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裴晓华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国际门诊部看诊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采用Excel 2019描述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采用...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裴晓华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国际门诊部看诊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采用Excel 2019描述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采用R studio 4.3.3软件分析关联规则、聚类,比较月经异常组、未诉月经异常组处方间Jaccard系数、组内φ系数,并进行可视化。结果本研究共发现1020首处方涉及226味中药,总频次为14765次,高频药物有甘草、当归、川芎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黄芪-川芎-白芷-当归关联密切,药对川芎-当归参与构成药物组合最多。聚类分析得到6类药对或新方。组间比较发现,92.36%的Jaccard系数<0.5,炒麦芽-焦山楂、醋乳香-醋没药为特殊药对。结论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方规律为重视内调外透,善调女子冲任气血,对临床治疗和传承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年轻与年老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黄浦区中心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358例有完整标本及随访资料的TNBC患者。结果 358例TNBC中年轻患者(≤40...目的探讨年轻与年老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黄浦区中心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358例有完整标本及随访资料的TNBC患者。结果 358例TNBC中年轻患者(≤40岁)40例(11.2%),年老患者(≥70岁)33例(9.2%)。两者在肿瘤大小、脉管浸润及分期方面均无差异,但年轻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及Ki67高表达更多(P=0.028,P=0.036)。年轻患者均接受了辅助化疗,年老患者有19例未接受化疗。年轻患者依从性更好,共31例口服中药超过2年,与年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但两者在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BCSS)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化疗及未接受化疗的年老患者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Ki67表达、脉管浸润情况及分期方面均无差异,中位BCS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复发转移后,年轻患者生存时间长于年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虽然年轻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较年老患者更具侵袭性,但两者预后无差异,出现复发转移后有更好的生存结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裴晓华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国际门诊部看诊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采用Excel 2019描述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采用R studio 4.3.3软件分析关联规则、聚类,比较月经异常组、未诉月经异常组处方间Jaccard系数、组内φ系数,并进行可视化。结果本研究共发现1020首处方涉及226味中药,总频次为14765次,高频药物有甘草、当归、川芎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黄芪-川芎-白芷-当归关联密切,药对川芎-当归参与构成药物组合最多。聚类分析得到6类药对或新方。组间比较发现,92.36%的Jaccard系数<0.5,炒麦芽-焦山楂、醋乳香-醋没药为特殊药对。结论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方规律为重视内调外透,善调女子冲任气血,对临床治疗和传承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