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0
1
作者 王峥涛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3-410,共8页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其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与制定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近年来,借助于现代生命科学、化学、分析科学的进步,中药的研究水平...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其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与制定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近年来,借助于现代生命科学、化学、分析科学的进步,中药的研究水平和质量标准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进步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要实现中药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这一目标,仍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现代中药产业化进程中,中药的资源与质量问题首当其冲。资源的短缺导致了混伪品、代用品的滥用,进而演变为质量问题,中药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中医临床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又直接关系到中医的理论基础,影响到祖国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中药质量标准水平的提高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中药是一个复杂体系,体现了多组分、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并与机体大分子相互作用。其科学内涵、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和科学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我们运用中医药学、化学、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从中药、天然药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安全性评价、标准物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方法学评价等多个层面开展系统研究,从相对简单的科学问题着手,逐步逼近复杂问题;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现有基础,建立适应中药特点和中国国情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方法学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及其饮片质量等级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倩萍 谢琦 +1 位作者 李文艳 王长虹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87-95,共9页
从性状评价、化学评价、生物活性、综合分析等方面综述中药材及其饮片质量等级标准的研究进展及方法,并分析了影响中药材及其饮片质量的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等级标准开拓了思路。
关键词 中药 中药材 中药饮片 质量标准 辨状论质 质量标志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远志薄层色谱及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的研究
3
作者 韩沅沅 陆美龙 +4 位作者 张倩 马程程 金武燮 谷丽华 王峥涛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目的建立远志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及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特征图谱,并分析远志全根、根皮和木心间化学成分差异,为远志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3,6’-二芥子酰基... 目的建立远志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及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特征图谱,并分析远志全根、根皮和木心间化学成分差异,为远志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苷A和远志皂苷B为指标成分建立TLC图谱;用UHPLC法建立远志特征图谱,结合热图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评价多批远志全根、根皮和木心之间的差异性。结果TLC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UHPLC特征图谱共标定2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7个特征峰,13批次远志特征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批次间质量较为稳定;TLC和UHPLC特征图谱显示远志全根、根皮和木心化学组成一致,未发现特异成分,热图聚类分析和PCA显示远志全根与根皮中各成分峰面积接近,OPLSDA筛选出10个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值大于1的差异性成分。结论所建立的TLC及UHPLC特征图谱简便、准确、稳定,展开系统和提取溶剂均使用低毒试剂,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适用于远志的质量评价,从化学分析角度说明木心的存在对远志整体化学成分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薄层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 特征图谱 质量评价 去心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标准提取物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鲁艳柳 王长虹 王峥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909-1913,共5页
目的优化龙胆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建立龙胆标准提取物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龙胆的提取工艺和XDA-1大孔树脂纯化条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标准提取物中龙胆苦苷含量的方法。结果龙胆最佳提... 目的优化龙胆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建立龙胆标准提取物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龙胆的提取工艺和XDA-1大孔树脂纯化条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标准提取物中龙胆苦苷含量的方法。结果龙胆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最粗粉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水提浸膏中龙胆苦苷含量、以龙胆苦苷计提取率及浸膏得率分别为4.40%、100.4%和57.49%。大孔树脂纯化条件为上样液中龙胆苦苷浓度8.0g·L^-1,pH4,上样液流速0.13mL·min^-1,大孔树脂XDA-1对龙胆苦苷的吸附量达到62.26mg·g^-1;以31.50mL的水和94.50mL的20%乙醇梯度洗脱,流速分别为0.50,0.25mL·min^-1,制得的龙胆标准提取物中龙胆苦苷含量为32.20%,是水提浸膏含量的7倍,从药材到标准提取物的转移率以龙胆苦苷计为79.2%。龙胆苦苷浓度在0.22~13.84g·L^-1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8%,RSD为1.10%。结论水煎法结合大孔树脂富集是制备龙胆标准提取物的有效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龙胆标准提取物中龙胆苦苷的质量控制,为更深入的研究龙胆标准提取物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标准提取物 龙胆苦苷 正交设计 大孔树脂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制紫菀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国文 程雪梅 +2 位作者 吴弢 郑善松 王峥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22,共3页
关键词 紫菀酮 质量标准 饮片 蜜制 止咳祛痰 临床应用 HPLC法 菊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蓬总生物碱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力 程雪梅 +1 位作者 王长虹 王峥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0-423,455,共5页
以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为指标,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骆驼蓬总生物碱提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质量控制。薄层色谱中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同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其它各项检测结果(如水分、灰分、浸出物、重金属检查)均符合... 以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为指标,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骆驼蓬总生物碱提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质量控制。薄层色谱中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同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其它各项检测结果(如水分、灰分、浸出物、重金属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分别在2~200和0.8~32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89%)和100.7%(RSD=1.78%),日内及日间RSD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蓬 总生物碱提取物 质量标准 骆驼蓬碱 去氢骆驼蓬碱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吴立宏 俞丽 +1 位作者 侴桂新 王峥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目的:建立龙胆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常规检查和浸出物测定、薄层色谱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研究。结果:对20余批药材和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了检查及浸出物测定,同时进行了龙胆苦苷的TLC定性鉴别及HPLC... 目的:建立龙胆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常规检查和浸出物测定、薄层色谱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研究。结果:对20余批药材和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了检查及浸出物测定,同时进行了龙胆苦苷的TLC定性鉴别及HPLC定量研究,将龙胆和坚龙胆药材和饮片的龙胆苦苷含量限度分列。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龙胆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药材 饮片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胆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瑞 李文艳 +4 位作者 徐红 赵森淼 吴迎春 李医明 王峥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4-886,共3页
目的:制定金龙胆草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常规检查、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研究。结果:对金龙胆草的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对16批不同产地金龙胆草的水分、灰分进行检查,同时进行了苦蒿素的TLC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研究。... 目的:制定金龙胆草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常规检查、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研究。结果:对金龙胆草的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对16批不同产地金龙胆草的水分、灰分进行检查,同时进行了苦蒿素的TLC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研究。结论:该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金龙胆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胆草 质量标准 苦蒿素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矮紫堇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蕾蕾 刘翔 +3 位作者 卢叶 薛亚甫 徐红 王峥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74-2377,共4页
目的研究藏药矮紫堇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对矮紫堇根横切面、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原阿片碱为指标性成分,分别建立矮紫堇的薄层色谱鉴别及HPLC含量测定方法。薄层色谱以硅胶G板为薄层板,环己烷... 目的研究藏药矮紫堇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对矮紫堇根横切面、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原阿片碱为指标性成分,分别建立矮紫堇的薄层色谱鉴别及HPLC含量测定方法。薄层色谱以硅胶G板为薄层板,环己烷-二氯甲烷-甲醇(7∶2∶1)为展开剂;HPLC采用反相HPLC色谱柱,以乙腈-三乙胺醋酸溶液(24:7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89 nm。结果矮紫堇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色谱中原阿片碱的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可用于矮紫堇的定性鉴别。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表明,原阿片碱的定量测定在0.91~464.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54%,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3%。矮紫堇药材中原阿片碱的含量范围为0.0974%~0.145%,平均值0.121%。结论建立的藏药矮紫堇的质量控制方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矮紫堇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紫堇 质量标准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原阿片碱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复方板蓝根颗粒质量标准的提升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程 王瑞 王峥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77-1482,共6页
目的 提升复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精氨酸、亮氨酸、(R,S)-告依春和靛玉红作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作为指标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 目的 提升复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精氨酸、亮氨酸、(R,S)-告依春和靛玉红作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作为指标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分别在0.001 7~0.106 0mg/m L(r=1.000 0)、0.001 6~0.100 2 mg/m L(r=0.999 9)、0.001 6~0.101 1 mg/m L(r=1.000 0)和0.001 5~0.095 9 mg/m L(r=0.999 7)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9%、100.2%,97.8%和100.2%。结论 从市售复方板蓝根颗粒26批样品数据综合分析,建议每袋(15 g)中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的总量不得少于1.15 mg,其中(R,S)-告依春不得少于0.07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板蓝根颗粒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蓟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柯睿 朱恩圆 侴桂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62-1663,共2页
目的建立小蓟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运用薄层色谱法对小蓟中蒙花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花苷的含量,色谱柱为Ultimate ColumnX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1∶49),检测波长为334nm,流速1.0ml.min-1... 目的建立小蓟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运用薄层色谱法对小蓟中蒙花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花苷的含量,色谱柱为Ultimate ColumnX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1∶49),检测波长为334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复性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花苷在0.00658~2.964μg之间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为1.89%。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小蓟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蓟 蒙花苷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标准提取物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艳柳 王长虹 王峥涛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8-71,共4页
目的:考察地黄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建立地黄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备地黄标准提取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标准提物中梓醇含量的方法。结果:以XDA-1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地黄标准提取物的最佳条件为:以梓... 目的:考察地黄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建立地黄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备地黄标准提取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标准提物中梓醇含量的方法。结果:以XDA-1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地黄标准提取物的最佳条件为:以梓醇浓度2.23mg/ml的地黄药材总提取溶液上样,流速0.6BV/h,吸附量9.79mg/g,以2.5BV的水和7.5BV的20%乙醇梯度洗脱,流速分别为2.4、1.2BV/h,制得的地黄标准提取物中梓醇含量约为10.26%,是地黄药材总提取物中梓醇含量的5倍多;梓醇浓度在7.86~0.12mg/ml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加样回收率为101.06%,RSD为2.29%。结论:XDA-1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地黄标准提取物的方法有效可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地黄标准提取物中梓醇的质量控制,为更深入的研究地黄标准提取物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标准提取物 梓醇 大孔吸附树脂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重编程与“炎-癌转化”及抗炎中药靶向肿瘤糖代谢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晓晖 石海莲 吴晓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59-867,共9页
炎症与肿瘤的病理进程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糖代谢。葡萄糖主要通过糖酵解、线粒体有氧磷酸化等途径代谢生成ATP。有些肿瘤细胞倾向于通过糖酵解获能,而有些肿瘤细胞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 炎症与肿瘤的病理进程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糖代谢。葡萄糖主要通过糖酵解、线粒体有氧磷酸化等途径代谢生成ATP。有些肿瘤细胞倾向于通过糖酵解获能,而有些肿瘤细胞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对细胞生长和氧化应激也发挥重要作用。炎症促进糖代谢重编程介导“炎-癌转化”的分子机制涉及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异常表达。中药中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皂苷、黄酮、生物碱、多酚和醌类等可显著抑制炎症,并能调控肿瘤糖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本文就“炎-癌转化”与肿瘤糖代谢重编程之间的关系和抗炎中药及单体成分靶向肿瘤糖代谢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为抗炎中药靶向肿瘤糖代谢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重编程 炎症 糖酵解 氧化磷酸化 肿瘤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萝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晗雪 安叡 +2 位作者 程雪梅 王新宏 王长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1-864,共4页
目的建立松萝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定性鉴别松萝酸,HPLC法定量测定其含有量。结果 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松萝酸在1.96~245.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9.89%,RSD1.4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目的建立松萝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定性鉴别松萝酸,HPLC法定量测定其含有量。结果 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松萝酸在1.96~245.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9.89%,RSD1.4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松萝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 松萝酸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中药复方配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琦 张紫佳 王峥涛 《海峡药学》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新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药动学配伍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复方主要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相互作...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新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药动学配伍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复方主要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配伍 药动学相互作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西洋参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永国 王峥涛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5年第5期10-14,共5页
本文综述了人参、西洋参的质量标准,着重比较《中国药典》与《美国药典》在鉴别项与含量测定项上的异同;并对近年来人参、西洋参的化学成分分析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人参 西洋参 质量标准 化学成分分析 质量标准研究 西洋参 人参 《美国药典》 《中国药典》 化学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鉴别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多糖基于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鲁文飞 朱宁 吕小成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4-1187,共4页
中药多糖是从传统草本植物里面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生物大分子,在机体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树突状细胞(简称DC)对抗原信息处理,提高DC呈递功能。DC在特异性免疫调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DC是一种强大的抗原呈递专职细胞,该细胞在... 中药多糖是从传统草本植物里面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生物大分子,在机体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树突状细胞(简称DC)对抗原信息处理,提高DC呈递功能。DC在特异性免疫调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DC是一种强大的抗原呈递专职细胞,该细胞在捕获抗原信息后,经过处理使抗原结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而暴露到细胞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 抗肿瘤 肿瘤疫苗
原文传递
白扁豆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虹 张紫佳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研究白扁豆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并分析其主成分从饮片至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通过对照品比对、数据库检索鉴别白扁豆配方颗粒成分;采用UPLC-ELSD法测定白扁豆配方颗粒中竹节参皂苷IVa的质量... 目的研究白扁豆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并分析其主成分从饮片至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通过对照品比对、数据库检索鉴别白扁豆配方颗粒成分;采用UPLC-ELSD法测定白扁豆配方颗粒中竹节参皂苷IVa的质量分数,以Waters CORTECS T3柱为色谱柱,柱温为25℃,流动相为0.05%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采用ELSD检测器,其蒸发管温度为80℃,雾化温度为50℃,载气流速为1.3 L/min,进样量为7μL。结果白扁豆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质谱鉴别了11个成分。竹节参皂苷IVa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1.76~117.60μg/mL(r=0.999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均小于3%,竹节参皂苷IVa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为2.68%。结论所建立白扁豆配方颗粒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且时间较短,可用于监测白扁豆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各阶段的质量优劣,为白扁豆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扁豆配方颗粒 竹节参皂苷IVa 质量标准 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胆结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丁平 王峥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5-1128,共4页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临床最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但仍存在高复发率、严重并发症等弊端,而中药保守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优势,取得了不少成就。本文就近十几年来中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实验研究予以概...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临床最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但仍存在高复发率、严重并发症等弊端,而中药保守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优势,取得了不少成就。本文就近十几年来中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实验研究予以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胆结石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通过肠道菌群改善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紫轩 薛琼雯 +5 位作者 罗亦轩 蒋嘉瑞 徐书杨 杨莉 王峥涛 丁丽丽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两者关系的失衡被认为是代谢障碍的标志之一。中医药在治疗多种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代... 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两者关系的失衡被认为是代谢障碍的标志之一。中医药在治疗多种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在减重、改善糖脂代谢方面效果显著。但中药及其复方的有效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很难在靶器官达到起效浓度,而肠道可能是其主要作用器官。围绕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综述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症、Ⅱ型糖尿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药防治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靶向肠道菌群抗肥胖及其并发症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代谢性疾病 中药 肠道菌群 糖脂代谢 Ⅱ型糖尿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