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对哮喘Th17/Treg失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邱丹丹 孙剑玥 +2 位作者 杨子珍 解玉 蔡蕙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8期98-101,共4页
综述中医药对哮喘Th17/Treg失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Th17/Treg失衡在哮喘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黄芩苷、淫羊藿苷等)、多种复方(固本防哮汤、平喘方等)、外治法(针灸)可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数量、相关炎症因子等,减... 综述中医药对哮喘Th17/Treg失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Th17/Treg失衡在哮喘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黄芩苷、淫羊藿苷等)、多种复方(固本防哮汤、平喘方等)、外治法(针灸)可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数量、相关炎症因子等,减轻气道炎症,改善哮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TH17 TREG 中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与哮喘的关系及中医药调控作用概述 被引量:3
2
作者 付艳缇 昝杰彧 解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413-417,共5页
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炎症小体是多蛋白复合体,在炎性反应的触发和炎症细胞因子的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哮喘效果显著,机制可能与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 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炎症小体是多蛋白复合体,在炎性反应的触发和炎症细胞因子的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哮喘效果显著,机制可能与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其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有关。从炎症小体的结构组成和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NLRP3炎症小体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18与哮喘的关系,中医药对NLRP3炎症小体及IL-1β、IL-18的调控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参考文献3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哮喘 中医药调控 炎症小体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震伤的临床救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毅鑫 苏文利 +5 位作者 孙仲伦 周华 吴坚 朱文献 陈奋 厉振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 探讨爆震伤的临床救治经验及急救模式。方法 对一组共 7例乙炔钢瓶爆炸致伤病人的临床救治经验及急救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我院急救中心“诊、治、疗”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成功救治 ,7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①急救... 目的 探讨爆震伤的临床救治经验及急救模式。方法 对一组共 7例乙炔钢瓶爆炸致伤病人的临床救治经验及急救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我院急救中心“诊、治、疗”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成功救治 ,7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①急救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至关重要 ;②爆震伤病人的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③延迟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临床救治 急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胆药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殷建立 陈进宏 陈家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 :回顾性探讨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方法。方法 :选取 86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为治疗组 ,术后 2w开始服用“消炎利胆类药物” ,观察其临床防治疗效 ,另随机抽取同期行胆囊切除手术病例 32例为对照组 (病例均为可随访 1年以上者 )... 目的 :回顾性探讨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方法。方法 :选取 86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为治疗组 ,术后 2w开始服用“消炎利胆类药物” ,观察其临床防治疗效 ,另随机抽取同期行胆囊切除手术病例 32例为对照组 (病例均为可随访 1年以上者 )。结果 :治疗组 6例因胆总管残余结石 ,予以再次手术治疗。有 2例术后 3个月后出现间歇性“胆源性腹痛” ,随访 1年以上其临床症状仍存在。对照组在术后 3个月内有 3例确诊为胆总管残余结石 ,再次手术治疗 ,有 11例 1年内仍有程度不同的间歇性“胆源性腹痛”存在。B超等检查均提示胆总管直径 >1cm ,服用消炎利胆类药物后可缓解。结论 :胆囊切除术 2w后开始服用消炎利胆类药物 ,可增加肝脏胆汁分泌量 ,加快胆总管内单位时间内胆汁流量 ,纠正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 ,对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消炎利胆类药物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K-ras突变和肿瘤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奉典旭 韩峰 +3 位作者 张圣道 韩天权 雷若庆 蒋渝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2-183,186,共3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血浆K ras基因突变和肿瘤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胰腺癌病人 90例 ,非胰腺癌组 6 0例。入院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 ,分离血浆并提取DNA。采用突变富集PCR RFLP法分析K ras基因密码子 12突变。同时测定血清CA19 9... 目的 :进一步研究血浆K ras基因突变和肿瘤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胰腺癌病人 90例 ,非胰腺癌组 6 0例。入院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 ,分离血浆并提取DNA。采用突变富集PCR RFLP法分析K ras基因密码子 12突变。同时测定血清CA19 9、CA2 4 2、CEA。结果 :胰腺癌组患者血浆K ras基因突变阳性率为 73% (6 6 / 90 ) ,显著高于非胰腺癌组 15 % (9/ 6 0 ) (χ2 =4 9.0 ,P <0 .0 0 1)。血浆K ras和血清CA19 9、CA2 4 2诊断胰腺癌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单个指标相比 ,平行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敏感性 ,系列法联合检测可提高特异性。结论 :测定血浆K ras突变对诊断胰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联合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基因 RAS 肿瘤标志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塞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开蕾 范华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 (银杏叶提取物 ,双嘧达莫 )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1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 12 0例 )用银杏达莫注射液 2 0mL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对照组 ( 5 0例 )...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 (银杏叶提取物 ,双嘧达莫 )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1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 12 0例 )用银杏达莫注射液 2 0mL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对照组 ( 5 0例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疗程均为 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 6 2 % ) (P <0 .0 1)。结论 :银杏达莫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且无毒副反应 ,既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脑梗塞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脾破裂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文利 潘剑峰 王毅鑫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00-900,共1页
目的 分析创伤性脾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 1996~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 184例创伤性脾破裂病人入院时的 13项指标、美国脾脏损伤分级标准、出血量和预后 (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收缩压、脉率、出血量、全... 目的 分析创伤性脾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 1996~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 184例创伤性脾破裂病人入院时的 13项指标、美国脾脏损伤分级标准、出血量和预后 (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收缩压、脉率、出血量、全腹肌紧张、肠麻痹、脾脏损伤级别、合并 2个以上其他脏器损伤是影响脾破裂预后的因素。结论 对影响脾破裂的预后因素应当予足够的重视 ,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脾破裂 危险因素 临床诊断 出血量 预后 脾脏损伤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课堂授课质量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金玉 范忠泽 +6 位作者 彭文 王宁华 朱扣云 李敏 韩吉 邢丽娜 陈贻训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通过课堂授课教学质量调查表来评价医学院课堂理论授课质量。方法:2004-2005、2005-2006两学年授课质量调查表共1349份,每份调查表有18项调查项目。分别进行满意度的比较,并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与总体不满意有... 目的通过课堂授课教学质量调查表来评价医学院课堂理论授课质量。方法:2004-2005、2005-2006两学年授课质量调查表共1349份,每份调查表有18项调查项目。分别进行满意度的比较,并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与总体不满意有关的因素。结果:两学年课堂授课质量满意度分别为81.52%与94.15%,后一学年较前一学年增长率为15.49%。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列出前10位进入模型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进行的课堂理论授课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授课 满意度对比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内科学小学期见习带教模式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建宏 孙珏 +2 位作者 刘龙民 石晓兰 韩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第7期110-111,122,共3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行三学期制,第三学期为期两个月,称为"小学期",主要安排各种实践课程;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结合学生基础,探索了中医内科学小学期见习带教新模式;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我们带教工作的体会。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小学期 见习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苏文利 杨国樑 熊斌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4年第6期501-502,共2页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5 4例大肠癌组织、相应大肠黏膜及 14例转移淋巴结中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CNA强表达阳性率为 37.0 % ,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CN...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5 4例大肠癌组织、相应大肠黏膜及 14例转移淋巴结中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CNA强表达阳性率为 37.0 % ,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CNA强表达阳性率为 78.6 %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PCNA的强表达阳性率为 5 0 .0 % ,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PCNA强表达阳性率为 32 .5 % (P >0 .0 5 )。结论 PCNA的高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马立新 季明昉 +1 位作者 王钧镕 叶军 《世界感染杂志》 2003年第6期515-516,共2页
视频服务器技术是数字电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异构机群技术的多机互联的视频服务器技术,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满足不断增长的数字节目存储与播出需求。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血清 脯氨酸肽酶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士联邦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
12
作者 胡玮晔 李屹龙 宋欣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在瑞士联邦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着广阔的市场机遇,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亦具有重要意义。收集并总结当地政治与经济环境情况,以及中医药服务贸易双边合作现状,分析中医药市场机遇... 《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在瑞士联邦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着广阔的市场机遇,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亦具有重要意义。收集并总结当地政治与经济环境情况,以及中医药服务贸易双边合作现状,分析中医药市场机遇,认为在瑞士联邦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应立足中医养生,发展服务贸易;注重高层对接沟通,争取政策扶持;严格企业管理,领跑行业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合作 瑞士 中医药 服务贸易 信息交流
原文传递
大黄和皮硝治疗右心衰竭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坚 欧少君 厉振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36-1037,共2页
关键词 大黄 皮硝 右心衰竭 胃肠功能紊乱 疗效观察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挫裂伤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及SOD和MD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程英 陈鑫 +2 位作者 朱志安 张红 马延斌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58-60,共3页
探讨灯盏花素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建立自由落体脑挫裂伤模型 ,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 ,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伤后 4h、2 4h和 48h及各自的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水平及SOD和MDA水平... 探讨灯盏花素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建立自由落体脑挫裂伤模型 ,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 ,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伤后 4h、2 4h和 48h及各自的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水平及SOD和MDA水平。结果 :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线粒体Na+ K+ -ATP酶 ,Ca2 + -ATP酶 ,Mg2 + -ATP酶活性及SOD水平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灯盏花素治疗后 2 4h和 48h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及SOD水平均高于各自时间点对照组 (P <0 0 5 ) ,而MDA水平则明显低于各自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灯盏花素治疗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而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 ,从而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颅脑损伤 大鼠 线粒体ATP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颈动脉灌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大鼠脑线粒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开蕾 范华昌 +1 位作者 刘龙民 王庆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72-147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灌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以红花注射液颈动脉灌注及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0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及血液... 目的:探讨颈动脉灌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以红花注射液颈动脉灌注及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0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同时进行实验分组,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颈动脉灌注红花注射液组(B组)、颈动脉灌注生理盐水组(C组)、腹腔注射红花注射液组(D组)及单纯性脑梗死组(E组),除正常组外,每组分别在6、24、72h3个时相点观察神经功能、线粒体能量代谢及氧化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临床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70.0%(P<0.01);治疗组肌力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实验观察:24h、72h,B组与C组、D组、E组相比较,在神经功能评分、脑皮质线粒体ATP、AMP、ATP+ADP、总腺苷酸池含量以及ST3、RCR、OPR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0.01)。结论:中药红花注射液经颈动脉灌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静脉全身给药,可有效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及坏死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灌注 红花注射液 脑梗死 脑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松弛症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兴儒 李青松 许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83-685,共3页
目的 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远期疗效情况。方法 手术治疗的结膜松弛症 81例 ( 14 7眼 )连续病例中 ,随访时间≥ 2 4月 ,资料完整的 2 4例 ( 4 3眼 ) ,进行症状评估 ,泪河观察 ,BUT测定 ,眼表荧光素染色 ,氯霉素尝味试验 ,并... 目的 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远期疗效情况。方法 手术治疗的结膜松弛症 81例 ( 14 7眼 )连续病例中 ,随访时间≥ 2 4月 ,资料完整的 2 4例 ( 4 3眼 ) ,进行症状评估 ,泪河观察 ,BUT测定 ,眼表荧光素染色 ,氯霉素尝味试验 ,并观察手术后球结膜及下睑缘变化。结果  43眼症状改善者 3 5眼 ( 81 3 6% ) ;泪河恢复正常者 3 7眼 ( 86 0 5 % ) ;BUT≥ 10秒者 3 1眼 ( 72 0 9% ) ;眼表荧光素染色正常者 2 7眼 ( 62 79% ) ;氯霉素尝味试验≤ 10min内阳性者 2 6眼 ( 60 47%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球与下睑缘、内、外眦部之间无松弛结膜皱褶者 3 1眼 ( 72 0 9% ) ;下睑缘位置正常者 3 8眼 ( 88 3 7% )。结论 选择适宜手术方式治疗结膜松弛症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松弛症 睑缘 正常 手术治疗 眼表 远期疗效观察 泪河 BUT 结论 适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延迟复苏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坚 厉振凯 +1 位作者 王毅鑫 苏文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8-628,共1页
关键词 大黄 延迟复苏患者 应激性溃疡 防治作用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创面修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桂芳 张晓芬 +1 位作者 陈亚峰 奉典旭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8期3330-3333,共4页
创面修复过程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及因子,调控机制异常则引起难愈性创面或瘢痕。促进创面修复的治疗方法和产品种类日益增多。目前创伤修复已深入到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包括因子、细胞及中药等,但多数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组织工程技术可... 创面修复过程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及因子,调控机制异常则引起难愈性创面或瘢痕。促进创面修复的治疗方法和产品种类日益增多。目前创伤修复已深入到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包括因子、细胞及中药等,但多数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组织工程技术可与干细胞疗法相结合,使创伤修复有了更好的治疗前景,有待深入开发。中医药疗效显著,具有多靶点调控效应,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修复 干细胞 因子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桂芳 张晓芬 +1 位作者 陈亚峰 奉典旭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病理性的创面愈合常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并伴随疼痛、瘙痒和挛缩,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肌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是增生性瘢痕的重要特征,其中TGF(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的调节发挥了重要作... 病理性的创面愈合常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并伴随疼痛、瘙痒和挛缩,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肌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是增生性瘢痕的重要特征,其中TGF(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的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TGF-β1/Smads可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目前针对该信号通路抗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研究日益增多,为减少瘢痕的形成及减轻瘢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就肌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及TGF-β1/Smad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调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瘢痕 成纤维细胞 基质 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表面细胞表型的变化与胃癌分期及术式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毅鑫 苏文利 朱文献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65-1068,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关于T细胞与胃癌分期及术式的关系尚未明了。本研究目的是研究不同分期、不同术式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胃癌患者手术前...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关于T细胞与胃癌分期及术式的关系尚未明了。本研究目的是研究不同分期、不同术式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表面6种细胞表型,并与良性病变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胃癌分期的增高,术前CD3、CD4、CD4/CD8、CD16、CD69逐渐下降,CD8逐渐增高(P<0.05),Ⅰ、Ⅱ、Ⅲ期胃癌患者术前活化T细胞CD3+/HLA-DR+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治术后,CD8明显降低,CD3、CD4、CD4/CD8、CD16、CD69、CD3+/HLA-DR+显著性增高(P<0.01);姑息切除术后CD3、CD4无变化;肿瘤未切组术后CD16、CD4/CD8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免疫状态与疾病程度呈负相关,切除肿瘤有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围手术期 T细胞 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