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
1
作者 陆清 《科学生活》 2024年第8期12-13,共2页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好消息是,乳腺癌的死亡率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水平的进步。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应用...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好消息是,乳腺癌的死亡率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水平的进步。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应用。西医通过超声、钼靶、病理等检查确诊乳腺癌并明确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信息,然后通过手术、化放疗、靶向治疗等手段抑制甚至消灭癌细胞;中医则可减轻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并通过“扶正祛邪”提高人体抗肿瘤能力,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能力 肿瘤分期 治疗理念 化放疗 钼靶 乳腺癌 靶向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Meta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夏亚琳 李思雨 +1 位作者 张馨月 薛晓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81-686,共6页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及优势。方法:依据纳入标准,检索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治疗该病的相对危险度(...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及优势。方法:依据纳入标准,检索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治疗该病的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指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经一致性检验后对RR合并,并进行偏倚评估。同时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本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偏倚结果采用Stata软件进行Begg检验和Egger检验。结果:符合标准的RCT研究共有20项,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试验组,单纯西医治疗为对照组,病例数分别为788例、754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该病的总有效率有所提高,合并RR后,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8,95%CI (0.22, 0.37),P<0.00001]。同时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近远期疗效,其结果显示在近期疗效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在生活质量、治愈疗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在远期疗效上乳房形态、治疗后满意度以及复发率和复发时间也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发表偏倚结果提示出现偏倚。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而且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随机对照试验 中西医结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S结合CLE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季亚婕 盛佳钰 +7 位作者 陈玮黎 李琼 江科 陆清 梁宏莉 张馨月 李思雨 薛晓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3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思考-配对-分享(TPS)与自信度训练(CLE)相结合是否可发挥互动式学习优势叠加的效应,以期进一步改进中医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方法选择中西医结合专业5年制学生,在《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章节教学中统一给予课堂授课... 目的探讨思考-配对-分享(TPS)与自信度训练(CLE)相结合是否可发挥互动式学习优势叠加的效应,以期进一步改进中医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方法选择中西医结合专业5年制学生,在《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章节教学中统一给予课堂授课,在之后的随堂测试中,将学生随机分为互动式教学组(试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试验组采用TPS与CLE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评价2组学生的随堂测试成绩、自信度评分及期末成绩的变化,并调查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结果实施互动式教学前2组的随堂测试基线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TPS结合CLE学习策略后,试验组的随堂测试成绩较明显提高(P<0.01),自信度评分也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且试验组的自信度评分变化与随堂测试成绩变化呈正相关(P<0.01)。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A级评价率,以及期末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但未呈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TPS与CLE相结合,可发挥互动式学习优势叠加的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教师和课程产生亲近感;虽然并未转化为期末考试成绩的提高,但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S教学法 CLE教学法 自信度训练 互动式学习 中医外科学 乳腺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抑郁表型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晓菲 江科 +4 位作者 董梦婷 王月莲 刘嘉琦 李欣 盛佳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构建的乳腺癌荷瘤小鼠抑郁表型,优选更符合临床表现并适合基础研究的乳腺癌抑郁小鼠模型。方法 构建单纯接种4T1乳腺癌细胞的肿瘤模型(4T1组)和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构建的乳腺癌荷瘤小鼠抑郁表型,优选更符合临床表现并适合基础研究的乳腺癌抑郁小鼠模型。方法 构建单纯接种4T1乳腺癌细胞的肿瘤模型(4T1组)和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的肿瘤抑郁复合模型(4T1+CUMS组)。实验周期共42 d,全程监测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生存时长,于第15和29天分别进行两次抑郁行为学检测(包括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悬尾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切片中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结果 (1)体质量:4T1组与4T1+CUMS组自29 d起体质量开始逐渐减轻,实验结束时4T1+CUMS组体质量显著低于4T1组及Control组(P<0.001);(2)肿瘤体积:实验全程两模型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均一无明显差异(P>0.05);(3)生存时长:4T1组及4T1+CUMS组存活率分别为100%及60%,4T1+CUMS组小鼠初次出现死亡时间为第36天;(4)抑郁行为学检测:第1次行为学检测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2次行为学检测两组模型均表现出明显的抑郁表型。两模型组糖水偏好指数、中心区域活动距离均显著降低(P<0.001),不动时间显著上升(P<0.001);(5)脑组织病理切片:4T1组与4T1+CUMS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形态不规则,细胞之间排列紊乱且间隙不清,部分核仁模糊。结论 虽然单纯肿瘤和肿瘤复合应激刺激方法均能制备乳腺癌抑郁模型,但单纯肿瘤模型造模方式简单,造模成功后低死亡率、长久时间窗便于后续给药和检测,且其抑郁表型产生原因更符合临床成因和表现,可为日后乳腺癌肿瘤相关抑郁的动物实验提供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 抑郁 动物模型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柴辰 薛晓红 《光明中医》 2016年第20期3039-3042,共4页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西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探索还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发现,使其对该病的治疗手段相对局限。而中医医家运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多从湿、瘀、痰等方面进行辨证分析,运用单方或自拟方药加减...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西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探索还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发现,使其对该病的治疗手段相对局限。而中医医家运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多从湿、瘀、痰等方面进行辨证分析,运用单方或自拟方药加减、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中成药制剂等各种手段与方法,在治疗该疾病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结节性红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炎症指标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6
作者 王洁琼 李思雨 +4 位作者 张馨月 徐怀瑾 毛若瑜 沙珊焱 薛晓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PLR)、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比(LMR)以及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乳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日至2022年12月2...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PLR)、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比(LMR)以及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乳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日至2022年12月21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并行乳腺改良根治术308例乳腺癌女性患者,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NLR、LMR、PLR、SIRI,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截至随访结束时间2023年12月31日,共收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308例其中失联7例。根据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0)和未复发组(n=281)。对两组基线进行比较,复发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18月,未复发组中位平均随访时间38月。复发组与复发组的年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NLR、PLR、SIRI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LMR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LMR、PLR、SIRI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的AUC和截断值分别是0.909和2.97、0.950和4.02、0.832和188.97、0.922和0.9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LMR、PLR、SIRI为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NLR、LMR、PLR、SIRI为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性炎症指标对临床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系统性炎症指标 预后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炎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沈思妤 江科 +1 位作者 盛佳钰 董梦婷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所有接受保守手术和乳房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其带来的毒副反应会使95%的患者出现皮肤反应。目前针对乳腺癌急性放...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所有接受保守手术和乳房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其带来的毒副反应会使95%的患者出现皮肤反应。目前针对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还处于探索阶段,多项国内外研究表明药物防治的疗效还需提升,多项随机对照试验仅使用单个药物对照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联合应用药物防治。因此针对防治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肤炎的药物按机制分类,应系统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制定防治标准或指南,以减轻患者痛苦。本文旨在将近年来针对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和药物机制作一综述,以期未来能针对患者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发现多药物联合使用的疗效,减轻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皮炎 乳腺癌 放射治疗 危险因素 防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及艾灸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季亚婕 李思雨 +4 位作者 吴焕淦 黄艳 张馨月 陈玮黎 薛晓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4期735-741,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期的中医体质变化特点,并进一步评价加用艾灸对化疗过程中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艾灸组艾灸从化疗结束后第2天开始,连续每...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期的中医体质变化特点,并进一步评价加用艾灸对化疗过程中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艾灸组艾灸从化疗结束后第2天开始,连续每天艾灸直至下次化疗开始前1天为止,化疗当天不艾灸,对照组常规处理,不加用艾灸。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期分别进行3次中医体质判别,分析两组患者体质的变化情况,以及艾灸对体质的调节作用。结果随机分组100例,每组50例。99例收集到基线问卷,91例收集到2次问卷,88例收集到3次问卷。99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最常见的偏颇体质类型为:阴虚质(D型)、气郁质(H型)和气虚质(B型),两组在基线时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例在化疗中期,艾灸组和对照组平和质(A型)较化疗前均有显著的下降(P<0.001),艾灸组各偏颇体质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阳虚质(C型)和阴虚质(D型)在化疗中期较化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对照组阳虚质(C型)高于艾灸组(P=0.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例在化疗后期,艾灸组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较化疗前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平和质(A型)较化疗前有显著下降(P<0.001),并且在各偏颇体质中,阳虚质(C型)和阴虚质(D型)在化疗后期比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同时,对照组平和质(A型)显著少于艾灸组(P<0.001),并且阳虚质(C型)和痰湿质(E型)均明显高于艾灸组(P<0.05)。结论乳腺癌易感体质为阴虚质、气郁质和气虚质。化疗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体质,减少平和质,增加阳虚质和阴虚质。加用艾灸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体质具有调节作用,并且随着化疗疗程的推进,稳定正常体质,减少阳虚质和痰湿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中医体质 艾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联合RISE教学法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玮黎 江科 +1 位作者 陆清 薛晓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联合RISE教学法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2月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临床医院64名规培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2人。实验组采用CBL教学法联合RISE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联合RISE教学法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2月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临床医院64名规培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2人。实验组采用CBL教学法联合RISE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结束后对2组平时考核、出科理论考、案例分析考3个项目进行评测,同时调查2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并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除平时考核外,实验组出科考核、案例分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CBL教学法联合RISE教学法可以提高中医外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RISE 中医外科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含柴胡-郁金药对乳腺癌治疗方剂的组方规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菲 董梦婷 +4 位作者 帕提古丽·加帕尔 李春阳 袁敏佳 江科 盛佳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含柴胡-郁金药对(简称“柴胡-郁金”)的乳腺癌方剂组方规律及乳腺癌不同治疗阶段的组方用药特点,为柴胡-郁金药对在乳腺癌中医药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乳腺癌治疗应用的中药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探究含柴胡-郁金药对(简称“柴胡-郁金”)的乳腺癌方剂组方规律及乳腺癌不同治疗阶段的组方用药特点,为柴胡-郁金药对在乳腺癌中医药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乳腺癌治疗应用的中药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筛选出所有含柴胡-郁金的方剂,并分为巩固期和放化疗期的方剂,分别对这3组方剂的用药频次、组方用药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得到含柴胡-郁金方剂43首,常用配伍药物10种(频次≥10),常用药物组合11种(频次≥13),常与柴胡-郁金配伍的核心组合药物有白芍、白术、当归、茯苓、甘草;43首方剂中巩固期方剂26首,常用配伍药物25种(频次≥4),常用药物组合18种(频次≥6),核心组合药物有白芍、茯苓、甘草、白术,外围药物有合欢皮、女贞子、枸杞等;放化疗期方剂17首,常用配伍药物19种(频次≥4),常用药物组合18种(频次≥9),核心组合药物有当归、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外围药物有半枝莲、蒲公英、浙贝母、瓜蒌等。结论含柴胡-郁金的乳腺癌治疗方剂多配伍补虚药、行气药、清热化痰药和清热解毒药,扶正祛邪之法共用,巩固期多加以养阴清热安神药,放化疗期多配伍清热化痰解毒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郁金 药对 组方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锦潮 刁一芮 +3 位作者 陈隽鹏 高超 樊英怡 裴晓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裴晓华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国际门诊部看诊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采用Excel 2019描述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采用...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裴晓华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国际门诊部看诊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采用Excel 2019描述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采用R studio 4.3.3软件分析关联规则、聚类,比较月经异常组、未诉月经异常组处方间Jaccard系数、组内φ系数,并进行可视化。结果本研究共发现1020首处方涉及226味中药,总频次为14765次,高频药物有甘草、当归、川芎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黄芪-川芎-白芷-当归关联密切,药对川芎-当归参与构成药物组合最多。聚类分析得到6类药对或新方。组间比较发现,92.36%的Jaccard系数<0.5,炒麦芽-焦山楂、醋乳香-醋没药为特殊药对。结论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方规律为重视内调外透,善调女子冲任气血,对临床治疗和传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数据挖掘 裴晓华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α基因SNPs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所致骨代谢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悦 陈红风 +3 位作者 叶媚娜 胡升芳 张卫红 盛佳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8-1003,共6页
目的探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AIs所致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60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PC... 目的探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AIs所致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60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对rs9340799、rs2234693位点进行单向测序;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1-4)骨密度(BMD)。结果 ERα基因rs9340799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A型高于A/G型及G/G型(P<0.01);rs2234693位点各基因型间的腰椎BMD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T型、C/T型均高于C/C型(P<0.01)。去除绝经年数的影响,两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间腰椎BMD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接受AIs治疗时间分层分析,两位点SNPs与服药1年内受试者的腰椎BMD相关(P<0.01),在服药1年及以上的受试者中,rs9340799位点SNP与腰椎BMD相关(P<0.05)。结论 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SNPs与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关联。与纯合基因型A/A型、T/T型相比,杂合基因型A/G型、C/T型及纯合基因型G/G型、C/C型更具有发生骨代谢异常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α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乳腺肿瘤 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与年老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江科 盛佳钰 +2 位作者 陈玮黎 黎伟 李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年轻与年老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黄浦区中心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358例有完整标本及随访资料的TNBC患者。结果 358例TNBC中年轻患者(≤40... 目的探讨年轻与年老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黄浦区中心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358例有完整标本及随访资料的TNBC患者。结果 358例TNBC中年轻患者(≤40岁)40例(11.2%),年老患者(≥70岁)33例(9.2%)。两者在肿瘤大小、脉管浸润及分期方面均无差异,但年轻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及Ki67高表达更多(P=0.028,P=0.036)。年轻患者均接受了辅助化疗,年老患者有19例未接受化疗。年轻患者依从性更好,共31例口服中药超过2年,与年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但两者在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BCSS)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化疗及未接受化疗的年老患者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Ki67表达、脉管浸润情况及分期方面均无差异,中位BCS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复发转移后,年轻患者生存时间长于年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虽然年轻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较年老患者更具侵袭性,但两者预后无差异,出现复发转移后有更好的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陆清 夏亚琳 +2 位作者 李琼 张馨月 薛晓红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150例,其中急性组45例、亚急性组52例和慢性组53例,同期选取52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A、...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150例,其中急性组45例、亚急性组52例和慢性组53例,同期选取52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水平。结果急性组外周血CD3+、CD8+T细胞数目少于其他组,IgG、C3、IL-6、IL-10水平较其他组增加(P<0.05),而在亚急性组、慢性组及对照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目少于其他组(P<0.05),而急性组、亚急性组及对照组间CD4+T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外周血IgA、IgM、C4、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PCM患者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因素可能在PCM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T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肿瘤微环境中TLR4/NF-κB通路的变化探讨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小鼠肺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盛佳钰 张馨月 +1 位作者 李琼 薛晓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64-2867,I0021,I0022,共6页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4T1(4T1-luc)接种于小鼠第三对乳房脂肪垫建立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于接种后7 d随机分组:NS组、扶正...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4T1(4T1-luc)接种于小鼠第三对乳房脂肪垫建立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于接种后7 d随机分组:NS组、扶正组、解毒组、全方组及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21 d。计算肿瘤抑制率,以生物发光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通过肺转移灶定量分析观察小鼠肺转移情况,并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位瘤中TLR4、NF-κB及IκB等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21 d给药,除了扶正组小鼠体重变化不明显,其余各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NS组相比,各用药组瘤体积、肺转移抑制率均有所降低;全方组瘤体积、肺转移抑制率均较扶正组低(P<0.05),与解毒组相比仅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原位瘤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是与NS组相比,给药组的磷酸化的NF-κB蛋白(p-NF-κB)及磷酸化的IκB蛋白(p-IκB)均有明显降低,且全方组较扶正组、解毒组表达更低。另外,与NS组比较,乳癌术后方全方组及其拆方组IκB蛋白表达均有所上升,而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结论: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均有抑瘤和抗肿瘤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术后方 乳腺癌 复发与转移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VEGF、ES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琼 薛晓红 +3 位作者 江科 陆清 裴建遇 黎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2期1676-167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抑素(ES)表达与术后组织VEGF、ES、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21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和ES含量,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术...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抑素(ES)表达与术后组织VEGF、ES、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21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和ES含量,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术后乳腺癌组织中VEGF、ES、MVD表达。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ES表达与组织VEGF、ES、MV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与组织VEGF显著正相关(P<0.01,RS=0.746);血清VEGF与组织MVD显著正相关(P<0.05,R=0.141);血清VEGF与组织ES显著正相关(P<0.01,RS=0.375);血清ES与组织ES显著正相关(P<0.01,RS=0.386);组织VEGF与组织ES显著正相关(P<0.01,RS=0.178)。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循环血中VEGF和ES来自肿瘤细胞分泌;VEGF增多导致肿瘤新生血管增多,微血管密度增加;在肿瘤细胞大量分泌VEGF的过程中,可能对抗血管生成的ES也相应增加,只是VEGF过量表达抵消了ES的血管抑制作用,使总的平衡趋向于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抑素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萍 童仙君 +6 位作者 程遵华 郑颖 项晓宇 董晓燕 黄菊琴 张晓云 薛晓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并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并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分为TNBC组37例和非TNBC组132例,分析比较2组的超声声像图、病理及临床情况。结果:与非TNBC组比较,TNBC组肿块有较清楚边界的比例高(P<0.05),病灶边缘毛刺状的比例低(P<0.05),病灶内部回声较低且较少钙化(P<0.01),病灶后方声影较少衰减(P<0.05),病灶内无血流或较少血流(P<0.05),血流阻力指数<0.7的比例高(P<0.05)。T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高于非TNBC组(P<0.05)。结论:TNBC在超声声像图上的表现更倾向于良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TNBC方面可起到早期诊断或早期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elite穿刺诊治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陆清 江科 +6 位作者 薛晓红 梁宏莉 李琼 季亚婕 陈玮黎 张馨月 柴辰 《西部医学》 2017年第4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elite穿刺诊治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elite穿刺活检。麦默通elite先穿刺肿块低回声区,穿出组织送病理检查,再穿刺肿块内无回声区,抽出大部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elite穿刺诊治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elite穿刺活检。麦默通elite先穿刺肿块低回声区,穿出组织送病理检查,再穿刺肿块内无回声区,抽出大部分脓液并送细菌培养及药敏。穿刺结束后通过麦默通elite的穿刺口注入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病理明确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后开始中药温阳通络方剂治疗。比较穿刺前后脓腔及肿块大小值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均经病理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40例患者的脓腔大小平均值穿刺后较穿刺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平均值穿刺后较穿刺前变化不明显(P>0.05)。2例患者的脓液中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1例患者的脓液中培养出厌氧菌生长;余37例患者的脓液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穿刺后给予温阳通络方剂治疗,平均疗程87天,均临床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elite穿刺活检操作简单安全,诊断准确率高。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对脓腔可以充分引流。在充分引流后,予以中药温阳通络方治疗对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浆细胞性乳腺炎 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高频超声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董晓燕 程遵华 +7 位作者 薛晓红 季亚婕 黄菊琴 何缪缪 曹慧 唐波 黄烨 刘盈盈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术前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28例纤维腺瘤的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声像图显示2组在肿瘤形...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术前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28例纤维腺瘤的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声像图显示2组在肿瘤形状、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无回声区、后方回声、血流信号分级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超声声像图示肿块呈欠规则或不规则形,内部回声不均匀,见钙化及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彩色血流分级呈Ⅱ或Ⅲ级,均视为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衔接蛋白与乳腺癌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馨月 李琼 +4 位作者 盛佳钰 江科 季亚婕 陆清 薛晓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86-91,共6页
Toll样受体(TLRs)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可同时表达于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通过综述近年文献发现:TLRs信号通路的TLR2、TLR3、TLR4、TLR9、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相关衔接蛋白与乳腺癌并非单一协... Toll样受体(TLRs)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可同时表达于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通过综述近年文献发现:TLRs信号通路的TLR2、TLR3、TLR4、TLR9、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相关衔接蛋白与乳腺癌并非单一协同或拮抗作用,反映出该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复杂性;在中医药抗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的作用机制方面,有关研究也涉到TLRs及其通路这一领域,并探索了一些单药或复方对乳腺癌细胞TLRs通路相关靶点的作用,为中医药抗乳腺癌的运用及明确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OLL样受体 信号通路 衔接蛋白 中医药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