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仲雌激素样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熊静琳 张紫佳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9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用体外实验检测杜仲的雌激素样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MCF-7细胞增殖实验对杜仲进行雌激素样活性筛选,稳定转染ERα-ERE、ERβ-ER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EK293细胞荧光表达实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探讨其作用机... 目的用体外实验检测杜仲的雌激素样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MCF-7细胞增殖实验对杜仲进行雌激素样活性筛选,稳定转染ERα-ERE、ERβ-ER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EK293细胞荧光表达实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杜仲在0.5~1 mg/ml时可诱导MCF-7细胞增殖,1 mg/ml杜仲能显著促进ERE报告基因荧光素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1 mg/ml可上调雌激素受体ERα、ERβ的蛋白表达,0.5~1 mg/ml可上调雌激素膜受体GPR30的表达。结论杜仲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雌激素样作用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扁豆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虹 张紫佳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研究白扁豆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并分析其主成分从饮片至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通过对照品比对、数据库检索鉴别白扁豆配方颗粒成分;采用UPLC-ELSD法测定白扁豆配方颗粒中竹节参皂苷IVa的质量... 目的研究白扁豆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并分析其主成分从饮片至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通过对照品比对、数据库检索鉴别白扁豆配方颗粒成分;采用UPLC-ELSD法测定白扁豆配方颗粒中竹节参皂苷IVa的质量分数,以Waters CORTECS T3柱为色谱柱,柱温为25℃,流动相为0.05%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采用ELSD检测器,其蒸发管温度为80℃,雾化温度为50℃,载气流速为1.3 L/min,进样量为7μL。结果白扁豆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质谱鉴别了11个成分。竹节参皂苷IVa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1.76~117.60μg/mL(r=0.999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均小于3%,竹节参皂苷IVa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为2.68%。结论所建立白扁豆配方颗粒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且时间较短,可用于监测白扁豆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各阶段的质量优劣,为白扁豆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扁豆配方颗粒 竹节参皂苷IVa 质量标准 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刀豆化学成分及其雌激素样活性研究
3
作者 吕紫阳 闫若雨 +2 位作者 刘拯珲 杨颖博 张紫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72-2277,共6页
目的研究刀豆化学成分及其雌激素样活性。方法刀豆75%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稳定转染雌激素受体报告基因(ER-Luc)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评价雌激素样活性。结果从... 目的研究刀豆化学成分及其雌激素样活性。方法刀豆75%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稳定转染雌激素受体报告基因(ER-Luc)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评价雌激素样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洋槐糖苷(1)、kaempferol3-O-[O-β-D-apio-D-furan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2)、山柰酚-3-O-(2′-O-β-D-葡酰)-β-D-洋槐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5)、异杨梅苷(6)、杨梅素-3-O-芸香糖苷(7)、(3-ethenylphenyl)-1,2-ethanediol(8)、1,3,6-三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9)、breyniosideA(10)、4-hydroxy-3-methoxyphenol-1-O-β-D-(6′-O-galloyl)glucoside(11)、maesopsin-6-O-β-D-glucopyranoside(12)。化合物1、3~5、8~9在浓度为50μmol/L,化合物2、12在浓度为100μmol/L时表现出雌激素样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刀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8~9雌激素样活性强于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雌激素样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幸华 张紫佳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903-908,921,共7页
脂肪酶是参与脂质代谢的关键酶,可以作为治疗肥胖的关键靶点,作用于外周的脂肪酶抑制剂具有高效、副作用小等优势。现对脂肪酶的作用机理及来源于化学合成、微生物和植物的脂肪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发现更强效的天然脂肪酶... 脂肪酶是参与脂质代谢的关键酶,可以作为治疗肥胖的关键靶点,作用于外周的脂肪酶抑制剂具有高效、副作用小等优势。现对脂肪酶的作用机理及来源于化学合成、微生物和植物的脂肪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发现更强效的天然脂肪酶抑制剂提供启示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天然产物 脂肪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史辑 张芳 +5 位作者 马鸿雁 王长虹 侴桂新 张勉 张朝凤 王峥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600-1602,共3页
关键词 千里光属植物 化学成分 SENECIO 乙醇提取物 对羟基苯乙酸 清热解毒 抗菌消炎 萃取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卉 王峥涛 +2 位作者 刘生生 姜永涛 刘珂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优选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在初试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对乙醇提取木香挥发油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优选工艺条件。结果因素A对木香挥发油提取结果的综合评分值影响最显著,因素B,C,D均为影... 目的优选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在初试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对乙醇提取木香挥发油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优选工艺条件。结果因素A对木香挥发油提取结果的综合评分值影响最显著,因素B,C,D均为影响不显著因素,可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选择。结论采用综合评分法通过正交实验优选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体积分数为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香 挥发油 木香烯内酯 脱氢木香内酯 综合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麻叶千里光中的一个新化学成分(英文) 被引量:32
7
作者 马鸿雁 杨莉 +2 位作者 张勉 王长虹 王峥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研究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var 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的化学成分。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反相C18等柱色谱方法从其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 研究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var 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的化学成分。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反相C18等柱色谱方法从其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senecine(1),对羟基苯乙酸(2),原儿茶酸(3),2,5-二羟基苯乙酸(4),3,4-二羟基苯乙酸(5),香草酸(6),咖啡酸(7),丁二酸(8),2-糠酸(9),1,2,4,5-四氢-jacaranone(10),4-(吡咯烷-2-酮基)-苯基乙酸(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麻叶千里光 化学成分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梗秦艽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2
8
作者 段朝辉 石宝俊 +2 位作者 吴立宏 侴桂新 王峥涛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研究长梗秦艽(Gentiana waltoniiBurkill)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及制备液相色谱(Prep LC)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 目的:研究长梗秦艽(Gentiana waltoniiBurkill)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及制备液相色谱(Prep LC)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gentiolactone(1)、2-methoxy-anofinic acid(2)、4,6-二羟基-2-甲氧基苯乙酮(4,6-dihydroxy-2-methoxyacetophenone,3)、东莨菪素(scopoletin,4)、6′-(2,3-二羟基苯甲酰)当药苷酯(6′-(2,3-dihydroxybenzoyl)sweroside,5)、3′-乙酰基当药苷(3′-acetylsweroside,6)、4-O-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苷(4-O-glycosyloxy-2-hydroxy-6-methoxyacetophenone,7)、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8)、当药苷(sweroside,9)和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10)。结论:化合物3、4和7为首次从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梗秦艽 东莨菪素 龙胆苦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球花石斛中酚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莉 张光浓 +1 位作者 王峥涛 徐珞珊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球花石斛叶酚类成分(联苄、菲和芴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为球花石斛的合理采收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潜法对不同采收期球化石斛中联苄类化合物石斛酚(gigantol)和杓唇石斛素(moscatil-in),菲...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球花石斛叶酚类成分(联苄、菲和芴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为球花石斛的合理采收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潜法对不同采收期球化石斛中联苄类化合物石斛酚(gigantol)和杓唇石斛素(moscatil-in),菲类化合物 moscatin 及芴酮类化合物 dendroflorin、dengibsin 和 denchrysan A 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 Beck-man Coulter ODS(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1%二氟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32%A(0~15 min),32%A→65%A(15~45 min),65%A→32%A(45~55 min)],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结果:石斛酚、杓唇石斛素、moscatin、dendroflorin、dengibsin 和 denchrysan A 在测定的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r>0.9992);方法的回收率在95.8%~102.4%之间(RSD<2.8%)。结论:通过对同一年12个月不同采收期的球花石斛中联苄、菲和芴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证明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总酚类成分的含量在4,5月份和10,11月份相对高于其他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花石斛 高效液相色谱法 联苄 芴酮 酚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人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丁丽丽 王顺春 王峥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93-1895,共3页
目的:研究猫人参(大籽猕猴桃)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反复分离纯化,用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猫人参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α,3α,24-... 目的:研究猫人参(大籽猕猴桃)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反复分离纯化,用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猫人参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齐墩果烷(1),isotachioside(2),积雪草酸(3),儿茶素(4),表儿茶素(5),熊果酸(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获得,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人参 化学成分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裙带菜多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彩 施松善 王顺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6-208,共3页
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裙带菜多糖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并介绍了裙带菜多糖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为我国丰富的裙带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裙带菜 多糖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麻叶千里光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鸿雁 王峥涛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46-247,共2页
目的研究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var.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ilica gel、Sephadex 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单麻叶千里光的乙酸... 目的研究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var.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ilica gel、Sephadex 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单麻叶千里光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绿原酸乙酯(2)、对羟基苯甲酸(3)、ethyl-1-hydroxy-4-oxo-2,5-cyclohexadiene-1-acetate(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单麻叶千里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麻叶千里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紫丁香树叶中丁香苦苷的含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尉小慧 翟卫峰 +3 位作者 沈敏捷 张树军 吴斐华 王峥涛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用HPLC法测定紫丁香树叶中丁香苦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20:80: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6 nm。结果丁香苦苷在0.09375mg·ml^(-1)-1.50mg·ml^(-1... 目的研究用HPLC法测定紫丁香树叶中丁香苦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20:80: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6 nm。结果丁香苦苷在0.09375mg·ml^(-1)-1.50mg·ml^(-1)内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9.90%,RSD为2.04%(n=9)。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丁香苦苷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紫丁香树叶 丁香苦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ing AOP在生物信息系统边缘逻辑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继刚 乐红兵 杨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0-213,217,共5页
为分离生物信息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加载等大量非系统核心的边缘逻辑处理过程,提出了基于spring AOP技术框架的生物通用数据加载边缘逻辑分离方法。介绍了spring面向切面编程和依赖注入的内在机制和AOP基于spring框架实现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为分离生物信息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加载等大量非系统核心的边缘逻辑处理过程,提出了基于spring AOP技术框架的生物通用数据加载边缘逻辑分离方法。介绍了spring面向切面编程和依赖注入的内在机制和AOP基于spring框架实现的一般方法及步骤,重点阐述了spring AOP在生物信息系统边缘逻辑处理问题的研究与实现。应用结果表明,spring AOP技术有效地将数据加载等边缘逻辑与生物信息系统核心主逻辑分离,使生物信息系统更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切面编程 切面 生物信息系统 依赖注入 系统边缘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光中的生物碱类成分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谭道鹏 陈莹 +2 位作者 季莉莉 侴桂新 王峥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572-2575,共4页
目的:研究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MTT法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原代小鼠肝细胞毒性检测。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阿多尼... 目的:研究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MTT法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原代小鼠肝细胞毒性检测。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阿多尼弗林碱(1),7-angeloylturneforcidine(2),大麦芽碱(3),1,3,6,6-四甲基-5,6,7,8-四氢异喹啉-8-酮(4),4-(吡咯烷-2-酮基)-苯基乙酸(5),4-吡咯烷基-苯基乙酸(6)。结论:化合物6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毒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原代小鼠肝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其他化合物未表现出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生物碱 化学成分 毒性
原文传递
越鞠丸及各单味药醇提物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尉小慧 徐向东 +1 位作者 沈敬山 王峥涛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越鞠丸全方及各单味药(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醇提物的抗抑郁活性。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和强迫小鼠游泳实验2种行为绝望法复制小鼠抑郁模型,对越鞠丸全方及各单味药分别进行抗抑郁活性研究。结果:除神曲外,越鞠丸全方及... 目的:探讨越鞠丸全方及各单味药(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醇提物的抗抑郁活性。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和强迫小鼠游泳实验2种行为绝望法复制小鼠抑郁模型,对越鞠丸全方及各单味药分别进行抗抑郁活性研究。结果:除神曲外,越鞠丸全方及各单味药醇提物均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具有抗抑郁样活性;越鞠丸全方醇提物、苍术和川芎可显著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结论:越鞠丸全方及香附、苍术、川芎、栀子醇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抑郁活性,其抗抑郁活性部位/成分可能主要存在于苍术、川芎2味药材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鞠丸 组成单味药 抗抑郁 小鼠悬尾实验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
原文传递
多序岩黄芪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郑善松 吴弢 王峥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350-2352,共3页
目的:对多序岩黄芪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及制备液相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岩黄芪属植物多序岩黄芪的根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魏... 目的:对多序岩黄芪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及制备液相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岩黄芪属植物多序岩黄芪的根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魏酸正十六醇酯(1),阿魏酸(2),芒柄花素(3),芒柄花素-7-O-葡萄糖苷(4),毛蕊异黄酮(5),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6),异甘草素(7),7,4'-二羟基黄酮(8),7,4'-二羟基二氢黄酮(9)和尿嘧啶(10)。结论:其中,化合物2,8,9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序岩黄芪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原文传递
RP-HPLC同时测定不同采集地紫丁香树枝中丁香苷和橄榄苦苷的含量 被引量:6
18
作者 尉小慧 张淑霞 +3 位作者 翟卫峰 张树军 程雪梅 王峥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紫丁香树枝中丁香苷和橄榄苦苷含量的方法。方法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2nm。结果丁香苷和橄榄苦苷...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紫丁香树枝中丁香苷和橄榄苦苷含量的方法。方法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2nm。结果丁香苷和橄榄苦苷均有较好的分离度,二者分别在0.021~1.05g·L-1(r=1.0000)之间和0.093~0.72g·L-1(r=0.9992)之间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和99.4%;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论本方法准确、精密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紫丁香树枝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丁香 橄榄苦苷 丁香苷
原文传递
单麻叶千里光的化学成分(英文)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鸿雁 王长虹 +2 位作者 杨莉 张勉 王峥涛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var.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ilicagel、Sephadex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 目的:研究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var.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ilicagel、Sephadex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柳杉酚(1)、浙贝素(2)、消旋丁香脂素(3)、齐墩果烷(4)、1,4-苯二酚(5)、2,5-二羟基苯乙酸乙酯(6)、对羟基苯乙酰胺(7)、槲皮素(8)及金丝桃苷(9)。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麻叶千里光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草豆蔻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元圆 杨莉 +2 位作者 王长虹 侴桂新 王峥涛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和L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鉴定了1... 目的:研究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和L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桤木酮(alnustone)、豆蔻明(cardamonin)、乔松素(pinocembrin)、蜡菊亭(helichrysetin)、山姜素(alpinetin)、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erol)。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浓度为25μmol/L时,化合物1对Bel 7402和L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2.61%和68.86%。结论:化合物反式桂皮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桤木酮具有显著的抑制Bel 7402和L0-2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 化学成分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