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破溃难愈?“顾氏外科”帮您祛疮消痈——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学学术 带头人阙华发教授
1
作者 龙朝华 阙华发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2年第10期32-33,共2页
近年来,中老年人中周围血管疾病越来越常见,如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出现严重的皮肤破溃等情况,且往往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要面临截肢的风险。著名中医专家、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阙华发教授... 近年来,中老年人中周围血管疾病越来越常见,如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出现严重的皮肤破溃等情况,且往往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要面临截肢的风险。著名中医专家、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阙华发教授介绍,这些疾病可归属于中医“皮肤疮疡”范畴,采取内服外治的方法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皮肤破溃 周围血管疾病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专家 阙华发 皮肤疮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泽鹏 程旭锋 +2 位作者 张文可 孟冰心 袁江山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74-181,共8页
内分泌治疗是降低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现代医学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中药,具有减副、增效、提质的积极作用。具体可体现在:(1)能够改善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降低类更年期综合征... 内分泌治疗是降低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现代医学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中药,具有减副、增效、提质的积极作用。具体可体现在:(1)能够改善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降低类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调节相关分子化合物的表达水平以纠正脂代谢紊乱、骨代谢异常和降低子宫内膜不良病变的发生率。(2)能够正向调节淋巴免疫细胞成分、调控免疫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以解除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和抑制炎性反应,增强免疫力。(3)能够调控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氨基末端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等多条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细胞的复制、侵袭及转移能力,延缓或逆转其耐药。(4)针刺、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中医外治方法,能够改善各类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本文整理近5年中医药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其研究优势及不足,为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癌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中西医结合 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干预
3
作者 高阳 宋晓耘 +3 位作者 刘胜 周细秋 孙霃平 史有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45-3051,共7页
心脏毒性是抗肿瘤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乳腺癌抗肿瘤药物中蒽环类、烷化剂类、抗代谢药物、紫杉烷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均具有心脏毒性。中医药对乳腺癌抗肿瘤药物有增效减毒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引起心脏毒性的... 心脏毒性是抗肿瘤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乳腺癌抗肿瘤药物中蒽环类、烷化剂类、抗代谢药物、紫杉烷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均具有心脏毒性。中医药对乳腺癌抗肿瘤药物有增效减毒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引起心脏毒性的乳腺癌抗肿瘤药物的机制进行综述,总结分析近五年中医药降低乳腺癌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最新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中医药降低乳腺癌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机制阐述、新药开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乳腺癌 抗肿瘤药物 心脏毒性 作用机制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类器官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应用展望
4
作者 高阳 刘胜 +1 位作者 周细秋 史有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8-1124,共7页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包括多种不同的亚型,这些亚型在遗传、病理、临床治疗及预后上各不相同。传统的乳腺癌细胞系研究模型不能完全符合临床肿瘤发病的实际病理过程及其肿瘤异质性的特征。乳腺癌类器官(Organoids)是一...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包括多种不同的亚型,这些亚型在遗传、病理、临床治疗及预后上各不相同。传统的乳腺癌细胞系研究模型不能完全符合临床肿瘤发病的实际病理过程及其肿瘤异质性的特征。乳腺癌类器官(Organoids)是一种基于3D细胞培养(Three-dimensional cells culture)系统建立的模型,在保留患者肿瘤的分子表型和基因型变化的同时,再现原发肿瘤的异质性,因此被应用于肿瘤发病机制和抗肿瘤药物筛选的研究中。目前,乳腺癌的中医药研究大多以细胞系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为主,类器官的相关研究则相对缺乏。该综述简要介绍乳腺癌类器官培养体系的发展,以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乳腺癌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类器官 研究进展 中医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5
5
作者 徐振晔 金长娟 +9 位作者 沈德义 李敏 周卫东 朱晏伟 张铭 邓海滨 王中奇 李蕾 寿伟臻 郑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74-878,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病例116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只予化疗单独治疗;治疗组行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化疗期间...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病例116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只予化疗单独治疗;治疗组行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化疗期间服用抗瘤增效方,化疗结束后服用肺岩宁方。主要观察指标为生存期、卡氏评分、主要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57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1.17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疲劳、气短等肿瘤主要相关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组出现白细胞减少症、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对于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均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分阶段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复杂性窦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唐汉钧 陈红风 +5 位作者 阙华发 刘胜 程亦勤 黄铮 向寰宇 郑勇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9-32,共4页
采用祛腐化瘀生肌中药灌注等内外合治疗法治愈复杂性窦道或瘘管 43例 ,外治分拔毒蚀管、提脓祛腐、化瘀生肌几个阶段 ,分别用药线蘸掺药引流加药膏外敷 ,管腔内药液灌注 ,配合绑缚、垫棉、热烘等疗法促进管腔闭合 ,并根据患者全身状况... 采用祛腐化瘀生肌中药灌注等内外合治疗法治愈复杂性窦道或瘘管 43例 ,外治分拔毒蚀管、提脓祛腐、化瘀生肌几个阶段 ,分别用药线蘸掺药引流加药膏外敷 ,管腔内药液灌注 ,配合绑缚、垫棉、热烘等疗法促进管腔闭合 ,并根据患者全身状况辨证论治 ,酌情内服清热解毒、益气托毒、活血生肌之剂 ,疗程最短 3周 ,最长 7个月。该疗法具有无创伤、无全身反应、痛苦小、治愈后功能及外形恢复较好、后遗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 疗法 临床研究 全身反应 内外合治 外治 药引 阶段 促进 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及瘘管期149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程亦勤 陈红风 +4 位作者 刘胜 阙华发 郑勇 向寰宇 唐汉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7-508,共2页
方法:回归性分析14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总结。结果:治疗上采用手术外治为主,脓肿及瘘管期主要施行中医手术切开扩创法。术后脱腐阶段应用红油膏、八二丹、九一丹祛腐生新,术后收口阶段应用白玉膏、复黄生肌愈创油、生肌... 方法:回归性分析14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总结。结果:治疗上采用手术外治为主,脓肿及瘘管期主要施行中医手术切开扩创法。术后脱腐阶段应用红油膏、八二丹、九一丹祛腐生新,术后收口阶段应用白玉膏、复黄生肌愈创油、生肌散等生肌敛疮。最后痊愈126例,好转20例,未愈3例,痊愈率达84.6%。结论:多种手术方法配合使用是清除本病病灶的关键,术后不同阶段选用相适应的中医外治法(如拖线、冲洗、敷贴、药捻、垫棉、祛腐和生肌外用药等),是对手术的有力保证。其中乳头矫形法、拖线法的采用,是最大程度减轻乳房外形损伤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粉刺性乳痈 中医药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难愈性创面的中医药治疗——附72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唐汉钧 陈红风 +8 位作者 程亦勤 刘晓鸫 阙华发 向寰宇 郑勇 邢捷 沈亮 陈莉颖 单玮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28,共3页
总结 72例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资料。在“祛腐生肌”、“祛瘀生肌”、“补虚生肌”的理论指导下 ,在辨证的基础上 ,予内服中药并侧重于敷药、拖线、蚕食、冲洗、湿敷、灌注、热烘等多种外治方法综合治疗。结果 :72例的... 总结 72例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资料。在“祛腐生肌”、“祛瘀生肌”、“补虚生肌”的理论指导下 ,在辨证的基础上 ,予内服中药并侧重于敷药、拖线、蚕食、冲洗、湿敷、灌注、热烘等多种外治方法综合治疗。结果 :72例的总有效率为 95 83%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71 72± 4 6 18)天 ,绿脓杆菌转阴率为 83 33% ,平均转阴时间为 2 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合并绿脓杆菌感染 中医中药 内治法 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内外合治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251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阙华发 唐汉钧 +8 位作者 向寰宇 程亦勤 刘晓鸫 张崇裕 邢捷 沈亮 单玮 徐杰男 王云飞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采用祛腐祛瘀补虚生肌中药,分期辨证,内外结合治疗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在内服中药同时... 目的:探讨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采用祛腐祛瘀补虚生肌中药,分期辨证,内外结合治疗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在内服中药同时,贴敷、药捻、拖线、蚕食、湿敷、灌注、热烘、垫棉、缠缚等多种外治法分阶段综合有序联合运用。结果:251例中痊愈169例,显效34例,好转45例,未愈3例;痊愈率67.33%,痊愈时间7 ̄191d,平均(57.25±39.46)d。铜绿假单孢菌转阴率为92.21%,转阴时间为(22.72±16.16)d;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率为95.56%,转阴时间为(21.16±19.50)d。结论:中医药内外合治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促进合并铜绿假单孢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之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及细菌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创面 铜绿假单孢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医药疗法 内治 外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回顾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红风 唐汉钧 陆德铭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分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广泛研究阶段及综合治疗阶段,回顾了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经历。临床诊治体会是把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重视临床辨证分期、强调中医药综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本... 分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广泛研究阶段及综合治疗阶段,回顾了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经历。临床诊治体会是把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重视临床辨证分期、强调中医药综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点是临床疗效好、损伤范围小、痛苦少、乳房外形改变小、复发率低等。并结合临床现状对本病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治疗 浆细胞性乳腺炎 病理检查 诊断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与创面修复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淑娟 阙华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48,F0003,F0004,共3页
自噬作为主要的细胞内降解系统,对维持细胞稳态非常重要。创面修复过程中,自噬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存活或死亡的双重角色,对创面血管新生、肉芽组织形成、上皮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医学从气血阴阳... 自噬作为主要的细胞内降解系统,对维持细胞稳态非常重要。创面修复过程中,自噬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存活或死亡的双重角色,对创面血管新生、肉芽组织形成、上皮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医学从气血阴阳及脏腑理论等角度对自噬有不同认识,中医药干预对自噬具有调节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创面相关细胞自噬进而促进创面修复。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围绕自噬与创面修复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概括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创面修复 中医药干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疗法在术前焦虑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卫勇平 张静喆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6期3-5,共3页
通过查阅近年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药疗法在术前焦虑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 术前焦虑 中医药疗法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内外合治术后合并细菌感染之难愈性创面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臻 阙华发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内外合治术后合并细菌感染之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59例患者,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内外结合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转阴情况。结果:59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痊愈率69.5%,总... 目的:观察中医药内外合治术后合并细菌感染之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59例患者,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内外结合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转阴情况。结果:59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痊愈率69.5%,总有效率98.3%。愈合时间9~110天,平均(44.75±18.48)天。59例患者中56例复查创面细菌培养结果,细菌转阴者52例,转阴率为92.86%,4例未转阴。结论:中医药内外合治,可明显促进术后合并细菌感染创面的愈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创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术后 细菌感染 中医疗法 局部辨证 辨证分期
原文传递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国珍 梁晓强 张静喆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综述了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指出慢性胰腺炎是一种预后差,容易发生癌变的疾病,慢性胰腺炎的早期中医药干预治疗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慢性胰腺炎发生、发展各个环节的中医药干预,防止其发病,阻断其进展,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单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肺癌研究思路和临床经验 被引量:77
15
作者 刘嘉湘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67-70,共4页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肺癌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进行的研究认为,肺癌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痰气瘀毒胶结于肺部而成,临床以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脾虚痰湿、阴阳两虚及气滞血瘀等5个证型为主。对以滋阴生津法、益气温阳法、益...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肺癌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进行的研究认为,肺癌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痰气瘀毒胶结于肺部而成,临床以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脾虚痰湿、阴阳两虚及气滞血瘀等5个证型为主。对以滋阴生津法、益气温阳法、益气养阴法为主等不同治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总结,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肺癌不仅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而且具有病灶稳定率较高,生存期较长的特点,并显示其在抗转移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针对肺癌以阴虚和气阴两虚证患者为多数的临床特点,研制具有益气养阴解毒功效的中药制剂益肺抗瘤饮,临床随机分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益肺抗瘤饮组及化疗加益肺抗瘤饮组治疗后肿瘤缩小稳定率、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优于单纯化疗对照组,显示益肺抗瘤饮治疗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化疗合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小慧 刘胜 《中医外治杂志》 2011年第3期37-39,共3页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从整体出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起到调整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大量文献,总结了多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方法,为临床医师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了思...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从整体出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起到调整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大量文献,总结了多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方法,为临床医师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中医药疗法 临床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药外治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大一 阙华发 《中医外治杂志》 2009年第5期51-53,共3页
本文引用近年文献26篇,以剂型为纲,对外用中药治疗皮肤溃疡的概况加以综述;并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组方原则、组方结构、方剂来源、剂型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加以讨论。皮肤溃疡是最常见的慢性损伤,主要包括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 本文引用近年文献26篇,以剂型为纲,对外用中药治疗皮肤溃疡的概况加以综述;并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组方原则、组方结构、方剂来源、剂型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加以讨论。皮肤溃疡是最常见的慢性损伤,主要包括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以下肢、足为多发部位,好发年龄在14岁~64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皮肤溃疡属中医学"疮疡"、"溃疡"等范畴,中医药愈创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外治法因其易于操作、疗效显著等特点被广为运用。近年来,以中药复方或单味药外治皮肤溃疡的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将对其最新进展加以综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中医外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降低“糖尿病足病”截肢率
18
作者 王云飞 《科学生活》 2021年第1期55-55,共1页
张先生有2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理想,足部麻木、发凉有四五年了。前几天,因为穿鞋摩擦,右足趾红肿、水疱,起初并不在意,没想到一周后局部竟然大片红肿、发黑。去医院求治,医生说这是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足病”,需要系统检查、... 张先生有2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理想,足部麻木、发凉有四五年了。前几天,因为穿鞋摩擦,右足趾红肿、水疱,起初并不在意,没想到一周后局部竟然大片红肿、发黑。去医院求治,医生说这是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足病”,需要系统检查、治疗,严重的甚至要截肢。张先生经人介绍来到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经过中医药的内服外用,张先生的伤口竟然神奇痊愈,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肢体功能。对于糖尿病足病,中医药内服外用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华医院 中医外科 糖尿病足病 中医药治疗 内服外用 截肢率 肢体功能 最大限度
原文传递
微创保胆取石的应用现状及中医药防治术后结石复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旋玉君 叶圳 顾宏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5期1056-1060,共5页
胆囊结石是临床外科诊室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手段通常以手术为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术式,但术后的高并发症及术后胆管结石的高发、诱发结肠癌的高风险因素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内镜技术的迅... 胆囊结石是临床外科诊室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手段通常以手术为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术式,但术后的高并发症及术后胆管结石的高发、诱发结肠癌的高风险因素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成为近来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新的方法,与胆囊切除术比较,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明显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并保全了胆囊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结石残留与复发等问题仍较难避免,极难从根本上解决胆石症的防治问题。若能进一步降低结石复发率,将有望成为胆囊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治疗的优先方法。胆石症可归属于中医学“胁痛”“胆胀”等范畴,肝胆疏泄功能失调是其基本病机,中医药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口服中药、配合药浴等特色疗法达到防治结石复发的效果。文中介绍了微创保胆取石术在目前临床的应用情况,并总结了近年来疗效确切的中药方剂及相关的效应机制,形成规划合理、疗效稳定、便于推广的中医药防治胆石症诊疗方案无疑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微创 外科手术 复发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力新 史有阳 +1 位作者 周细秋 杨剑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01—2023-12轮转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外科的中医住院规培医师60名,分别运用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组)及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进行带教...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01—2023-12轮转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外科的中医住院规培医师60名,分别运用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组)及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进行带教。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基础知识及临床技能考核,并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自评,以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效果。将结果录入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水平,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有助于提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外科教学效果,激发规培医师的学习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式课堂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