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晶状体摘除术联合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可疑原发房角关闭合并老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作者 彭健文 陈威 +4 位作者 黄岚 陈志祺 向思飞 张先林 王军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1,共6页
目的评估可疑原发房角关闭(PACS)合并老视患者接受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景深延长型(EDOF)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否在开放周边房角结构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PACS合并老视且晶状体透明的患者80例,根据植入的晶体类型分为对照组46... 目的评估可疑原发房角关闭(PACS)合并老视患者接受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景深延长型(EDOF)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否在开放周边房角结构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PACS合并老视且晶状体透明的患者80例,根据植入的晶体类型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EDOF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力、眼压、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所测量的房角结构、离焦曲线及Catquest 9SF-CN量表评分,同时填写不良事件表进行安全性研究。结果对于房角结构,治疗3个月后,AS-OCT结果显示两组中央前房深度、750μm前房角开放距离、750μm前房角隐窝面积、750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750μm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均较术前增加(均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离焦曲线,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在-1.0 D至-4.0 D时视力优于术前(均P<0.05),对照组在+0.5、-0.5、-1.0、-2.0、-3.0、-3.5、-4.0 D时视力优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在+1.0 D至-4.0 D时优于对照组(均P<0.05)。对于Catquest 9SF-CN量表,治疗3个月后,两组术后3个月评分均优于术前(P<0.01),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过程中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4例)出现了一过性眼压升高,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PACS合并老视患者在接受透明晶状体摘除术后,房角结构得到显著改善;与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EDOF人工晶状体的植入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晶状体摘除术 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 可疑原发房角关闭 老视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
2
作者 危晓青 《饮食科学》 2018年第10X期54-54,共1页
目的 :探究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纳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眼科护理。对比分析两... 目的 :探究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纳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眼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上两组患者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力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性。结论 :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眼科护理干预后取得显著成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眼科护理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诊断
3
作者 杨小萱 王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191-2195,共5页
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角膜炎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其地位仅次于白内障。目前,诊断感染性角膜炎的金标准仍是微生物培养以及刮片检查,但是其阳性率较低、耗时较长。对于眼科医生来说,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 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角膜炎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其地位仅次于白内障。目前,诊断感染性角膜炎的金标准仍是微生物培养以及刮片检查,但是其阳性率较低、耗时较长。对于眼科医生来说,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开发快速且敏感的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断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各种检测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讨论各种诊断技术在角膜炎病原学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角膜炎 实验室培养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 下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烧伤诱导兔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晴琴 王平 +8 位作者 王娟 孙明 徐玲娟 王玮 朱晖 江梦琳 胡维琨 李新宇 李贵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诱导兔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LSCD)动物模型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分别采用C57小鼠和新西兰白兔制作完全性和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动物模型。小鼠(n=30)采用1mol/L氢氧化钾溶液浸泡的滤纸片... 目的:探讨诱导兔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LSCD)动物模型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分别采用C57小鼠和新西兰白兔制作完全性和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动物模型。小鼠(n=30)采用1mol/L氢氧化钾溶液浸泡的滤纸片(直径3mm)置于左眼中央角膜表面30s,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白兔(n=19)切除瞬膜(第三眼睑)后,采用1mol/L氢氧化钾溶液浸泡的滤纸片(直径5mm)置于左眼颞上方角膜表面30s,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烧伤眼术后采用0.5%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d。烧伤前、烧伤后第1、2、4wk,2mo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摄像,记录角膜溃疡、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mo采用印迹细胞学检测角膜杯状细胞分布,根据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所见和角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判断LSCD严重程度。术后2mo处死动物,角结膜切片观察角膜新生血管、杯状细胞分布。意外死亡动物不计入总数,计算并比较完全性LSCD和部分性LSCD的模型诱导成功率。结果:30只小鼠中6只意外死亡,2只于烧伤后出现角膜穿孔,其余22只发生完全性LSCD,诱导成功率92%,烧伤后2mo小鼠角膜可见新生血管广泛分布于角膜浅层及深基质层,病理切片可见角膜新生血管。19只白兔,7只意外死亡,其余12只发生不同程度LSCD(部分性LSCD,平均累及1.17±0.39个象限),未发生角膜穿孔情况,诱导成功率100%(P=0.543)。正常角膜区域无杯状细胞,LSCD区域角膜上皮印迹细胞学PAS染色可见杯状细胞,平均密度58.60±12.58个细胞/HP。结论:中央角膜碱烧伤可以诱导产生完全性LSCD,部分动物会因为角膜溃疡穿孔而导致模型诱导失败,LSCD往往比较严重,且合并深层角膜新生血管。颞上方角膜碱烧伤可以诱导产生部分性LSCD,合并较少的角膜病变,角膜新生血管位于浅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 碱烧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孟妮 王平 +5 位作者 徐玲娟 王玮 蔡苏博 李莘 朱晖 李贵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武汉同济医院眼科住院的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武汉同济医院眼科住院的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采用裂隙灯显微镜照相、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方法检查,并记录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新生血管面积及其并发症,随访观察5~38个月。结果共计9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7例患者完成5个月以上随访。术前视力为光感~0.25,平均(0.025±0.01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05~0.3,平均(0.097±0.094),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平均增加(0.076±0.080)(P=0.037)。术前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平均为(75.968±25.973)mm2,术后为(36.472±31.810)mm2,较术前明显减少(P=0.008)。OCT检查显示术前中央角膜厚度410~577μm,平均(495.778±56.464)μm,角膜前血管膜厚度150~956μm,平均(325.111±235.127)μm,术后角膜厚度420~570μm,平均(492.857±47.121)μm,与术前比较厚度无明显差异(P=0.630)。角膜前膜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病变组织表面被覆复层扁平上皮,上皮下为致密纤维组织及血管增生。随访过程中2例患者手术出院后即失访,2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复发,复发率28.57%。所有患者没有感染发生,但是1例患者出现上皮愈合延迟。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羊膜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岁以上一级亲属青光眼患病情况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韩玉灿 谭容 +2 位作者 王平 龚晋 杨庆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4-838,共5页
背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青光眼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POAG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POAG患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聚集性倾向。目的探讨湖北省宜昌市POAG患者40岁以上一级亲属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情况... 背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青光眼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POAG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POAG患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聚集性倾向。目的探讨湖北省宜昌市POAG患者40岁以上一级亲属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情况,探讨家族史在POAG发病中的作用,为青光眼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眼科确诊的100例POAG患者作为病例先证组,纳入其40岁以上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共289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手术(排除POAG)患者作为对照先证组,纳入其40岁以上一级亲属共29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青光眼筛查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OAG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95例对照组中,检出POAG患者5例(1.7%);289例病例组中,检出POAG患者34例(11.8%)。病例组POAG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其POAG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50~59、60~69、≥70岁3个亚组中,病例组POAG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0岁以上一级亲属是否患POAG以及患POAG的一级亲属类别,均是其患POAG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OAG患者40岁以上一级亲属的POAG发生率高于非POAG患者,对POAG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青光眼筛查是一项经济、高效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一级亲属 筛查 患病率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数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军令 龚晋 +3 位作者 杨庆国 覃瑶 王平 王晓星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2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数在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 目的研究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数在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明确为DR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行FFA检查无视网膜病变的单纯糖尿病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血脂相关检验结果。比较两组间的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index,SII)、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系统性炎症综合指数(aggregate index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AISI)以及其他检验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DR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相关指标预测D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最佳截断值。结果DR组的SII、SIRI、AISI均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高血脂、SII、SIRI、AISI均为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GB为保护因素;SIRI联合高血压、高血脂以及HGB预测DR发生的ROC的AUC为0.789(95%CI:0.728~0.851,P<0.001),最佳截断值为0.566(敏感度为62.7%,特异性为81.6%)。结论高血压与高血脂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GB为DR发生的保护因素,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数SII、SIRI、AISI均能有效预测DR的发生,联合高血压、高血脂及HGB后预测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炎症指数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系统性炎症综合指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液蛋白质组学分析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伍满 谭亭 王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6-659,共4页
泪液由泪腺及副泪腺分泌,主要通过眼睑和瞬目运动构成泪膜的水样层。泪液的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是当前面临的难点也是热点,其主要目的是研究眼部疾病甚至部分全身疾病的代表其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易检测出的生物标志物,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 泪液由泪腺及副泪腺分泌,主要通过眼睑和瞬目运动构成泪膜的水样层。泪液的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是当前面临的难点也是热点,其主要目的是研究眼部疾病甚至部分全身疾病的代表其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易检测出的生物标志物,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还可通过识别疾病的靶点促进个性化治疗以及改善预后,并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后续实验了解疾病分子机制。在眼部疾病和部分全身疾病中或比血液、尿液、脑脊液等现有常规体液检查更有应用前景的标本检测。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很多疾病在泪液中有成分的变化,本文就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探讨眼部疾病在泪液中的蛋白质成分变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液成分 蛋白质组学 眼部疾病 泪液收集 泪液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参数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生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王军令 龚晋 +4 位作者 杨庆国 王琳玲 简岩 但婧 王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9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索血小板相关参数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发生的相关性,进而明确其作为预测RVO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收治的82例RVO患者作为RVO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体... 目的 探索血小板相关参数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发生的相关性,进而明确其作为预测RVO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收治的82例RVO患者作为RVO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基础疾病情况、视力、眼压、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以及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RVO组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视力优于RVO组(P<0.01);RVO组患者RBC及HG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RVO组血小板相关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MPV及PDW为RV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PV预测RVO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696(95%CI:0.616~0.776,P<0.01),敏感度为52.44%,特异性为81.71%,最佳诊断截值为9.95fl,而PDW预测RVO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99~0.914,P<0.01),敏感度为73.17%,特异性为87.80%,最佳诊断截值为16.10%。结论 血小板相关参数MPV与PDW为RV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RVO发生方面PDW优于M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梦月 李梦茹 王平 《大医生》 2022年第20期120-123,共4页
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是于晶状体前囊膜上发生的,是一种特有的板层分离的罕见疾病。这种疾病通常与年龄、高温职业、葡萄膜炎和眼外伤等有关,但多数病例是特发性的。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在裂隙灯下,可见透明卷曲的前层囊膜漂浮于前房中,漂... 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是于晶状体前囊膜上发生的,是一种特有的板层分离的罕见疾病。这种疾病通常与年龄、高温职业、葡萄膜炎和眼外伤等有关,但多数病例是特发性的。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在裂隙灯下,可见透明卷曲的前层囊膜漂浮于前房中,漂浮膜可随眼球的转动而飘动,常伴有晶状体混浊。由于剥脱的囊膜非常薄且半透明,在正常瞳孔下的常规检查中往往会忽略这种情况,这就可能导致漏诊情况的发生。若未准确诊断出该疾病,可能会导致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撕囊偏位扩大及假撕囊等相关并发症。随着眼科手术的日益完善及发展,近些年来,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综合征也受到较多研究者的关注,因此重视并认识到该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避免漏诊、误诊,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 假性剥脱 白内障 双环征 前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干眼病因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梦茹 薛梦月 王平 《大医生》 2022年第22期102-105,共4页
干眼是临床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而今,干眼早已不再是成年人独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也深受其困扰。目前,对于成年人干眼的研究较充分,相较之下,儿童青少年干眼相关的研究资料甚少,加上儿童表达能力本就弱等原因,儿童干眼极易被忽视... 干眼是临床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而今,干眼早已不再是成年人独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也深受其困扰。目前,对于成年人干眼的研究较充分,相较之下,儿童青少年干眼相关的研究资料甚少,加上儿童表达能力本就弱等原因,儿童干眼极易被忽视。了解儿童青少年干眼的病因不仅有利于其干眼的预防与控制,还能引起临床中对于儿童青少年干眼的重视,从而降低患病率。因此,本文对近几年来儿童青少年干眼病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干眼的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眼过敏 干燥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复杂性角膜盲治疗体会
12
作者 谭亭 伍满 王平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380-383,共4页
角膜病是眼科常见疾病,治疗主要以病因治疗为主。角膜疾病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甚至丧失视力。本例患者主要是一例因外伤形成角膜白斑致使视力低下,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行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autologous p... 角膜病是眼科常见疾病,治疗主要以病因治疗为主。角膜疾病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甚至丧失视力。本例患者主要是一例因外伤形成角膜白斑致使视力低下,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行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autologous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APK)的特殊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 角膜盲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疗效的观察
13
作者 王军令 龚晋 +1 位作者 杨庆国 王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1-15,共5页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并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患者28例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平...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并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患者28例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2±12.5岁。对比术前、术后1wk、1mo、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OCT测量术前及术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变化,应用视功能问卷(NEI VFQ-25)中文版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结果:大部分患者视功能异常情况得到缓解,术后随访中均未发现黄斑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患眼术后1mo及3mo时BCVA较术前0.74±0.48提高(P<0.05),术后1wk CMT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1mo及3mo CMT低于术后1wk(P<0.01),但术后1mo及3mo患者BCVA及CMT无明显差异,术后3mo患者VFQ-25总分值较术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FQ-25总体平均分值与BCVA及CMT无相关性,但BCVA与CMT显著相关(P<0.01)。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安全可靠,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术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危晓青 《饮食科学》 2019年第14期104-104,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原则将这3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综...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原则将这3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15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干预组15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常规组15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玉灿 王平 +2 位作者 谭容 龚晋 杨庆国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8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分析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眼眶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眼科的101例眼眶肿瘤摘除手术患者临床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眼眶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眼科的101例眼眶肿瘤摘除手术患者临床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按照随访结果,将术后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本组101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32例(38例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 68%,主要并发症有眼球运动障碍、视力障碍、上睑下垂、球后出血、散瞳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眶内肿瘤(OR=6. 366)、恶性肿瘤(OR=5. 972)、肿瘤累及至深部(OR=7. 149)、肿瘤边界不清晰(OR=6. 215)、存在合并症(OR=5. 124)、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4. 221)是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眶内肿瘤、眶内恶性肿瘤、肿瘤累及至深部、肿瘤边界不清晰、存在合并症、肿瘤低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是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肿瘤 手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眼眶炎性假瘤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蜜 王平 《国际眼科纵览》 2019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眼眶炎性假瘤是原发于眼眶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是常见的眼眶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近年采用生物制剂、强力霉素等新的尝试治疗眼眶炎性假瘤,在给药方法和剂量的选择... 眼眶炎性假瘤是原发于眼眶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是常见的眼眶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近年采用生物制剂、强力霉素等新的尝试治疗眼眶炎性假瘤,在给药方法和剂量的选择上也有新的突破,如眼眶内注射小剂量曲安奈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炎性假瘤
原文传递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组织工程角膜缘的研究现状
17
作者 高晴琴 李贵刚 +1 位作者 王玮 王平 《国际眼科纵览》 2019年第5期328-331,共4页
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以及角膜缘微环境破坏引起,严重可致患者失明。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可供移植的组织工程角膜缘是目前角膜病研究领域的方向之一。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三维支架,为角膜缘干细胞和... 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以及角膜缘微环境破坏引起,严重可致患者失明。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可供移植的组织工程角膜缘是目前角膜病研究领域的方向之一。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三维支架,为角膜缘干细胞和角膜缘微环境细胞提供生长条件,获得组织工程角膜缘,可治疗双眼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患者。其优点是成膜薄,与人体角膜缘组织的三维结构相似,并可根据实际调整纤维结构。本文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聚合物材料的选择、接种细胞的选择、静电纺丝制作组织工程支架的优势和静电纺丝在构建角膜缘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 组织工程 静电纺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