图校准曲线斜率趋近于1;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拟合较好(χ^(2)=8.287,P=0.406)。结论早产儿出生胎龄<28周、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合并感染性肺炎及孕母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