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报道策略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躬亿
-
机构
《河南日报农村版》
-
出处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第15期9-11,共3页
-
文摘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乡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推动乡村振兴行动,我国新闻业应当注重于乡村振兴思想下的农村新闻报道,不仅能够帮助政府部门高效快速解决农村地区发展问题,同时还能够促使社会群众对于农村发展具体情况具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和认知,从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在农村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媒体行业应当在党和政府提出的政策方针带领下开展工作,全面观察报道农村地区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对乡村振兴进行细致报道,以此体现出新闻业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农村报道发展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报道基础原则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农村报道有效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农村地区新闻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
关键词
农村报道
乡村振兴
策略分析
-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5G时代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智能化传播研究
- 2
-
-
作者
李开渝
曹国宏
张秀丽
-
机构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河南日报农村版》驻南阳记者站
南阳理工学院
-
出处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102,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文化传承视域下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传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BXW009)
南阳理工学院交叉项目“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及影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计划资助。
-
文摘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G这一新传播生态中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研究发现:5G技术赋能下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传播要在夯实数据的跨时空共享力的基础上,着力强化超级连接力以及提升沉浸式体验力,进而构建其智慧传播体系,实现智能化传播。基于此,5G时代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智能化传播研究不仅可以实现其传播广度和深度的延展,而且能够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智能化传播提供借鉴。
-
关键词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
技术
赋能
智能化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村官既要能干又要会干
- 3
-
-
作者
刘志凯
宋广军
-
机构
河南省许昌县河街乡陈胡村党支部
《河南日报农村版》编辑部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5年第9期34-34,共1页
-
文摘
刘志凯是土生土长的陈胡村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也是2008年河南省委组织部在基层招录的公务员。他在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笔记时,认真记下了八点人生感悟:
一、作为村干部,就是要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搞好服务,当好群众的勤务员。
-
关键词
村官
硕士研究生
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
公务员
河南省
村干部
生土
-
分类号
S823-26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根下结土豆 枝上长番茄
- 4
-
-
作者
董豪杰
-
机构
《河南日报农村版》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7年第3期52-52,共1页
-
文摘
一株苗结两种果实,根下结土豆、枝上长番茄,一个大棚却长出了两个大棚的蔬菜,听起来像科幻故事,而这样的稀奇事却在河南省上蔡县蔬菜种植户杨清华的蔬菜大棚里发生了。
-
关键词
土豆
番茄
蔬菜大棚
种植户
上蔡县
河南省
-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农民工返乡种植中药材带动留守妇女发家致富
- 5
-
-
作者
巴富强
杨玉成
谢辛凌
-
机构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6年第7期56-56,共1页
-
文摘
2015年11月14日,孔志华接到一周内第五个微信订购中药材的语音电话。作为一名返乡农民工,孔志华用160多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了当地不少留守妇女、老人打工。忙时他每天要为工人发工钱3000多元。
-
关键词
中药材
农民工
种植基
妇女
致富
语音电话
-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猪粪种菊花 一亩一万五
- 6
-
-
作者
秦名芳
-
机构
《河南日报农村版》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5年第11期55-55,共1页
-
文摘
“现在天气已经非常暖和了,我得抓紧时间把这批苗移栽下去,到农历四月初必须给江苏和浙江的老板发过去。否则就要违背合同了。”2015年4月28日,河南省内黄县后河镇丰悦农场负责人王学军说。
-
关键词
菊花
猪粪
负责人
内黄县
河南省
后河
-
分类号
S682.1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当村干部得有经济头脑
- 7
-
-
作者
王秀昌
秦名芳
张国强
-
机构
河南省林州市大屯村党支部
《河南日报农村版》编辑部
不详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5年第17期34-34,共1页
-
文摘
我们村位于林州市区西郊,全村3300多人,党员114名。1999年5月,我当上大屯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连任五届;2014年12月,我又当选村支书。记得我上任之初,由于以前村里活动不透明、不公开,老百姓对干部不信任,群众多次赴北京、安阳集体上访。为此,我要求: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全部上墙公开,让党员群众明明白白。
-
关键词
村干部
经济
村党支部
群众利益
脑
不透明
党员
-
分类号
X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