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NSS/MET观测的台风“烟花”对上海地区PWV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武松 鲁小琴 +5 位作者 赵兵科 刘敏 张帅 林立旻 严嘉明 陆恒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5-819,共5页
利用上海5个GNSS/MET站2021-07-21~08-08的观测数据,使用GAMIT软件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研究台风“烟花”期间上海地区PWV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及PWV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GNSS PWV与探空PWV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9。降水生成前,PWV经... 利用上海5个GNSS/MET站2021-07-21~08-08的观测数据,使用GAMIT软件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研究台风“烟花”期间上海地区PWV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及PWV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GNSS PWV与探空PWV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9。降水生成前,PWV经历了3次波动性上升过程,降水生成时间比台风登陆时间早约60 h;降水持续期间,PWV剧烈变化时会造成降水量急升或急降;降水结束后,PWV逐渐下降至40 mm以下。台风登陆前,PWV基本在75 mm以上,PWV大于80 mm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上海南部和中部;台风登陆后,PWV在80 mm以上,高值区可达90 mm;台风远离后,PWV下降至85 mm以下。PWV高值区向西北方向的扩大、推移与台风路径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MET 大气可降水量 台风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9—2021年中国台风灾害及其在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中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霁杭 沈雨辰 陈佩燕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6期33-39,共7页
利用1989—2021年中国减灾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以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中国气候公报》《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等资料,对中国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台风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自然灾害中对人员、经济、农作物危害最大... 利用1989—2021年中国减灾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以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中国气候公报》《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等资料,对中国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台风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自然灾害中对人员、经济、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即为气象灾害,而台风灾害在气象灾害中占比居高位。这33年间,尽管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个数并未呈现显著升降趋势,但致灾的热带气旋个数略有增加趋势;因台风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房屋倒塌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均呈下降趋势,这充分表明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有了显著提升。2012—2021年,除农作物受灾面积基本稳定外,其余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加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将是未来健全台风灾害防御体系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农业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沿海海雾分类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3
作者 朱智慧 郑运霞 +1 位作者 刘飞 姚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9-1518,共10页
利用2016—2020年上海沿海的海岛站、浮标站和沿岸站的观测资料,识别了6个站的海雾事件,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雾事件的时空特征及不同类型海雾发生的空间、季节、持续时间、强度和生消时间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 利用2016—2020年上海沿海的海岛站、浮标站和沿岸站的观测资料,识别了6个站的海雾事件,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雾事件的时空特征及不同类型海雾发生的空间、季节、持续时间、强度和生消时间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全年海雾事件数基本在20~30次,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显著。辐射雾是最常见的海雾类型,其次为雨雾,平流雾在洋山和近海海区发生频率更高。不同海区、不同类型海雾的季节变化差异较大,长江口海区每个月份都有辐射雾和雨雾发生,但以辐射雾为主,平流雾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春季,但频率较小。金山、洋山海区每个月份都以辐射雾为主,雨雾和平流雾主要发生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平流雾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而雨雾和辐射雾持续时间较短。雨雾事件中的大气能见度最低数值一般高于辐射雾和平流雾,平流雾会产生最多的强浓雾事件。雨雾在一天中所有时间都可能发生,辐射雾和平流雾主要发生在夜间。辐射雾和平流雾的消散时间主要为日出后的1~5 h,雨雾的消散时间更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沿海海雾 辐射雾 雨雾 平流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梦琪 陈国民 +3 位作者 张喜平 白莉娜 万日金 曹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5-1019,共15页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为基准,评定了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22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2021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9.7...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为基准,评定了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22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2021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9.7 km,较2020年(22.7 km)减少13%,平均定强误差为1.4 m·s^(-1),较2020年(1.2 m·s^(-1))略增大。国内外官方台风预报机构、全球模式及区域模式的全年路径预报平均误差较2020年有所增大,近十年(2012—2021年)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没有呈现持续减小的趋势。各预报方法的强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2012—2017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小,但在2018—2021年没有呈现减小趋势。各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普遍对台风小熊、烟花、查帕卡、狮子山和圆规的24 h登陆点预报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预报误差 强度预报误差 登陆点预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